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11:45: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目前一些电饭煲的盖体中具有保温板、压板和密封圈,生产时需要将上述三者以及面盖装配在一起并形成密封。
3.而当前的装配工序比较复杂,保温板上需先冲切出翻折扣,且压板上需在对应位置开孔与翻折扣配合。再手工将密封圈、保温板与压板装配在一起,然后通过冲压机将翻折扣压平。最后再将压板与面盖通过周圈设置的螺钉装配紧固。
4.上述这种装配方式,不但工艺复杂成本高,且需要开设各类孔位,会造成部件结构强度下降。
5.因此,需要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7.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用于烹饪器具,所述盖体包括:
8.面盖,所述面盖具有位于底部的加强筋和卡接部;
9.保温板,所述保温板覆盖在所述面盖的底侧;
10.压板,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保温板的底侧且具有开口,所述保温板部分地从所述开口露出,所述压板的顶侧设置有配合部;
11.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沿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所述密封圈包括安装部和密封部,所述安装部至少部分地被夹持于所述保温板和所述压板之间;
12.其中,所述加强筋朝向所述保温板延伸并与所述保温板抵接,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配合部形成卡合,以将所述保温板和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压板和所述面盖之间。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盖体,通过卡扣配合实现压板和面盖之间的连接,并且通过加强筋将密封圈压在压板上,使得在部件主体不开设穿孔的情况下实现面盖、保温板、密封圈以及压板之间的固定,结构强度好并且安装工艺简单成本低。
14.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沿周向连续设置。由此,可以使得保温板的整圈均与加强筋抵接,提高了密封性。
15.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卡接部和多个所述配合部沿周向间隔设置。根据本方案,周向的多个卡扣配合,提高了连接的牢固程度。
16.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的所述开口的周缘设置有朝向所述面盖凸出的凸缘;
17.所述安装部构造为口背向所述面盖的槽状,且所述安装部套设于所述凸缘。由此,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密封圈能够简单的安装到压板上。
18.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板包括:
19.主体部;以及
20.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周缘,所述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安装部的面向所述面盖的侧面。根据上述设置,可以实现对保温板的密封。
2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口背向所述面盖的槽状,且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安装部。根据本方案,能够方便的安装保温板,提高了生产效率。
22.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抵接至所述保温板的所述连接部处,并对所述保温板施加朝向所述密封圈方向的力。由此,使得密封圈的连接部和保温板之间过盈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
23.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部从所述安装部沿远离所述保温板的方向向外并向内延伸,以对所述烹饪器具的内锅进行密封。根据本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密封圈能够将内锅的周缘包覆,实现有效的密封。
24.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还包括附加密封部,所述附加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密封部的连接处并沿周向朝向所述密封圈的中部延伸,且所述附加密封部位于所述保温板的所述主体部的底侧。根据上述设置,附加密封部能够与保温板的底部实现多重密封,进一步加强了密封效果。
2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26.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以及
27.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之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能够起到与第一方面的盖体相类似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9.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30.附图中:
3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盖体的分解示意图;
32.图2为图1中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1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图1中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盖体的组装状态的剖切示意图;
36.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以及
37.图7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100:盖体
ꢀꢀꢀꢀꢀꢀꢀꢀꢀꢀꢀꢀꢀ
110:面盖
ꢀꢀꢀꢀꢀꢀꢀꢀꢀꢀꢀꢀꢀꢀ
111:加强筋
40.112:卡接部
ꢀꢀꢀꢀꢀꢀꢀꢀꢀꢀꢀ
120:保温板
ꢀꢀꢀꢀꢀꢀꢀꢀꢀꢀꢀꢀ
121:主体部
41.122:连接部
ꢀꢀꢀꢀꢀꢀꢀꢀꢀꢀꢀ
130:压板
ꢀꢀꢀꢀꢀꢀꢀꢀꢀꢀꢀꢀꢀꢀ
131:开口
42.132:配合部
ꢀꢀꢀꢀꢀꢀꢀꢀꢀꢀꢀ
133:凸缘
ꢀꢀꢀꢀꢀꢀꢀꢀꢀꢀꢀꢀꢀꢀ
140:密封圈
43.141:安装部
ꢀꢀꢀꢀꢀꢀꢀꢀꢀꢀꢀ
142:密封部
ꢀꢀꢀꢀꢀꢀꢀꢀꢀꢀꢀꢀ
143:附加密封部
具体实施方式
