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触控板模块的制作方法

2022-04-13 18:00: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板模块。


背景技术:

2.笔记型电脑经常会设置触控板模块,令使用者可借由触控(以手指按压触控板或在触控板上滑动)的方式操作笔记型电脑,以取代鼠标的功能。
3.一般而言,触控板模块的主要元件由上而下依序包括触压面板、电路板及框架。触压面板的相对二侧分别为固定端及活动端。具体而言,触压面板的一侧可固定于框架、或直接固定于笔记型电脑的外壳,而未固定的另一侧则为活动端。另外,触控板模块具有复位件(dome sheet),设置于框架,且位于活动端的中间位置。当使用者按压活动端时,触压面板可上、下移动,并触发输入指令。
4.为了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上的便利性,目前触控板模块的面积有越来越大的趋势。然而,现有的触控板模块除了框架以外,无其他支撑触压面板及电路板的结构,进而触控板模块于活动端的角落(即远离复位件的二端)会有按压刚性不足的问题。换言之,按压活动端的角落时,会产生晃动等不佳的触感,实有改良之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板模块,借由连动组件具有弹性板及支撑板的设计,以解决现有触控板模块有按压刚性不足的问题。
6.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板模块,其包括一触压面板、一框架以及一连动组件。框架设置于触压面板的下方。连动组件设置于触压面板与框架之间。连动组件包括一弹性板及一支撑板。弹性板具有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及一第三部分。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第一部分连接触压面板,第三部分连接于框架。支撑板对应设置于弹性板的第二部分。
7.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弹性板具有至少一第一穿孔,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支撑板具有至少一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穿过第一穿孔并抵顶触压面板。
8.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支撑板具有至少一第二延伸部,且第二延伸部的相对二表面分别与框架及弹性板接触。
9.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弹性板具有至少一弯折部,位于第二部与第三部分之间。
10.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弹性板具有复数弯折部,且弹性板具有复数第二穿孔,第二穿孔位于弯折部之间。
1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支撑板具有一刚性增强结构,其位于支撑板的中央区域。
12.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支撑板的刚性大于弹性板的刚性。
13.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支撑板的厚度大于弹性板的厚度。
14.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连动组件更包括一垫片,其设置于弹性板靠近于框架的表面,且位于第三部分,弹性板通过垫片而固定于框架。
15.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触压面板包括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活动端。连动组件靠近于活动端,且弹性板的第一部分靠近于活动端。
16.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触压面板包括一触压板及一电路板。触压板具有相对的一触控面及一底面,电路板设置于底面。
17.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触控板模块,连动组件设置于触压面板与框架之间,且连动组件包括弹性板及支撑板。弹性板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第一部分连接触压面板,第三部分连接于框架,以通过弹性板将连动组件设置于触压面板与框架之间,而支撑板则对应设置于第二部分,以增加连动组件的整体刚性。借由连动组件的设置,以缩短按压触控板模块时的按压力臂,进而达到减少形变的效果,并可减少晃动的情形及改善按压的触感。
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触控板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21.图3为图2所示的连动组件及框架的组合示意图;
