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05:18: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主要涉及生理用卫生巾、白带片、失禁垫、洗护用品等吸收性物品,详细而言涉及为了减轻穿戴时的违和感而避免在侧片中配置弹性伸缩部件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作为所述吸收性物品,已知有在聚乙烯片或聚乙烯片层压无纺布等不透液性的背面片与无纺布或透孔性塑料片等透液性的正面片之间夹着由棉状纸浆等构成的吸收体的结构。
3.尤其在夜用的生理用卫生巾中,为了防止在穿戴中经血等体液沿宽度方向流动而从侧缘部泄漏的侧漏,提出了许多在肌肤抵接面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分别形成通过弹性伸缩部件的收缩力而向肌肤侧起立的立体褶襞的结构。
4.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具备通过一对缩窄区域来内置包括宽度狭窄的中间芯部的吸收性芯的主体、配置于所述缩窄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并隔着所述主体而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翼部、设置于肌肤抵接面的宽度方向两侧并跨越所述缩窄区域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立体保护部。
5.并且,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在从沿纵向延伸的中心线向左右两侧离开的位置分别沿纵向延伸地形成至少将正面片与吸收层压接的第一压接部以及在所述第一压接部的外侧隔开间隔的第二压接部,在肌肤侧表面沿横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沿纵向延伸的片材,该片材在前方部分和后方部分中固定于肌肤侧表面,在中间部分中所述片材从肌肤侧表面立起而形成防漏壁,所述防漏壁的前方处的立起起点和后方处的立起起点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压接部的附近。
6.在先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03711号公报
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54154号公报
10.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立体保护部以及防漏壁由于弹性伸缩部件的收缩力而侧片朝向肌肤侧起立,因此有可能弹性伸缩部件的收缩力作用于穿戴者的肌肤面而给穿戴者带来违和感。
11.另一方面,也存在未在侧片中配置弹性伸缩部件的吸收性物品,但是在穿戴时侧片不朝向肌肤侧起立,因此容易发生从侧部的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12.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不在侧片中配置弹性伸缩部件而减轻穿戴时的违和感,并且防止从侧部的泄漏的吸收性物品。
13.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吸收体和在肌肤抵接面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遍及长度方向的全长地配置的侧片,
14.在所述侧片未配置弹性伸缩部件,
15.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形成有未将所述侧片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粘接于所述吸收体侧的非粘接部,并且在所述非粘接部的宽度方向外侧以及长度方向两端侧分别形成有将所述侧片粘接于所述吸收体侧而成的粘接部,
16.所述侧片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端缘位于相比所述吸收体的侧缘靠宽度方向中央侧处,
17.与所述非粘接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相邻的所述粘接部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端缘设置于与所述吸收体的侧缘重叠的位置或该位置的附近。
18.在上述第一方案中,在所述侧片中没有配置弹性伸缩部件,因此弹性伸缩部件的收缩力未作用于肌肤面,不再产生穿戴时的穿戴者的违和感。
