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19:51: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


背景技术:

2.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3.颈椎牵引床作为治疗病人颈椎的辅助医疗设备,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来将,采用牵引机构将病人的下颌骨进行牵引,而使得病人颈椎处的组织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拉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现有的颈椎牵引床中的牵引机构通常采用电气驱动装置来实现对病人颈椎牵引理疗,因此一般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牵引操作,病人则无法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实现牵引,而不同病人患病程度不一,所需要的牵引力度不同,但医护人员在牵引过程中无法根据病人所需情况及时调整牵引力度,容易引起病人的不适,不利于病人的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包括床体、门型架、锁定机构、滑板和两个转轴;床体上设有腰部束带;门型架设置在床体的上方,门型架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两个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安装箱,安装箱的顶部与门型架的内顶面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安装箱的底部两侧垂直固定有连接杆,每个连接杆正对床头处的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齿条,安装箱的底部中间设有u型握杆;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箱上,用于锁定安装箱的移动高度;滑板滑动卡装在槽缝内,所述槽缝水平开设在床体靠近床头的一侧,滑板的两侧延伸至床体的外侧,且顶部固定有第二齿条,所述床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槽缝连通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滑板固定,支撑板的顶部设有颈部固定机构;两个转轴分别与床头的两侧侧壁转动连接,每个转轴上均套装固定有齿轮,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
7.优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多对插孔和双向同步伸缩机构;多对插孔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滑槽相对的槽壁上,每对插孔沿滑槽的纵向均匀分布;双向同步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箱的中心处,安装箱的两侧侧壁连通有柱形槽,每个柱形槽内均设有与所述插孔相匹配的插杆,所述双向同步伸缩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插杆连接,用于带动两个插杆实现同步水平伸缩运动。
8.优选的,所述双向同步伸缩机构包括双轴电机、两个螺杆、两个柱形缸体、两个第一弹簧和控制开关;双轴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箱的中心处,双轴电机与电源模块连接;两个螺杆螺纹相反,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柱形槽内,两个螺杆的一端与分别与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侧输出轴连接,两个螺杆的另一端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每个螺纹套筒的底部固定有
限位块,每个限位块均滑动卡装在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柱形槽的底部;两个柱形缸体分别对应滑动卡装在两个柱形槽内,且分别设置在两个螺杆远离双轴电机的一侧,每个柱形缸体内均滑动卡装有活塞,所述每个螺纹套筒远离螺杆的一端对应延伸至每个柱形缸体内且与所述活塞固定,所述两个柱形缸体远离双轴电机的一端分别对应与所述两个插杆固定;两个第一弹簧分别水平对应设置在所述两个柱形缸体内,每个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以及的柱形缸体的内壁连接;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u型握杆上,控制开关与所述双轴电机电连接,用于控制双轴电机的输出轴实现正反转。
9.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套筒、连接杆和第二弹簧;套筒,竖直设置,套筒的一端与所述门型架的内顶面固定;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套筒内且与套筒滑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固定;第二弹簧竖直设置在套筒内,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远离安装箱的一端固定,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门型架的内顶面固定。