22.图4为图1所示的触控板模块于a-a’线的剖面示意图;
23.图5a为图1所示的触控板模块于b-b’线的剖面示意图;
24.图5b为图5a所示的触控板模块按压后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26.图7为图6所示的连动组件及框架的组合示意图。
27.其中,附图标记
28.触控板模块1、1a
ꢀꢀꢀꢀꢀ
触压板10
29.触控面11
ꢀꢀꢀꢀꢀꢀꢀꢀꢀꢀꢀꢀ
底面12
30.触压面板100
ꢀꢀꢀꢀꢀꢀꢀꢀꢀ
固定端101
31.活动端102
ꢀꢀꢀꢀꢀꢀꢀꢀꢀꢀꢀ
电路板20
32.框架30、30a
ꢀꢀꢀꢀꢀꢀꢀꢀꢀ
支撑结构31
33.肋部32
ꢀꢀꢀꢀꢀꢀꢀꢀꢀꢀꢀꢀꢀꢀ
承接部33
34.连动组件40、40a
ꢀꢀꢀꢀꢀ
弹性板41、41a
35.第一部分411、411a
ꢀꢀꢀ
第二部分412、412a
36.第三部分413、413a
ꢀꢀꢀ
第一穿孔414、414a
37.弯折部415
ꢀꢀꢀꢀꢀꢀꢀꢀꢀꢀꢀ
第二穿孔416
38.第三穿孔417
ꢀꢀꢀꢀꢀꢀꢀꢀꢀ
让位结构418
39.支撑板42、42a
ꢀꢀꢀꢀꢀꢀꢀ
第一延伸部421、421a
40.第二延伸部422、422a 刚性增强结构423
41.垫片43、43a
ꢀꢀꢀꢀꢀꢀꢀꢀꢀ
复位件50
42.距离d1、d2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44.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触控板模块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1可应用于一电子装置,其可例如但不限于笔记型电脑。触控板模块1可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以供使用者以触控的方式操作笔记型电脑,并取代鼠标的功能。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1包括一触压面板100。较佳地,触压面板100包括一触压板10及一电路板20,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触压板10及一电路板20亦可为单一板体。另外,触控板模块1亦包括一框架30以及一连动组件40。其中,触压板10为供使用者进行触控操作的元件,其材质可例如但不限于玻璃、或麦拉(mylar)。触压板10具有相对的一触控面11及一底面12,电路板20设置于底面12。换言之,电路板20设置于触压板10的下方。又,框架30设置于触压面板100的下方,且位于电路板20的下方。具体而言,触压板10及电路板20设置于框架30的上方,并通过框架30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框架30亦可为电子装置壳体的部分。
45.具体而言,触压面板100包括相对的一固定端101及一活动端102。如图1所示,触压面板100的一侧固定于框架30,使触压面板100的一侧为固定端101,而相对侧为活动端102。较佳的,框架30可具有一支撑结构31,其设置于框架30对应固定端101的一侧。支撑结构31连接于触压面板100,以垫高触压面板100。亦即,支撑结构31的设置可使触压面板100与框架30之间具有间隙,进而使触压面板100的另一侧(活动端102)具有可上、下移动的空间。又,触控板模块1更包括一复位件50,设置于电路板20的底面及框架30之间,且对应于活动端102,用以在使用者按压触控板模块1后提供回复力以使触控板模块1回复原位,于本实施例中复位件50为金属圆顶,于实际施作时,亦可为橡胶圆顶、金属弹片、弹簧或磁性机构(以磁力相斥作为回复力),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当使用者按压邻近活动端102的区域时,触压面板100可上、下移动,并触发输入指令。
46.在本实施例中,连动组件40设置于电路板20与框架30之间,且连动组件40靠近于活动端102该侧。连动组件40包括一弹性板41及一支撑板42。其中,弹性板41具有一第一部分411、一第二部分412、及一第三部分413,而第二部分412位于第一部分411与第三部分413之间。
47.图3为图2所示的连动组件及框架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触控板模块于a-a’线的剖面示意图,请搭配参考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借由涂布黏胶层的方式,使第一部分411连接电路板20,及第三部分413连接于框架30。又,本实施例的弹性板41可以为金属材质,使第三部分413亦可以金属点焊或其他适合的方式连接至框架30,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由于触压面板100与框架30之间具有间隙,使得第二部分412形成位于触压面板100与框架30的斜面。为了增加此区域(第二部分412)的结构强度,将支撑板42对应设置于弹性板41的第二部分412。于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2设置于弹性板41靠近于框架30的一表面。换言之,于弹性板41的第二部分412的下方设置支撑板42,用以提升连动组件40的整体结构的刚性。
