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17:53: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家居用品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置物架。


背景技术:

2.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电视的技术趋于成熟,网络电视也逐渐进入大众的客厅。网络电视需要电视连接路由器、电视盒等配件,即电视需引出多根信号线或电线与路由器、电视盒等配件连接。由于线路较多,为了看起来不杂乱,现在的处理方法就是把各种电线捆扎在一起,使其更美观。但捆扎在一起的电线不便于维修人员识别线路,而且移动路由器或电视盒的时候将会拖拽其他线路一并移动,不方便调节路由器或电视盒的位置,不便于维修人员检查路由器或电视盒的运行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置物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线或信号线摆布杂乱,维修人员不易识别线路,不便于维修人员检查路由器或电视盒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置物架,包括有第一载物板、第二载物板,以及连接板;所述第一载物板具有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一过线豁口,所述第二载物板具有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二过线豁口;所述第二载物板位于所述第一载物板的下方;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载物板与所述第二载物板之间;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载物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载物板连接。
5.优选地,所述第一载物板和所述第二载物板均呈长方体状,且所述第一载物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载物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边缘为所述第一载物板的长边,所述第二边缘为所述第二载物板的长边。
6.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过线豁口依次等间距分布于所述第一边缘的中部,多个所述第二过线豁口依次等间距分布于所述第二边缘的中部。
7.优选地,所述第一过线豁口的数量为七个,所述第二过线豁口的数量为七个;七个所述第二过线豁口与七个所述第二过线豁口一一对应,且各所述第二过线豁口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过线豁口的正下方。
8.优选地,所述第二载物板设置有多个散热通孔。
9.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一载物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一载物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下部与所述第二载物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下部与所述第二载物板的另一端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设置有第三过线豁口,所述第二挡板设置有第四过线豁口,所述第三过线豁口和所述第四过线豁口均位于所述第一载物板与所述第二载物板之间。
11.优选地,置物架还包括: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具有遮盖部和与所述遮盖部连接的挡边部;所述遮盖部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挡边部与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挡边部位于所述第二载物板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上,且所述挡边部位于所述第二
载物板背离所述第二边缘的一侧;所述遮盖部的上端边缘位于所述第一载物板的上方,所述遮盖部的下端边缘位于所述第二载物板的下方。
12.优选地,所述遮盖部设置有若干个挂钩。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载物板在所述第一边缘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载物板在所述第二边缘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置物架,其有益效果为:置物架的第一载物板通过连接板与第二载物板连接,第一载物板或第二载物板均用于承载路由器或电视盒,当路由器或电视盒与电视接线的时候,可将多根电线或信号线逐一放入第一过线豁口或第二过线豁口中,将多根电线或信号线一一分隔开,使得电线或信号线的摆布更加整洁,美观,不显杂乱,方便维修人员直观地辨认、识别各条电线或信号线的作用,因此无需捆扎多根电线或信号线便可以使得线路整洁美观;而且,维修人员在拿取路由器或电视盒检查时,不会牵动其他电线,方便移动路由器或电视盒的位置,方便维修人员检查路由器或电视盒的运行情况。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所示的置物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1所示的置物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00、第一载物板;110、第一边缘;120、第一过线豁口;130、第一安装座;131、第一安装孔;200、第二载物板;210、第二边缘;220、第二过线豁口;230、散热通孔;240、第二安装座;241、第二安装孔;300、连接板;400、第一挡板;410、第三过线豁口;500、第二挡板;510、第四过线豁口;600、第三挡板;610、遮盖部;620、挡边部;630、挂钩;640、盛放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
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架进行说明。
25.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置物架,其包括第一载物板100、第二载物板200、连接板300;第一载物板100具有第一边缘110;第一边缘110设置有多个第一过线豁口120;第二载物板200具有第二边缘210;第二边缘210设置有多个第二过线豁口220;第二载物板200位于第一载物板100的下方;连接板300位于第一载物板100与第二载物板200之间,连接板300的上端与第一载物板100连接,连接板300的下端与第二载物板200连接。即第一载物板100通过连接板300与第二载物板200连接,形成置物架的架体。第一载物板100和第二载物板200均可用于承载与电视连接的路由器或电视盒。第一边缘110与第二边缘210均用于贴合墙体或柜体,即多个第一过线豁口120与墙体或柜体形成多个第一过线孔,多个第二过线豁口220与墙体或柜体形成多个第二过线孔,则第一载物板100可将与电视连接的多条电线或信号线逐一放入多个第一过线豁口120中,多个第一过线豁口120可将多根电线或信号线分离,使每根电线或信号线对应一个第一过线豁口120,方便维修人员直观地辨认、识别各条电线或信号线的作用。
