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荒山地带的苗木栽种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2022-03-26 14:43: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用于荒山地带的苗木栽种装置及方法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属于林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荒山地带的苗木栽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3.荒山地带种植苗木用于绿化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由于土地干旱、贫瘠,新栽树苗不易存活。对此,新栽树苗要定期浇水养护,直至树苗根系伸入较深土层,养护周期一般为2-3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
4.申请公布号:cn109168881a,提出了一种山地苗木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覆盖土壤;s2:在土壤层挖出25cm
×
25cm的种植坑若干,在所述种植坑的底部铺设蓄水层,然后在蓄水层上铺设种植土;s3:挖出集水槽;s4:铺设渗水管道;s5:苗木种植,将选好的优良苗木放入种植坑内部;s6:铺设肥料;s7:回填种植土,当用大量的水浇灌苗木或下过大雨后,多余的水可以自种植土经滤渗层而下渗到蓄水层进行存储,对苗木起到防涝作用;当种植土内的水分不断蒸发掉后,蓄水层中存储的水通过滤渗层而向上输送到种植土,从而防止苗木干旱。
5.上述方法需要挖出集水槽、铺设渗水管道,过于繁琐,并且在干旱地带的夏季每3-5天就需要浇水,而山上地表水源缺乏,导致树苗存活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荒山地带苗木不方便栽种、存活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荒山地带的苗木栽种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荒山地带的苗木栽种装置,它包括设在高处的池体;所述池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主管道;所述出水主管道上设有与成排苗木对应的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上设有可降解渗水管;所述可降解渗水管的另一端斜插入树坑内;所述树坑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浮土层、营养土层和松土层;所述植株根系种植在营养土层中;所述营养土层和松土层的外圈和或下面设有保湿层。
8.进一步的,所述渗水管的末端深至树坑内的保湿层或松土层,所述渗水管的末端开口上设有棉布封堵头,封堵头的渗水速度为0.5-4升/24小时。
9.进一步的,所述池体内设有液位监控器,池体内设有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主管道连接的泵组,出水主管道及出水主管道分别对应的分支管道上均设有阀体。
10.进一步的,所述池体采用砖和水泥垒砌,覆盖每百亩土地的容积为75-150立方,池体周圈设有防护栏以及警示标语。
11.进一步的,所述池体的旁边设有杆体,杆体上设有太阳能板,以及与其连接灯、监
控探头和控制器,控制器内设有远程传输模块。
12.进一步的,所述可降解渗水管的材质按照重量份数包括:钙粉(20-30)、木纤维(5-10)、秸秆粉(20-30)、棉纤维(1-5)、植物淀粉胶(1-5)、淀粉和防虫蛀药物;制作时,将木纤维、秸秆粉和棉纤维按比例搅拌均匀,置于浴锅中,温度80-90℃,浸泡6-8小时,捞出沥干后,螺旋挤压至含水率30-35%;将钙粉添加至混合物料中,搅拌均匀后,放入挤出机中与植物淀粉胶一同进行高压定型挤出,挤出后裁切为1-1.2米的管段;将管段烘干至含水率小于3%;将淀粉与3倍份数的水搅拌且烧开至糊状,冷却至80℃后添加防虫蛀药物,均匀涂抹在管段的外表面,晾干后安装棉布封堵头,制作完成。
13.一种用于荒山地带的苗木栽种方法,包括步骤1)、规划修建;步骤2)、铺设管道;步骤3)、挖坑栽种;步骤4)、连接渗水管;步骤5)、定期养护。