19.虽然弹性伸缩部件的收缩力不作用于所述侧片,但是为了使侧片向肌肤侧起立并防止侧漏,在本吸收性物品中,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形成未将所述侧片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粘接于所述吸收体侧的非粘接部,并且在所述非粘接部的宽度方向外侧以及长度方向两端侧分别形成将所述侧片粘接于所述吸收体侧而成的粘接部,所述侧片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端缘位于相比所述吸收体的侧缘靠宽度方向中央侧处,与所述非粘接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相邻的所述粘接部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端缘设置于与所述吸收体的侧缘重叠的位置或该位置的附近。因此,在佩戴吸收性物品时因腿压而从两侧受到压力时,吸收体的两侧部在宽度方向上被压缩,由此吸收体的两侧部向肌肤侧隆起,并且侧片的非粘接部以与在宽度方向外侧相邻的粘接部之间的边界部为起点向肌肤侧起立。由此,堵住向侧方流动的体液,能够防止从侧部的泄漏。
20.作为第二方案,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形成有使所述吸收体的两侧缘向宽度方向内侧缩窄的缩窄部。
21.在上述第二方案中,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形成有使所述吸收体的两侧缘向宽度方向内侧缩窄的缩窄部,因此腿压集中作用于所述缩窄部的最窄幅部,由此侧片容易向肌肤侧起立。
22.作为第三方案,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夹有所述吸收体的主体部分的肌肤抵接面形成有向非肌肤侧凹陷的挤压槽,
23.所述挤压槽形成为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的两侧部分别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向宽度方向外侧鼓出的俯视形状。
24.在上述第三方案中,作为所述挤压槽的俯视形状,形成为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的两侧部分别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向宽度方向外侧鼓出的形状。因此,在佩戴时来自宽度方向外侧的腿压容易作用于所述挤压槽的外侧部分的吸收体,该部分的吸收体容易向肌肤侧隆起。
25.作为第四方案,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所述挤压槽的最大鼓出部和所述吸收体的最窄幅部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大致一致的位置。
26.在上述第四方案中,在形成了所述挤压槽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所述挤压槽的最大鼓出部和所述吸收体的最窄幅部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大致一致的位置,因此佩戴时的腿压集中地作用于吸
收体的最窄幅部与挤压槽的最大鼓出部之间的吸收体部分,该部分的吸收体发生变形,所述侧片的非粘接部容易向肌肤侧起立。
27.作为第五方案,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相比所述挤压槽靠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吸收体的刚性被设定得比左右的挤压槽之间的所述吸收体的刚性低。
28.在上述第五方案中,在形成了所述挤压槽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相比所述挤压槽靠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吸收体的刚性被设定得比左右的挤压槽之间的所述吸收体的刚性低,因此相比所述挤压槽靠宽度方向外侧部分的吸收体容易向肌肤侧隆起,伴随于此所述侧片的非粘接部容易向肌肤侧起立。
29.作为第六方案,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的两侧部,为了相对于内裤固定而分别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一对翼状折翼,
30.所述翼状折翼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和所述非粘接部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大致一致的位置。
31.在上述第六方案中,在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的两侧部分别形成了翼状折翼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翼状折翼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和所述非粘接部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在长度方向上设置于大致一致的位置,因此在将翼状折翼以卷入内裤的侧缘的方式折返并固定时,侧片被向宽度方向外侧拉拽而宽度方向中央侧的非粘接部容易向肌肤侧起立。
32.作为第七方案,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的两侧部,为了相对于内裤固定而分别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一对翼状折翼,并且在所述翼状折翼的内裤抵接面设有防翼偏移粘接剂层,
