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甲壳素水溶肥高效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20:34: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甲壳素水溶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甲壳素水溶肥高效反应釜。


背景技术:

2.水溶肥的发展带动了很多肥料企业像中微肥转型,这也催生了不同新型水溶肥的出现,对农资市场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3.甲壳素取自天然甲壳动物,含甲壳素高达58%-85%,促使植株产生多种抗性物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杀灭及抵抗能力。
4.甲壳素具有激活、增加体内各种生理生化机制,促进生根,增强植株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同时甲壳素具有一定的杀虫功效,在昆虫刚卵化成幼虫时杀虫效果最好;对各种蚜虫均有杀灭作用,触药后4至12小时死亡;并且甲壳素能改良活化土壤,可促使有益细菌活化增生从而抑制有害菌增生,改良根系周围土壤环境,因此甲壳素水溶肥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5.但水溶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多种物料进行混合,普通反应釜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物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导致反应釜内存在上下浓度差,影响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甲壳素反应釜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甲壳素水溶肥高效反应釜。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甲壳素水溶肥高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和进料装置,所述的进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的反应釜主体上部,所述的反应釜主体包括反应釜外壳和搅拌设备,所述的搅拌设备设置于所述的反应釜外壳内部,所述的搅拌设备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的搅拌桨包括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和第三搅拌桨,所述的第一搅拌桨设置于所述的搅拌轴上部,所述的第二搅拌桨设置于所述的搅拌轴的中部,所述的第三搅拌桨设置于所述的搅拌轴的地步。
8.作为优化,所述的第一搅拌桨为板状桨叶,所述的第一搅拌桨的顶部高度高于所述的进料装置的高度,所述的第一搅拌桨底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的进料装置的高度。
9.作为优化,所述的第二搅拌桨为螺旋形搅拌桨,所述的第二搅拌桨底部与所述的第三搅拌桨相连。
10.作为优化,所述的第三搅拌桨为扇形桨叶,所述的第三搅拌桨底部向上形成整流缺口。
11.作为优化,所述的进料装置包括混合腔和预混合装置,所述的混合腔为圆柱状腔体,所述的混合腔与所述的反应釜外壳垂直连接,所述的预混合装置设置于所述的混合腔内。
12.作为优化,所述的混合腔顶部远离反应釜外壳的一端设有进料口,所述的进料口
内设有进料管,所述的进料口、进料管均与混合腔内部贯通。
13.作为优化,所述的预混合装置包括螺旋输送机和混合电机。
14.作为优化,所述的反应釜外壳底部设有出料口。
1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甲壳素水溶肥高效反应釜,通过使用进料装置对固液物料进行初步混合,提高物料的混合效率,减少反应釜主体内上下部的浓度差;通过设置三种搅拌桨,对物料进行充分混合,设置板状的第一搅拌桨,对进料装置中排出的物料进行高效击打,促进原料快速混合,通过设置带有整流缺口的扇形桨叶对反应釜主体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整流缺口处的物料流速低,能够促使反应釜底部中心处的物料向上流通,再通过螺旋形搅拌桨的搅拌将反应釜底部的物料向上带,能够减少搅拌死角,提高物料的混合程度,促进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示意图。
1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18.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19.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附图3的c-c剖切结构示意图。
20.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反应釜主体,2、进料装置,3、反应釜外壳,4、搅拌电机,5、搅拌轴,6、第一搅拌桨,7、第二搅拌桨,8、第三搅拌桨,9、整流缺口,10、混合腔,11、进料口,12、进料管,13、螺旋输送机,14、混合电机,15、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如图1、4所示,一种甲壳素水溶肥高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1和进料装置2,所
述的进料装置2设置于所述的反应釜主体1上部,所述的反应釜主体 1包括反应釜外壳3和搅拌设备,所述的搅拌设备设置于所述的反应釜外壳3内部,所述的搅拌设备包括搅拌电机4、搅拌轴5和搅拌桨,所述的搅拌桨包括第一搅拌桨6、第二搅拌桨7和第三搅拌桨8,所述的第一搅拌桨6设置于所述的搅拌轴5上部,所述的第二搅拌桨7设置于所述的搅拌轴5的中部,所述的第三搅拌桨8设置于所述的搅拌轴5的地步。
26.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搅拌桨6为板状桨叶,所述的第一搅拌桨6 的顶部高度高于所述的进料装置2的高度,所述的第一搅拌桨6底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的进料装置2的高度。
27.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二搅拌桨7为螺旋形搅拌桨,所述的第二搅拌桨7 底部与所述的第三搅拌桨8相连。
28.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三搅拌桨8为扇形桨叶,所述的第三搅拌桨8底部向上形成整流缺口9。
29.如图4所示,所述的进料装置2包括混合腔10和预混合装置,所述的混合腔10为圆柱状腔体,所述的混合腔10与所述的反应釜外壳3垂直连接,所述的预混合装置设置于所述的混合腔10内。
30.所述的混合腔10顶部远离反应釜外壳3的一端设有进料口11,所述的进料口11内设有进料管12,所述的进料口11、进料管12均与混合腔10内部贯通。
31.所述的预混合装置包括螺旋输送机13和混合电机14。
32.所述的反应釜外壳3底部设有出料口15。
33.该装置在具体使用时,通过进料装置2处的进料口11投入固体物料,通过进料管12投入液体物料,通过螺旋输送机13对物料进行初步混合,同时进料管12设置于进料口11处能够有效防止固体进料口堵塞;
34.物料混合后进入到反应釜外壳3内,经过第一搅拌桨6时,第一搅拌桨6 对物料进行高效的击打,促进固液的混合均匀,随后物料落入反应釜外壳3的底部;
35.通过第三搅拌桨8对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桨叶处的物料流速快,位于反应釜外壳3最底部的物料流速慢,流速慢的物料由于整流缺口9的设置能够沿反应釜外壳3向上,通过第二搅拌桨7和第三搅拌桨8对其进行高效的搅拌混合,提高混合效率;
36.充分混合后的物料最后由出料口15排出反应釜外壳3。
37.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一种甲壳素水溶肥高效反应釜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