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在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方法与流程

2022-04-02 09:24: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方法,属于井下仪器过线或导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油田测试工作中,随着测试功能增加和仪器整体布局限制,仪器内部各模块之间经常需要在狭小空间内、跨模块、长距离过线或导压。受井下仪器外径、功能设定、加工方法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常规井下仪器一般是采用在仪器本体上加工过线孔或导压孔的方式;对于仅仅过线的情况,也可采用密封塞 耐压导线的方式。
3.若采用加工过线孔或导压孔的方式,需要在仪器本体上加工细长深孔,所加工的细长深孔还需要避开仪器内安装的测试装置,因此所加工的细长深孔并非普通的直孔,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经济性差,而且需专用加工设备、零件报废率高、细长深孔与管壁之间还可能存在薄弱点,高压力下风险大。
4.若采用密封塞 耐压导线方式以解决过线情况,需要在零件左右两侧分别布置多组密封塞,密封塞之间用耐压导线连接;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解决长距离过线的问题,但仍存在有限空间内密封塞布置数量受限,导致导线数量受限;增加了密封塞和耐压导线之间密封点;需保证井下高温高压环境下耐压导线的耐压、耐温、绝缘等性能。因此现有技术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方法,以解决仪器内跨模块长距离过线或导压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在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方法为,该方法是在仪器本体远离仪器内装置的一侧设置凹槽,并将过线或导压组件安装在凹槽内,将过线或导压组件上端与仪器本体密封连接,将过线或导压组件下端与仪器本体下端的密封管密封连接;然后经盖板将过线或导压组件封装在仪器本体的凹槽内。
7.前述方法中,所述过线或导压组件分为三段,包括中段的不锈钢管,不锈钢管上端采用环形满焊方式与上接头焊接为一体,不锈钢管下端采用环形满焊方式与下接头焊接为一体。
8.前述方法中,所述上接头的形状为“之”字形;上接头上端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外圆套有上密封圈。
9.前述方法中,所述不锈钢管上端插入上接头的下孔并采用环形满焊方式与上接头焊接为一体。
10.前述方法中,所述不锈钢管下端插入下接头内并采用环形满焊方式与下接头焊接为一体。
11.前述方法中,所述下接头为圆管状,下接头下端外圆套有下密封圈,并与位于仪器本体下端的密封管密封连接。
12.前述方法中,所述盖板与仪器本体之间采用螺钉或焊接方式连接。
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本发明借助过线或导压组件在狭小空间内进行长距离过线,既避免了深长孔加工、密封塞方式带来的问题,又不影响其它结构布局,保证不同长度的仪器可以采用统一的整体布局方案;2、采用上下接头与不锈钢管焊接的方式,大幅降低了加工成本,有利于提高机构的适用性和通用性;3、通过调整不锈钢管的长度,就可以快速满足不同长度的过线、导压的要求;4、通过调整两侧接头的结构形式,就可以满足不同接口的密封要求,尤其是偏心过线孔;5、本发明也可用于狭小空间内进行长距离传导压力,如将仪器右侧的水或液压油引导到仪器左侧液压元器件处。
14.该发明适用于油田井下仪器内部密封过线或导压的结构,特别适用于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情况。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过线或导压组件结构示意图。
16.附图中的标记为:1-仪器本体、2-仪器内装置、3-过线或导压组件、4-密封管、5-盖板、6-不锈钢管、7-环形满焊、8-上接头、9-下接头、10-上密封圈、11-上孔、12-下孔、13-斜孔、14-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8.本发明的一种在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是在仪器本体1上远离仪器内装置2的一侧设置凹槽,并将过线或导压组件3安装在凹槽内,将过线或导压组件3上端与仪器本体1密封连接,将过线或导压组件3下端与仪器本体1下端的密封管4密封连接;然后经盖板5将过线或导压组件3封装在仪器本体1的凹槽内。
19.如图2所示,将过线或导压组件3分为三段,包括中段的不锈钢管6,不锈钢管6上端采用环形满焊7方式与上接头8焊接为一体,不锈钢管6下端采用环形满焊7方式与下接头9焊接为一体。
20.上接头8的形状为“之”字形;上接头8上端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外圆套有上密封圈10。不锈钢管6上端插入上接头8的下孔12并采用环形满焊7方式与上接头8焊接为一体。不锈钢管6下端插入下接头9内并采用环形满焊7方式与下接头9焊接为一体。下接头9为圆管状,下接头9下端外圆套有下密封圈14,并与位于仪器本体1下端的密封管4密封连接。盖板5与仪器本体1之间采用螺钉或焊接方式连接。
21.具体实施时,仪器本体1内部大量空间被仪器内装置2占据,仪器内装置2包括一个