44.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45.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46.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7.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48.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49.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未示出)通常包括煲体(未示出)和盖体100。煲体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容纳腔(未示出),内锅(未示出)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容纳腔或者从内锅容纳腔取出,以方便对内锅的清洗。内锅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
50.盖体10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与煲体的形状基本上对应。盖体100以可开合的方式枢转连接至煲体,用于盖合煲体。当盖体100盖合在煲体上时,盖体100和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此外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感温装置(未示出),例如设置在盖体100中的上感温装置和/或设置在内锅容纳腔下方的下感温装置。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开盖按钮机构(未示出),该开盖按钮机构优选设置在煲体上,该开盖按钮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将盖体100锁定在煲体上的锁定机构连接,当按下开盖按钮机构时,盖体100能够自动打开。
51.烹饪器具包括控制装置(未示出)和加热装置(未示出)。控制装置用于实现对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的目的,该控制装置可以为mcu(micro control unit,微处理单元)。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内锅,该加热装置可以为线圈盘。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电连接,以实现对加热的控制。
52.优选地,感温装置包括下感温装置和上感温装置。上、下感温装置均与烹饪器具的控制装置电连接,以在感测到内锅的温度之后将感测到的温度信号反馈至控制装置,从而控制装置能够基于温度信号对烹饪的过程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其中,当内锅置于煲体的内
锅容纳腔时,下感温装置可以感测内锅的底壁的温度,例如,下感温装置可以与底壁直接或间接接触。
53.下面将结合图1到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盖体进行详细描述。
54.如图1和图5所示。盖体100大致由面盖110、保温板120、压板130以及密封圈140组成。保温板120位于面盖110的下方,或者说其覆盖在面盖110的底侧。压板130设置在保温板120的底侧,由此使得保温板120至少部分位于压板130和面盖110之间。而密封圈140则至少部分被夹持在压板130和保温板120之间。即,当盖体100盖合煲体时,保温板120位于面盖110的底侧,密封圈140位于保温板120的底侧,压板130位于密封圈140的底侧。
55.如图2、图6和图7所示,面盖110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111和卡接部112。二者均从面盖110的底部向靠近压板130的方向延伸。并且,加强筋111延伸至保温板120处并与其抵接,并向保温板120施加朝向密封圈140方向的力。由此,使得密封圈140和保温板120之间能够形成过盈配合,提高密封性。优选地,加强筋111沿周向连续设置。或者说加强筋111围绕压板130的开口131(下文将描述)设置。这样,可以使得保温板120的整圈外缘均与加强筋111抵接,进而使得密封圈140的整圈均能与保温板120过盈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
56.压板130具有开口131,如图3所示,压板130的主体结构大致构造为环形。开口131位于压板130的中部。这样,使得保温板120能够部分地从开口131露出。压板130的顶侧设置有配合部132,其能够与卡接部112配合以形成卡接。容易理解,卡接部112和配合部132可以相反设置,例如卡接部112设置在压板130上,配合部132设置在面盖110上,只要二者能够实现卡合即可。卡接部112和配合部132均可以具有卡扣的结构。优选地,多个卡接部112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配合部132沿压板130的周缘间隔设置。由此,多个卡扣配合,提高了连接的牢固程度。
57.参考图1、图5、图6和图7。密封圈140沿开口131的周向设置,其包括安装部141和密封部142,密封部142与安装部141连接。其从安装部141沿远离保温板120的方向向外并向内延伸,以对烹饪器具的内锅进行密封。而安装部141至少部分地被夹持于保温板120和压板130之间。
58.由此,加强筋111抵接保温板120,且卡接部112与配合部132形成卡合,能够将保温板120和密封圈140固定在压板130和面盖110之间。
5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盖体100,通过卡扣配合实现压板130和面盖110之间的连接,并且通过加强筋111将密封圈140压在压板130上,使得在部件主体不开设穿孔的情况下实现面盖110、保温板120、密封圈140以及压板130之间的固定,结构强度好并且安装工艺简单成本低。
60.具体地,参考图6和图7。压板130的开口131的周缘设置有朝向面盖110凸出的凸缘133。安装部141构造为口背向面盖110的槽状,且安装部141套设至凸缘133上。
61.参考图4、图6和图7。保温板120包括主体部121和连接部122。其中连接部122位于主体部121的周缘。连接部122则用于与安装部141连接。具体而言,其连接至安装部141的面向面盖110的侧面。容易理解,加强筋111抵接到连接部122上,由此其施加的力能够同时传递给保温板120和密封圈140。其中,连接部122优选构造为口背向面盖110的槽状,且其连套设于安装部141。
62.密封圈140还包括附加密封部143,附加密封部143设置于安装部141和密封部142的连接处。其沿周向朝向密封圈140的中部延伸。或者说,附加密封部143沿水平方向向内收缩延伸。安装完毕后,附加密封部143位于保温板120的主体部121的底侧,由此可以实现对保温板120的多重密封。
6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64.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