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以太网转接电路、转接器以及激光器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20:56: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太网转接电路、转接器以及激光器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激光器被应用于自动化流水线中,激光器与主站之间的通信距离越来越远,为实现这种远距离的稳定通信,目前采用db25的并口线将激光器与打标卡连接通信,并口中传输的信号为5v或者3.3v的单边信号,其中,打标卡一般为pc机外扩的通信卡。但是使用的这种db25并口线不能超过3米距离,一旦超过3米之后线损过大会使传输信号失真,无法满足激光器与主站之间远距离的通信需求。
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太网转接电路、转接器以及激光器控制设备,能够有效解决因激光器与主站之间不能进行远距离通信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转接电路,包括
7.以太网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或输出以太网通信数据;
8.并口转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或输出并行通信数据;
9.控制器,分别于以太网接口模块和并口转接口模块,用于根据以太网接口模块接收的以太网通信数据控制并口转接口模块输出相应的并行通信数据,或根据并口转接口模块接收的并行通信数据控制以太网接口模块输出相应的以太网通信数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太网转接电路中,以太网转接电路还包括:
11.以太网接口保护模块,与以太网接口模块连接,用于对以太网接口模块进行过流保护。
12.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太网转接电路中,以太网转接电路还包括:
13.电源驱动模块,分别与以太网接口模块、并口转接口模块和控制器连接,用于将电源电压进行转换后为以太网接口模块、并口转接口模块和控制器提供工作电压。
14.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太网转接电路中,以太网接口模块包括:
15.第一芯片、连接器、振荡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和第十四电容;
16.连接器的第1脚与第一芯片的第21脚连接,连接器的第2脚与第一芯片的第20脚连接,连接器的第3脚与第一芯片的第23脚连接,连接器的第6脚与第一芯片的第22脚连接,连接器的第10脚通过第三电阻接地,连接器的第11脚通过第四电阻接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
连接器的第12脚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连接器第9脚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连接器的第5脚、第4脚以及第一电容的一端均接电,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第六电阻的一端均接电,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的第11脚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的第8脚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的第7脚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和第五电容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的第20脚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和第四电容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的第21脚连接,第九电阻的一端和第三电容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的第22脚连接,第十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的第23脚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电,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第一芯片的第9脚连接,第七电容的一端、第八电容的一端、第九电容的一端、第十电容的一端和第一电感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的第1脚和第19脚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第九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十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接电;第十一电容的一端和第十二电容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的第6脚连接,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第十三电容的一端和振荡器的第2脚与第一芯片的第5脚连接,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和振荡器的第1脚均接地,振荡器的第3脚和第十四电容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的第4脚连接,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和振荡器的第4脚均接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芯片的第24脚连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17.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太网转接电路中,并口转接口模块包括第一非门芯片、第二非门芯片、第三非门芯片、并口转接口、第二电感第一磁珠、第三电感第二磁珠、第四电感第三磁珠和第五电感第四磁珠;
18.第一非门芯片的第1脚、第3脚、第5脚、第9脚、第11脚和第13脚均与控制器连接,第一非门芯片的第2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1脚连接,第一非门的第4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脚连接,第一非门的第6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3脚连接,第一非门的第8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4脚连接,第一非门的第10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5脚连接,第一非门的第12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6脚连接;第二非门的第1脚、第3脚、第5脚、第9脚、第11脚和第13脚均与控制器连接,第二非门的第2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7脚连接,第二非门的第4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8脚连接,第二非门的第6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18脚连接,第二非门的第8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19脚连接,第二非门的第10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0脚连接,第二非门的第12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9脚连接;第三非门芯片的第1脚、第3脚、第6脚、第8脚、第11脚和第12脚均与控制器连接,第三非门的第2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2脚连接,第三非门的第4