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排量地漏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8:31: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排量地漏。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地漏存在口径小、排水慢的问题,如果遇上在北方的冬天龙头和管道容易冻爆,地漏排水速度小往往会导致家里被淹。特别是地漏里还挂有毛发、浴巾毛绒等杂物,使过滤网堵塞,过滤网的过水面积和容水量大大减少,从而使地漏的排水速度大大减小。而且毛发、浴巾毛绒等杂物也不便于清理。此外,现有的地漏存在返味和返流的现象,地漏内污水的气味会通过地漏进入室内;管道堵塞后,污水也容易通过地漏返流。再者,由于地漏作为排污口,杂物在过滤网中长期停留而容易滋生细菌和发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巨大的卫生隐患,给用户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排量地漏,提高排水量,提高防反溢和防臭性能。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大排量地漏,防止毛发等杂物堵塞过滤网且便于清理。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大排量地漏,具有抗菌防霉的功能。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排量地漏,包括壳体、箅子、封盖机构和过滤网,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水口,底部设有小于进水口的排水口,所述壳体的侧壁向外凸起,所述箅子覆盖于进水口上,所述封盖机构和过滤网设于壳体内;
7.所述封盖机构包括封盖座、封盖和活动组件,所述封盖安装于封盖座上,所述封盖座包括安装于进水口内的座环以及座环所围成的排水孔,所述封盖通过活动组件实现自动封闭排水孔;
8.所述过滤网为自其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所述过滤网包括纵向设置的竖向筋条和横向设置的环形筋条,所述竖向筋条沿过滤网周向排布,所述环形筋条与竖向筋条相连接,所述环形筋条的横截面形状为倒水滴形;
9.所述过滤网的过水面积为2200-2600mm2,所述过滤网的体积为7300-7600mm3。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座环设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设于第二台阶的外围,所述第一台阶高于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围成所述排水孔,所述第二台阶上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为自第一台阶一侧向排水孔一侧向下倾斜。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台阶的边缘设有限位脚,所述限位脚为自第二台阶的边缘向下且斜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倾斜面与限位脚之间设有第一倒圆角。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座环上架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穿设于排水孔的支杆,所述支杆与排水孔同轴;
13.所述封盖包括盖本体和设于盖本体上的第一通孔,所述盖本体通过第一通孔套设于支杆外,所述盖本体能沿支杆上下滑动。
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横梁上设有封水台,所述支杆的顶端与封水台密封连接,底端设有限位块;
15.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弹性部件、底座和紧固件,所述弹性部件穿设于支杆外,所述底座通过紧固件安装于支杆底端,所述底座与限位块的周向相对固定,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盖本体抵触,另一端与底座抵触。
1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盖本体的边缘设有沿边,所述沿边为自盖本体的边缘向下且斜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沿边能与限位脚抵触,所述盖本体与沿边之间设有第二倒圆角;
17.所述封盖为自第一通孔向四周向下倾斜。
1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盖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封水层;
19.所述盖本体的底部设有套柱,所述套柱套设于底座外。
2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滤网还包括与竖向筋条一端连接的卡环和与竖向筋条一端连接的滤托,所述滤托上设有若干个小孔;
21.所述壳体内侧壁设有卡台,所述卡环卡设于卡台上。
2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竖向筋条的内表面沿其轴向排布有若干个集发凸点;
23.所述过滤网表面涂覆有抗菌涂层;
24.所述过滤网内侧壁设有手柄。
2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水口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包括托部和限位部,所述座环置于托部上;
26.所述座环通过座环固定组件安装于进水口内,所述座环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座环侧壁的座环固定位和设于限位部的第一卡扣,所述座环固定位包括设于座环侧壁的第一缺口和设于第一缺口下方的第一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的长度小于第一缺口的宽度,所述第一卡扣卡设于第一限位条上;
