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矿井安全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03:02: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矿井救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矿井安全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2.采矿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矿井内一旦出现事故,工人很难及时逃出来,基本上都会因为通道的塌方或损毁而失去逃生道路。而在救援过程中,矿井内情况复杂,在疏通道路时随时可能会发生二次事故,因此在救援时需要及时的通道支撑装置,保障安全。
3.因此需要一种矿井安全救援装置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矿井内部支撑结构保障救援通道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矿井安全救援装置,解决目前在救援过程中缺少通道支撑装置来保障救援通道安全稳定的问题。
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方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部设置有气动装置,所述支撑座上侧活动连接有顶部支撑装置,所述支撑座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侧方支撑装置,所述顶部支撑装置通过锁紧组件与侧方支撑装置活动连接,所述顶部支撑装置与气动装置活动连接,所述侧方支撑装置通过推动组件与气动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气动装置包括活塞推件和推动杆,所述支撑座内部开设有与活塞推件相配合的第一气道,所述支撑座内部开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处于第一气道上方,所述第二气道与第一气道连通,所述支撑座内部开设有第一排气孔道,所述第一排气孔道处于第二气道的左侧,所述第一排气孔道与第一气道连通,所述支撑座内部开设有第三气道,所述第三气道处于第二气道的左侧,所述第三气道与第一气道连通,所述第一气道内插设有活塞推件,所述活塞推件与第一气道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推件上侧开设有与第二气道相配合的第二排气孔道,所述活塞推件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气道内插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与第二气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气道内插设有若干活塞推块,若干活塞推块与第三气道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推块与推动杆活动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密封筒,所述支撑架与推动杆连接,所述支撑架通过推动杆与支撑座上侧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上插设有若干与活塞推块相配合的若干密封筒,所述密封筒内插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下端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与活塞推块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上侧设置有顶架,所述顶架下侧与顶杆上端连接,所述顶架上侧通过若干第一弹簧连接有顶板。
7.进一步的,所述侧方支撑装置包括侧板和侧支板,所述侧板与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侧板通过若干第二弹簧连接有侧支板,所述侧板下侧连接有若干插地锥。
8.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连接柱和滑动柱,所述连接柱一端与侧板上端铰接,所述连接柱另一端连接有滑动柱,所述顶架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动柱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动柱贯穿滑槽,所述滑动柱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顶架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有卡件,所述滑动柱
与卡件活动连接,所述顶架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侧板上端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板和推动柱,所述推板一侧与侧板活动连接,所述推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件与第二铰接件,所述推动柱一端插设于第一气道内,所述推动柱与第一气道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柱另一端与第一铰接件铰接,所述推动柱开设有与第二铰接件相配合的活动槽,所述推动柱通过活动槽与第二铰接件活动连接,所述推动柱端部下侧通过第四弹簧与推板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内侧连接有滚动组件,所述滚动组件包括滚轮和连接轴,所述支撑架内侧连接有若干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端部套设有滚轮,所述支撑座两侧均开设有与滚轮相配合的滑轨,所述滚轮与滑轨活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条和齿轮,所述活塞推件一侧连接有齿条,所述支撑座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气动装置能够带动顶部支撑装置与侧方支撑装置运行,并组装成稳定支撑结构,保障矿井内的救援通道的安全,设置的顶部支撑装置与侧方支撑装置分部运作,分别对救援通道的顶部与两侧进行支撑,防止二次坍塌造成二次事故。