33.所述防翼偏移粘接剂层沿着将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的前后的吸收体的侧缘在长度方向上相连的假想线配置。
34.在上述第七方案中,在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的两侧部分别形成有翼状折翼并且在所述翼状折翼的内裤抵接面设有防翼偏移粘接剂层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防翼偏移粘接剂层沿着将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对应的区域的前后的吸收体的侧缘在长度方向上相连的假想线配置,因此在将翼状折翼以卷入内裤的侧缘的方式折返并固定时,吸收体的侧缘的附近通过所述防翼偏移粘接剂层而牢固地固定于内裤,侧片难以挠曲,所述非粘接部容易起立。
35.发明效果
36.如以上详细叙说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减轻穿戴时的违和感,并且能够防止从侧部的泄漏。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发明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俯视图。
38.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图。
39.图3是图1的iii-iii线向视图。
40.图4是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的放大俯视图。
41.图5(a)是表示内裤穿戴状态的截面图,(b)是表示从两侧施加了腿压的状态的截
面图。
42.图6是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的放大俯视图。
43.图7是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参照附图并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45.〔生理用卫生巾1的基本结构〕
46.本发明的生理用卫生巾1如图1~图3所示的那样具备由聚乙烯片等构成的不透液性的背面片2、使经血和白带等(以下也总称为体液)迅速地透过的透液性的正面片3、在这两片材2、3之间夹装的由棉状纸浆或合成纸浆等构成的吸收体4、在肌肤抵接面侧的两侧部遍及长度方向的大致全长设置的侧片7、7,且在所述吸收体4的周围,在前后端缘部处所述背面片2和正面片3的外缘部通过热熔胶等粘接剂或热密封、超声波密封等接合手段而接合,并且在两侧缘部处比吸收体4更向侧方延伸的所述背面片2和所述侧片7通过热熔胶等粘接剂或热密封、超声波密封等接合手段而接合,在大致与体液排出部h相当的吸收体侧部位置分别形成向外侧延伸的左右一对翼状折翼w、w,并且在更后部侧(臀部侧)的后部两侧部分别形成向外侧延伸的左右一对后部折翼wb、wb。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例中,为了所述吸收体4的形状保持以及扩散性提高,将所述吸收体4用由绉纸或无纺布等构成的封装片5围绕,不过也可以没有该封装片5。并且,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与所述正面片3的非肌肤侧相邻地配置由与所述正面片3大致相同形状的亲水性的无纺布等构成的辅助片(
セカンドシート
)。
47.以下,进一步详细叙述所述生理用卫生巾1的结构的话,所述背面片2可使用聚乙烯等至少具有防水性的片材,不过从防止蒸透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具有透湿性的片材。作为该防水
·
透湿性片材,优选使用通过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中熔融混匀无机填充剂并形成了片材之后向单轴或双轴方向延伸而获得的微多孔性片材。在所述背面片2的内裤抵接面(外表面)上沿着卫生巾长度方向形成一条或多条粘接剂层(未图示),在向身体佩戴时将生理用卫生巾1固定于内裤。作为所述背面片2,也可以使用将塑料膜与无纺布层叠的聚乙烯层压(
ポリラミ
)无纺布。
48.接着,所述正面片3优选使用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或多孔性塑料片等。作为构成无纺布的原材料纤维,除了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合成纤维以外,还能够为人造丝或铜铵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还能够使用通过水刺法、纺粘法、热轧法、熔喷法、针刺法等适当的加工法而获得无纺布。在这些加工法中,水刺法在富有柔软性、悬垂性的方面优异,热轧法在体积大且压缩复原性较高的方面优异。在所述正面片3中形成了许多透孔的情况下,会迅速地吸收体液,干爽性优异。无纺布的纤维使用长纤维或短纤维都可以,不过优选为了显示毛巾料的质感而使用短纤维。并且,为了容易进行压花处理,可以使用比较低熔点的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纤维的材料。并且,也能够优选使用以熔点高的纤维为芯并以熔点低的纤维为鞘的芯鞘型纤维、并排型纤维或分割型纤维的复合纤维。