48.较佳的,支撑板42的刚性大于弹性板41的刚性。例如,弹性板41与支撑板42皆可以为金属材质,而支撑板42的厚度大于弹性板41的厚度,使支撑板42的刚性可大于弹性板41的刚性,例如,弹性板41为金属薄片,而支撑板42为金属板体,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较佳的,
支撑板42为金属板体且具有一刚性增强结构423,本实施例的刚性增强结构423是金属板体打凸而形成的结构,其位于支撑板42的中央区域,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亦可于支撑板42黏合杆体或片体,或以其它适当方式增强刚性。本实施例的刚性增强结构423的长轴方向与支撑板42的长轴方向相互平行。支撑板42具有刚性增强结构423的结构,可提升支撑板42的刚性。同样的,支撑板42可以涂布黏胶层、或金属点焊的方式连接至弹性板41的第二部分412,亦可以其他方式连接,本发明并不限制。
49.请参考图1所示。在未设置本实施例的连动组件40的情形下,触压面板100受力时的支点在固定端101。具体而言,当使用者按压活动端102时,按压力臂将会是活动端102至固定端101(支点)之间的距离d1。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1因具有连动组件40,弹性板41的第一部分411连接至触压面板100靠近于活动端102之处,而弹性板41的第三部分413连接至框架30,且第三部分413介于固定端101与活动端102之间。当使用者按压触压面板100的活动端102时,按压的力量可自连动组件40传递至与框架30的连接处(即第三部分413)。换言之,连动组件40的设置可使触压板10及电路板20受力时的支点移至第三部分413与框架30的连接处。因此,按压力臂是活动端102至第三部分413与框架30的连接处(支点)的距离d2。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1因设置连动组件40,进而可使按压力臂缩短为距离d2(相较于未设置连动组件40的距离d1)。又,缩短按压力臂(意即,使力量传递的距离缩短),可以达到减少形变的效果,进而可减少晃动的情形,并改善按压的触感。
50.如图2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框架30更具有一肋部32,靠近于活动端102,以供弹性板41的第三部分413连接。另须说明的是,弹性板41的第三部分413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框架30,本实施例是以间接地连接于框架30为例说明。具体而言,连动组件40更包括一垫片43,其设置于弹性板41靠近于框架30的表面,且位于第三部分413。换言之,支撑板42与垫片43相邻设置,支撑板42连接于第二部分412,而垫片43连接于第三部分413。弹性板41的第三部分413通过垫片43而固定于框架30。较佳的,垫片43亦可以为金属材质,使弹性板41(第三部分413)与垫片43一并以金属点焊的方式连接至框架30。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板41、垫片43与框架30亦可以黏合或其他方式相互连接,本发明并不限制。借由垫片43的设置,以增加弹性板41于第三部分413的厚度,及其与框架30连接的结构强度。
51.请参考图2、图3及图4所示,较佳的,弹性板41具有至少一第一穿孔414,位于第一部分411与第二部分412之间。支撑板42具有至少一第一延伸部421,且第一延伸部421位于支撑板42靠近活动端102的一侧,且第一延伸部421的数量与位置皆对应于第一穿孔414。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复数个(四个)第一延伸部421及复数个(四个)第一穿孔414为例说明。支撑板42位于弹性板41的下方,即位于弹性板41远离电路板20的一侧。借由第一穿孔414的设置,使支撑板42的第一延伸部421穿过第一穿孔414后,进而可抵顶电路板20,如图4所示。
52.又,支撑板42更具有至少一第二延伸部422,第一延伸部421与第二延伸部422位于支撑板42的相对二侧。换言之,第二延伸部422对应于弹性板41的第二部分412与第三部分413之间。第二延伸部422置于框架30,使第二延伸部422的相对二表面分别与框架30及弹性板41接触,如图4所示。如图2及图3所示,较佳的,框架30可具有至少一承接部33,其数量与位置与第二延伸部422相对应。第二延伸部422可置于框架30的承接部33,使第二延伸部422的相对二表面分别与承接部33及弹性板41接触。于本实施例中,借由垫片43的设置,使弹性板41的第三部分413与框架30之间具有一空间,第二延伸部422则夹设于该空间,借此限位
第二延伸部422。