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3脚连接,第三非门的第5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16脚连接,第三非门的第9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1脚连接,第三非门的第10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4脚连接,第三非门的第13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5脚连接;第二电感第一磁珠的一端和第三电感第二磁珠的一端均与第一电源端连接,第二电感第一磁珠的另一端和第三电感第二磁珠的另一端均与第二电源端连接,第四电感第三磁珠的一端和第五电感第四磁珠的一端均与第一接地端连接,第四电感第三磁珠的另一端和第五电感第四磁珠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接地端连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太网转接电路中,以太网接口保护模块包括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一放电管、第二放电管、第三放电管、第四放电管、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和第十八电容;第十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放电管的第1脚
均与以太网接口模块连接,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五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一放电管的第2脚均接地;第二放电管的第1脚和第十三电阻的一端均以太网接口模块连接,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六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放电管的第2脚均接地;第三放电管的第1脚和第十四电阻的一端均与以太网接口模块连接,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七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十七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放电管的第2脚均接地;第四放电管的第1脚和第十五电阻的一端均与以太网接口模块连接,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八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十八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四放电管的第2脚均接地。
20.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太网转接电路中,电源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降压单元和第二降压单元;第一降压单元用于将电源电压降压后输出第一电压至第二降压单元;第二降压单元用于将第一电压进行降压输出第二电压为以太网接口模块、并口转接口模块和控制器供电。
21.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太网转接电路中,第一降压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三稳压二极管、保险丝、第十九电容、第二十电容、第二十一电容、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第二十四电容、第二十五电容、共模电感、第六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稳压器;
22.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正极电源输入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十九电容的一端、第二十电容的一端、第二十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均与共模电感的第1脚连接,保险丝的一端连接负极电源输入端,保险丝的另一端、第十九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十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十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的征集和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均与共模电感的第2脚连接,第二十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均与共模电感的第1脚连接,第二十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pe端子;共模电感的第3脚接地,共模电感的第4脚、第二十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一稳压器的第1脚均节电,第二十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稳压器的第2脚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均与第六电感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一稳压的第4脚与第六电感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感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二十四电容的一端和第二十五电容的一端均接电,第二十四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五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2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转接器,包括pcb板,pcb板上设置有如上述以太网转接电路。
2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激光器控制设备,包括
25.如上述的转接器;
26.上位机,与转接器通信连接,用于发送以太网通信数据至转接器,并接收转接器输出的以太网通信数据;
27.转接器分别与上位机和激光器连接,用于根据上位机输出的以太网通信数据,输出相应的并行通信数据至激光器,并读取激光器的工作状态数据,根据工作状态数据输出相应的以太网通信数据至上位机;
28.激光器,用于根据转接器输出的并行通信数据进行相应的工作。
2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转接电路、转接器以及激光器控制设备,通过设置包括以太网接口模块和并口转接口模块的转接电路应用于激光器和主站之间的通信,使得激光器与主站之间的通信可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提高了传输信号的能
力,消除了因线长导致的信号失真问题,使得激光器与主站之间能够进行远距离的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控制设备的结构框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控制设备中以太网转接电路的结构框图。
32.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以太网接口电路中以太网接口模块的电路图。
33.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以太网接口电路中并口转接口的电路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以太网接口电路中以太网接口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以太网接口电路中第一降压单元的电路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以太网接口电路中第二降压单元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太网转接电路、转接器以及激光器控制设备,能够有效解决因激光器与主站之间不能进行远距离通信的问题。