49.夹在所述背面片2与正面片3之间的吸收体4例如由棉状纸浆和吸水性聚合物构成。所述吸水性聚合物在构成吸收体的纸浆中作为例如粒状粉而混入。作为所述纸浆,可列
举从木材获得的化学纸浆、溶解纸浆等由纤维素纤维或人造丝、醋酸纤维等人造纤维素纤维构成的材料,与阔叶树纸浆相比纤维长度更长的针叶树纸浆在功能以及价格方面优选使用。所述吸收体4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为300~750g/m2,优选为300~400g/m2。
50.并且,也可以在所述吸收体4中混合合成纤维。所述合成纤维可以使用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类、尼龙等聚酰胺类以及它们的共聚物等,也可以为将这些两种混合的材料。并且,也能够使用以熔点高的纤维为芯并以熔点低的纤维为鞘的芯鞘型纤维、并排型纤维或分割型纤维等复合纤维。所述合成纤维为了具有相对于体液的亲和性,在疏水性纤维的情况下优选通过亲水化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材料。
51.优选在夹有所述吸收体4的主体部分的肌肤抵接面形成向非肌肤侧凹陷的挤压槽6。所述挤压槽优选形成为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的两侧部分别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向宽度方向外侧鼓出的俯视形状。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用由包围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的纵长的椭圆形部和其后方的沿与穿戴者的臀部槽对应的区域延伸的细长形状部构成的俯视呈大致勺形的闭合的曲线形成,不过只要至少在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的两侧部分别沿着长度方向设置即可,也可以用在宽度方向上分隔的一对曲线形成。
52.〔侧片〕
53.另一方面,所述正面片3的宽度尺寸在图示例中如图2以及图3的横截面图所示的那样比吸收体4的宽度尺寸稍长,止于仅覆盖吸收体4,更外侧配置与所述正面片3不同的侧片7,具体而言根据防止经血或白带等浸透或者提高肌肤触感等的目的而配置有使用实施了适当的憎水处理或亲水处理的无纺布原材料来构成的侧片7。
54.作为所述侧片7,可以使用以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或再生纤维等为原材料并通过适当的加工法而形成的材料,不过优选的是为了消除僵硬感并且防止闷热,可以使用抑制平方米重量并具有透气性的柔软的无纺布。特别优选具备即使与肌肤面接触而肌肤触感也良好的柔软度的无纺布。具体而言,优选使用通过使平方米重量为13~23g/m2的纺粘法来制作的无纺布,且为了可靠地防止体液的透过而优选使用涂敷了硅类、石蜡类、烷基氯化铬类防水剂等的憎水处理无纺布。
55.所述侧片7如图2以及图3中用
×
标记表示的那样将相比宽度方向中间部靠外侧部分遍及从规定的内侧位置到背面片2的外缘为止的范围通过热熔胶等粘接剂而粘接,通过所述侧片7与背面片2的层叠片部分来形成在吸收体4的两侧部不夹有吸收体4的折翼部。该折翼部在大致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部分的两侧部形成左右一对翼状折翼w、w,并且在更后部侧(臀部侧)的后部两侧部形成后部折翼wb、wb。包括该翼状折翼w的长度区间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在所述翼状折翼w、w以及后部折翼wb、wb的内裤抵接面侧(背面片2侧)分别具备粘接剂层,在相对于内裤佩戴时将所述翼状折翼w、w在基端部的折返线rl位置处向相反侧折返,缠绕于内裤的裤部并固定,并且将所述后部折翼wb固定于内裤的内表面。
56.另一方面,在所述侧片7的内侧部分未配置弹性伸缩部件,弹性伸缩部件的收缩力一点也没有作用于侧片7。因此,在从独立包装中取出且外力未作用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自然状态下,如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侧片7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在与正面片3的上表面接触的
状态下层叠。在所述侧片7未配置弹性伸缩部件,从而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佩戴时弹性伸缩部件的收缩力未作用于肌肤面,因此穿戴者不会感到违和感。另一方面,由于未配置弹性伸缩部件,所以担心由因弹性伸缩部件的收缩力而侧片不向肌肤侧起立所引起的侧漏,不过在本生理用卫生巾1中,通过具备以下的结构来防止体液从侧部的泄漏。
