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制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11:07: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制动设备。


背景技术:

2.以下制动设备是已知的,其具有带有第一摩擦面的制动钳,其中,在制动钳上可运动地支承有带有第二摩擦面的压紧部。通常为制动盘的待制动体布置在两个摩擦面之间,其中,为操纵制动设备将两个摩擦面压到待制动体上。操纵制动设备的一种可能性是液压操纵,其中,直接经由液压压力提供用于操纵制动设备的接触力。
3.还已知的是,摩擦面的接触力借助杠杆来机械地施加。这种结构形式在带有压力空气制动系统的卡车中很普遍,这是因为压缩空气通常单独地不足以施加用于充分地操纵制动设备的压力。在此,通过由压缩空气驱动的活塞借助杠杆使被构造为杠杆的撑开体扭转,其中,杠杆的扭转将压紧部从制动钳压开,并且因此将摩擦面压在一起。由于撑开体的扭转,除了两个摩擦面沿直线相互相对的运动分量外,通常还存在垂直于此直线的运动分量。这要么导致压紧部不能在制动钳上被线性引导,由此需要压紧部相应复杂地支承在制动钳上,要么导致在压紧部在制动钳上线性引导时发生压紧部、撑开体和制动钳之间的横向于直线引导的相对运动。
4.从de 10 2017 004 436 a1得知一种带有被构造为杠杆的撑开体的制动设备。撑开体借助被线性引导的推杆操纵,其中,推杆在第一端靠放在撑开体上并且在第二端上能够借助操纵蜗杆移动。撑开体以惯用方式成形,从而使得撑开体的扭转在压紧部上引起侧向运动分量。
5.从wo 03/042565 a1已知一种带有撑开体的制动设备。撑开体能借助杠杆枢转,其中,撑开体布置在两个能相互相对线性移动的操纵面之间。当撑开体扭转时,撑开体与操纵面之间出现了侧向运动分量,其中,要么撑开体在操纵面上摩擦要么滚动体执行补偿运动。
6.从wo 01/044677 a1中已知一种带有撑开体的制动设备,其中,用于撑开体的操纵机构被构造为将操纵能量作为弹簧能量存储。撑开体自身在扭转时对操纵面施加了侧向运动分量。
7.在此,缺点是在制动设备被操纵时,此相对运动导致不同的面之间的摩擦,并且由此显著提高了制动设备的磨损和操纵力。尽管有可能经由其他滚动轴承或补偿设备来抵挡这个横向于直线引导的方向的相对运动,但由此却增加了制动设备的制造耗费或结构尺寸,并且使得对制动设备的操纵耗费通常也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任务因此是给出前述类型的制动设备,利用该制动设备可以避免所述缺点并且使制动设备低磨损可靠地运行并且以小的操纵阻力运行,但是仍能被构造为简单并且紧凑。
9.根据本发明,此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
10.由此所得的优点在于,制动设备低磨损可靠地运行并且以小的操纵阻力运行但是仍能被构造为简单并且紧凑。在此令人惊奇地表明,能够实现的是,压紧部沿制动钳上的第一直线线性地被引导,其中,第一撑开体表面在操纵时与两个操纵面的一个直接接触并且在其上滚动,其中,压紧部向着制动钳的相对第一直线成法向的相对运动可以忽略不计地保持得很低。在撑开体扭转离开初始定位时,在此,由于转动而造成的横向于第一直线的在两个撑开体表面之间发生相对距离改变至少部分地通过撑开体表面的至少一个在操纵面的至少一个上的滚动运动来补偿,以此可以将制动钳与压紧部之间发生相对第一直线成法向的相对运动保持得较低。由于撑开体在两个操纵面的至少一个操纵面上直接滚动,在此使得制动设备在此关键位置处无需额外的滚动轴承。在此,撑开体与两个操纵面的相互作用对于操纵阻力和磨损特别重要,这是因为在此需要将力直接施加到摩擦面上。因此,制动设备可以被构造为带有特别少的可运动的部件,由此使该制动设备非常可靠。
11.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
12.在此明确援引专利权利要求书的字句,由此,将权利要求书在此处通过参照被插入到说明书中并被逐字地再次描述出来。
附图说明
13.本发明在下文中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在附图中仅示例地图示出优选的实施方案。其中:
14.图1在作为原理图示的侧视图中示出制动设备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
