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骨传导耳机充电座及骨传导耳机套件的制作方法

2022-03-25 12:06: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骨传导耳机充电座及骨传导耳机套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骨传导耳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传导耳机充电座及骨传导耳机套件。

背景技术

目前骨传导耳机的充电方式大多与移动式充电座配合充电,例如将挂颈式骨传导耳机的耳机端或项圈放入充电座内,而传统的充电座结构大多为充电座在顶面设有槽,再将骨传导耳机或项圈放入对应的槽内充电,但该结构存在充电座与挂颈式骨传导耳机之间连接不稳定、不牢固的问题,使得挂颈式骨传导耳机与充电座容易发生脱离导致充电断开,故通常充电座与挂颈式骨传导耳机只能放置于平稳的桌面上充电,而无法放入背包等杂乱空间内,存在充电稳定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充电稳定性及便捷性的骨传导耳机充电座及具有该骨传导耳机充电座的骨传导耳机套件。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充电座,包括壳体、充电电池、两个充电触点及充电电路板。壳体的相背离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安置槽,两个安置槽相互对称设置,每个安置槽用于安放一骨传导耳机。充电电池置于壳体围绕成型的腔体内。每个充电触点分别设于一安置槽内,用于接触安置槽内的骨传导耳机。充电电路板置于腔体内并电连接充电触点及充电电池,充电电路板能够在充电触点接触骨传导耳机后控制充电电池对骨传导耳机充电。

上述骨传导耳机充电座能够适用于独立式或挂颈式骨传导耳机,通过壳体两侧的安置槽能够轻易收容并固定两个独立式骨传导耳机,进而提升了取放骨传导耳机的便捷性,同时通过两安置槽的对称性,使骨传导耳机充电座位于挂颈式骨传导耳机之间,进而提升了充电稳定性的目的,再通过充电电路板、充电触点及充电电池实现了对骨传导耳机充电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还包括磁性件,磁性件设于壳体对应安置槽处的内侧壁,磁性件用于磁吸骨传导耳机,以使骨传导耳机固定于安置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置槽的槽壁设有通孔,壳体对应安置槽处的内侧壁设有凸壁,凸壁围绕形成固定槽,固定槽用于收容充电触点及磁性件,充电触点通过通孔伸出壳体以接触骨传导耳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还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无线充电线圈设于腔体内并靠近壳体的底部设置,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充电电路板,用于对充电电池无线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还包括接口,接口电连接充电电路板,壳体顶部设有避位孔,避位孔用于露出接口,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对充电电池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还包括导光柱,壳体设有透光孔,导光柱一端连接充电电路板上的灯,另一端伸出透光孔,用于将灯发出的光传递至壳体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还包括按键,壳体设有按键孔,按键电连接于充电电路板并通过按键孔伸出壳体,按键用于控制充电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电路板、充电电池与无线充电线圈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套件,包括骨传导耳机组件及上述的骨传导耳机充电座。骨传导耳机组件包括一对骨传导耳机,每个骨传导耳机包括相电连接的耳机电池、耳机触点及耳机电路板。骨传导耳机置于安置槽后,耳机触点与充电触点接触,以使充电电池对耳机电池充电,耳机电路板能够在耳机触点与充电触点接触后关闭骨传导耳机的音频传播功能,并在耳机触点与充电触点断开后启动骨传导耳机的音频传播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组件还包括挂颈部,两个骨传导耳机分别对称设于挂颈部的两端,挂颈部具有弹性以使两个骨传导耳机具有相靠近趋势。

上述骨传导耳机套件通过上述骨传导耳机充电座同样实现了提升充电稳定性及便携性的目的,并且实现了骨传导耳机组件离开骨传导耳机充电座后能够自动启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中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套件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骨传导耳机套件的骨传导耳机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骨传导耳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骨传导耳机充电座 100

壳体 10

安置槽 10a

第一槽 10a1

第二槽 10a2

腔体 10b

通孔 10c

凸壁 10d

固定槽 10e

避位孔 10f

透光孔 10g

按键孔 10h

装饰片 11

避让槽 12

充电电池 20

充电触点 30

充电电路板 40

磁性件 50

无线充电线圈 60

接口 70

导光柱 80

按键 90

骨传导耳机套件 300

骨传导耳机组件 200

骨传导耳机 200a

挂颈部 200b

功能部 200c

延伸部 200d

耳机电池 210

耳机触点 220

耳机电路板 230

耳机磁铁 2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充电座,包括壳体、充电电池、两个充电触点及充电电路板。壳体的相背离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安置槽,两个安置槽相互对称设置,每个安置槽用于安放一骨传导耳机。充电电池置于壳体围绕成型的腔体内。每个充电触点分别设于一安置槽内,用于接触安置槽内的骨传导耳机。充电电路板置于腔体内并电连接充电触点及充电电池,充电电路板能够在充电触点接触骨传导耳机后控制充电电池对骨传导耳机充电。