57.在本生理用卫生巾1中,如图4所示,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形成有未将所述侧片7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粘接于吸收体4侧的非粘接部10,并且在所述非粘接部10的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将侧片7粘接于吸收体4侧而成的粘接部11,且在所述非粘接部10的长度方向两端侧分别形成有将侧片7粘接于吸收体4侧而成的粘接部12、12。在所述非粘接部10的宽度方向外侧形成的粘接部11遍及生理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全长将侧片7与在该侧片7的下层侧配置的正面片3接合。并且,在所述非粘接部10的长度方向两端侧形成的粘接部12从所述非粘接部10的前后端部分别到生理用卫生巾1的前端或后端将所述侧片7与在该侧片7的下层侧配置的正面片3接合。即,所述粘接部11是所述非粘接部10中间歇的沿着生理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间歇线状的接合部。在所述粘接部11和粘接部12相邻的区域内,所述粘接部11、12的边界也可以不明确,可以以将所述非粘接部1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侧缘沿长度方向延长的延长线为界,将外侧确定为粘接部11,将内侧确定为粘接部12。
58.所述侧片7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端缘7a位于相比吸收体4的侧缘靠宽度方向中央侧处。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形成有使吸收体4的两侧缘向宽度方向内侧缩窄的缩窄部13的情况下,位于相比该吸收体4的缩窄部13的最窄幅部4a靠宽度方向中央侧处。即,通过侧片7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将吸收体4的侧缘遍及全长覆盖。
59.并且,与所述非粘接部10的宽度方向外侧相邻的所述粘接部11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端缘设置于与所述吸收体4的侧缘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或该位置的附近。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所述粘接部11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端缘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设置于与吸收体4的缩窄部13的最窄幅部4a重叠的位置或该位置的附近。
60.通过以上的结构,在本生理用卫生巾1中,如图5(a)所示,在将翼状折翼w以卷入内裤的裤裆部的侧缘的方式折返并固定之后,如图5(b)所示,将生理用卫生巾1穿戴于胯裆部,在通过穿戴者的腿的根部的内侧部分而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的腿压进行作用的状态下,吸收体4的两侧部向肌肤侧隆起,并且伴随于该吸收体的隆起而将侧片7的非粘接部10向肌肤侧上推,由此侧片7的非粘接部10以与在宽度方向外侧相邻的所述粘接部11之间的边界部为起点向肌肤侧起立。由此,堵住向侧方流动的体液,能够防止从侧部的泄漏。
61.所述侧片7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也可以通过在宽度方向上折叠而形成为多层片材,不过为了向肌肤侧起立的侧片7的端缘与肌肤面柔软地接触并获得良好的穿戴感,优选形成为不在宽度方向上折返的单层片材。
62.为了使所述侧片7的非粘接部10可靠地向肌肤侧起立,优选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形成使所述吸收体4的两侧缘向宽度方向内侧缩窄的缩窄部13。通过设置所述缩窄部13,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佩戴时腿压容易集中作用于所述缩窄部13的最窄幅部4a,吸收体4的两侧部以所述缩窄部13的最窄幅部4a为中心可靠地
向肌肤侧隆起,侧片7的非粘接部10可靠地向肌肤侧起立。
63.并且,通过设置所述缩窄部13,在非粘接部10的宽度方向外侧处,所述缩窄部13配置成在所述粘接部11的下层侧朝向斜外侧延伸,因此通过侧片7沿着该倾斜地延伸的缩窄部13弯曲,宽度方向中央侧的非粘接部10容易向肌肤侧起立。为了可靠地发挥这种侧片7的弯曲功能,所述缩窄部13的俯视形状优选为弧形。
64.为了使所述侧片7的非粘接部10更可靠地向肌肤侧起立,优选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将所述挤压槽6的最大鼓出部6a和所述吸收体4的最窄幅部4a设置于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上大致一致的位置。由此,佩戴时的腿压集中地作用于吸收体4的最窄幅部4a与挤压槽6的最大鼓出部6a之间的吸收体部分,该部分的吸收体容易变形,侧片7容易向肌肤侧起立。所述吸收体4的最窄幅部4a与挤压槽6的最大鼓出部6a之间的卫生巾长度方向的分隔距离可以为10mm以下,优选为5mm以下。
65.如图4所示,所述吸收体4的最窄幅部4a与挤压槽6的最大鼓出部6a之间的卫生巾宽度方向的分隔距离a为了能够通过佩戴时的腿压来可靠地发挥与该部分的吸收体4的隆起相伴的侧片7的上推效果而优选为10~15mm。