14.(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锁紧组件能够将顶部支撑装置与侧方支撑装置稳定的连接起来,提高该装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5.(3)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推动组件顺利的将两个侧方支撑装置推动为竖直的状态,使得整体装置形成类似门框的稳定支撑结构,且方便人员的通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的驱动组件示意图。
18.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19.图4是本发明的支撑座内部示意图。
20.图5是本发明的活塞推件示意图。
21.图6是本发明的顶部支撑装置第一视角图。
22.图7是本发明的顶部支撑装置第二视角图。
23.图8是本发明的顶部支撑装置第三视角图。
24.图9是本发明对推动组件第一视角示意图。
25.图10是本发明的顶部支撑装置第四视角图。
26.图11是图10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12是本发明的支撑架第一视角示意图。
28.图13是本发明的支撑架第二视角示意图。
29.图14是图13中b处的放大图。
30.图15是本发明的支撑架第三视角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车体;2、支撑座;3、气动装置;31、活塞推件;32、推动杆;33、第一气道;34、第二气道;35、第一排气孔道;36、第三气道;37、第二排气孔道;38、活塞推块;4、顶部支撑装置;41、支撑架;42、密封筒;43、顶杆;44、密封块;45、顶架;46、第一弹簧;47、顶板;5、
侧方支撑装置;51、侧板;52、侧支板;53、第二弹簧;54、插地锥;6、锁紧组件;61、连接柱;62、滑动柱;63、滑槽;64、卡件;65、第三弹簧;66、卡槽;7、推动组件;71、推板;72、推动柱;73、第一铰接件;74、第二铰接件;75、活动槽;76、第四弹簧;8、驱动组件;81、齿条;82、电机;83、齿轮;9、滚动组件;91、滚轮;92、连接轴;93、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3.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矿井安全救援装置,包括车体1,设置的车体1方便该装置在矿井通道中移动,进而方便将该装置运动至需要支撑的位置,有效对矿井通道进行支撑,车体1上方连接有支撑座2,支撑座2内部设置有气动装置3,支撑座2上侧活动连接有顶部支撑装置4,支撑座2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侧方支撑装置5,顶部支撑装置4通过锁紧组件6与侧方支撑装置5活动连接,顶部支撑装置4与气动装置3活动连接,侧方支撑装置5通过推动组件7与气动装置3活动连接,设置的气动装置3带动顶部支撑装置4与侧方支撑装置5运动,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设置的顶部支撑装置4对矿井通道的顶部进行支撑,设置的侧方支撑装置5对矿井通道的两侧方进行支撑,设置的锁紧组件6将顶部支撑装置4与侧方支撑装置5稳定的锁紧起来,提升该装置的稳定性,气动装置3包括活塞推件31和推动杆32,支撑座2内部开设有与活塞推件31相配合的第一气道33,支撑座2内部开设有第二气道34,第二气道34处于第一气道33上方,第二气道34与第一气道33连通,支撑座2内部开设有第一排气孔道35,第一排气孔道35处于第二气道34的左侧,第一排气孔道35与第一气道33连通,支撑座2内部开设有第三气道36,第三气道36处于第二气道34的左侧,第三气道36与第一气道33连通,第一气道33内插设有活塞推件31,活塞推件31与第一气道33滑动连接,活塞推件31上侧开设有与第二气道34相配合的第二排气孔道37,活塞推件31连接有驱动组件8,第二气道34内插设有推动杆32,推动杆32与第二气道34滑动连接,第三气道36内插设有若干活塞推块38,若干活塞推块38与第三气道36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活塞推块38的数量为2,活塞推块38与推动杆32活动连接,设置的驱动组件8带动活塞推件31在第一气道33内运动,设置的第一排气孔道35与活塞推件31配合工作,当活塞推件31在第一气道33内从右向左运动时,第一排气孔道35起到排气作用,使得活塞推件31只作用于第二气道34,使得第二气道34内的推动杆32向左运动,在活塞推件31向左运动的过程中,推动杆32运动至左侧后,第二排气孔道37起到排气作用,使得活塞推件31只作用于第三气道36,推动设置的活塞推块38运动,进而使得顶部支撑装置4与侧方支撑装置5运动进行支撑,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道33、第二气道34、第三气道36、活塞推件3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能够实现上述操作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气道33的俯视呈“t”字形。