26.同理,多个第二过线豁口220也可将与电视连接的多根电线或信号线分离,使每根电线或信号线对应一个第二过线豁口220,方便维修人员直观地辨认、识别各条电线或信号线的作用。置物架通过第一过线豁口120和第二过线豁口220将每根电线或信号线分离,即电线或信号线均被约束在第一过线豁口120和第二过线豁口220,使得电线或信号线的摆布更加整洁,美观,不显杂乱,因此无需捆扎多根电线或信号线便可以使得线路整洁。由于每个电线或信号线独立通过第一过线豁口120或第二过线豁口220,则维修人员在拿取路由器或电视盒检查时,不会牵动其他电线,方便移动路由器或电视盒的位置,方便维修人员检查路由器或电视盒的运行情况。
27.本实施例的置物架的第一载物板100通过连接板300与第二载物板200连接,第一载物板100或第二载物板200均用于承载路由器或电视盒,当路由器或电视盒与电视接线的时候,可将多根电线或信号线逐一放入第一过线豁口120或第二过线豁口220中,将多根电线或信号线一一分隔开,使得电线或信号线的摆布更加整洁,美观,不显杂乱,方便维修人员直观地辨认、识别各条电线或信号线的作用,因此无需捆扎多根电线或信号线便可以使得线路整洁美观;而且,维修人员在拿取路由器或电视盒检查时,不会牵动其他电线,方便移动路由器或电视盒的位置,方便维修人员检查路由器或电视盒的运行情况。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一载物板100和第二载物板200均呈长方体状,且第一载物板10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载物板200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边缘110为第一载物板100的长边,第二边缘210第二载物板200的长边。第一载物板100和第二载物板200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第一边缘110和第二边缘210贴合墙边后,第一载物板100和第二载物板200与墙体垂直,方便第一载物板100和第二载物板200承载物品。在此基础上,第二载物板200的长度与第一载物板100的长度相等,第二载物板200的宽度大于第一载物板100的宽度,使得第二载物板200背离墙体的边缘可突出,放置更多物品。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多个第一过线豁口120依次等间距分布于第一边缘110的中部,使得第一过线豁口120聚集在第一载物板100的中部,方便电线
或信号线均从第一载物板100的中部经过;同理,多个第二过线豁口220依次等间距分布于第二边缘210的中部,方便电线或信号线均从第二载物板200的中部经过,使得电线或信号线均中置物架的中部经过,使得走线更加集中。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一过线豁口120的数量为七个,第二过线豁口220的数量为七个;七个第二过线豁口220与七个第二过线豁口220一一对应,且各个第二过线豁口220位于对应的第一过线豁口120的正下方。第二过线豁口220位于第一过线豁口120的正下方可使电线经过第一过线豁口120后,再竖直往下穿过第二过线豁口220,方便摆放电线或信号线。其中,为了容纳不同大小的电线或信号线,第一过线豁口120或第二过线豁口220的开口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更改。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二载物板200设置有多个散热通孔230。路由器或电视盒可放置在第二载物板200的散热通孔230上方,散热通孔230可方便路由器或电视盒将热量散发到第二载物板200的下方,防止路由器或电视盒的温度过高,保证路由器或电视盒可正常运作。最优地,如图2所示,散热通孔230位于第二过线豁口220的两侧位置,这样设置可以让路由器或电视盒更加靠近第二过线豁口220,方便摆放电线或信号线。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置物架还包括第一挡板400和第二挡板500,第一挡板400的上部与第一载物板100的一端连接,第二挡板500的上部与第一载物板10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挡板400的下部与第二载物板200的一端连接,第二挡板500的下部与第二载物板200的另一端连接。即第一挡板400连接第一载物板100和第二载物板200的一端,第二挡板500连接第一载物板100和第二载物板200的另一端,形成一个方形的框架。第一挡板400上部边缘和第二挡板500的上部边缘均高于第一载物板100的上平面,第一挡板400的下部边缘和第二挡板500的下部边缘均低于第二载物板200的下平面,即可在第一载物板100两端的边缘处和第二载物板200的边缘处形成护栏,以防止放置在第一载物板100或第二载物板200的物品掉落。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第一挡板400设置有第三过线豁口410,第二挡板500设置有第四过线豁口510,第三过线豁口410和第四过线豁口510均位于第一载物板100与第二载物板200之间。第三过线豁口410和第四过线豁口510的开口均朝向墙体。第三过线豁口410和第四过线豁口510均用于过线,可方便电线从第一挡板400或第二挡板500处过线,方便摆放电线或信号线。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置物架还包括有第三挡板600;第三挡板600具有遮盖部610和与遮盖部610连接的挡边部620;遮盖部610与第一挡板400的一端连接,挡边部620与第二挡板500的一端连接,挡边部620位于第二载物板200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上,且挡边部620位于第二载物板200背离第二边缘210的一侧;遮盖部610的上端边缘位于第一载物板100的上方,遮盖部610的下端边缘位于第二载物板200的下方。即第三挡板600位于第一载物板100和第二载物板200背离墙壁的一侧,遮盖部610与挡边部620配合遮挡第一载物板100部分边缘以及遮挡第二载物板200的全部边缘。第二载物板200可放置排插,排插可放置在遮盖部610遮盖的第二载物板200的位置,以遮掩排插,使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挡边部620可防止放置在第二载物板200的物品从第二载物板200背离墙体的边缘处掉落。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遮盖部610设置有挂钩630。挂钩630用于钩挂游戏机的手柄,使得手柄可收纳放置在置物架上。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遮盖部610在挂钩630的下方设置有盛放板640,盛放板640所在的平面与第三挡板600所在的平面垂直。盛放板640可放置电视遥控器等物品,使得置物架可收纳更多物品。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一载物板100在第一边缘110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一安装座130,第一安装座130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1;第二载物板200在第二边缘210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二安装座240,第二安装座240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41。第一安装座130和第二安装座240用于贴合墙壁,紧固件可通过第一安装孔131或第二安装孔241将第一安装座130或第二安装座240安装固定在墙上。其中,紧固件可以为螺钉、爆炸螺栓、钉子等可以安装固定的零件。
3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