10.优选的,所述颈部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丝杠、导向柱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第一固定块的顶部设有开口向上设置的第一弧形槽;丝杠竖直设置在第一弧形槽的一侧,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转动连接,丝杠的另一端套装固定有自锁手轮;导向柱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弧形槽的另一侧;第二固定块水平套装在所述丝杠与导向柱上,第二固定块一侧与丝杠螺纹连接,第二固定块的另一侧与导向柱滑动连接,第二固定块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槽正对设置的第二弧形槽。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的槽壁内均设有防护垫。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高度与床体的顶部高度平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发明中对颈椎的牵引无需依赖机电装置进行驱动,病人能够向下拉动u型握杆,并通过一系列的传动组件实现自行牵引,因此能够对所需牵引力度自行进行相应的调节,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病人的治疗情况,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15.2、本发明通过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配合,能够对病人的颈部进行固定,牵引时,在滑板和支撑板的带动下,利用第二固定块的侧壁将病人下颌部抵住从而带动病人的头部进行移动来实现牵引,非常的便捷。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图2中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1到附图4,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2.实施例
23.如图1到图4所示,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包括床体1、门型架2、锁定机构、滑板4和两个转轴61;床体1上设有腰部束带8;门型架2设置在床体1的上方,门型架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21,两个滑槽21之间滑动连接有安装箱3,安装箱3的顶部与门型架2的内顶面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安装箱3的底部两侧垂直固定有连接杆31,每个连接杆31正对床头处的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齿条32,安装箱3的底部中间固定有u型握杆33;锁定机构设置在安装箱3上,用于锁定安装箱3的移动高度;滑板4滑动卡装在槽缝101内,槽缝101水平开设在床体1靠近床头的一侧,滑板4的两侧延伸至床体1的外侧,且顶部固定有第二齿条41,床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槽缝101连通的安装槽102,安装槽102内设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底部与滑板4固定,支撑板5的顶部设有颈部固定机构;两个转轴61分别与床头1的两侧侧壁转动连接,每个转轴61上均套装固定有齿轮62,齿轮62分别与第一齿条32和第二齿条41啮合。
24.在进行牵引治疗时,病人躺在床体1上,通过腰部束带8将病人的腰部进行固定,然后通过颈部固定机构将病人的颈部进行固定,然后病人可以通过双手将u型握杆33抓握,在调节牵引力度时,通过向下移动u型握杆33来带动安装箱3同步移动,安装箱3向下移动时通过连接杆31带动第一齿条32同步向下移动,由于齿轮62分别与第一齿条32和第二齿条41啮合,因此第一齿条32向下移动时会带动齿轮62转动,齿轮62转动则带动第二齿条41向右移动,第二齿条41向右移动时通过滑板4带动支撑板5在安装槽102内同步移动,支撑板5向右移动时通过颈部固定机构来牵引病人的下颌部,从而实现带动病人的头部向右移动,从而实现对病人颈椎的牵引,由于牵引的过程依靠病人就能独自实现,因此病人可以对牵引力度进行自行控制,当到达合适的牵引力度时,通过锁定机构来锁定安装箱3的移动高度,从而保持当前牵引力度,整个牵引过程非常的便捷,有利于病人的治疗。
25.进一步的,锁定机构包括多对插孔22和双向同步伸缩机构;多对插孔22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滑槽21相对的槽壁上,每对插孔22沿滑槽21的纵向均匀分布;双向同步伸缩机构设置在安装箱3的中心处,安装箱3的两侧侧壁连通有柱形槽34,每个柱形槽34内均设有与插孔22相匹配的插杆7,双向同步伸缩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插杆7连接,用于带动两个插杆7实现同步水平伸缩运动。