34.如图1、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2、图13所示,顶部支撑装置4包括支撑架41和密封筒42,支撑架41与推动杆32连接,支撑架41通过推动杆32与支撑座2上侧滑动连接,支撑架41与推动杆32固定连接,推动杆32运动时设置的支撑架41也同步向左运动,进而使得整个顶部支撑装置4向左运动,支撑架41上插设有若干与活塞推块38相配合的若干密封筒42,密封筒42内插设有顶杆43,顶杆43下端连接有密封块44,密封块44与活塞推块38滑动连
接,本实施例中密封筒42、顶杆43、密封块44的数量均为2,支撑座2上侧设置有顶架45,顶架45下侧与顶杆43上端连接,设置的活塞推块38通过活塞推件31、第一气道33、第三气道36相互配合工作,进而向上运动,推动密封块44、顶杆43、顶架45向上运动,进而对矿井通道顶部进行支撑,顶架45上侧通过若干第一弹簧46连接有顶板47,设置的顶板47与矿井通道顶部直接接触,设置的第一弹簧46可提供一定的缓冲效果,当矿井通道顶部有坍塌趋势或已经坍塌时,可缓冲部分力,防止对整体装置造成严重损坏,进而提升该装置的安全性。
35.如图1、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侧方支撑装置5包括侧板51和侧支板52,侧板51与支撑架41活动连接,侧板51通过若干第二弹簧53连接有侧支板52,设置的侧支板52与上述顶板47效果类似,对矿井通道两侧进行支撑,与顶部支撑装置4配合,形成安全的逃生通道,侧板51下侧连接有若干插地锥54,设置的插地锥54插设在地面内,提升整体装置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能。
36.如图1、图6、图9、图10、图11所示,锁紧组件6包括连接柱61和滑动柱62,连接柱61一端与侧板51上端铰接,连接柱61另一端连接有滑动柱62,顶架45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动柱62配合的滑槽63,滑动柱62贯穿滑槽63,滑动柱62与滑槽63滑动连接,顶架45通过第三弹簧65连接有卡件64,滑动柱62与卡件64活动连接,顶架45开设有卡槽66,卡槽66与侧板51上端可拆卸连接,设置的滑动柱62与卡件64卡接后,可实现滑动柱62与连接柱61的锁定操作,进而将侧板51进行锁定,侧板51通过卡槽66实现与顶架45的稳定卡接,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组成支撑结构后的稳定性。
37.如图3、图9、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推动组件7包括推板71和推动柱72,推板71一侧与侧板51活动连接,推板71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件73与第二铰接件74,推动柱72一端插设于第一气道33内,推动柱72与第一气道33滑动连接,推动柱72另一端与第一铰接件73铰接,推动柱72开设有与第二铰接件74相配合的活动槽75,推动柱72通过活动槽75与第二铰接件74活动连接,推动柱72端部下侧通过第四弹簧76与推板71连接,设置的第一铰接件73接受推动柱72的作用力,进而将作用力传递至推板71上,使得推板71推动侧板51运动,设置的第二铰接件74、第一铰接件73与活动槽75配合工作,将倾斜的推板71推成竖直状态后实现锁定,进而通过竖直状态的推板71对侧板51进行推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铰接件74对应的活动槽75数量为2,设置的第四弹簧76使得推板71初始状态为倾斜状态。上述锁紧组件6、推动组件7的设计为侧板51的运动提供可行性,侧板51由倾斜的初始状态运动至竖直状态,在侧板51处于完全竖直状态后,插地锥54才稳定的插接在矿井通道的地面上。
38.如图3、图8所示,支撑架41内侧连接有滚动组件9,滚动组件9包括滚轮91和连接轴92,支撑架41内侧连接有若干连接轴92,连接轴92端部套设有滚轮91,支撑座2两侧均开设有与滚轮91相配合的滑轨93,滚轮91与滑轨93活动连接,设置的滚轮91、连接轴92与滑轨93配合工作,提升顶部支撑装置4与侧方支撑装置5运动时的稳定性。
39.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8包括齿条81和齿轮83,活塞推件31一侧连接有齿条81,支撑座2上安装有电机82,电机82输出轴套设有齿轮83,齿轮83与齿条81啮合,设置的电机82、齿轮83与齿条81配合工作带动活塞推件31运动。
4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该装置时,首先运行车体1将整体装置移动至矿井通道内需要支撑的位置,之后运行电机82,电机82转动带动齿轮83转动,齿轮83带动齿条81
和活塞推件31运动,活塞推件31向左侧运动,活塞推件31的最左端推动第一气道33内的气体运动,活塞推件31左端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孔道35排出,因此活塞推块38不受力,不发生运动,活塞推件31作用于第二气道34内的空气,使得第二气道34内的空气压缩运动进而推动推动杆32向左运动,推动杆32向左运动时带动支撑架41向左运动,使得整个顶部支撑装置4向左运动,由于顶部支撑装置4与侧方支撑装置5连接,因此侧方支撑装置5也向左侧运动,待顶部支撑装置4、侧方支撑装置5运动至左侧后,由于活塞推件31也继续向左运动使得第二排气孔道37与第二气道34连通,此时活塞推杆最左端通过第一排气孔道35,活塞推件31只对第一气道33与第三气道36内的空气压缩,使得活塞推块38与推动柱72运动,活塞推块38向上推动密封块44与顶杆43,顶杆43向上推动顶架45与顶板47,使得顶板47与矿井通道内的顶部接触,并对顶部进行支撑,与此同时推动柱72推动推板71运动,推板71在接受力后运动的同时,由于第一铰接件73、第二铰接件74、活动槽75的作用,使得推板71运动至竖直状态,进而推动侧板51向两侧运动至竖直状态,侧板51上端卡接在卡槽66中,滑动柱62在滑槽63内滑动后与卡件64卡接,插地锥54插入矿井通道的地面,实现顶部支撑装置4与侧方支撑装置5的稳定组装操作,此时需要支撑的部位完成支撑,继续进行救援工作即可。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