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影像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3:58: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影像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影像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今科技的日新月异,影像传输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影像传输需依赖多个传输通道传输影像信号及搭配影像信号的众多信号,例如电视单芯片(tv soc)传输信号至面板(panel)时,影像传输除了需要传输影像信号的传输通道之外,通常还需要其他的传输通道来传输非影像信号,才能将电视单芯片所欲输出的信息完整地传输至面板,使面板能够正常地运行。
3.但是,信号各自依赖自身的传输通道进行传输的影像传输方式衍生出一些问题,例如影像的传输距离不能太长,以及传输线的线材质直径无法缩小,因此造成影像传输在使用上有许多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本公开提出一种影像传输系统。
5.依据一些实施例,影像传输系统包括第一处理电路及第二处理电路。第一处理电路用以输出复合影像信号。复合影像信号包括影像区、扩展区及边缘区,扩展区存放有非影像信号。第二处理电路用以接收复合影像信号,并从复合影像信号中获取出非影像信号。
6.依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处理电路用以接收非影像信号及基本影像信号,并置入非影像信号于基本影像信号中,使处于第一影像格式的基本影像信号转换为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
7.依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影像格式与第二影像格式之间具有影像水平差值及影像垂直差值。基本影像信号包括基本影像区及基本边缘区。第一处理电路依据影像水平差值及影像垂直差值将基本边缘区拆分为扩展区及边缘区,存储非影像信号于扩展区,以基本影像区作为影像区,并结合影像区、扩展区及边缘区以获得复合影像信号。
8.依据一些实施例,以扩展区之中未存储非影像信号的部分为冗余区。第一处理电路存储冗余信号于冗余区。
9.依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处理电路存储影像格式信息,影像格式信息包括第一影像格式及第二影像格式。当第一处理电路置入非影像信号于基本影像信号时,第一处理电路依据影像格式信息将处于第一影像格式的基本影像信号转换为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
10.依据一些实施例,第二处理电路存储影像格式信息,影像格式信息包括第一影像格式及第二影像格式。第二处理电路依据第一影像格式及第二影像格式从复合影像信号获取扩展区,并从扩展区获取出非影像信号。第二处理电路依据第一影像格式从复合影像信号获取影像区,以影像区作为基本影像区,并依据基本影像区以获得处于第一影像格式的基本影像信号。
11.依据一些实施例,影像传输系统还包括编码电路及解码电路。编码电路用以从第一处理电路接收复合影像信号,并将复合影像信号编码为编码复合影像信号。解码电路用以接收从编码电路输出的编码复合影像信号,将编码复合影像信号解码为复合影像信号,并输出复合影像信号至第二处理电路。
12.依据一些实施例,影像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一芯片及第二芯片。第一芯片用以输出基本影像信号及非影像信号至第一处理电路。第二芯片用以接收第二处理电路输出的基本影像信号及非影像信号。
13.综上,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影像传输系统,能在第一处理电路与第二处理电路之间利用复合影像信号进行信号传输。由于复合影像信号是一种影像信号,并且复合影像信号包括影像信号及非影像信号,以及第二处理电路能从复合影像信号中获取出非影像信号。因此当第二处理电路接收复合影像信号之后,第二处理电路能获得影像信号及非影像信号。所以第一处理电路与第二处理电路之间能利用复合影像信号达到同时传输影像信号及非影像信号的功能,也就是第一处理电路与第二处理电路之间仅需传输复合影像信号的传输通道即可实现同时传输影像信号及非影像信号的功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影像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15.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复合影像信号的示意图。
16.图3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基本影像信号的示意图。
17.图4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复合影像信号的部分示意图。
18.图5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复合影像信号的部分示意图。