上述骨传导耳机充电座能够适用于独立式或挂颈式骨传导耳机,通过壳体两侧的安置槽能够轻易收容并固定两个独立式骨传导耳机,进而提升了取放骨传导耳机的便捷性,同时通过两安置槽的对称性,使骨传导耳机充电座位于挂颈式骨传导耳机之间,进而提升了充电稳定性的目的,再通过充电电路板、充电触点及充电电池实现了对骨传导耳机充电的目的。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套件,包括骨传导耳机组件及上述的骨传导耳机充电座。骨传导耳机组件包括两个骨传导耳机,每个骨传导耳机包括相电连接的耳机电池、耳机触点及耳机电路板。骨传导耳机置于安置槽后,耳机触点与充电触点接触,以使充电电池对耳机电池充电,耳机电路板能够在耳机触点与充电触点接触后关闭骨传导耳机的音频传播功能,并在耳机触点与充电触点断开后启动骨传导耳机的音频传播功能。上述骨传导耳机套件通过上述骨传导耳机充电座同样实现了提升充电稳定性及便携性的目的,并且实现了骨传导耳机组件离开骨传导耳机充电座后能够自动启动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用于为骨传导耳机充电。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相背离的两侧分别形成一安置槽10a。每个安置槽10a用于安放并固定一骨传导耳机,即两个安置槽10a共同收纳一对骨传导耳机。两个安置槽10a相互沿一镜面对称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用于为独立式骨传导耳机充电,由于安置槽10a为连通外部的敞开槽,不存在盖子,故无需翻盖即可方便拿取骨传导耳机,提升了骨传导耳机的充电便携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用于为挂颈式骨传导耳机充电,由于两个安置槽10a设于壳体10相对两侧并对称设置,故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能够位于挂颈式骨传导耳机之间,使得挂颈式骨传导耳机靠项圈的弹性能够夹持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即在安置槽10a固定骨传导耳机的基础上再通过项圈的弹性使两骨传导耳机进一步夹住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从而提升了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与挂颈式骨传导耳机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升了充电稳定性。

在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为挂颈式骨传导耳机充电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两个安置槽10a靠近壳体10底部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安置槽10a靠近壳体10顶部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即两个安置槽10a之间的距离大致分布为由壳体10底部向壳体10顶部逐渐增大,也即两个安置槽10a由壳体10底部向顶部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定夹角。由于挂颈式骨传导耳机的项圈两端在松弛状态下具有一定夹角的向靠拢趋势,故项圈末端的两骨传导耳机在项圈松弛状态下也呈一定夹角,即两骨传导耳机远离项圈的一端相靠近而连接项圈的一端相远离,故两个安置槽10a之间具有夹角能够更好地与项圈两端的骨传导耳机相配合,使得挂颈式骨传导耳机与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之间的连接更加便捷自然,无需在充电时额外刻意调节项圈两端骨传导耳机之间的距离、位置或角度,进而提升了充电便捷性。

请参阅图2及图3,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还包括充电电池20、两个充电触点30及充电电路板40。充电电池20置于壳体10围绕成型的腔体10b内。每个安置槽10a内分别设有一个充电触点30。充电触点30用于接触安置槽1Oa内的骨传导耳机。充电电路板40置于腔体10b内,并电连接充电触点30及充电电池20。充电电路板40能够在充电触点30接触需要充电的骨传导耳机后控制充电电池20对骨传导耳机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还包括磁性件50。磁性件50位于腔体10b内,并设于壳体10对应安置槽10a处的内侧壁上。磁性件50用于磁吸骨传导耳机内的耳机磁铁240(如图7),以使骨传导耳机更加稳定地固定于安置槽10a内。作为示范性举例,磁性件50为矩形状的磁铁。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对应安置槽10a处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壁10d。凸壁10d围绕形成一个固定槽10e。壳体10在每个固定槽10e的槽壁处设有通孔10c。固定槽10e用于一并收容充电触点30及磁性件50。充电触点30通过通孔10c伸出壳体10以接触骨传导耳机。作为示范性举例,充电触点30为伸缩式触点,每个充电触点30包括一个正极伸缩触杆和一个负极伸缩触杆,每个固定槽10e的槽壁处设有两个通孔10c,以分别露出正负极伸缩触杆。