15.图2在作为原理图示的俯视图中示出制动设备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部分;
16.图3在作为原理图示的侧视图中示出制动设备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和
17.图4示出根据制动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撑开体的滚动运动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18.图1至图4示出了制动设备1的优选实施方案的至少一部分,此制动设备1包括带有第一臂3、第二臂4和将第一臂3与第二臂4连接起来的连接区段5的制动钳2,其中,在第一臂3的内侧布置有第一摩擦面6,并且在第二臂4的第二内侧布置有第一操纵面7,其中,在制动钳2上沿第一直线线性引导有制动设备1的压紧部8,其中,压紧部8具有朝向第一摩擦面6的第二摩擦面9和背离第二摩擦面9的第二操纵面10,其中,第一摩擦面6与第二摩擦面9之间的区域被设为用于布置制动体11,其中,制动设备1具有与第一操纵面7和第二操纵面10协作的可转动的撑开体12,其中,在撑开体12转动以操纵制动设备1时,第一撑开体表面13与第一滚动面14直接接触并且在第一滚动面14上基本上进行滚动,并且其中,第一滚动面14相应于第一操纵面7或第二操纵面10。
19.由此得到的优点在于,制动设备1在低磨损的同时可靠地运行并且以低的操纵阻力运行但是仍能被构造得简单并且紧凑。在此令人惊奇地表明,能够实现的是,压紧部8沿第一直线线性地在制动钳2上被引导,其中,第一撑开体表面13在被操纵时与两个操纵面7、10的一个操纵面直接接触并且在其上滚动,其中,压紧部8向着制动钳3的相对第一直线成法向的相对运动可以忽略不计地保持得很低。在撑开体扭转离开初始定位18时,在此,由于转动所造成的横向于第一直线的在两个撑开体表面13、22之间发生的相对距离改变至少部
分地通过撑开体表面13、22的至少一个在操纵面7、10的至少一个上的滚动运动来补偿,以此可以使制动钳2与压紧部8之间发生的相对第一直线成法向的相对运动保持得较低。由于撑开体12在两个操纵面7、10的至少一个操纵面上直接滚动,在此使得制动设备1在此关键位置处无需额外的滚动轴承。在此,撑开体12与两个操纵面7、10的相互作用对于操纵阻力和磨损特别重要,这是因为在此需要将力直接施加到摩擦面6、9上。因此,制动设备1可以被构造为带有特别少的可运动的部件,由此使该制动设备非常可靠。
20.特别还可以提供用于运行所述制动设备的方法。
21.制动设备1特别地被构造为车辆制动器并且具有制动钳2,制动钳具有两个对置的臂3、4,这些臂经由连接区段5特别是固定地相互连接。制动钳2特别地可以被构造为一体式。替选地,制动钳2可以由多个部件组成。在制动钳2上至少间接地、优选直接地支承有压紧部8,使得压紧部8可以相对于制动钳2沿第一直线实施平移运动。压紧部8与制动钳2之间横向于第一直线的相对运动仅在常见的公差的范围内才可能发生。在图1和图3中未绘出压紧部8到制动钳2的支承。
22.第一摩擦面6和第二摩擦面9布置在第一臂3上和压紧部8的朝向第一臂3的端部上。摩擦面6、9特别地可以被构造为可更换的制动块。摩擦面6、9在两侧界定了用于待制动的制动体11的容纳部,并且被设为用于通过摩擦力来制动制动体11相对于制动设备1的相对运动。压紧部8相对制动钳2的平移运动类似地导致摩擦面6、9相互间在第一直线的方向上的相对运动。
23.可以优选地设有包括作为制动体11的制动盘和制动设备1的车轮轴承,其中,制动盘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一直线延伸。
24.可以优选地设有包括至少一个车轮轴承的车辆。
25.此外,可以设置包括制动设备1的车辆。
26.车辆特别可以是乘用车辆、载重车辆或挂车。
27.也可以为其他车辆,例如火车和为螺旋桨推进器设置带有扭转的制动盘的制动设备1。
28.此外,制动体11也可以设为用于相对于制动设备1进行平移运动,特别是在用于电梯的制动轨道的情况中。
29.也能想到在固定不动布置的机器中使用制动设备1。
30.操纵面7、10布置在第二臂4上和压紧部8的背离第一臂3的端部上。操纵面7、10被设为吸收通过制动钳2和压紧部8传递到相应的摩擦面6、9上的接触力。