3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激光器30控制设备,该激光器30控制设备包括转接器20、激光器30和上位机10,上位机10通过转接器20于激光器30进行通信连接,具体来说,上位机10用于发送以太网通信数据至转接器20,并接收转接器20输出的以太网通信数据;转接器20分别与上位机10和激光器30连接,用于根据上位机10输出的以太网通信数据,输出相应的并行通信数据至激光器30,并读取激光器30的工作状态数据,根据工作状态数据输出相应的以太网通信数据至上位机10;激光器30,用于根据转接器20输出的并行通信数据进行相应的工作;由此通过转接器20的转接通信来实现上位机10对激光器30的有效控制。
40.具体实施时,转接器20包括pcb板,pcb板上设置有以太网转接电路,以太网转接电路包括以太网接口模块21、并口转接口模块23和控制器22,控制器22分别于以太网接口模块21和并口转接口模块23连接,其中,以太网接口模块21用于接收或输出以太网通信数据,也即以太网接口模块21传输上位机10与转接器20之间的以太网通信数据。并口转接口模块23用于接收或输出并行通信数据,也即本实施例中的并口转接口模块23用于传输转接器20与激光器30之间的并行通信数据。而控制器22则用于根据接收的以太网通信数据控制并口转接口模块23输出相应的并行通信数据,或根据接收的并行通信数据控制以太网接口模块21输出相应的以太网通信数据。
41.具体来说,本实施中的上位机10与激光器30之间的通信通过转接器20转接完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通信过程中采用tcp/ip通信协议。上位机10到转接器20之间通过以太网传输信息,转接器20与激光器30之间通过并口线传输数据;当以太网接口模块21接收到上位机10发送的以太网通信数据后,将该以太网通信数据传输给控制器22,该控制器22根据以太网通信数据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并口转接口模块23,由并口转接口模块23
将该控制信号通过并口线传输至激光器30,也即输出相应的并行通信数据至激光器30,进而控制激光器30进行相应的工作。当激光器30进入工作状态之后,连接器p1会通过并口转接口模块23读取激光器30的工作状态数据,由于激光器30连接器p1之间通过并口线传输信号,也即并口转接口模块23还接收激光器30输出的并行通信数据;并口转接口模块23将接收的并行通信数据,例如激光器30的工作状态数据输出至控制器22,控制器22将该数据通过以太网接口模块21通过以太网通信数据的形式传输至上位机10,以便于实现对激光器30的有效控制。
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包括以太网接口模块21和并口转接口模块23的转接电路应用于激光器30和主站之间的通信,使得激光器30与主站之间的通信可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提高了传输信号的能力,消除了现有激光器30因db25并口线短距离通信的限制,使得激光器30与主站之间能够进行远距离的信号传输。并且,本实用新型中使用tcp/ip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转接器20可以通过总线直接与上位机10进行通信,不需要中间设备才能与上位机10通信;若在联动工作过程中,多个转接器20与其他设备一样在一种总线下工作,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同步,相对于现有的多台激光器30被多张打标卡分别控制进行控制而言,能够有效提高协同工作的实时性。
4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以太网转接电路还包括以太网接口保护模块24,与以太网接口模块21连接,用于对以太网接口模块21进行过流保护,从而有效避免以太网接口模块21因浪涌电流而损坏。
44.进一步地,以太网转接电路还包括电源驱动模块25,分别与以太网接口模块21、并口转接口模块23和控制器22连接,用于将电源电压进行转换后为以太网接口模块21、并口转接口模块23和控制器22提供工作电压;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源驱动模块25将电源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为以太网接口模块21、并口转接口模块23和控制器22提供工作电压,进而有效地确保各个模块稳定工作。
4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22的型号为ep4ce6e22c8;该控制器22采用50mhz有源晶振,通过内部锁相环可将系统主频最高倍频至100mhz,该控制器22的快速的处理能力保证了模块对总线指令执行的高效性。
46.进一步地,电源驱动模块25包括第一降压单元251和第二降压单元252;第一降压单元251用于将电源电压降压后输出第一电压至第二降压单元252;第二降压单元252用于将第一电压进行降压输出第二电压为以太网接口模块21、并口转接口模块23和控制器22供电,本实施例中电源电压为24v,第一电压为5v电压,第二电压为3v3,由第一降压单元251将电源电压降低至5v,之后再由第二降压单元252将5v电压降低至3v3电压,为以太网接口模块21、并口转接口模块23和控制器22提供工作电压,进而有效地确保各个模块稳定工作。
47.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以太网接口模块21包括第一芯片u1、连接器p1、振荡器、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和第十四电容c14;连接器p1的第1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21脚连接,连接器p1的第2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20脚连接,连接器p1的第3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23脚连接,连接器p1的第6脚与第一芯片u1的
第22脚连接,连接器p1的第10脚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连接器p1的第11脚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连接器p1的第12脚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连接器p1第9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地,连接器p1的第5脚、第4脚以及第一电容c1的一端均接电,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均接电,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u1的第11脚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u1的第8脚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u1的第7脚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20脚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21脚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22脚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23脚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和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第六电容c6的一端与第一芯片u1的第9脚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和第一电感l1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1脚和第19脚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和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和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6脚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和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均接地,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和振荡器的第2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5脚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和振荡器的第1脚均接地,振荡器的第3脚和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4脚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和振荡器的第4脚均接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与第一芯片u1的第24脚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