27.所述箅子通过箅子固定组件覆盖于进水口上,所述箅子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座环侧壁的箅子固定位和设于箅子底部的第二卡扣,所述箅子固定位包括设于座环侧壁的第二缺口和设于第二缺口上的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二限位条的长度小于第二缺口的宽度,所述第二卡扣卡设于第二限位条上;
28.所述过滤网的过水面积为2300-2500mm2,所述过滤网的体积为7400-7500mm3。
29.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采用大口径排水设计,壳体采用进水口大于排水口、侧壁向外凸起的碗形设计,过滤网为自其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的碗形设计,使过滤网的过水面积达到2200-2600mm2,体积达到7300-7600mm3。与现有的地漏过滤网的过水面积只有1000mm2左右,体积只有4615mm3左右相比,本实用新型既大大地提高排水速度,又有效地提高防堵性能。再加上过滤网上设有集发凸点,在排水的过程中水流使毛发等杂物有序地堆叠在集发凸点上,既便于清理,不又容易堵塞过滤网,从而提高地漏的排水量。
31.本实用新型还利用了柯恩达效应将过滤网的环形筋条横截面形状设计成倒水滴形,给水流起到引流的作用且减小水流的阻力,对水流进行分流,并有序地使水流落到壳体
不同位置上,加大了地漏排水量。同时,封盖通过活动组件以及水的浮力可达到双重密封排水孔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地漏防反溢和防臭性能。座环的第一倒圆角和封盖的第二倒圆角设计可减小水流阻力,进一步加大地漏的排水量。座环阶梯式设计可增加水流速度,既加大地漏的排水量,又能在水量很少时使封盖打开排水。
32.进一步,过滤网表面涂覆有抗菌涂层,使得地漏具有抗菌防霉的功能,能有效抑制细菌滋生,大大地降低了卫生隐患。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排量地漏的主视图;
34.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35.图3是图2的b处放大图;
36.图4是图2的c处放大图;
37.图5是图2的d处放大图;
38.图6是图2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是图2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是图2箅子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41.图9是图2座环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0是图9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1是图2座环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2是图2封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46.参见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排量地漏,包括壳体1、箅子2、封盖机构和过滤网5,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进水口11,底部设有小于进水口11的排水口12,所述壳体1的侧壁向外凸起,所述箅子2覆盖于进水口11上,所述封盖机构和过滤网5设于壳体1内。
47.所述封盖机构包括封盖座3、封盖4和活动组件,所述封盖4安装于封盖座3上,所述封盖座3包括安装于进水口11内的座环31以及座环31所围成的排水孔32,所述封盖4通过活动组件实现自动封闭排水孔32。
48.所述过滤网5为自其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所述过滤网5包括纵向设置的竖向筋条51和横向设置的环形筋条52,所述竖向筋条51沿过滤网5周向排布,所述环形筋条52与竖向筋条51相连接,所述环形筋条52的横截面形状为倒水滴形。其中,所述倒水滴形是上半部为半圆形,下半部为角朝下的角形。环形筋条与竖向筋条的设置形成一定的落差,使水流分流,并通过壳体的形状使水逐渐导流汇聚到到排水口处,形成满管排水,能形成一定的虹吸作用,使地漏能自动吸水,排水速度增大,排水量增大。优选地,所述竖向筋条51和环形筋条52相互垂直连接。
49.所述过滤网5的过水面积为2200-2600mm2,所述过滤网5的体积为7300-7600mm3。优
选地,所述过滤网5的过水面积为2300-2500mm2,所述过滤网5的体积为7400-7500mm3。更佳地,所述过滤网5的过水面积为2350-2450mm2,所述过滤网5的体积为7450-7500mm3。更佳地,所述过滤网5的过水面积为2402mm2,所述过滤网5的体积为7459mm3。
50.本实用新型采用大口径排水设计,壳体采用进水口大于排水口、侧壁向外凸起的碗形设计,过滤网为自其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的碗形设计,使过滤网的过水面积达到2200-2600mm2,体积达到7300-7600mm3。与现有的地漏过滤网的过水面积只有1000mm2左右,体积只有4615mm3左右相比,本实用新型既大大地提高排水速度,又有效地提高防堵性能。
51.本实用新型还利用了柯恩达效应将过滤网的环形筋条横截面形状设计成倒水滴形,给水流起到引流的作用且减小水流的阻力,对水流进行分流,并有序地使水流落到壳体不同位置上,加大了地漏排水量。同时,封盖通过活动组件以及水的浮力可达到双重密封排水孔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地漏防反溢和防臭性能。
52.优选地,如图4、9-11所示,所述座环31设有第一台阶311和第二台阶312,所述第一台阶311设于第二台阶312的外围,所述第一台阶311高于第二台阶312,所述第二台阶312围成所述排水孔32,所述第二台阶312上设有倾斜面313,所述倾斜面313为自第一台阶311一侧向排水孔32一侧向下倾斜。水先通过箅子的四周进入地漏内,水流先流经第一台阶,再流向第二台阶。第一台阶增加了水流的下落重力,流经第二台阶时由于倾斜面的设置而使水流速度增加,因而只要很少的水量也能将封盖推开实现排水。座环阶梯式设计可增加水流速度,既加大地漏的排水量,又能在水量很少时使封盖打开排水。
53.所述座环31上架设有横梁33,所述横梁33上设有穿设于排水孔32的支杆34,所述支杆34与排水孔32同轴。所述封盖4包括盖本体41和设于盖本体41上的第一通孔42,所述盖本体41通过第一通孔42套设于支杆34外,所述盖本体41能沿支杆34上下滑动。封盖通过第一通孔能沿支杆上下滑动,从而可以实现封闭和打开排水孔的目的。