31.特别地可以设置的是,至少在制动设备1被操纵时,第一操纵面7相对于第一摩擦面6基本上位置固定,和/或第二操纵面10相对于第二摩擦面9基本上位置固定。在此可以设置的是,通过磨损再调器26可以补偿可能的磨损,但除此之外第一操纵面7相对于第一摩擦面6位置固定和/或第二操纵面10相对于第二摩擦面9位置固定。
32.设有可转动的撑开体12以用于操纵制动设备1,其中,撑开体12与第一操纵面7和第二操纵面10协作。撑开体12和操纵面在此成形为使得在撑开体12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撑开体12将两个操纵面7,10压离,从而使得压紧部8朝第一摩擦面6的方向推压第二摩擦面9并且制动钳2朝第二摩擦面9的方向拉动第一摩擦面6。
33.第一撑开体表面13优选地相对于剩余撑开体12位置固定。此外可以设置的是,第
二撑开体表面22也相对于剩余撑开体12位置固定,因此也相对于第一撑开体表面13位置固定。
34.撑开体12可以特别优选地被构造为一体式。
35.撑开体12的转动发生在由第一直线和与第一直线正交的第二直线所展成的转动平面内。因此,转动平面与撑开体的转动轴线20正交。
36.撑开体12特别地可以在初始定位18与最终定位30之间扭转。在此,初始定位18相应于制动设备1的释放状态。最终定位30相应于制动设备1的在制动力最大时的状态。为了操纵制动设备1,撑开体12从初始定位18朝终止定位30的方向扭转。在图1和图3中,撑开体12被图示为处于初始定位18中。在图2中,撑开体12的一部分被图示为既处于初始定位18又处于终止位置30。
37.特别地可以设置的是,初始定位18相应于撑开体12的初始角并且终止位置30相应于撑开体12的最终角,其中,初始角和最终角跨过的撑开体12的运行角度范围是在预设的运行中撑开体12可扭转的运行角度范围。运行角度范围特别地可以具有至少15
°
、特别是至少20
°
、特别优选至少25
°
的角度。此相对较大的运行角度范围可以实现制动设备1的紧凑结构形式。运行角度范围可以优选地具有最大35
°
的角度。
38.在撑开体12转动以操纵制动设备1时,第一撑开体表面13与第一滚动面14直接接触,其中,撑开体表面13在第一滚动面14上基本上进行滚动。第一滚动面14在此可以相应于第一操纵面7或第二操纵面10。第一撑开体表面13与第一滚动面14直接接触意味着在第一撑开体表面13与第一滚动面14之间不布置有额外的滚动体。基本上进行滚动意味着,在滚动时第一撑开体表面13与第一滚动面14之间可轻微地打滑。
39.第一滚动面14特别优选地相应于第二操纵面10,如在图1至4中的优选实施方案中示例性地图示。在这种情况中,在撑开体12转动以操纵制动设备1时,第一撑开体表面13与第二操纵面10直接接触并且在第二操纵面10上基本上进行滚动。
40.撑开体12具有第二撑开体表面22,其与不是第一滚动面14的那个操纵面7、10协作。特别地可以设置的是,第二撑开体表面22与第一操纵面7协作。
41.在制动设备1被操纵时,操纵面7、10通过撑开体12的转动从撑开体表面13、22平行于第一直线被沿相反的方向推压。
42.在制动设备1被操纵时,第一撑开体表面13和第二撑开体表面22围绕撑开体12的共同的转动轴线20转动。第一撑开体表面13相对于转动轴线20和/或第二撑开体表面22被布置为使得在从初始定位18朝最终定位30的方向扭转时,第一撑开体表面13相对于转动轴线20和/或第二撑开体表面22之间的距离持续增加。然而,由于第一撑开体表面13在滚动面14上,即在与第一撑开体表面13接触的操纵面7、10上同时还进行滚动,使得第一撑开体表面13相对于转动轴线20和/或第二撑开体表面22平行于第二直线关于滚动面14的距离的此相对变化再次至少部分地被补偿。
43.特别地可以设置的是,撑开体12与操纵机构15作用连接,其中,撑开体12可借助操纵机构15扭转。操纵机构15特别地可以经由促动器来操纵。操纵机构15被构造为让撑开体12以可预设方式围绕转动轴线20扭转。
44.优选地可以设置的是,为了扭转撑开体12,撑开体12经由操纵机构15与电动马达16作用连接。在此,电动马达16形成用于操纵机构15的促动器。在此,操纵机构15将电动马
达16的转动运动转换为撑开体12的转动运动。电动马达16特别地可以是伺服马达。电动马达16特别地可以紧固在制动钳2上。在效果方面,通过电动马达16的操纵与通过液压或气压的操纵的不同之处在于撑开体12的定位可通过电动马达16来预定,而在液压或气压情况中仅可预定撑开体12的转矩。由此,电动马达16对操纵机构15和撑开体12的运动历程的精度的要求明显更高,这是因为不能简单地自动补偿错误位置。尽管电动马达16在其他方面优于液压或气压,但机电式的制动器通常被构造为非常复杂。而具有电动马达16的本主题的制动设备1允许以相对简单的结构精确地预定运动历程。