19.图6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影像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20.图7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编码复合影像信号的示意图。
21.图8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影像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22.符号说明
23.10:影像传输系统
24.100:第一处理电路
25.200:第二处理电路
26.120:编码电路
27.220:解码电路
28.140:第一芯片
29.240:第二芯片
30.s0:基本影像信号
31.s1:复合影像信号
32.s1’:编码复合影像信号
33.s2:非影像信号
34.a1:影像区
35.a1’:编码后的影像区
36.a2:扩展区
37.a2’:编码后的扩展区
38.a21:前扩展区
39.a23:后扩展区
40.a3:边缘区
41.a3’:编码后的边缘区
42.a31:前边缘区
43.a33:后边缘区
44.b1:基本影像区
45.b3:基本边缘区
46.p1:影像起始指标
47.p2:影像终止指标
48.p3:扩展起始指标
49.p31:前扩展起始指标
50.p33:后扩展起始指标
51.p4:扩展终止指标
52.p41:前扩展终止指标
53.p43:后扩展终止指标
具体实施方式
54.本公开涉及影像传输系统。尽管在说明书中描述了数个被认为是实施本公开的优选模式,但应理解本公开仍可以诸多方式来实现,且不应限定于下述的特定实施例或实现下述特征的特定方式。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细节将不再赘述或讨论以避免模糊本公开重点。
55.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影像传输系统10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复合影像信号s1的示意图。参照图1及图2,在一些实施例,影像传输系统10包括第一处理电路100及第二处理电路200。第一处理电路100用以输出复合影像信号s1。复合影像信号s1包括影像区a1、扩展区a2及边缘区a3,扩展区a2存放有非影像信号s2。第二处理电路200用以接收复合影像信号s1,并从复合影像信号s1中获取出非影像信号s2。
56.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复合影像信号s1为图框影像,图框影像包括有效影像(active video)区及遮断(porch)区。换句话说,复合影像信号s1为一种影像信号,其中复合影像信号s1中的影像区a1能存储真实影像的信号数据,并且复合影像信号s1中的扩展区a2能存储非影像信号s2的信号数据。当第一处理电路100传输复合影像信号s1至第二处理电路200的过程,复合影像信号s1的影像格式(例如,后续段落所公开的第二影像格式)是以影像区a1及扩展区a2作为有效影像区,并且以边缘区a3作为遮断区。当第二处理电路200接收复合影像信号s1之后,第二处理电路200能利用两种不同的影像格式处理复合影像信号s1,其中一种影像格式(例如,后续段落所公开的第一影像格式)以影像区a1作为有效影像区,并且以扩展区a2及边缘区a3作为遮断区,而另一种影像格式(例如,后续段落所公开的第二影像格式)则是以影像区a1及扩展区a2作为有效影像区,边缘区a3作为遮断区。因此,当第二处理电路200以第一影像格式处理复合影像信号s1时,并不会因为扩展区a2存储非
影像信号s2而受到影响。相对地,第二处理电路200能依据扩展区a2对于不同影像格式是归属于不同的区域,而对扩展区a2进行处理,并且从扩展区a2获取出扩展区a2存储的非影像信号s2。
57.在一些实施例,第一处理电路100用以接收非影像信号s2及基本影像信号s0,并置入非影像信号s2于基本影像信号s0中,使处于第一影像格式的基本影像信号s0转换为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s1。
58.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基本影像信号s0为图框影像,也就是基本影像信号s0同样包括有效影像区(例如,图3的基本影像区b1)及遮断区(例如,图3的基本边缘区b3)。需特别说明的是,基本影像信号s0与复合影像信号s1的差异包括,基本影像信号s0是处于第一影像格式的影像信号,复合影像信号s1是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影像信号。也就是,当基本影像信号s0与复合影像信号s1是相同尺寸的影像信号时,基本影像信号s0与复合影像信号s1的有效影像区的尺寸不同,同理,基本影像信号s0与复合影像信号s1的遮断区的尺寸也会不同。当第一处理电路100置入非影像信号s2于基本影像信号s0时,第一处理电路100是将非影像信号s2置入基本影像信号s0的遮断区(例如,图3的基本边缘区b3),并且将被置入非影像信号s2的基本影像信号s0转换为第二影像格式,也就是转换为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s1。
