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芒杆基质化改良土壤的方法与流程

2022-04-27 08:48: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同时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野生芒杆栽培大球盖菇及菌渣还林基质化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芒杆(m.scanthus sine sis)又名芭茅杆、五节芒等,属于禾本科(poaceae)黍亚科 (agrostidoideae)蜀黍族(andropogoneae)芒属(miscanthus),多年生高大草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东、中南和西南等地。芒杆具有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可再生、固定大气二氧化碳等特点,为“全球变暖”问题提供了新解决思路。
3.芒杆(其中叶占芒杆总量的30%)中纤维素的含量为30.36-48.23%,半纤维素的含量为 24.37-37.59%,木质素的含量为3.60-14.33%,有机质的含量高达75.68%,是食用菌和泥炭基质的良好原料。芒杆的基质化利用不仅可以修复贫瘠的土壤,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4.大球盖菇属于草腐菌菇类,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大球盖菇具有气味清香、质地脆嫩、色泽艳丽、口感爽滑等特点,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各种糖类、矿质元素、维生素等物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大球盖菇适应性广,栽培原料来源丰富,栽培技术简单,可以生料栽培。本发明考虑到芒杆分布广,如山上、房前屋后、林边、公路边、河边、溪边等随处都有,从而可以为大球盖菇的栽培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
5.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0730697.3提供了一种使用野生芒草作为主料的大球盖菇的有机栽培方法,该方法虽有其优点,但其需要选择土壤肥沃,ph在6.5-7.5,发酵料除野生芒草外,还需要添加米糠、谷壳或杂木屑、发酵有机肥、三元素复合肥、石膏等,从而造成该方法在野外林下操作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野生芒杆为主料基质化栽培食用菌和菌渣发酵以提高林地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广泛存在的芒杆资源,可以在贫瘠的林地栽培食用菌,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省工省力,既利用了大量的芒杆资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改良了林地贫瘠的土壤,给林地增加了有机肥,提高了林地苗木的生长量和果子的品质。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芒杆基质化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步骤如下:
9.(1)对芒杆进行预处理;
10.(2)将芒杆平铺于经过整地后的林地;
11.(3)在芒杆堆上播种大球盖菇;
12.(4)对大球盖菇进行发菌、出菇及采收作业;
13.(5)经第(1)步粉碎预处理的芒杆作为有机肥还林,改良林地土壤;或者,未经第
(1)步粉碎预处理的芒杆建堆并进行发酵后还林施肥,改良土壤。
14.本发明最大限度地利用野生芒杆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同时达到提高贫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采用芒杆栽培大球盖菇后,贫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由1%以下提高到10%-16%。
15.优选的,林地可以选择近水源、交通便利、排水通畅、避风、向阳且土壤有机质含量≤ 1%的贫瘠林地。
16.优选的,步骤(1),芒杆为杆和叶的全部,芒杆可不做任何处理(长度160-400cm、直径0.4-0.7cm)、也可铡断和粉碎(长度5-80cm);可以不添加任何物质,浇足水后直接播种大球盖菇;可以加石灰水发酵半月后,播种大球盖菇;也可以添加其它辅料发酵半月后,播种大球盖菇。
17.优选的,步骤(3),芒杆播种方式为:未粉碎的芒杆第一层铺设厚度10-20cm,先浇足水,再接种大球盖菇,大球盖菇菌种每块100-200g左右,间距20-25cm,宽10-30cm,共2-5 排;接种完毕后,覆盖第二层芒杆10-20cm,再浇足水后覆盖厚度3-4cm的有机质含量≤1%的砂砾土,再浇透水。
18.优选的,步骤(3),芒杆摆放方式为:芒杆顶端与前排芒杆的底端首尾相接,芒杆的底端较粗部分压在相邻排芒杆的顶端较细部分,按序摆放。
19.优选的,步骤(3)中,播种方式为:经粉碎或铡断处理后的芒杆第一层铺设厚度10-20cm,先浇足水,再接种大球盖菇,菌种每块50-100g左右,间距10-30cm,宽10-30cm,共2-5排;接种完毕后,覆盖第二层芒杆厚度10-20cm,再浇足水后覆厚度3-4cm的砂砾土,再浇透水。
20.优选的,步骤(3),覆土:所覆盖土壤为林下含有大量砾石,有机质含量≤1%的贫瘠土壤。少量的土粒结构可以促进菌丝扭结,贫瘠土壤保水性差,每天浇水,保持湿度。
21.优选的,步骤(1),对芒杆进行粉碎处理后建堆浇透水,再加入生石灰水,搅拌均匀,待温度升至50℃以上维持翻堆,反复多次;步骤(2),将芒杆平铺于开有沟槽的林地。