45.特别优选地进一步设置的是,电动马达16被构造为无刷直流马达。此类电动马达16在英语中也被称为bldc马达,其中bldc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代表无刷直流(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46.特别地,可以设置有包括至少一个制动设备1的制动设施,其中,制动设施特别地具有至少一个控制和监测单元以及至少一个调控器,以便驱控电动马达16或能够实现对电动马达16的相应的调控。调控器与电动马达16电连接,并且例如被构造为包括逆变电路或桥式电路。调控器可以构造为任意每种期望的调控器并且根据任意的方法,只要调控器被构造为调控或能够被调控,更确切地说特别是调控定位和/或力矩。调控器当然必须在技术上能够调控分别被选出的电动马达16。
47.在电动马达16的作为bldc电动马达的在本主题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优选地设置的是,调控器被构造为专门为bldc马达构成的或设置的调控器。包括定位调控、力矩调控和转速调控的此调控器在调控bldc马达的相关的技术领域中是已知的。特别地在本主题中应理解的是,此类调控器同时将定位、力矩限制和转速限制传输给控制和监测单元。
48.特别可以设置的是,控制和监测单元被构造为用于在输入侧接收制动效果要求,并且基于此制动效果要求生成制动控制信号,并且将其输出给电动马达16的调控器10。
49.对电动马达的调控特别地可以在没有力传感器的情况下进行,即不借助于附加的力传感器。
50.对电动马达的调控可以特别优选地基本上基于电动马达16的电流消耗进行。在此情况中,基本上基于电流消耗意味着调控主要根据电动马达16的电流消耗进行,而可能其他测量值仅被考虑为用于校正功能。通过电动马达16的电流消耗,在此可以推断出撑开体12的接触力以及制动设备1的制动力。此类调控的优点在于其特别简单并且不太依赖于附加的传感器,这是因为电动马达16的电流消耗易于测量。此调控的缺点通常是制动设备1的可变的内阻力改变了电动马达16为达到特定的定位的电流消耗,因此将需要复杂的校正。然而,由于带有滚动的撑开体的结构,使得可变的内阻力可以保持为低,由此使得此调控是特别有利的。
51.在此,控制和监测单元也可以进一步被构造成用于,从在撑开体12借助电动马达16进行第一次运动期间获知的制动设备的至少一个部分的至少一个运行参数的至少一个第一值以及在在撑开体12借助电动马达16进行与第一次运动相反的第二次运动期间获知的制动设备1的部分的第一运行参数的至少一个第二值来获知针对相关的制动设备1的实际运行特性的至少一个运行特性值,特别是运行特性值集,优选是为运行特性函数。
52.此外,控制和监测单元可以通过将至少一个实际的运行特性值与至少一个存储的运行特性预期进行比较来获知至少一个校正系数,特别是至少一个校正系数集,优选是至
少一个校正曲线,并且此外以该至少一个校正系数、特别是校正系数集、优选是校正曲线来校正制动控制信号,并且以校正后的制动控制信号来驱控调控器。
53.第一运行参数可以优选地是电动马达16的电流消耗,其中,第一值是电动马达16的第一电流消耗并且第二值是电动马达16的第二电流消耗。
54.特别地,控制和监测单元还可以被构造成用于在没有制动效果要求的至少一个时间段内驱控电动马达16,使得摩擦面6的第一次运动和第二次运动仅发生在摩擦面6与制动体11之间的间隙内,即摩擦面6不接触制动体11。因此,通过这两次运动,可以在运行中连续地获知运行特性预期,而不损害制动设备的功能。
55.此外可以设置的是,制动设施还具有至少一个制动温度传感器,制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和监测单元连接并且优选地被布置在至少一个摩擦面6、9的区域中。
56.优选地可以设置的是,促动器,特别是电动马达16被构造为在其中将撑开体12从初始定位18带到最终定位30中。在促动器故障时,制动设备1因此保持未制动状态中。
57.替选地可以设置的是,撑开体12可通过液压或气压操纵。
58.替选地可以设置的是,操纵弹簧将力施加到操纵机构15上,该力朝最终定位30的方向作用,并且促动器、特别是电动马达16反作用于操纵弹簧。在此情况中,如果促动器故障则制动设备1自动制动。