14.具体的,步骤1)、规划修建,在荒山地带选取中间位置或者相对较高位置规划池体,呈放射状规划出水主管道和分支管道,规划完成后垒砌池体,采用红砖垒砌24墙体,里面抹砂浆和防水层,周圈安插护栏;池体每百亩土地的容积为75-150立方,单个池体容积不大于300立方;步骤2)、铺设管道,在池体的出水口上连接出水主管道,出水主管道铺设数量为3-8根,在池体周圈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出水主管道上连接分支管道,分支管道的间距为2.5-3米,池体内安装进出水泵组和液位监控器,池体的旁边设立杆体,并安装太阳能板、灯、监控探头和控制器,将池体蓄水;步骤3)、挖坑栽种,贴近分支管道开挖树坑,树坑直径为20-30cm,深度为50-60cm,树坑的间距为80-150cm,放置保湿层和松土层,然后放置树苗,填埋营养土层,埋营养土层没过根系后填埋浮土层;步骤4)、连接渗水管,树苗栽种后,在分支管道的下面与树坑之间开一条斜孔,然后穿插可降解渗水管,将可降解渗水管与分支管道连接,树苗栽种根据分支管道进行,一根分支管道上的树苗全部栽种完毕后,开启该管道的阀门进行浇水;步骤5)、定期养护,树苗栽种后每3-7天进行一次浇水养护,针叶类苗木或地质湿润可适当延期,浇水量为每坑500-1000ml,在前三次浇水养护中,每立方水中添加50-200g生根粉;夏季温度30℃以上时,无雨情况下,每4-6天进行一次浇水养护,浇水量为每坑1000-2000ml。
15.进一步的,所述松土层采用腐植5%、沙土80%和锯末15%混合组成。
16.进一步的,所述保湿层采用70-80%膨化木质纤维和20-30%棉纤维混合组成。
17.本发明结构合理简单,苗木种植后,定期浇灌,每次耗水少,在水源匮乏地也能得到保证,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荒山地带苗木不方便栽种、存活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分布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树坑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池体2、出水主管道3、分支管道4、树坑5、苗木6、可降解渗水管7、浮土层8、营养土层9、松土层10、保湿层11、封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显然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根据图1-图2,一种用于荒山地带的苗木栽种装置,它包括设在高处的池体1;所述池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主管道2;所述出水主管道上设有与成排苗木5对应的分支管道3;所述分支管道上设有可降解渗水管6;所述可降解渗水管的另一端斜插入树坑4内;所述树坑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浮土层7、营养土层8和松土层9;所述植株根系种植在营养土层中;所述营养土层和松土层的外圈和或下面设有保湿层10。
22.所述渗水管的末端深至树坑内的保湿层或松土层,所述渗水管的末端开口上设有棉布封堵头11,封堵头的渗水速度为0.5-4升/24小时。
23.所述池体内设有液位监控器,池体内设有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主管道连接的泵组,出水主管道及出水主管道分别对应的分支管道上均设有阀体。
24.所述池体采用砖和水泥垒砌,覆盖每百亩土地的容积为75-150立方,池体周圈设有防护栏以及警示标语。
25.所述池体的旁边设有杆体,杆体上设有太阳能板,以及与其连接灯、监控探头和控制器,控制器内设有远程传输模块。
26.实施例2,所述可降解渗水管的材质按照重量份数包括:钙粉(20-30)、木纤维(5-10)、秸秆粉(20-30)、棉纤维(1-5)、植物淀粉胶(1-5)、淀粉和防虫蛀药物;制作时,将木纤维、秸秆粉和棉纤维按比例搅拌均匀,置于浴锅中,温度80-90℃,浸泡6-8小时,捞出沥干后,螺旋挤压至含水率30-35%;将钙粉添加至混合物料中,搅拌均匀后,放入挤出机中与植物淀粉胶一同进行高压定型挤出,挤出后裁切为1-1.2米的管段;将管段烘干至含水率小于3%;将淀粉与3倍份数的水搅拌且烧开至糊状,冷却至80℃后添加防虫蛀药物,均匀涂抹在管段的外表面,晾干后安装棉布封堵头,制作完成。