59.图3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基本影像信号的示意图。参照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影像格式与第二影像格式之间具有影像水平差值及影像垂直差值。基本影像信号s0包括基本影像区b1及基本边缘区b3。第一处理电路100依据影像水平差值及影像垂直差值将基本边缘区b3拆分为扩展区a2及边缘区a3,并存储非影像信号s2于扩展区a2。第一处理电路100以基本影像区b1作为影像区a1,并结合影像区a1、扩展区a2及边缘区a3以获得复合影像信号s1。
60.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影像水平差值是第一影像格式的有效影像区的水平尺寸与第二影像格式的有效影像区的水平尺寸之间的差值。影像垂直差值是第一影像格式的有效影像区的垂直尺寸与第二影像格式的有效影像区的垂直尺寸之间的差值。基本影像信号s0是以基本影像区b1作为有效影像区,并且以基本边缘区b3作为遮断区。第一处理电路100依据影像水平差值及影像垂直差值将基本边缘区b3拆分为扩展区a2及边缘区a3,也就是第一处理电路100依据影像水平差值及影像垂直差值决定扩展区a2的尺寸。例如,当第一影像格式的有效影像区为“1920x1080”,第二影像格式的有效影像区为“2020x1080”时,则扩展区a2的尺寸为“100x1080”。或者,当第一影像格式的有效影像区为“1920x1080”,第二影像格式的有效影像区为“1920x1180”时,则扩展区a2的尺寸为“1920x100”,但不以这两个示例为限。当第一处理电路100决定基本边缘区b3中作为扩展区a2的部分之后,第一处理电路100存储非影像信号s2于扩展区a2。由于第一处理电路100以基本影像区b1作为影像区a1,并且以影像区a1作为有效影像区,以扩展区a2及边缘区a3作为遮断区,因此结合影像区a1、扩展区a2及边缘区a3能获得复合影像信号s1。
61.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公开不以图2所示的复合影像信号s1及图3所示的基本影像信号s0为限制,在一些实施例,扩展区a2能完全环绕包围影像区a1,或者扩展区a2能部分环绕包围影像区a1。在一些实施例,扩展区a2能不设置在一块相连接的区域,也能是两块不相连接区域(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或两块以上不相连接的区域。在一些实施例,扩展区a2也能不
连接着影像区a1。
62.在一些实施例,扩展区a2之中未存储非影像信号s2的部分为冗余区(图未示出),第一处理电路100存储冗余信号(图未示出)于冗余区。
63.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当第一处理电路100未能将扩展区a2完全以非影像信号s2存储时,能将冗余信号存储于这些未被非影像信号s2存储的区域。也就是,第一处理电路100能利用有别于非影像信号s2的冗余信号,将扩展区a2划分出冗余区,使扩展区a2能区分出有效的非影像信号s2以及无效的冗余信号。需特别说明的是,例如非影像信号s2的数据量小于扩展区a2的数据存储量时,或者扩展区a2有固定尺寸,但是非影像信号s2无法拆分出与扩展区a2相同的尺寸时,扩展区a2可能会无法被非影像信号s2存储满。
64.在一些实施例,第一处理电路100存储影像格式信息,影像格式信息包括第一影像格式及第二影像格式。当第一处理电路100置入非影像信号s2于基本影像信号s0时,第一处理电路100依据影像格式信息将处于第一影像格式的基本影像信号s0转换为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s1。
65.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由于第一处理电路100存储有包括第一影像格式及第二影像格式的影像格式信息,因此第一处理电路100能依据第一影像格式及第二影像格式决定基本影像信号s0的基本边缘区b3能作为扩展区a2的位置,并且在置入非影像信号s2于扩展区a2的位置之后,将处于第一影像格式的基本影像信号s0转换为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s1。
66.在一些实施例,第二处理电路200存储影像格式信息,影像格式信息包括第一影像格式及第二影像格式。第二处理电路200依据第一影像格式及第二影像格式从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s1获取扩展区a2,并从扩展区a2获取出非影像信号s2。第二处理电路200依据第一影像格式从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s1获取影像区a1,以影像区a1作为基本影像区b1,并依据基本影像区b1以获得处于第一影像格式的基本影像信号s0。