59.此外可以设置的是,将第二促动器与操纵机构15作用连接。此第二促动器特别地可以是驻车制动激活单元。由此,使得相同的制动设备1可以用于在运行期间制动车辆也可以用于驻车。
60.操纵机构15可以与两个促动器作用连接,使得在第二促动器被操纵时第一促动器脱离接合。然而,第二促动器也可以用于在电动马达16故障时仍安全地操纵制动设备1。
61.第二促动器可以特别地是拉索。使用拉索可以简单地操纵驻车制动器。
62.替选地,第二促动器可以是第二电动马达。第二电动马达可以特别地比电动马达16具有更低的功率。
63.可以特别优选地设置的是,操纵机构15在电动马达16的转矩与撑开体12的转动之间具有非线性的传动比。此非线性是随着操纵运动而变化的传动比关系。通过操纵机构15的非线性的传动比,可以补偿针对撑开体12在运行角度范围内扭转的而变化的转矩。此变化的转矩通过如下方式引起,即,在撑开体12的运行角度范围的开始区域内仅需施加用于克服气隙的力,而在摩擦面6、9与制动体11接触期间由于接触力使得用于进一步的扭转的力施加升高。操纵机构15的非线性的传动比的另一个优点是,在构造撑开体12时不必太注意撑开体12传动比的非线性,由此可以就其特征对撑开体12进行优化,例如在操纵时发生横向于第一直线的偏移特别低。
64.操纵机构15还可具有在第二促动器和/或操纵弹簧的操纵与撑开体12的转动之间的非线性的传动比。
65.操纵机构15可以特别地被构造为使得操纵制动设备1所需的电动马达16的马达转矩在大部分运行角范围内基本恒定。
66.操纵机构15的非线性的传动比被优选地构造为使得第一摩擦面6以比第一摩擦面6已在制动过程中与制动体11接触时更高的速度运动,以用于跨过气隙直至制动体11。
67.操纵机构15的传动比可以在运行角度范围内以高达1:15、优选地高达1:8的系数
变化。
68.非线性的传动比可以通过在具有非恒定曲率的曲线上滚动进行,和/或通过非圆形齿轮段和/或齿轮进行,和/或借助其他可变法向距离-例如杠杆和连杆-进行。
69.可以特别优选地设置的是,撑开体12与杠杆33连接,特别是固定连接,其中,杠杆33的枢转使撑开体12扭转。
70.可以优选地设置的是,操纵机构15具有由电动马达16驱动的带有控制曲线板32的轮31,并且控制曲线板32与撑开体12的杠杆33协作。通过轮31的布置和杠杆33的形状,可容易地实现非线性的传动比。操纵机构15的此类构造在图1中示例地图示。
71.替选地可以优选地设置的是,电动马达16使第一控制曲线板34扭转,第一控制曲线板34与在撑开体12的杠杆33上的第二控制曲线板35在运行角范围内都基本上无打滑地滚动。这在图3中示例地图示,其中,第一控制曲线板34通过电动马达16的扭转由箭头指示。两个控制曲线板34、35的无打滑滚动可以通过摩擦锁合或通过齿部实现。
72.此外可以设置的是,杠杆33借助控制凸子被操纵。
73.替选地也可以设有具有线性的传动比的操纵机构15。
74.优选地可以设置的是,制动设备1具有壳体,并且操纵机构和电动马达16布置在壳体内。
75.第一滚动面14与第一直线基本上正交。由此,第一撑开体表面13的平行于第一直线的接触力不导致显著的垂直于第一直线的力分量。然而,如果第一滚动面14与第一撑开体表面13之间的静摩擦足以妨碍滑动,那么第一滚动面14可以稍微偏离该取向。第一滚动面14特别地可以具有平坦的区域和/或弯曲的区域。
76.优选地可以设置的是,在第一滚动面14的边沿上形成相对第一滚动面14倾斜地布置的针对第一撑开体表面13的支撑面17,其中,支撑面17在撑开体12的初始定位18中抵抗横向于第一直线的力来支撑第一撑开体表面13。此支撑面17导致对在初始定位18中的撑开体12的附加的支撑以抵抗操纵机构15的垂直于第一直线作用到撑开体12上的力。由此能够实现操纵机构15的特别紧凑的结构形式,其中,主要的力分量也由操纵机构15横向于第一直线施加到撑开体12上。在初始定位18时第一撑开体表面13尚未在第一滚动面14上建立足够的压力,从而使得相应的倾斜的力作用可能导致错误位置。该不期望的力分量被支撑面17拦截,直至在第一撑开体表面13与第一滚动面14之间已建立了足够的静摩擦。这在图1中示例地图示,其中由箭头指示的轮31的扭转导致由箭头图示的力在第一撑开体表面13的作用。在制动设备1被操纵时,第一撑开体表面13因而滚离支撑面17。