54.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座环31上设有密封槽36,所述密封槽36上设有封水环10,避免水向座环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中渗漏。
55.优选地,所述横梁33上设有封水台331,所述支杆34的顶端与封水台331密封连接,底端设有限位块35。所述支杆为中空结构,封水台的设置可避免水进入支杆内。其中,所述封水台为圆锥台,可将水导向排水孔的四周。所述限位块为六角螺母。
56.如图9所示,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弹性部件6、底座7和紧固件8,所述弹性部件6穿设于支杆34外,所述底座7通过紧固件8安装于支杆34底端,所述底座7与限位块35的周向相对固定,所述弹性部件6的一端与盖本体41抵触,另一端与底座7抵触。所述弹性部件6为弹簧。所述紧固件8为螺钉。所述底座7设有六角面,底座7的六角面与六角螺母上的六角面相适配,可以对底座在周向上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紧固件8依次穿过底座7上的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和限位块35与支杆34螺纹连接,从而将底座固定于支杆的底部。盖本体41通过弹性部件6保持对排水孔32密封,当盖本体41在水流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时,其压缩弹性部件6并打开排水孔32,实现排水。封盖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保证能自动封闭排水孔,避免地漏返流和返味,大大地提高防反溢和防臭性能。
57.更佳地,所述盖本体41的底部设有套柱45,所述套柱45套设于底座7外。在套柱、第一通孔和底座的共同作用下,可给封盖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封盖偏移。
58.更佳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台阶312的边缘设有限位脚314,所述限位脚314为自
第二台阶312的边缘向下且斜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倾斜面313与限位脚314之间设有第一倒圆角315。所述盖本体41的边缘设有沿边43,所述沿边43为自盖本体41的边缘向下且斜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沿边43能与限位脚314抵触,所述盖本体41与沿边43之间设有第二倒圆角44。限位脚和沿边相适配。限位脚和沿边共同配合,可使封盖卡设于排水孔上,避免封盖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而脱离封盖座。而第一倒圆角和第二倒圆角的设置也是利用了柯恩达效应,给水流起到引渡的作用,使水能快速地封盖和封盖座之间的缝隙流入,减小水流的阻力,以达到提高排水速度,增大排水量的作用。因此,座环的第一倒圆角和封盖的第二倒圆角设计可减小水流阻力,进一步加大地漏的排水量。另外,第二倒圆角的设置还可以起到自定位密封的作用。即封盖在复位时,通过第二倒圆角可自动找准位置使盖本体重新封闭排水孔,避免封盖没有密封排水孔而造成的返味和返流的现象。
59.更佳地,所述封盖4为自第一通孔42向四周向下倾斜,可将水流导向封盖的四周,即导向封盖座和盖本体之间的缝隙。
60.更佳地,如图12所示,所述盖本体41的上表面设有封水层9,所述封水层9由橡胶材料制成。封水层的设置,可有效地密封排水孔和第一通孔。所述封水层和盖本体二次注塑成型。进一步可通过紧固件将两者结合,避免后期使用中两者分离。
61.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过滤网5还包括与竖向筋条51一端连接的卡环53和与竖向筋条51一端连接的滤托54,所述滤托54上设有若干个小孔541。卡环、竖向筋条和环形筋条相互连接形成过滤网,过滤网内部分水可从小孔流出。所述壳体1内侧壁设有卡台15,所述卡环53卡设于卡台15上,从而使过滤网安装于壳体内。
62.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竖向筋条51的内表面沿其轴向排布有若干个集发凸点511。毛发等进入过滤网后,会因水流的旋转而被有序地堆叠在集发凸点上,从而不会造成毛发等缠绕过滤网而带来的清理不便。因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过滤网上设有集发凸点,在排水的过程中水流使毛发等杂物有序地堆叠在集发凸点上,既便于清理,不又容易堵塞过滤网,从而提高地漏的排水量。
63.再进一步,所述过滤网5表面涂覆有抗菌涂层,所述抗菌涂层优选为银离子抗菌剂涂层,使得地漏具有抗菌防霉的功能,能有效抑制细菌滋生,大大地降低了卫生隐患。
64.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过滤网5内侧壁设有手柄55,便于用户取出或放入过滤网。
65.其中,箅子和封盖机构具体可通过以下方法安装于壳体上。
66.如图6、8-11所示,所述进水口11设有安装环13,所述安装环13包括托部131和限位部132,所述座环31置于托部131上。所述安装环13的横截面呈“l”型。
67.所述座环31通过座环固定组件安装于进水口11内,所述座环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座环31侧壁的座环固定位和设于限位部132的第一卡扣14,所述座环固定位包括设于座环31侧壁的第一缺口316和设于第一缺口316下方的第一限位条317,所述第一限位条317的长度小于第一缺口316的宽度,所述第一卡扣14卡设于第一限位条317上。
68.所述箅子2通过箅子固定组件覆盖于进水口11上,所述箅子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座环31侧壁的箅子固定位和设于箅子2底部的第二卡扣21,所述箅子固定位包括设于座环31侧壁的第二缺口318和设于第二缺口318上的第二限位条319,所述第二限位条319的长度小于第二缺口318的宽度,所述第二卡扣21卡设于第二限位条319上。
69.座环通过座环固定位卡设在壳体的第一卡扣上,箅子通过其上的第二卡扣卡设于座环的箅子固定位上,即封盖座安装于壳体上,而箅子安装于封盖座上,环环相扣,结构紧凑、简单且牢固,防止箅子和封盖机构脱离壳体,安装简单、拆卸方便。
70.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