48.本实施例中第一芯片u1采用工业10/100m以太网phy层芯片,i/o引脚电压符合ieee802.3-2005国际标准,支持通过rmii接口与以太网mac层通信,内置10-base-t/100base-tx全双工传输模块,支持10mbps和100mbps。对应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芯片u1的型号为lan8720a,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具有相同作用的芯片。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芯片u1可以通过自协商的方式与目的主机也即上位机10选择最佳的连接方式,支持hp auto-mdix自动翻转功能,无需更换网线即可将连接更改为直连或交叉连接。其中,lan8720a具有高性能的10/100m以太网传输模式;支持rmii接口以减少引脚数;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模式;可以进行两个状态led输出;可以使用25mhz晶振以降低成本,并支持自协商模式、支持hp auto-mdix自动翻转功能、支持smi串行管理接口以及支持mac接口等特点。由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以太网接口模块21可确保上位机10与激光器30之间通过以太网传输通信数据,可以实现信号从0~100mhz的频率范围均能编码传输,信号传输能力强,避免了因线长而导致的线损问题,实现了激光器30与主站之间远距离通信;同时,上位机10可以与激光器30直接进行通信,去除了中间机,极大的减少了信号传输的延时时间。
49.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并口转接口模块23包括第一非门芯片u01、第二非门芯片u02、第三非门芯片u03、并口转接口cn1、第一磁珠f1、第二磁珠f2、第三磁珠f3和第四磁珠f4;第一非门芯片u01的第1脚、第3脚、第5脚、第9脚、第11脚和第13脚均与控制器22连接,第一非门芯片u01的第2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1脚连接,第一非门的第4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脚连接,第一非门的第6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3脚连接,第一非门的第8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4脚连接,第一非门的第10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5脚连接,第一非门的第12脚与
并口转接口的第6脚连接;第二非门的第1脚、第3脚、第5脚、第9脚、第11脚和第13脚均与控制器22连接,第二非门的第2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7脚连接,第二非门的第4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8脚连接,第二非门的第6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18脚连接,第二非门的第8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19脚连接,第二非门的第10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0脚连接,第二非门的第12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9脚连接;第三非门芯片u03的第1脚、第3脚、第6脚、第8脚、第11脚和第12脚均与控制器22连接,第三非门的第2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2脚连接,第三非门的第4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3脚连接,第三非门的第5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16脚连接,第三非门的第9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1脚连接,第三非门的第10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4脚连接,第三非门的第13脚与并口转接口的第25脚连接;第一磁珠f1的一端和第二磁珠f2的一端均与第一电源端(本实施例为5v信号端)连接,第一磁珠f1的另一端和第二磁珠f2的另一端均与第二电源端连接(本实施为wvcc信号端),第三磁珠f3的一端和第四磁珠f4的一端均与第一接地端(本实施例中gnd接地)连接,第三磁珠f3的另一端和第四磁珠f4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接地端(本实施例为wgnd接地端)连接。
50.本实施例中的并口转接口为db25接口,由第二电源端提供电能。具体地,并口转接口中的第1脚至地8脚为激光器30的功率设定引脚,按16进制0-ff或10进制0-255设置,lsb(d0)对应pin1,msb(d7)对应pin8;-00h(0)表示最小输出功率;-ffh(255)表示最大输出功率;-则表示无连接或不使用,相当于00h,最小输出功率。其中,并口转接口的第9脚表示功率锁存上升沿有效;第16脚和第21脚是激光器30的报警状态表示,也即接收到激光器30的报警后将报警状态发送给上位机10,同时控制激光器30停止工作;具体地,当第16脚和第21脚均为低电平时,则表明激光器30温度已超过工作温度范围,当第16脚为低电平,第21脚为高电平,则表明激光器30为正常工作状态,当第16脚和第21脚均为高电平时,则避免主振荡器异常报警。并口转接口的第18脚为主要振荡器开关信号;第19脚为激光器30调制输入,也即booster放大器开/关输入),当第18脚和第19脚均为高电平时为开,当均为低电平或者不接入时为关。并口转接口的第20脚是脉冲重复(同步)输入方波信号,允许占空比为10%~90%。并口转接口的第22脚是激光器30的红光控制,当为高电平时为开,当为低电平时或者不接时为关。并口转接口的第23脚是激光器30急停输入,高电平时表明激光器30正常工作,低电平或不接时表明激光器30关闭。并口转接口的第24脚与第25脚是激光器30内部的串口信号数据发送与接收引脚,利用专用的上位机10与激光器30进行通信,读取激光器30的状态与信息。
51.本实施例中因为并口转接口外接db25并口线会受到各种干扰信号,致使wvcc信号端的电压感生出干扰信号,因此通过设置第一磁珠f1和第二磁珠f2能够有效滤除干扰信号。同时第三磁珠f3和第四磁珠f4可将外部wgnd接地端与内部gnd接地端连接,达到形成闭合回路。
5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三颗非门芯片,将并口转接口输出或接收的信号进行转换,取反值传递给控制器22,因为db25并口线传输过程存在线损,所以实际接收到的信号会比5v电压要小一些,有的情况甚至更小,如果将此信号直接传递给控制器22,控制器22在识别会发生错误读取情况,所以要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非门芯片后,转换成稳定的3.3v电平信号,消除了错误读取。并且,db25并口连接激光器30时,输出控制信号需要5ma~10ma的驱动能力,所以非门芯片还能够有效提高驱动能力。