77.根据第一优选实施方案可以设置的是,撑开体12在第二撑开体表面22上以特别地被构造为滚针轴承的滚动轴承23支承在不是第一滚动面14的那个操纵面7、10上。这意味着第一撑开体表面13在操纵面7、10中的相应于第一滚动面14的操纵面上滚动,而第二撑开体表面22以滚动轴承23支承在另一个操纵面7、10上,由此可补偿沿第二直线的方向的相对运动。这实现了紧凑的结构形式。滚动轴承23可以特别地布置在第一操纵面7上。
78.此外可以优选地设置的是,滚动轴承23至少部分地为圆柱套形的形状。这意味着,滚动轴承23至少被构造为圆弧形的轴瓦,但其也可以被构造为完全环绕的圆。由此,撑开体12以限定的方式围绕与滚动轴承23的轴线重合的转动轴线20转动。在图1和图2中,环绕的滚动轴承23以单个的滚动体示例地示意。
79.特别优选地设置的是,滚动轴承23是制动钳2的部分。这导致,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相对于制动钳2布置是位置固定的。这就能够实现通过布置在制动钳2上的电动马达16对撑开体进行特别简单并且不易出错的扭转。
80.根据第二优选实施例可以设置的是,在撑开体12扭转以操纵制动设备1时,第二撑开体表面22与第二滚动面24直接接触并且在第二滚动面24上基本上进行滚动,并且第二滚动面24相应于不是第一滚动面14的操纵面7、10。这意味着,两个撑开体表面13、22分别在两个操纵面7、10中的一个上基本上进行滚动。由此,不再需要具有相应的缺点的滚动轴承23,由此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构造制动设备并且也降低了操纵阻力。然而,两个撑开体表面13、22的扭转在此相对于共同的转动轴线20进行,该共同的转动轴线即不相对制动钳2位置固定也不相对压紧部8位置固定。转动轴线20可以基本上布置在第一撑开体表面13与第二撑开体表面22之间。下文描述的第一撑开体表面13的特性也可以类似地应用于第二撑开体表面22。
81.在此,从撑开体12的转动平面中看,撑开体12的轮廓特别地可以基本上是z形地构成,其中,第一撑开体表面13和第二撑开体表面22布置在z形状的对置的端部上并且沿相反的方向指向。
82.优选地可以设置的是,撑开体12在其转动轴线20处具有引导部25,并且引导部25至少在撑开体12为了操纵制动设备1而进行的向制动钳2的转动的开始区域内支撑了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以抵御横向于第一直线的力。引导部25特别可以布置在制动钳2中的基本上平行于第一直线延伸的长孔36内。类似于支撑面17,引导部25的任务是防止撑开体12的特别是在开始区域内的不受控制的运动。
83.特别地可以设置的是,引导部25,特别是在长孔36内也进行基本上滚动的运动。为此,引导部25和/或长孔36可以根据合适的滚动曲线来成形。
84.特别地,引导部25可以被构造为仅在运行角度范围的开始区域内通过引导部进行支持。开始区域在此特别地可以最大覆盖从初始定位18出发的运行角度范围的前25%。在开始区域之外,撑开体12的位置已通过至少一个撑开体表面13、22与至少一个滚动面14、24之间的静摩擦充分限定,以此,通过引导部25已经实现了运动学的过度限定。在构造方面,这可以通过加宽长孔36或通过将引导部25构造为开放的槽来实现。
85.替选地可以设置的是,通过引导部25进行的支撑基本上在整个运行角度范围内进行。
86.特别地可以设置的是,第二撑开体表面22比第一撑开体表面13更靠近转动轴线20布置。因此,由引导部25待补偿的转动轴线20到制动钳2的误差37较少。
87.优选地,在撑开体12在整个运行角度范围内扭转时,相对第一直线正交的、即平行于第二直线的误差37比两个操纵面7、10平行于第一直线的偏移量38小于15%,优选地小于10%,特别优选地小于7%。误差37在此表示当至少一个撑开体表面13、22在至少一个滚动面14、24上进行理想的滚动运动时两个操纵面7、10平行于第二直线的偏移量。即使在制动设备1的构造精确的情况中,此较小的误差37也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撑开体表面13、22与至少一个滚动面14、24之间的打滑或通过压紧部8相对于制动钳2的位置公差得到补偿。
88.可以特别优选地设置的是,第一滚动面14展成与第一直线成法向的平面,并且撑开体12、压紧部8和制动钳2相互布置为使得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在初始定位18中并且撑