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还包括无线充电线圈60。无线充电线圈60设于腔体10b内并靠近壳体10的底部设置。无线充电线圈60电连接充电电路板40,用于配合外部的无线充电座对充电电池20实现无线充电。作为示范性举例,无线充电线圈60呈片状,充电电池20呈矩形板状,充电电路板40呈板状,其中,充电电路板40、充电电池20与无线充电线圈60所在的延伸平面两两相互垂直,以节省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的空间,减少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的体积和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还包括接口70。接口70电连接充电电路板40。壳体10顶部设有避位孔10f。避位孔10f用于露出接口70。接口70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对充电电池20充电。在其他实施例中,避位孔10f也可以设于壳体10的底部或其他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还包括导光柱80。壳体10设有透光孔10g。导光柱80一端连接充电电路板40上的灯(图未示),另一端伸出透光孔10g,用于将灯发出的光传递至壳体10外,以便于分辨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的状态。作为示范性举例,导光柱80具有三个,分别导出三个灯的光线,充电电路板40可以控制三个灯及导光柱80通过闪烁或常亮等方式展现电量或开关机等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还包括按键90。壳体10设有按键孔10h。按键90电连接于充电电路板40并通过按键孔10h伸出壳体10。按键90用于控制充电电路板40,例如通过长按或点按等方式控制骨传导耳机进入配对或恢复出厂设置等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柱80及按键90均位于壳体10的同一侧,且壳体10在该侧具有装饰片11。装饰片11镶嵌于壳体10的正面并能够将导光柱80及按键90露出。为了提升美观度,装饰片11呈对称倒梯形状,按键90呈长椭圆状,导光柱80为圆形,导光柱80及按键90的轴线与装饰片11的轴线重合以对称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壳体10包括镜面对称的左右两半部分,将充电电路板40等其他部件通过螺丝固定于半部分后,再通过螺丝固定另半部分,以形成完整的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另外,为了节省空间,导光柱80、按键90分布于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的前侧,而充电电池20靠近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的后侧,以平衡重量并减少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顶部的相背离的两侧分别设有避让槽12,避让槽12用于使壳体10与骨传导耳机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便于将骨传导耳机从壳体10上取下。

请参阅图5至图7,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套件300,包括骨传导耳机组件200及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骨传导耳机组件200包括两个骨传导耳机200a,每个骨传导耳机200a包括相电连接的耳机电池210、耳机触点220及耳机电路板230。当将骨传导耳机200a置于安置槽10a后,耳机触点220能够与充电触点30接触,以使充电电池20对耳机电池210充电。值得注意的是,耳机电路板230能够在耳机触点220与充电触点30接触后关闭骨传导耳机200a的音频传播功能(即骨传导耳机组件200充电时自动关机),并在耳机触点220与充电触点30断开后启动骨传导耳机200a的音频传播功能(即骨传导耳机组件200离开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后自动开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组件200还包括挂颈部200b。两个骨传导耳机200a分别对称设于挂颈部200b的两端。挂颈部200b便于将骨传导耳机组件200佩戴于颈部。挂颈部200b呈弧状并具有弹性,以使两个骨传导耳机200a始终具有相靠近趋势。当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为骨传导耳机组件200充电时,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位于两个骨传导耳机200a之间,挂颈部200b能够通过弹性使两个骨传导耳机200a对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具有一定的夹持力,进而提升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与骨传导耳机200a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的重量足够轻且体积足够小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骨传导耳机组件200佩戴的同时进行充电的功能,即骨传导耳机组件200与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共同挂在颈部,且得益于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位于两骨传导耳机200a之间,故不会影响挂颈部200b的佩戴舒适度,所以无需将骨传导耳机组件200从颈部取下再充电,进而提升了充电便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骨传导耳机200a包括相连接的功能部200c及延伸部200d。功能部200c用于产生特定频率的震动,以通过骨传导传播音频。延伸部200d用于连接功能部200c及挂颈部200b。安置槽10a包括第一槽10a1及第二槽10a2(如图1)。第一槽10a1的形状与功能部200c形状相仿(相匹配),用于收容功能部200c。第二槽10a2的形状与延伸部200d形状相仿(相匹配),用于收容延伸部200d。耳机触点220设于延伸部200d,对应地,充电触点30设于第二槽10a2的槽壁处。当功能部200c置于第一槽10a1时,延伸部200d会自动对齐地置于第二槽10a2,同时充电触点30会自动对齐地接触耳机触点220。作为示范性举例,功能部200c大致呈圆饼状,延伸部200d大致呈柱状。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200a也可以替换为扬声器式耳机,即功能部200c用于制造音波,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的结构也适用于扬声器式耳机。

综上所述,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能够适用于独立式或挂颈式骨传导耳机,通过壳体10两侧的安置槽10a能够轻易收容并固定两个独立式骨传导耳机,进而提升了取放骨传导耳机的便捷性,同时通过两安置槽10a的对称性,使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位于挂颈式骨传导耳机之间,进而提升了充电稳定性的目的,再通过充电电路板40、充电触点30及充电电池20实现了对骨传导耳机充电的目的。骨传导耳机套件300通过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同样实现了提升充电稳定性及便携性的目的,并且实现了骨传导耳机组件200离开骨传导耳机充电座100后能够自动启动的目的。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