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地形测绘数据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8:42: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地形测绘数据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前,必须由测绘工程师测量绘制地形图,并提供其他信息资料,然后才能进行决策、规划和设计等工作,所以测绘工作非常重要,目前,现有技术中,测绘数据采集装置需要三角支架支撑,而测绘人员在测绘前需要携带测绘装置以及测绘的支撑架,而测绘地点有时会在深山远林,车辆不方便进入,测绘人员携带测绘相关设备不方便,因此,亟需一种便携式地形测绘数据采集装置。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2640121.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地形测绘采集装置,属于地形测绘技术领域。一种便携式地形测绘采集装置,包括底座、套筒以及丝杆,所述底座的上端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有仪器本体,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与两个滑板配合的导向槽,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与螺纹杆配合的螺纹孔,所述丝杆的上端设有与螺纹杆配合的空腔,所述滑板的侧壁设有与螺纹杆连接的调节机构。
4.上述专利中的一种便携式地形测绘采集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上述便携式地形测绘采集装置虽然可以对测绘装置进行调节高度,但是测绘装置的支撑装置无法拆分成多个部分进行携带,使得测绘人员携带不方便,拖累工作人员的行进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地形测绘数据采集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便携式地形测绘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承载连板、内螺纹转筒、外螺纹杆;所述支撑底板一侧内壁加工有均匀分布的圆孔;支撑底板的圆孔一侧内壁设置有固定连柱;固定连柱底端外壁加工有圆锥头;固定连柱四周外壁设置有固定环;内螺纹转筒四周外壁设置于支撑底板一侧内壁;外螺纹杆四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于内螺纹转筒一侧内壁;承载连板底端内外壁可拆卸安装于外螺纹杆顶端外壁;承载连板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座。
8.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底板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于第二底板一侧外壁。
9.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顶端内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座;第一弧形座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支撑连板;支撑连板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卡扣。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二底板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座;第二弧形座一侧内壁加工有均匀分布的卡扣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座、第二弧形座一侧内壁加工有环形槽;内螺纹转筒四周外壁固定连接有圆周环;圆周环四周外壁转动连接于环形槽一侧内壁;内螺纹转筒顶部四周外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旋转推杆。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承载连板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均与分布的限位环;第一底板、第二底板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旋转基座;旋转基座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旋转支杆;旋转支杆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有伸缩连杆;伸缩连杆一侧外壁卡接于限位环一侧内壁。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座、第二弧形座一侧外壁加工有安置槽。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将支撑底板、固定连柱、承载连板、内螺纹转筒、外螺纹杆将测绘装置的支撑架拼装完成,使得支撑架可以分成多个部件,方便测绘人员携带,固定连柱底部的圆锥头方便将固定连柱插入土地中,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16.2.第一底板、第二底板通过铰链连接使得支撑底板可以折叠,减少携带时的空间,在合并时第一弧形座上的支撑连板、弹性卡扣可以卡位在第二弧形座的卡扣孔中,从而实现使用支撑底板时的稳定性。