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在最终定位30中分别布置在滚动面14的平面的对置的侧上。这意味着在撑开体12扭转通过整个运行角度范围时,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平穿过由第一滚动面14展成的平面。
89.特别优选地可以设置的是,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在初始定位18中距第一滚动面14的平面的第一法向距离与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在最终定位30中距第一滚动面14的平面的第二法向距离之比优选地在0.5至2之间,优选在0.7至1.5之间,特别优选地基本上为1。这意味着,第一滚动面14的平面基本上布置在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的初始定位18与终止位置30之间的中心。通过此关系可以实现特别小的误差37。
90.特别优选地可以设置的是,第一撑开体表面13的轮廓形成第一滚动曲线,第一滚动曲线具有至少一个曲率中心点19,并且在撑开体12的为操纵制动设备1所进行的至少大部分扭转时,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从第一滚动曲线的接触点21沿第一直线的方向观察时布置在接触点21的曲率中心点17前方。这意味着,在沿从第一滚动面14到第一撑开体表面13的方向观察时,在为了操纵制动设备1所进行的大部分扭转,特别地在运行角度范围的至少80%中、优选是在全部运行角度范围中,转动轴线20都处在各个接触点21的曲率中心点19前方,即处在滚动曲线的渐屈线的曲率中心点19前方。其效果是,通过滚动曲线在滚动面14、24上的相应的滚动,基本上抵消了在撑开体12从初始定位18向最终定位30的方向每次无限小的转动时在当前的曲率中心点19与转动轴线20之间的连接线沿第一直线的方向的投影的扩大。第二撑开体表面22可以具有相同特性的第二滚动曲线。
91.特别地,在为操纵制动设备1而进行的大部分转动时,转动轴线20距各自的接触点21的曲率中心点17的距离可以大于各自的接触点21的曲率圆的曲率半径。
92.此外可以设置的是,在为操纵制动设备1而进行的大部分转动时,转动轴线20距各自的接触点21的曲率中心点17的距离小于各自的接触点21的曲率圆的曲率半径十倍,特别是小了五倍,特别优选是小了三倍。
93.优选地可以设置的是,第一滚动曲线基本上是圆弧。第二滚动曲线也可以基本上是圆弧。通过圆弧形状导致撑开体12与操纵面7、10之间的在数学上易于理解的并且在设计方面可容易实施的运动学。在圆弧作为滚动曲线的情况中,曲率中心点19相当于圆弧中心点,其中,在滚动曲线在平面的第一滚动面14上滚动时,转动轴线20的位置在数学上可以图示为摆线39,特别是延长的摆线39。
94.在图4中,对此边界条件示例性地示出在假想的位置固定的第一滚动面14的情况中的摆线39的走向,其中,绘出了处于初始定位18和最终定位30中的第一撑开体表面13的滚动曲线。从初始定位18到最终定位30,转动轴线20在这些点之间沿摆线运动。如从图4中清晰地可见,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存在沿第一直线大的偏移量38,同时平行于第二直线的误差37最小。通过简单地利用此关系,使得制动设备1可以被构造为仅通过第一撑开体表面13在第一滚动面14上的滚动,且如需要通过第二撑开体表面22在第二滚动面24上的滚动,就可以使压紧部8相对于制动钳2在没有另外的补偿装置的情况下且以小的间隙被线性引导。应理解,此关系不限于作为滚动曲线的圆弧形的形状,而是这用于易于理解的表示。例如,通过对滚动曲线的数值优化,可以进一步减少误差37。
95.此外,可以设置的是,在撑开体12的为操纵制动设备1而进行转动时,第一撑开体表面13的中心点与第二撑开体表面22的中心点之间的相对第一直线成法向测量的距离持
续增加。中心点在此可以相应于各自的曲率中心点。
96.可以设置的是,撑开体表面13、22和操纵面7、10布置在相对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成法向的平面中。
97.但是优选地可以设置的是,沿转动轴线20观察时撑开体表面13、22和操纵面7、10被划分成使得撑开体的转动轴线20无翻倾力矩。由此,可以实现制动设备1的特别紧凑的结构形式。