5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以太网接口保护模块24包括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一放电管g1、第二放电管g2、第三放电管g3、第四放电管、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和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和第一放电管g1的第1脚均与以太网接口模块21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和第一放电管g1的第2脚均接地;第二放电管g2的第1脚和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均以太网接口模块21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连接,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和第二放电管g2的第2脚均接地;第三放电管g3的第1脚和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均与以太网接口模块21连接,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连接,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和第三放电管g3的第2脚均接地;第四放电管的第1脚和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均与以太网接口模块21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连接,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与第四放电管的第2脚均接地。
54.本实施例中第一放电管g1、第二放电管g2、第三放电管g3和第四放电管均为气体放电管,通过设置气体放电管,将浪涌电流通过开关式气体放电管泄放到gnd接地端,或利用放电管电极之间的惰性气体电光弧以热量形式消除,充分利用网络变压器的电感特性,起到去耦和隔离作用。
55.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第一降压单元251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第三稳压二极管zd3、保险丝f01、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二十五电容c25、共模电感l3、第二电感l2和第一稳压器u2;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正极电源输入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第二十电容c20的一端、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和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均与共模电感l3的第1脚连接,保险丝f01的一端连接负极电源输入端,保险丝f01的另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征集和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负极均与共模电感l3的第2脚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和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负极均与共模电感l3的第1脚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的另一端、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正极和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正极均连接pe端子;共模电感l3的第3脚接地,共模电感l3的第4脚、第二十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一稳压器u2的第1脚均节电,第二十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稳压器u2的第2脚和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均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第一稳压的第4脚与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二十四电容c24的一端和第二十五电容c25的一端均接电,第二十四电容c24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五电容c25的另一端均接地。
56.本实施例中采用工业现场常见的直流24v作为输入,vin 接第一二极管d1输入,通过第一二极管d1的设置能够防止正负电压输入接反情况;vin-接12a保险丝f01防止负载过流情况发生。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设置可以防止过压情况,第二稳压二极管zd2和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用于去除干扰信号,共模电感l3则用于去除共模干扰信号。其中,第一稳压器u2为开关型降压稳压器,型号为lm2576s-5.0,该稳压器固定输出5v满载3a的功率输出,前级和后级的电容用于作滤波电容,将24v的电源电压降为5v,能够有效的减小输出纹波。
57.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第二降压单元252包括第二稳压器u3、第三稳压器u4、第三
稳压器u4、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二十七电容c27和第二十八电容c28;第二稳压器u3的第1脚与第一电源端连接,第二稳压器u3的第2脚和第二十六电容c26的一端均与第三电源端(3v3)连接,第二十六电容c26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稳压器u4的第1脚与第一电源端连接,第三稳压器u4的第2脚和第二十七电容c27的一端均与第三电源端连接,第二十七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稳压器u5的第1脚与第一电源端连接,第四稳压器u5的第2脚与第二十八电容c28的一端均与第三电源端连接,第二十八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稳压器u3、第三稳压器u4和第四稳压器u5的型号均为ams1117,用于分别将5v电压降压得到3v3电压供给相应模块工作,确保各个模块的稳定工作。
58.本实用新型还相应提供了一种以太网转接电路,以太网转接电路包括以太网接口模块21、并口转接口模块23和控制器2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包括以太网接口模块21和并口转接口模块23的转接电路应用于激光器30和主站之间的通信,使得激光器30与主站之间的通信可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提高了传输信号的能力,消除了因线长导致的信号失真问题,使得激光器30与主站之间能够进行远距离的信号传输;由于上文对以太网转接电路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5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转接器,由于上文对转接器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60.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转接电路、转接器以及激光器控制设备,其中,以太网转接电路包括以太网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或输出以太网通信数据;并口转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或输出并行通信数据;控制器,分别于以太网接口模块和并口转接口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以太网通信数据控制并口转接口模块输出相应的并行通信数据,或根据接收的并行通信数据控制以太网接口模块输出相应的以太网通信数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包括以太网接口模块和并口转接口模块的转接电路应用于激光器和主站之间的通信,使得激光器与主站之间的通信可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提高了传输信号的能力,有效避免了激光器采用并口线短距离通信的限制。
61.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