或多个,导致仪器本体1可供过线或导压的空间十分有限。若采用传统加工过线孔过线的方式,则会面临深长孔加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且上端还涉及到过线孔为多个孔组合而成,而非简单的单个孔,进一步提高了深长孔加工难度。
22.若采用密封塞 耐压导线的方式,则会面临在有限空间内密封塞布置数量受限,导致导线数量受限;增加了密封塞和耐压导线之间密封点;需保证井下高温高压环境下耐压导线的耐压、耐温、绝缘等性能等各种问题。
23.若采用将过线或导压组件3与仪器本体1直接焊接的方式,则会面临:受空间限制,可供焊接的操作空间有限,无法保证焊接质量;且存在仪器本体1与过线或导压组件3之间的焊接处变形量大,对仪器本体1自身结构有一定影响;若焊接不当甚至可导致仪器本体1报废,则成本更高。
24.本发明采用如图2所示的过线或导压组件3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过线或导压组件3下端与密封管4密封连接,过线或导压组件3上端与仪器本体密封连接,以确保导线从过线或导压组件3中顺利穿过。
25.为确证过线或导压组件3的安装,需在仪器本体1远离仪器内装置2一侧加工可容纳过线或导压组件3的凹槽。安装时先将过线或导压组件3放入仪器本体1的凹槽内,并向上推动过线或导压组件3的上接头8使上接头8上端的上密封圈10进入仪器本体1的密封面;然后安装密封管4即可。
26.为保护过线或导压组件3,在过线或导压组件3外侧设有盖板5。盖板5和仪器本体1之间采用螺钉连接或激光焊接等方式固定。
27.图2是过线或导压组件的结构图,由图2可见,过线或导压组件3中间为不锈钢管6。不锈钢管6上端焊接有上接头8,不锈钢管6下端焊接有下接头9。上接头8上套有上密封圈10,下接头9上套有下密封圈14起密封作用。上接头8内设有上孔11和下孔12两个平行的竖孔,上孔11与下孔12之间经斜孔13相通实现深长孔无法实现的导线偏心走线的要求。不锈钢管6为标准件,其井下耐压可靠、采购方便、使用便捷、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在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方法,包括仪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仪器本体(1)远离仪器内装置(2)的一侧设置凹槽,并将过线或导压组件(3)安装在凹槽内,将过线或导压组件(3)上端与仪器本体(1)密封连接,将过线或导压组件(3)下端与仪器本体(1)下端的密封管(4)密封连接;然后经盖板(5)将过线或导压组件(3)封装在仪器本体(1)的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在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或导压组件(3)分为三段,包括中段的不锈钢管(6),不锈钢管(6)上端采用环形满焊(7)方式与上接头(8)焊接为一体,不锈钢管(6)下端采用环形满焊(7)方式与下接头(9)焊接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在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8)的形状为“之”字形;上接头(8)上端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外圆套有上密封圈(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在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管(6)上端插入上接头(8)的下孔(12)并采用环形满焊(7)方式与上接头(8)焊接为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在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管(6)下端插入下接头(9)内并采用环形满焊(7)方式与下接头(9)焊接为一体。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在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9)为圆管状,下接头(9)下端外圆套有下密封圈(14),并与位于仪器本体(1)下端的密封管(4)密封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在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与仪器本体(1)之间采用螺钉或焊接方式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狭小结构空间内长距离过线或导压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仪器本体(1)远离仪器内装置(2)一侧设置凹槽,并将过线或导压组件(3)安装在凹槽内,过线或导压组件(3)上端与仪器本体(1)密封连接,过线或导压组件(3)下端与仪器本体(1)下端的密封管(4)密封连接;然后经盖板(5)将过线或导压组件(3)封在仪器本体(1)的凹槽内。本发明借助过线或导压组件在狭小空间内进行长距离过线,既避免了深长孔加工、密封塞方式带来的问题,又不影响其它结构布局,保证不同长度的仪器可以采用统一的整体布局方案;过线或导压组件采用上下接头与不锈钢管焊接的方式,大幅降低了加工成本,有利于提高机构的适用性和通用性。利于提高机构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舵 冯贵洪 张小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4/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