98.优选地可以设置的是,制动设备1具有磨损再调器26。磨损再调器26是补偿摩擦面6、9上的制动衬片的持续地发生的磨损的构件。
99.可以优选地设置的是,压紧部8具有磨损再调器26,并且将第一操纵面7分成两部分并布置在磨损再调器26的两侧。由于磨损再调器26是具有一定高度的构件,所以制动设备1可以容易地适应乘用车辆中有限存在的装入空间。
100.如从图2中可见,可以优选地设置的是,撑开体12支承在两个滚动轴承23上,滚动轴承也布置在磨损再调器26的两侧。
101.优选地可以设置的是,制动设备1具有用于与支承构件4连接的引导容纳部27,从而形成制动设备1的沿第一直线的方向可移动的支承部。在此,支承构件28可以是其余的车轮轴承的部分,在该支承构件上制动设备1插接在轴承27上。支承构件28支承在制动体11上,使得沿平行于第一直线观察时制动体11相对于支承构件28的位置是恒定的。支承构件28可以特别地可相对制动体11转动的被支承。
102.此外,可以设置有包括制动设备1、制动体11和支承构件28的制动组件,其中,制动设备1沿第一直线的方向可移动地支承在支承构件28上。在此,支承构件28可以具有沿第一直线的方向延伸的导杆,其中,导杆的一部分布置在引导容纳部27之内,从而使得制动设备1可以在导杆上沿第一直线的方向移动。导杆可以具有自由端部,制动设备1可以插接在该自由端部上。支承构件28以如下方式支承在制动体11上,即,使得在平行于第一直线观察时制动体11相对于支承构件4的位置是恒定的。支承构件28可以特别地相对制动体11可转动地被支承。
103.优选地可以设置的是,设有至少一个复位弹簧,其中,复位弹簧的弹簧力引起了两个摩擦面运动分开。这意味着,在制动器被操纵后撑开体12返回到初始定位18时,复位弹簧也将压紧部8相对于制动钳2返回到初始定位中。由此,可以避免在制动设备1松开时摩擦面6、9在制动体11上的滑磨。
104.可以特别优选地设置的是,在引导容纳部27中平行于第一直线构造有与撑开体12耦接的运动阻尼部件29,以用于阻尼撑开体12相对于支承构件28的平移运动。运动阻尼部件29特别是在平行于第一直线观察时可以相对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位置固定地保持。特别是在撑开体12在两个操纵面7、10上滚动的情况下,在从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观察时,两个操纵面7、10在两侧被操纵。撑开体12并且特别是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因此限定了点或区域,摩擦面6、9相对于该点或区域在两侧运动。运动阻尼部件29对于撑开体12相对于支承构件28的相对运动的阻尼效果比对于制动钳2和压紧部8相对于支承构件28的相对运动的阻尼效果更强。由此,在制动设备1被操纵时,两个摩擦面6、9相对制动体11在两侧被引导,并且在制动设备1松开之后又从制动体11抬离。一旦两个摩擦面6、9的一个摩擦面与制动体11接触,则接触力高于运动阻尼部件29的阻力,以此撑开体12可以在每次制动过程中
都相对于制动体11重新对中。
105.可以优选地设置的是,引导容纳部27是制动钳2的一部分,并且运动阻尼部件29是沿第一直线的方向可运动地支承在引导容纳部27内的销40,该销将摩擦力作用到支承构件28上。销40沿第一直线方向与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的定位机械耦接,从而使得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的定位跟随销40。撑开体12的转动轴线20与销40之间的此耦接方式在图3中以连接线示意。在制动设备1被操纵的情况中,销40相对于支承构件28基本上位置固定,而制动钳2和压紧部8相对于销40和支承构件28运动。
106.替选地可以设置的是,运动阻尼部件29具有紧固构件,引导容纳部3是紧固构件的一部分,并且制动钳2和压紧部8在紧固构件上基本上沿第一直线被线性地引导。因此,运动阻尼部件29构成制动设备1的第三构件,制动设备1经由该第三构件支承在支承构件28上并且制动钳2和压紧部8支承在该第三构件上。由此,制动钳2和压紧部8的运动以简单的方式与支承构件28脱离,这是因为制动钳2和压紧部8都支承在运动阻尼部件5上。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