27.实施例3,所述可降解渗水管的材质按照重量份数包括:钙粉(30)、木纤维(10)、秸秆粉(30)、棉纤维(5)、植物淀粉胶(5份)、松木粉(10)、木炭粉(10)、玻纤维(1)、淀粉和防虫蛀药物;制作时,将木纤维、秸秆粉、棉纤维和松木粉按比例搅拌均匀,置于浴锅中,温度90℃,浸泡8小时,捞出沥干后,螺旋挤压至含水率30%;将钙粉、木炭粉和玻纤维添加至混合物料中,搅拌均匀后,放入挤出机中与植物淀粉胶一同进行高压定型挤出,挤出后裁切为1-1.2米的管段;将管段烘干至含水率小于3%;将淀粉与3倍份数的水搅拌且烧开至糊状,冷却至80℃后添加防虫蛀药物,均匀涂抹在管段的外表面,晾干后安装棉布封堵头,制作完成。
28.实施例4,一种用于荒山地带的苗木栽种方法,包括步骤1)、规划修建;步骤2)、铺设管道;步骤3)、挖坑栽种;步骤4)、连接渗水管;步骤5)、定期养护。
29.具体的,步骤1)、规划修建,在荒山地带选取中间位置或者相对较高位置规划池体,呈放射状规划出水主管道和分支管道,规划完成后垒砌池体,采用红砖垒砌24墙体,里面抹砂浆和防水层,周圈安插护栏;池体每百亩土地的容积为75-150立方,单个池体容积不
大于300立方;步骤2)、铺设管道,在池体的出水口上连接出水主管道,出水主管道铺设数量为3-8根,在池体周圈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出水主管道上连接分支管道,分支管道的间距为2.5-3米,池体内安装进出水泵组和液位监控器,池体的旁边设立杆体,并安装太阳能板、灯、监控探头和控制器,将池体蓄水;所述出水主管道和分支管道安装完毕后,用浮土进行轻微遮盖,避免阳光照射造成老化过快;步骤3)、挖坑栽种,贴近分支管道开挖树坑,树坑直径为20-30cm,深度为50-60cm,树坑的间距为80-150cm,放置保湿层和松土层,然后放置树苗,填埋营养土层,埋营养土层没过根系后填埋浮土层;步骤4)、连接渗水管,树苗栽种后,在分支管道的下面与树坑之间开一条斜孔,然后穿插可降解渗水管,将可降解渗水管与分支管道连接,树苗栽种根据分支管道进行,一根分支管道上的树苗全部栽种完毕后,开启该分支管道的阀门进行浇水;斜孔用长杆电钻,然后将可降解渗水管插图,后头与分支管道连接,分支管道设有预留的连接开口;步骤5)、定期养护,树苗栽种后每3-7天进行一次浇水养护,针叶类苗木或地质湿润可适当延期,浇水量为每坑500-1000ml,在前三次浇水养护中,每立方水中添加50-200g生根粉;夏季温度30℃以上时,无雨情况下,每4-6天进行一次浇水养护,浇水量为每坑1000-2000ml。
30.所述松土层采用腐植5%、沙土80%和锯末15%混合组成。
31.所述保湿层采用70-80%膨化木质纤维和20-30%棉纤维混合组成。所述保湿层将物料压制为环形或底部设有向里延伸的环形,直接放置于树坑中,然后填埋松土层。
32.实施例5,种植试验,选取我国中部偏北某部,地质特点是干旱少雨且风沙较多。
33.试验区选取地貌为一个山头,整体呈锥形,面积约为160亩,种植落叶类苗木,植株横向间距为80-120cm,纵向为300 cm,合每亩200-250株,试验区总数约为35000株;建设200立方水池,安装4条进水主管道,其中有两条相对的进水主管道只在中后段安装分支管道。
34.按照实施例4的方式种植后,每隔4-5天进行一次浇水养护,浇水量为每坑约500ml,一次耗水约20方,浇水中分支管道阀门严格控制,分支管道的压力控制在0.05-0.25兆帕。
35.在第2个浇水养护周期内,植株开始长新叶,对养护周期延长至7-10天,对于枯萎植株及时更替。
36.夏季,白天温度约为34℃,水分蒸发较快,在无雨情况下,每隔5-6天进行一次浇水养护,浇水量为每坑约1000ml,一次性浇水约为35方,水池内水源保持在1半以上。
37.种植5个月后,树苗全部存活,共耗水约600方,树苗根系伸入地下涂层,除特别干旱外,无需定期浇水养护。
38.实施例6,可降解渗水管测试,测试目标为实施例3。
39.清水浸泡变化:浸泡7天,无变化;浸泡72天,轻微溶解;浸泡200天,边角处溶解塌陷;含水率35%,ph值4.5的酸性土壤中:埋设7天,无变化;埋设30天,轻微分解;含水率35%,ph值8.5的碱性土壤中:埋设7天,无变化;埋设30天,轻微分解;
含水率35%,中性土壤中:埋设7天,无变化;埋设30天,无变化,埋设360天,轻微分解;综上所述,本技术中的可降解渗水管使用寿命为一年以上,可自行与土壤分解融合,为一次性环保用品。
40.本发明结构合理简单,苗木种植后,定期浇灌,每次耗水少,在水源匮乏地也能得到保证,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荒山地带苗木不方便栽种、存活率低的技术问题。
41.上述虽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介绍,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该很明确,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