67.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由于第二处理电路200存储有包括第一影像格式及第二影像格式的影像格式信息,因此第二处理电路200能利用第一影像格式判断影像区a1属于第一影像格式的有效影像区,利用第二影像格式判断影像区a1及扩展区a2属于第二影像格式的有效影像区。由于扩展区a2对于第一影像格式属于遮断区,但是对于第二影像格式属于有效影像区,因此第二处理电路200能从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s1获取出扩展区a2。而后,第二处理电路200再从扩展区a2获取出非影像信号s2。再者,由于第二处理电路200能利用第一影像格式判断影像区a1属于第一影像格式的有效影像区,因此第二处理电路200能从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s1获取出影像区a1。由于第二处理电路200以影像区a1作为第一影像格式的基本影像区b1,依据基本影像区b1就能获得第一影像格式对应的基本边缘区b3,因此能结合基本影像区b1及基本边缘区b3以获得基本影像信号s0。需特别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由于基本边缘区b3不需特别置入特定格式的数据,因此获得第一影像格式的基本影像区b1,就可以获得基本影像信号s0,
68.图4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复合影像信号s1的部分示意图。参照图2及图4,在一些实施例,图4仅是图2的复合影像信号s1的一部分,例如复合影像信号s1的水平方向的一行编码。其中边缘区a3包括前边缘区a31及后边缘区a33,前边缘区a31连接影像区a1,影像区a1连接扩展区a2,扩展区a2连接后边缘区a33。复合影像信号s1具有影像起始指
标p1、影像终止指标p2、扩展起始指标p3及扩展终止指标p4。影像起始指标p1设置于前边缘区a31相邻于影像区a1的位置,扩展起始指标p3设置于扩展区a2相邻于影像区a1的位置,扩展终止指标p4设置于扩展区a2相邻于后边缘区a33的位置,影像终止指标p2设置于后边缘区a33相邻于扩展区a2的位置。第二处理电路200依据影像起始指标p1判断前边缘区a31与影像区a1的分界,依据扩展起始指标p3判断影像区a1与扩展区a2的分界,依据扩展终止指标p4及影像终止指标p2判断扩展区a2与后边缘区a33的分界。
69.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基本影像信号s0的影像终止指标p2是设置在对应的复合影像信号s1的扩展起始指标p3的位置,也就是第一处理电路100将处于第一影像格式的基本影像信号s0转换为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s1时,重新设置影像终止指标p2的位置,并且新增扩展起始指标p3及扩展终止指标p4。相对地,第二处理电路200依据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s1获得处于第一影像格式的基本影像信号s0时,重新设置影像终止指标p2的位置,并且删除扩展起始指标p3及扩展终止指标p4。
70.图5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复合影像信号s1的部分示意图。参照图2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图5仅是图2的复合影像信号s1的一部分,例如复合影像信号s1的水平方向的一行编码。在一些实施例,边缘区a3包括前边缘区a31及后边缘区a33,扩展区a2包括前扩展区a21及后扩展区a23,前边缘区a31连接前扩展区a21,前扩展区a21连接影像区a1,影像区a1连接后扩展区a23,后扩展区a23连接后边缘区a33。复合影像信号s1具有影像起始指标p1、影像终止指标p2、前扩展起始指标p31、前扩展终止指标p41、后扩展起始指标p33及后扩展终止指标p43。影像起始指标p1设置于前边缘区a31相邻于前扩展区a21的位置,前扩展起始指标p31设置于前扩展区a21相邻于前边缘区a31的位置,前扩展终止指标p41设置于前扩展区a21相邻于影像区a1的位置,后扩展起始指标p33设置于后扩展区a23相邻于影像区a1的位置,后扩展终止指标p43设置于后扩展区a23相邻于后边缘区a33的位置,影像终止指标p2设置于后边缘区a33相邻于后扩展区a23的位置。第二处理电路依据影像起始指标p1及前扩展起始指标p31判断前边缘区a31与前扩展区a21的分界,依据前扩展终止指标p41判断前扩展区a21与影像区a1的分界,依据后扩展起始指标p33判断影像区a1与后扩展区a23的分界,依据后扩展终止指标p43及影像终止指标p2判断后扩展区a23与后边缘区a33的分界。
71.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影像信号s0的影像起始指标p1是设置在对应的复合影像信号s1的前扩展终止指标p41的位置,基本影像信号s0的影像终止指标p2是设置在对应的复合影像信号s1的后扩展起始指标p33的位置,也就是第一处理电路100将处于第一影像格式的基本影像信号s0转换为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s1时,重新设置影像起始指标p1及影像终止指标p2的位置,并且新增前扩展起始指标p31、前扩展终止指标p41、后扩展起始指标p33及后扩展终止指标p43。相对地,第二处理电路200依据处于第二影像格式的复合影像信号s1获得处于第一影像格式的基本影像信号s0时,重新设置影像起始指标p1及影像终止指标p2的位置,并且删除前扩展起始指标p31、前扩展终止指标p41、后扩展起始指标p33及后扩展终止指标p43。
