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BIM智慧工地建筑变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6:55: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基于bim智慧工地建筑变形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bim智慧工地建筑变形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与变形。所谓变形是指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没能保持原有设计形状、位置或大小,或是建筑引起周围地表及其附属物发生变化的现象。工程建筑物变形的量,即变形量,通常是指建筑物的沉降、倾斜、位移、弯曲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裂缝、挠曲、扭转等,对于不同的建筑物,其允许变形值的大小不同。在一定限度之内,变形可认为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变形量超出了建筑物结构的允许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或者预示建筑物的使用环境产生了某种不正常的变化,当变形严重时,将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3.隔震支座是指结构为达到隔震要求而设置的支承装置,是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增加隔震层,安装橡胶隔震支座,起到与地基的软连接。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测量隔震支座的变形值实现对建筑变形的检测,但是大多是对建筑的沉降的进行检测,并没有对建筑的其他变形如倾斜进行测量;而且测量数据需要工人实地记录,这种方式不仅导致测量数据容易混淆,而且工人也没有时间一直观测变形装置,即不能对建筑的变形实现智能化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智慧工地建筑变形检测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智慧工地建筑变形检测装置,包括隔震支座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面穿过所述隔震支座底端且设置有压差传感器,其顶端面设置有触发按钮;
6.所述触发按钮两侧均设置有一组伸缩组件,每个所述伸缩组件底端均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外侧壁竖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其顶端与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顶端两侧均设置有一组平行的固定块,每组所述固定块上均设置有刻度线,每个所述固定块内侧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板的顶端面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倒立设置的u型支撑块的两端滑动连接,所述u型支撑块顶端与所述隔震支座顶端连接,其顶端内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处于所述触发按钮上方的螺杆,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螺杆配合的通孔。
7.优选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底部连接,其底端与所述第二滑杆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杆的末端通过所述压缩弹簧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二滑杆的侧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两侧均设有刻度线;
9.所述第一滑杆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底端设置有第二弹
簧,所述第二弹簧的末端与所述滑槽底端内侧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滑槽内侧设有若干第一螺槽,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槽配合的第二螺槽,所述第二滑杆底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槽配合的第三螺槽,所述第一螺槽、第二螺槽、第三螺槽通过螺栓螺接。
11.优选地,所述螺杆包括第一螺杆和多个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与所述u型支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与多个所述第二螺杆螺接。
12.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底端外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和定位芯片。