17.3.旋转基座上的旋转支杆、限位环只能在平面内旋转,将伸缩连杆卡接在限位环上时,推动旋转推杆旋转内螺纹转筒时使得外螺纹杆只能上下移动,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保证调节测绘采集装置的高度有效性,在折叠状态下的伸缩连杆位于安置槽中,防止旋转支杆散乱,方便测绘人员携带。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地形测绘数据采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地形测绘数据采集装置的第一底板形态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地形测绘数据采集装置的第二底板形态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地形测绘数据采集装置的内螺纹转筒剖面形态示意图。
22.图中:1-支撑底板、101-第一底板、102-第一弧形座、103-支撑连板、104-弹性卡扣、105-第二底板、106-第二弧形座、107-卡扣孔、2-固定连柱、3-旋转基座、4-旋转支杆、5-承载连板、6-安装座、7-限位环、8-伸缩连杆、9-安置槽、10-内螺纹转筒、11-环形槽、12-固定环、13-外螺纹杆、14-圆周环、15-旋转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限定所指的装置、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6.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1:
28.一种便携式地形测绘数据采集装置,如图1、图2、图4所示,包括支撑底板1、承载连板5、内螺纹转筒10、外螺纹杆13;所述支撑底板1一侧内壁加工有均匀分布的圆孔;支撑底板1的圆孔一侧内壁设置有固定连柱2;固定连柱2底端外壁加工有圆锥头;固定连柱2四周外壁设置有固定环12;内螺纹转筒10四周外壁设置于支撑底板1一侧内壁;外螺纹杆13四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于内螺纹转筒10一侧内壁;承载连板5底端内外壁可拆卸安装于外螺纹杆13顶端外壁;承载连板5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座6;将支撑底板1、固定连柱2、承载连板5、内螺纹转筒10、外螺纹杆13将测绘装置的支撑架拼装完成,使得支撑架可以分成多个部件,方便测绘人员携带,固定连柱2底部的圆锥头方便将固定连柱2插入土地中,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29.为了使得支撑底板1可以进行折叠,减小支撑底板1所占空间,同时保证工作时支撑底板1的稳定性,如图2、图3所示,所述支撑底板1包括第一底板101、第二底板105;第一底板101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于第二底板105一侧外壁;第一底板101顶端内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座102;第一弧形座102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支撑连板103;支撑连板103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卡扣104;第二底板105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座106;第二弧形座106一侧内壁加工有均匀分布的卡扣孔107;第一底板101、第二底板105通过铰链连接使得支撑底板1可以折叠,减少携带时的空间,在合并时第一弧形座102上的支撑连板103、弹性卡扣104可以卡位在第二弧形座106的卡扣孔107中,从而实现使用支撑底板1时的稳定性。
30.为了使得装置工作的有效性,如图1、图2、图4所示,所述第一弧形座102、第二弧形座106一侧内壁加工有环形槽11;内螺纹转筒10四周外壁固定连接有圆周环14;圆周环14四周外壁转动连接于环形槽11一侧内壁;内螺纹转筒10顶部四周外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旋转推杆15;承载连板5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均与分布的限位环7;第一底板101、第二底板105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旋转基座3;旋转基座3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旋转支杆4;旋转支杆4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有伸缩连杆8;伸缩连杆8一侧外壁卡接于限位环7一侧内壁;第一弧形座102、第二弧形座106一侧外壁加工有安置槽9;旋转基座3上的旋转支杆4、限位环7只能在平面内旋转,将伸缩连杆8卡接在限位环7上时,推动旋转推杆15旋转内螺纹转筒10时使得外螺纹杆13只能上下移动,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保证调节测绘采集装置的高度有效性,在折叠状态下的伸缩连杆8位于安置槽9中,防止旋转支杆4散乱,方便测绘人员携带。
31.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支撑底板1、固定连柱2、承载连板5、内螺纹转筒10、外螺纹杆13各部件携带,在使用时,首先将内螺纹转筒10上的圆周环14卡位在环形槽11中,然后将第一底板101、第二底板105通过铰链合并,合并时,第一弧形座102上的支撑连板103、弹性
卡扣104进入第二弧形座106上的卡扣孔107中,从而实现第一底板101、第二底板105的相互固定,同时也将内螺纹转筒10卡位在第一弧形座102、第二弧形座106之间,接着将固定连柱2穿过支撑底板1上的圆孔插入土地中,通过固定环12将固定连柱2固定在支撑底板1上,然后将外螺纹杆13通过螺纹旋进内螺纹转筒10中,然后将旋转支杆4、伸缩连杆8从安置槽9中取出,并将伸缩连杆8固定在限位环7上,最后将承载连板5安装在外螺纹杆13上,将测距仪安装在安装座6上,通过旋转旋转推杆15来转动内螺纹转筒10调节外螺纹杆13的高度。
32.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并非本实用新型唯一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结合现有技术或公众常识,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