72.图6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影像传输系统10的示意图。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影像传输系统10包括第一处理电路100、第二处理电路200、编码电路120及解码电路220。编码电路120用以从第一处理电路100接收复合影像信号s1,并且将复合影像信
号s1编码为编码复合影像信号s1’。解码电路220用以接收从编码电路120输出的编码复合影像信号s1’,并且将编码复合影像信号s1’解码为复合影像信号s1,并输出复合影像信号s1至第二处理电路200。换句话说,第一处理电路100是通过编码电路120及解码电路220将复合影像信号s1传输至第二处理电路200。
73.图7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编码复合影像信号s1’的示意图。参照图6及图7,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编码复合影像信号s1’与复合影像信号s1的差异在于编码复合影像信号s1’是经编码过后的复合影像信号s1,因此编码复合影像信号s1’包括编码后的影像区a1’、编码后的扩展区a2’及编码后的边缘区a3’。对于编码电路120,复合影像信号s1是处于第二影像格式,也就是以影像区a1及扩展区a2作为有效影像区,并且以边缘区a3作为遮断区。换句话说,编码电路120将影像区a1及扩展区a2所存储的数据进行有效影像区的编码,扩展区a2存储的非影像信号s2也是以有效影像区进行编码,而边缘区a3进行边缘区的编码,因此编码电路120能获得编码复合影像信号s1’。相对地,对于编码电路120,编码复合影像信号s1’是处于第二影像格式,也就是以编码后的影像区a1’及编码后的扩展区a2’作为有效影像区,并且以编码后的边缘区a3’作为遮断区。解码电路220以编码后的影像区a1’及编码后的扩展区a2’作为有效影像区进行解码,编码后的边缘区a3’作为边缘区进行解码,因此解码电路220能获得复合影像信号s1。
74.图8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所示出的影像传输系统10的示意图。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影像传输系统10包括第一处理电路100、第二处理电路200、第一芯片140及第二芯片240。第一芯片140用以输出基本影像信号s0及非影像信号s2至第一处理电路100。第二芯片240用以接收第二处理电路200输出的基本影像信号s0及非影像信号s2。
75.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影像传输系统10的第一芯片140用以产生基本影像信号s0及非影像信号s2,并传输基本影像信号s0及非影像信号s2至第一处理电路100。影像传输系统10利用第一处理电路100将基本影像信号s0及非影像信号s2合并为复合影像信号s1,再由第一处理电路100将复合影像信号s1传输至第二处理电路200(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处理电路100传输复合影像信号s1至第二处理电路200的过程,影像传输系统10会利用编码电路120及解码电路220对复合影像信号s1进行编码及解码,于此不再赘述)。影像传输系统10再利用第二处理电路200将复合影像信号s1获取出基本影像信号s0及非影像信号s2。影像传输系统10的第二芯片240接收第二处理电路200输出的基本影像信号s0及非影像信号s2,并依据基本影像信号s0及非影像信号s2在显示装置(图未示出)产生对应的显示画面及设定。
76.在一些实施例,第一处理电路100、第二处理电路200、编码电路120、解码电路220、第一芯片140及第二芯片240能设计在各自不同的芯片或是设计在同一个芯片,也可以是第一芯片140、第一处理电路100及编码电路120设计在一个芯片中,第二处理电路200、第二芯片240及解码电路220是设计在另一个芯片中,但不以此为限。
77.在一些实施例,第一芯片140为电视单芯片(tv soc),第二芯片240为面板(panel)芯片。基本影像信号s0包括影像(video)及声音(audio)。非影像信号s2包括调光(dimming)、序列周边接口(spi)设定、脉冲宽度调制(pwm)设定、集成总线电路(i2c)设定、固件(fw)设定。复合影像信号s1包括影像、声音、调光、序列周边接口设定、脉冲宽度调制设定、集成总线电路设定、固件设定。
78.综上,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影像传输系统,能在第一处理电路与第二处理电路之间利用复合影像信号进行信号传输。由于复合影像信号是一种影像信号,并且复合影像信号包括影像信号及非影像信号,以及第二处理电路能从复合影像信号中获取出非影像信号,因此当第二处理电路接收复合影像信号之后,第二处理电路能获得影像信号及非影像信号。所以第一处理电路与第二处理电路之间能利用复合影像信号达到同时传输影像信号及非影像信号的功能,也就是第一处理电路与第二处理电路之间仅需传输复合影像信号的传输通道即可实现同时传输影像信号及非影像信号的功能。
79.虽然本公开的技术内容已经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构思所作些许的变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公开的范围内,因此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