26.当病人通过u型握杆33带动安装箱3向下移动来对牵引力度进行调节时,由于在两个滑槽21相对的槽壁上设置有多对插孔22,因此安装箱3在滑槽21内向下滑动时会经过多对插孔22,当调节好牵引力度时需要保持安装箱3的高度不变时,通过双向同步伸缩机构来带动两个插杆7从柱形槽34内伸出并插入到相对应高度处的插孔22内,从而实现对安装箱3高度的锁定,牵引一定时间后,通过双向同步伸缩机构来带动两个插杆7从插孔22内退出,从而解除对安装箱3的锁定,将安装箱3向上移动,即可松开牵引。
27.更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病人控制双向同步伸缩机构带动两个插杆7进行同步伸缩,
因此双向同步伸缩机构包括双轴电机71、两个螺杆72、两个柱形缸体75、两个第一弹簧77和控制开关78;双轴电机71设置在安装箱3的中心处,双轴电机71与电源模块连接;两个螺杆72螺纹相反,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柱形槽34内,两个螺杆72的一端与分别与双轴电机71的两侧输出轴连接,两个螺杆72的另一端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73,每个螺纹套筒73的底部固定有限位块74,每个限位块74均滑动卡装在限位槽内,限位槽开设在柱形槽34的底部;两个柱形缸体75分别对应滑动卡装在两个柱形槽34内,且分别设置在两个螺杆72远离双轴电机71的一侧,每个柱形缸体75内均滑动卡装有活塞76,每个螺纹套筒73远离螺杆72的一端对应延伸至每个柱形缸体75内且与活塞76固定,两个柱形缸体75远离双轴电机71的一端分别对应与两个插杆7固定;两个第一弹簧77分别水平对应设置在两个柱形缸体75内,每个第一弹簧77的两端分别与活塞76以及的柱形缸体75的内壁连接;控制开关78设置在u型握杆33上,控制开关78与双轴电机71电连接,用于控制双轴电机71的输出轴实现正反转。
28.当需要锁定安装箱的移动高度时,通过按下控制开关78,使得双轴电机71的输出轴进行正转并带动两个螺杆72同步转动,每个螺杆72转动时通过限位块74与限位槽的配合,从而带动螺纹套筒73向远离双轴电机71的方向水平移动,螺纹套筒73移动时通过活塞76会挤压第一弹簧77并带动柱形缸体75和插杆7向柱形槽34的外侧移动,由于第一弹簧77的存在,插杆7并不会立即跟随螺纹套筒73同步向外移动,而是会有一定延迟,因此当插杆7没有对准插孔22时,通过第一弹簧77的缓冲可以使插杆7的端部先在滑槽21内向下移动,当对准插孔22时,利用第一弹簧77提供的弹性作用力能够立即插入到插孔22内进行锁定,因此可以避免在插杆7没有准插孔22时无法插入到插孔22内实现锁定的功能的问题出现;
29.当需要解除对安装箱的移动高度的锁定时,通过控制按钮使得双轴电机71的输出轴进行反转,传动过程与上述相反,螺纹套筒73向靠近双轴电机71的方向水平移动,并通过活塞76拉动柱形缸体75和插杆7,从而使得插杆7从插孔22内退出。
30.进一步的,伸缩杆包括套筒23、连接杆24和第二弹簧25;套筒23,竖直设置,套筒23的一端与门型架2的内顶面固定;连接杆24的一端延伸至套筒23内且与套筒23滑动连接,连接杆24的另一端与安装箱3的顶部固定;第二弹簧25竖直设置在套筒23内,第二弹簧25的一端与连接杆24远离安装箱3的一端固定,第二弹簧25的另一端与门型架2的内顶面固定,通过第二弹簧25能够对连接杆24的顶端进行弹性固定,从而将安装箱3悬挂在门型架2的下方,便于患者抓取u型握杆33。
31.具体的,颈部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51、丝杠53、导向柱55和第二固定块56;第一固定块51固定在支撑板5的顶部,第一固定块51的顶部设有开口向上设置的第一弧形槽52;丝杠53竖直设置在第一弧形槽52的一侧,丝杠5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块51的顶部转动连接,丝杠53的另一端套装固定有自锁手轮54;导向柱55竖直固定在支撑板5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弧形槽52的另一侧;第二固定块56水平套装在丝杠53与导向柱55上,第二固定块56一侧与丝杠53螺纹连接,第二固定块56的另一侧与导向柱55滑动连接,第二固定块56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弧形槽52正对设置的第二弧形槽57。
32.在利用颈部固定机构来固定病人并带动病人的头部实现牵引时,将病人的头部穿过第一固定块51和第二固定块56并躺在支撑板5上,使得病人的后颈躺在第一弧形槽52内,然后转动自锁手轮54来带动丝杠53转动,并通过与导向柱55的配合来带动第二固定块56向下移动,并使得第二弧形槽57与病人的脖子接触,从而对病人的颈部进行固定,牵引时滑板
4带动支撑板5进行移动,支撑板5移动时带动第一固定块51和第二固定块56同步移动,并利用第二固定块56的侧壁抵住病人的下颌部从而带动病人头部进行移动,由于病人的腰部被固定在床体1上,因此能够实现带动病人头部向远离腰部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实现牵引功能。
33.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利用将病人的颈部进行卡持时对病人造成损伤,因此在第一弧形槽52与第二弧形槽57的槽壁内均设有防护垫。
34.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于病人的头部进行支撑,因此将支撑板5的顶部高度与床体1的顶部高度平齐,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得病人平躺时更舒服。
35.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地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