13.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内部设有主控器和通信模块,所述压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定位芯片均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所述主控器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终端本体电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bim智慧工地建筑变形检测装置,其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建筑对支撑柱的压力和温湿度传感器测量的支撑柱底端的温湿度数值综合得到建筑沉降的变形程度,当建筑沉降的变形量达到阈值,此时螺杆能够通过触发按钮进行预警;本装置还能够通过压差传感器测量建筑与地基压差并通过同一建筑不同位置的压差数据实现建筑倾斜的变形程度,定位芯片能够在接收到变形预警信号时对该建筑迅速定位。用户能够通过终端本体和其他部件的共同作用实现对工地上建筑沉降和倾斜的变形检测。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基于bim智慧工地建筑变形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17.图2为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第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智慧工地建筑变形检测装置,包括隔震支座和支撑柱1,支撑柱1的底端面穿过隔震支座底端且设置有压差传感器,压差传感器通过测量支撑柱1对地基的压力与周围地基的压力差,并根据同一建筑不同位置处的压力差数据判断建筑是否受力倾斜,其顶端面设置有触发按钮2,触发按钮2两侧均设置有一组伸缩组件3,伸缩组件3用于调节建筑沉降值的阈值,每个伸缩组件3底端均通过压缩弹簧与支撑柱1连接,压缩弹簧外侧壁竖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其顶端与支撑板4连接,压力传感器能够对建筑施加给本装置中支撑柱1的压力进行测量,支撑板4顶端两侧均设置有一组平行的
固定块5,固定块5上均设置有刻度线,每个固定块5内侧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弹簧51,第一弹簧51的一端均与支撑板4的顶端面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倒立设置的u型支撑块6的两端滑动连接,伸缩组件3和第一弹簧51均为u型支撑块6提供了向上的支撑力。u型支撑块6顶端与隔震支座顶端连接,其顶端内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处于触发按钮2上方的螺杆7,支撑板4上设有与螺杆7配合的通孔。螺杆7的设置是为了对建筑的沉降进行预警。螺杆7包括第一螺杆和多个第二螺杆,第一螺杆的一端与u型支撑块6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与多个第二螺杆螺接。u型支撑块6受力向下时,螺杆7随之向下。当伸缩组件3和第一弹簧51受力压缩至一定程度,即建筑的沉降到达阈值时,此时螺杆7会对触发按钮2进行触发,这里需要知道的是,之所以设置为螺杆7是为了方便用户对螺杆7的高度进行调节,即用户还能够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通过调节螺杆7的高度对建筑的沉降阈值进行调整。
21.支撑柱1底端外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和定位芯片,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支撑柱1底部的温湿度,定位芯片用于采集支撑柱1的地理位置信息。支撑柱1内部设有主控器和通信模块,压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定位芯片均与主控器电连接,主控器通过通信模块与终端本体电连接。压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定位芯片都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给主控器,然后由主控器通过通信模块将信息发送到终端本体上,用户通过终端本体对主控器进行设置以及借助主控器发送的信息对工地上的建筑变形情况进行掌握。由于用户不能时刻盯着建筑的变形程度,此时就需要建筑变形的预警。
22.参照图2和图3,伸缩组件3包括第一滑杆31和第二滑杆32,第一滑杆31的顶端与支撑板4底部连接,其底端与第二滑杆32的侧面滑动连接,第二滑杆32的末端通过压缩弹簧与支撑柱1固定连接。第二滑杆32的侧面设有滑槽35,滑槽35两侧均设有刻度线,第一滑杆31的侧面设有与滑槽35相配合的滑块33,滑块33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34,第二弹簧34的末端与滑槽35底端内侧连接。滑槽35内侧设有若干第一螺槽351,滑块33上设有与第一螺槽351配合的第二螺槽331,第二滑杆32底端设有与第二螺槽331配合的第三螺槽,第一螺槽351、第二螺槽331、第三螺槽通过螺栓螺接。当伸缩组件3需要固定长度时能够通过螺栓固定伸缩组件3的长度,当伸缩组件3需要长度可变时,用户能够通过取下螺栓来实现。
23.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组件3和固定块两侧均设置有刻度线,u型支撑块6下沉的同时,螺杆7也会下沉,用户能够根据伸缩组件3和第一弹簧51伸长时的初始长度调整螺杆的长度,即设定建筑沉降时的阈值,当u型支撑块6下沉到一定高度处时,螺杆7将触发触发按钮,即建筑沉降达到阈值,此时触发按钮2会将沉降预警信息传送至主控器,主控器会将沉降预警信息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终端本体。同时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建筑对支撑柱1的压力,压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压力数值发送至主控器,主控器在将压力数值发送至终端本体的同时还会判断压力数值是否超过预设的压力数值,如果超过,则会同时发送沉降预警信息至终端本体。温湿度传感器也会将检测到的温湿度数值传送至主控器,主控器在将压力数值发送至终端本体的同时还会判断温湿度数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温湿度数值,如果超过,则会同时发送沉降预警信息至终端本体。而当用户接受到沉降预警信息后赶到现场,伸缩组件3和固定块5上刻度线的设置能够帮助用户了解实际的沉降值。
24.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差传感器和定位芯片检测同一建筑本体下处于不同位置的多个建筑变形检测装置的压差量,然后将压差量传送至终端本体,终端本体会对根据同一建筑下不同位置的压差量计算建筑的倾斜度,并将计算结果推送给用户,如果超出预设的倾
斜阈值,则生成倾斜预警信息。
25.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2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