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5:5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周围神经阻滞技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连续周围神经阻滞技术主要通过将长约20cm的细导管尖端置于拟阻滞神经旁,并使用缝线将导管固定于皮肤,导管末端连接镇痛泵,并将其余部分导管利用敷贴固定,通过镇痛泵经连续阻滞导管持续注入局部麻醉药,从而实现根据手术时长和需要延长麻醉时间,以及术后持续进行神经阻滞减轻术后疼痛的作用。
3.但是,现有技术在操作时,需要将阻滞导管缝扎于皮肤,这样会增大阻滞导管断裂的可能性,从而增大患者的医疗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能够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与第二放置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放置槽以及第二放置槽的内侧壁能够用于抵接阻滞导管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均固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对固定底座进行固定的固定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固定阻滞导管时,先将阻滞导管抵接于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再连接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然后通过固定件对固定底座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阻滞导管进行固定,进而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
8.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背胶,所述背胶固接于固定底座的底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固定底座进行固定时,通过背胶的设置,从而便于对固定底座进行固定。
10.优选的,所述背胶远离固定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保护层的设置,能够降低背胶被磨损的可能性,当需要使用背胶时,再解除保护层,从而便于背胶连接于皮肤。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上方设置有用于缠绕阻滞导管的绕线柱,所述绕线柱的底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顶部,所述绕线柱的底端开设有用于放置阻滞导管的通孔,所述通孔能够与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相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阻滞导管进行固定时,先将阻滞导管对准通孔,再驱动阻滞导管贯穿于通孔,然后将绕线柱连接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最后将阻滞导管突出于通孔的部分缠绕于绕线柱的外侧壁,从而便于对阻滞导管进行固定。
14.优选的,所述绕线柱靠近固定底座的一端套设固定有第一圆盘,所述绕线柱远离
固定底座的一端套设固定有第二圆盘,所述第二圆盘上开设有固定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设置,能够降低阻滞导管与绕线柱分离的可能性,从而便于对阻滞导管进行固定;当需要对阻滞导管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时,将阻滞导管插接于固定槽,从而能够便于对阻滞导管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16.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对阻滞导管进行防护的防护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件的设置,能够便于对阻滞导管进行保护,从而便于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
18.优选的,所述防护件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可拆卸连接于固定底座,所述防护罩上开设有穿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阻滞导管进行保护时,通过保护罩的设置,能够降低阻滞导管被误触的可能性,从而便于对阻滞导管进行保护。
20.优选的,所述防护罩上安装有透明视窗。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透明视窗的设置,能够便于医护人员观察阻滞导管,当阻滞导管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便于医疗人员及时发现,从而便于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3.1.当需要固定阻滞导管时,先将阻滞导管抵接于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再连接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然后通过固定件对固定底座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阻滞导管进行固定,进而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
24.2.当需要对阻滞导管进行固定时,先将阻滞导管对准通孔,再驱动阻滞导管贯穿于通孔,然后将绕线柱连接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最后将阻滞导管突出于通孔的部分缠绕于绕线柱的外侧壁,从而便于对阻滞导管进行固定;
25.3.通过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设置,能够降低阻滞导管与绕线柱分离的可能性,从而便于对阻滞导管进行固定;当需要对阻滞导管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时,将阻滞导管插接于固定槽,从而能够便于对阻滞导管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施例中显示通孔的剖视图;
28.图3是本实施例中显示第一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固定块;11、第一放置槽;2、第二固定块;21、第二放置槽;3、固定底座;4、固定件;41、背胶;42、保护层;5、绕线柱;51、通孔;52、第一圆盘;54、第二圆盘;541、固定槽;6、防护件;61、防护罩;62、穿孔;63、透明视窗;7、阻滞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3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续神经阻滞导管固定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固
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第一固定块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且竖直设置,第二固定块2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且竖直设置,第一固定块1靠近第二固定块2的一侧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固定块2靠近第一固定块1的一侧,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放置槽11和第二放置槽21,第一放置槽1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且沿竖向延伸,第二放置槽2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且沿竖向延伸,第一放置槽11与第二放置槽21相连通,第一放置槽11以及第二放置槽21的内侧壁能够用于抵接阻滞导管7的外侧壁,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的底端均套设固定有固定底座3,固定底座3水平设置,固定底座3上设置有用于对固定底座3进行固定的固定件4。
32.当需要固定阻滞导管7时,先将阻滞导管7抵接于第一放置槽11和第二放置槽21,再连接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然后通过固定件4对固定底座3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阻滞导管7进行固定,进而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
33.如图2所示,固定件4包括背胶41,背胶41的顶部固接于固定底座3的底部;背胶41远离固定底座3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42。当需要对固定底座3进行固定时,通过背胶41的设置,从而便于对固定底座3进行固定;通过保护层42的设置,能够降低背胶41被磨损的可能性,当需要使用背胶41时,再解除保护层42,从而便于背胶41连接于皮肤。
34.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缠绕阻滞导管7的绕线柱5,绕线柱5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绕线柱5的底端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的顶部,绕线柱5的底端开设有用于放置阻滞导管7的通孔51,通孔51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沿竖向延伸,通孔51能够与第一放置槽11和第二放置槽21相连通;绕线柱5靠近固定底座3的一端套设固定有第一圆盘52,第一圆盘52呈圆环状且水平设置,绕线柱5远离固定底座3的一端套设固定有第二圆盘54,第二圆盘54呈圆环状且水平设置,第二圆盘54的左侧开设有固定槽541,固定槽541的横截面呈半月形且沿竖向延伸。
35.当需要对阻滞导管7进行固定时,先将阻滞导管7对准通孔51,再驱动阻滞导管7贯穿于通孔51,然后将绕线柱5连接于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最后将阻滞导管7突出于通孔51的部分缠绕于绕线柱5的外侧壁,从而便于对阻滞导管7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圆盘52和第二圆盘54的设置,能够降低阻滞导管7与绕线柱5分离的可能性,从而便于对阻滞导管7进行固定;当需要对阻滞导管7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时,将阻滞导管7插接于固定槽541,从而能够便于对阻滞导管7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36.如图1所示,两个固定底座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阻滞导管7进行防护的防护件6;防护件6包括防护罩61,防护罩61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沿竖向设置,防护罩61的底部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于固定底座3的顶部,防护罩61上开设有穿孔62,穿孔62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沿防护罩61顶面的径向延伸;防护罩61上安装有透明视窗63,透明视窗63呈方形且竖直设置。
37.通过防护件6的设置,能够便于对阻滞导管7进行保护,从而便于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当需要对阻滞导管7进行保护时,通过保护罩的设置,能够降低阻滞导管7被误触的可能性,从而便于对阻滞导管7进行保护;通过透明视窗63的设置,能够便于医护人员观察阻滞导管7,当阻滞导管7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便于医疗人员及时发现,从而便于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
38.工作原理:
39.当需要固定阻滞导管7时,先将阻滞导管7抵接于第一放置槽11和第二放置槽21,
再连接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然后通过固定件4对固定底座3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阻滞导管7进行固定,进而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