22.优选的,步骤(4),采收的大球盖菇经检测蛋白质占干重的33.6%以上,18种氨基酸种类齐全,重金属含量均符合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
23.优选的,芒杆发酵和还林方式为:粉碎过的芒杆栽培大球盖菇后直接作为有机肥改良林地土壤;未粉碎的芒杆栽培大球盖菇后再加发酵剂建堆高温有氧发酵18-30天左右,还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0%-16%。
24.本发明以就地取材为原则,采用野生芒杆为原料在贫瘠的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再以种植食用菌后的芒杆(菌渣)为原料高温有氧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改良贫瘠的土壤,最大限度的发挥芒杆作为食用菌基质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25.本发明以野生芒杆为原料在贫瘠土壤的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一是废物利用,二是就地还林。本发明为探索芒杆种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良土壤提供了新的思路。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优选实施例是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说明,但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27.实施例1
28.一种芒杆基质化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将未经粉碎的芒杆(160-400cm)平铺在开好沟槽的林下,芒杆厚度15cm,芒杆的底部压着芒杆的顶部平铺,铺好后先浇透水,再接种大球盖菇,菌种每小块140g左右,间距20cm,宽20cm,共两排;接种完毕后,同样方式覆盖第二层芒杆15cm,浇足水后,覆盖有机质含量0.8%的砾石土,土厚3cm左右,再浇透水。每天继续浇水,进行发菌期管理、出菇、采菇等作业。大球盖菇经检测符合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采菇结束后,将未完全腐烂的芒杆建堆,加入菌剂进行高温有氧发酵20天,腐熟后施到林下,林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10%。
29.实施例2
30.一种芒杆基质化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将铡断的芒杆(5-80cm)平铺在开好沟槽的林下,芒杆厚度15cm,铺好后先浇透水,再接种大球盖菇,菌种每小块70g左右,间距20cm,宽20cm,共三排;接种完毕后,覆盖第二层芒杆15cm,浇透水后,覆盖有机质含量0.76%的砾石土,土厚4cm左右,再浇透水。发菌期管理、出菇、采菇,大球盖菇经检测符合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采菇结束后,腐烂的芒杆就地林下施肥,林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12%。
31.实施例3
32.一种芒杆基质化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将粉碎的芒杆建堆浇透水,再加入1%(质量分数) 的生石灰水,搅拌均匀,待温度升至50℃以上维持2-3天翻堆,反复2次,15天后将发酵料平铺在开好沟槽的林下,芒杆厚度15cm,接种大球盖菇,菌种每块70g左右,间距20cm,宽20cm,共三排;接种完毕后,覆盖第二层芒杆15cm,浇透后,覆盖有机质含量0.95%的砾石土,覆土厚3cm,再浇水。发菌期管理、出菇、采菇,大球盖菇经检测符合gb 7096-2003 食用菌卫生标准。采菇结束后,腐烂的芒杆就地林下施肥,林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12.8%。
33.实施例4
34.一种芒杆基质化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将未粉碎的芒杆建堆浇透水,再加入1%(质量分数)的生石灰水,发酵15天后,将发酵料平铺在开好沟槽的林下,芒杆厚度15cm,接种大球盖菇,菌种每块140g左右,间距20cm,宽20cm,共两排;接种完毕后,覆盖第二层芒杆 15cm,浇透水后,覆盖有机质含量0.82%的砾石土,覆土厚3cm,再浇水。发菌期管理、出菇、采菇,大球盖菇经检测符合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采菇结束后,腐烂的芒杆就地林下施肥,林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13.1%。
35.实施例5
36.一种芒杆基质化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将粉碎的芒杆建堆浇透水,再加入1%(质量分数) 的生石灰水,加3-5%的麸皮,搅拌均匀,待温度升至50℃以上维持2-3天翻堆,反复2次,15天后将发酵料平铺在开好沟槽的林下,芒杆厚度15cm,接种大球盖菇,菌种每块70g左右,间距20cm,宽20cm,共三排;接种完毕后,覆盖第二层芒杆15cm,浇足水后,覆盖有机质含量0.82%的砾石土,覆土厚3cm,再浇水。发菌期管理、出菇、采菇,大球盖菇经检测符合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采菇结束后,腐烂的芒杆就地林下施肥,林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16.0%。
37.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