53.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动组件40靠近于活动端102,且弹性板41的第一部分411靠近于活动端102。当使用者按压活动端102时,电路板20下压第一延伸部421,而第一延伸部421可将按压的力量通过支撑板42传递至框架30(第二延伸部422),使连动组件40可稳定地传递力量至框架30,提升触控板模块1被按压时的稳定性。
54.又,第一延伸部421与第二延伸部422是分别抵接于电路板20与框架30,而非直接固定于电路板20与框架30,更可保持弹性板41活动的弹性,以维持良好的按压触感。另外,由于第二延伸部422的上表面分别与弹性板41接触(即第二延伸部422被弹性板41压着),当第一延伸部421被电路板20往下压时,支撑板42通过第二延伸部422以框架为支点将力传递,借此避免支撑板42滑动、翘起等现象而造成力量损耗。
55.如图1及图3所示,较佳的,弹性板41更具有至少一弯折部415,本实施例以复数弯折部415为例说明。弯折部415位于第二部分412与第三部分413之间,意即,第二部分412与第三部分413之间具有复数弯折部415。较佳的,弹性板41亦具有复数第二穿孔416,且第二穿孔416位于弯折部415之间。换言之,于弹性板41的第二部分412与第三部分413之间挖设复数破孔(第二穿孔416),而破孔(第二穿孔416)之间连接第二部分412及第三部分413的结构即为弯折部415。
56.图5a为图1所示的触控板模块于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b为图5a所示的触控板模块按压后的示意图,请搭配参考图5a及图5b所示。其中,弯折部415的截面(如图5a)可以为v型、或u型。当使用者按压活动端102时(如图5b),借由弯折部415的设置,以减少应力集中,以改善弹性板41位移导致干涉所影响的触感。
57.如图2及图3所示,于弹性板41形成多个破孔(第二穿孔416)的设计,可减少弹性板41被下压时的应力,同样可提升按压触感的顺畅度。较佳的,弹性板41更具有复数第三穿孔417,其位于第一部分411与第二部分412之间。第三穿孔417同样可达到减少弹性板41被下压时的应力,以提升按压触感的效果。另外,弹性板41亦具有复位件50的设置的让位结构418,其同为破孔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让位结构418位于弹性板41的第一部分411。
58.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1a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连动组件40a及框架30a的组合示意图,请参考图6及图7所示。前述实施例的框架30具有肋部32的结构,以供垫片43与弹性板41的第三部分413连接。本实施例的框架30a不具有肋部,进而使连动组件40a对应具有不同的构型。因此,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模块1a的触压板10、电路板20与复位件50等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沿用其标号。
59.在本实施例中,连动组件40a同样包括弹性板41a、支撑板42a及垫片43a。其中,弹性板41a亦可被区分为第一部分411a、第二部分412a及第三部分413a。同样的,第一部分411a连接于电路板20,支撑板42a设置于第二部分412a的下方,而第三部分413a连接于框架30a。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弹性板41a的第三部分413a是借由垫片43a连接于框架30a的其中一侧边。换言之,垫片43a与第三部分413a设置于框架30a的侧边。对应的,本实施例的让位结构418a位于弹性板41a的第三部分413a,以供位于框架30a的侧边的复位件50设置。另外,本实施例的连动组件40a具有二个垫片43a,位于让位结构418a的相对二侧,同样可供复位件50设置。
60.较佳的,本实施例的支撑板42a亦可包括第一延伸部421a及第二延伸部422a等结
构。对应的,弹性板41a亦具有第一穿孔414a,使第一延伸部421a可自第一穿孔414a穿出并抵顶于触压面板100。又,第二延伸部422a的相对二表面分别与框架30a及弹性板41a接触。关于第一延伸部421a、第二延伸部422a、第一穿孔414a及其他可协助达到较佳支撑效果的结构内容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于此不加赘述。
61.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触控板模块,连动组件设置于触压面板与框架之间,且连动组件包括弹性板及支撑板。弹性板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第一部分连接触压面板,第三部分连接于框架,以通过弹性板将连动组件设置于触压面板与框架之间,而支撑板则对应设置于第二部分,以增加连动组件的整体刚性。借由连动组件的设置,以缩短按压触控板模块时的按压力臂,进而达到减少形变的效果,并可减少晃动的情形及改善按压的触感。
62.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