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光导元件及照明结构和车灯的制作方法

2022-04-24 12:17: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车灯照明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导元件及照明结构和车灯。


背景技术:

2.一个车灯通常会包含必要的光学件,以及用于遮挡漏光的非透明遮光板。
3.图1a所示的是本领域常规的可设置非透明遮光板的车灯结构,包括光源11、控制光源11的电路板12、光导元件13以及独立设置于光导元件12之外的非透明遮光板14。如图1a所示,在车身空间足够的情况下,独立设置的非透明遮光板14用于遮挡不需要光导元件12导光的区域,从而解决车灯的漏光问题。
4.然而,针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例如因车身空间不足而导致无法设置独立的遮光板的照明结构中,由于安装空间s内没有足够位置设置如图1a中所示的非透明遮光板14,因而,如图1b中箭头所示的,光源21发出的光在光导元件22中发生振荡并经由车灯的透镜23折射,从而导致如图1c中区域1c所示的光斑现象。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光导元件,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导元件,通过在该光导元件的表面设置不透光的遮光件,以避免光源发出的光在光导元件中发生全反射而造成的光斑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导元件,包括反射面、出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的第一侧面,其中,在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遮光件,并且所述遮光件的一表面与所述第一侧面贴合。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件靠近所述反射面设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件的表面嵌入所述第一侧面。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件沿着光的反射方向延伸,以使得所述遮光件的表面部分覆盖所述第一侧面。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件还沿着所述光导元件的纵长方向延伸,以使得所述遮光件的表面部分覆盖所述第一侧面。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导元件的纵长方向与所述光的反射方向不平行。
13.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以本领域公知的常识定义所述光导元件的纵长方向,即,所述光导元件沿所述纵长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光导元件沿所述光的反射方向的长度。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件包括:遮光部,所述遮光部贴合至所述第一侧面;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遮光部连接,用于与所述遮光件的安装。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遮光部几乎相互垂直。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一固定孔和/或至少一连接端。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部被配置为吸收入射至所述遮光件的光能,以抑制光在所述光导元件内的全反射。
18.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导元件为几乎透明,而所述遮光件的至少所述遮光部为黑色。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件与所述光导元件通过双色注塑而形成为一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导元件还包括聚光部,光通过所述聚光部进入所述光导元件,并经由所述反射面反射后通过所述出光面射出。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面设有多个聚光单元,每一聚光单元具有弧形凸面,所述多个聚光单元排列设置以使每一聚光单元的弧形凸面构成所述光导元件的所述出光面;所述出光面设有多个聚光单元,每一聚光单元具有弧形凸面,所述多个聚光单元排列设置以使每一聚光单元的弧形凸面构成所述光导元件的所述出光面。
2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照明结构,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光导元件以及光源。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可以是点光源,也可以是面光源。
2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灯,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光导元件,或者上述照明结构。
24.在本技术中,通过所述遮光件的设置,使得经过所述遮光件的光被所述遮光件吸收,从而破坏了光再所述光导元件内的全反射,从而避免或减弱了光斑。
附图说明
25.图1a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车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b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车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c是图1b所示的车灯结构的点亮效果图;
28.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导元件构成的照明结构和车灯的侧视图;
29.图3a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导元件的侧视图;
30.图3b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导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31.图3c是图3b中3c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灯的点亮效果图;其中,附图标记:
33.s-安装空间、100-车灯、110-光导元件、120-光源、130-透镜;
34.111-反射面、112-出光面,113-第一侧面、114-聚光部、115-遮光件、116-聚光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知道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36.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灯100,所述车灯100内的安装空间s内设置有由光导元件110及向所述光导元件110提供光的光源120所组成的照明结构。光源120发出的光在经由所述光导元件110导光后,通过透镜130射出,从而实现车灯点亮。
37.以下结合图2和图3a及图3b详细描述所述光导元件110的结构。
38.如图2和图3a所示,所述光导元件110包括反射面111、出光面112、连接所述反射面111与所述出光面112的第一侧面113以及聚光部114。如图3a中虚线箭头所示的,图2中所述
光源120发出的光通过所述聚光部114进入所述光导元件110,并经由所述反射面111反射后通过所述出光面112射出。
39.光传输时,为了避免光在所述光导元件110内发生全反射而造成光斑,如图3a所示,在所述第一侧面113上设置遮光件115,并且所述遮光件115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侧面113贴合。尤其优选地,如图3a所示,所述遮光件115靠近所述反射面111设置,并且,所述遮光件115的表面嵌入所述第一侧面113。所述光导元件110呈几乎透明,而为了吸收入射至所述遮光件的光能,以抑制光在所述光导元件内的全反射,所述遮光件115遮光件115为黑色,因而,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手段,所述遮光件115与所述光导元件110通过双色注塑而形成为一体。
40.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本领域已知的方式设置所述遮光件115。
41.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遮光件115包括遮光部1151和连接部1152。所述遮光部1151贴合至所述第一侧面113上,并被配置为吸收入射至所述遮光件115的光能,从而抑制光在所述光导元件110内的全反射。因此,所述光导元件110内的光大致上按照如图3a所示中虚线箭头所示的方向传导,而入射至所述遮光件115的光则被所述遮光部1151吸收而不会发生反射,或者从所述第一侧面113射出。因此,图2中所述光源120发出的光在通过所述聚光部114进入所述光导元件110后,可以经由所述反射面111反射后通过所述出光面112射出,而不会像图1b中显示的因在光导元件内发生全反射而产生图1c所示的光斑。
42.如图3b所示,所述连接部115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固定孔1153,和/或一个或多个连接端1154。所述固定孔1153和连接端1154的设置是用于将遮光件115固定在车身上。
43.如图3a所示,所述遮光件115沿着虚线箭头所代表的光的反射方向延伸,以使得所述遮光件115的表面部分覆盖所述第一侧面113。进一步地,如图3b所示,x轴方向即为图3a中虚线箭头所代表的光的反射方向,定义y轴方向则为所述光导元件110的纵长方向。由此,如图3b所示,所述光导元件110沿所述纵长方向(图3b中y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光导元件110沿所述光的反射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所述遮光件115还沿着所述光导元件110的纵长方向(图3b中y轴方向)延伸,以使得所述遮光件115的表面部分覆盖所述第一侧面113。
44.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如图3c所示,所述光导元件110的所述出光面112设有多个聚光单元116,每一聚光单元116具有弧形凸面,所述多个聚光单元116排列设置以使每一聚光单元116的弧形凸面构成所述光导元件110的所述出光面112。
45.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光导元件110为厚壁件。
46.由此,通过在靠近所述光导元件110的所述反射面111位置处设置不透光的所述遮光件115,避免了光源发出的光在所述光导元件110中发生如图1b显示的全反射,从而在源头阻挡光在光导元件内因全反射而造成的光斑,解决漏光问题。由本技术所述光导元件110构成的照明结构所组装成的车灯点亮效果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本技术所述光导元件110解决了光斑及漏光问题。
47.本技术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技术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技术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