66.而且,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在内的长度区间内将相比所述挤压槽6靠宽度方向外侧部分4b的吸收体4的刚性设定得比左右的挤压槽6、6之间的吸收体4的刚性低。通过使宽度方向外侧部分4b的刚性相对较低,该宽度方向外侧部分4b在受到外力时容易变形,促进将侧片7向肌肤侧上推的效果。为了使所述宽度方向外侧部分4b的刚性变低,可列举使棉状纸浆以及/或者吸水性聚合物的量减少的手段等。
67.所述非粘接部10形成为卫生巾长度方向的长度为至少包括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的长度。具体而言,优选如图1所示的那样与形成于两侧部的翼状折翼w的卫生巾长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或比该长度稍长。并且,优选与在所述挤压槽6中的与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的两侧处向宽度方向外侧鼓出的部分的卫生巾长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或比该长度稍长。而且,优选与吸收体4的缩窄部13的卫生巾长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或比该长度稍长。具体而言,所述非粘接部10的长度可以与所述翼状折翼w、挤压槽6的宽度方向鼓出部或缩窄部13的长度相比在30mm以下、优选20mm以下的范围内较长地形成。在使非粘接部10的长度比这更长时,难以向肌肤侧起立。
68.并且,如图4所示,所述非粘接部10的宽度b优选小于等于所述吸收体4的最窄幅部4a与挤压槽6的最大鼓出部6a之间的卫生巾宽度方向的分隔距离a(b≤a),具体而言可以为3~15mm,优选为5~10mm。
69.接着,说明所述非粘接部10与翼状折翼w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话,如图6所示,优选所述翼状折翼w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和所述非粘接部1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大致一致的位置。所述翼状折翼w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是翼状折翼w的基端部的前后的外形线向宽度方向外侧开始突出的前后位置处的卫生巾长度方向的长度。优选通过所述翼状折翼w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卫生巾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和通过所述非粘接部1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卫生巾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一致或者在卫生巾长度方向上在10mm以下的范围内分隔。由此,在将翼状折翼以卷入内裤的裤裆部的侧缘的方式折返并固定于内裤的外表面时,侧片7被向宽度方向外侧拉拽而宽度方向中央侧的非粘接部10容易向肌肤侧起立。为了通过所述翼状折翼w的折返而将侧片7的内侧部分可靠地向外侧拉拽,优选所述
非粘接部10的卫生巾长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翼状折翼w的卫生巾长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或比该长度稍长。
70.在所述翼状折翼w的内裤抵接面配置的防翼偏移粘接剂层14也可以与通常的生理用卫生巾一样配置于翼状折翼w的大致中央部,不过优选如图7所示的那样沿着将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的前后的吸收体4的侧缘在长度方向上相连的假想线15配置。即,如图示例那样,在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部h对应的区域的两侧部形成了缩窄部13的吸收体4中,画出将该缩窄部13的前后的吸收体4的侧缘在长度方向上相连的由直线构成的假想线15,以该假想线15和防翼偏移粘接剂层14的宽度方向内侧的侧缘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所述防翼偏移粘接剂层14。由此,在将翼状折翼w以卷入内裤的裤裆部的侧缘的方式折返并固定于内裤的外表面时,吸收体4的侧缘的附近通过所述防翼偏移粘接剂层14而牢固地固定于内裤,能够防止侧片7的挠曲,所述非粘接部10容易向肌肤侧起立。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例中,仅在翼状折翼w的基端部设置了防偏移粘接剂层14,不过也可以以延伸至翼状折翼w的中央部或其外侧为止的大小配置防偏移粘接剂层14,还可以将与该防偏移粘接剂层14不同的粘接剂层在宽度方向上分隔地配置。
71.标号说明
[0072]1…
生理用卫生巾、2

背面片、3

正面片、4

吸收体、5

封装片、6

挤压槽、7

侧片、10

非粘接部、11、12

粘接部、13

缩窄部、14

防翼偏移粘接剂层、15

假想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