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收集效果好的油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10:14: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油气分离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收集效果好的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2.汽车的发动机曲轴箱与发动机缸体连接,当发动机作功燃烧过程的末端,一些未燃混合气在高压力下从活塞环漏入曲轴箱内,业内将这种泄漏称为“窜气”。这些窜气会从曲轴箱内逸入大气中造成污染,这些窜入的混合气不被排除,还会稀释曲轴箱内的机油,使机油变质造成发动机机件过早磨损,而且由于混合气的温度较高,还会导致曲轴箱内的机油蒸发,形成带有机油蒸汽的混合气体,如果将该混合气直接排出,势必会造成空气污染,同时还会造成机油的浪费,因此现在的汽车在发动机的曲轴箱呼吸口会装有油气分离器,以减少污染。
3.申请日为2018年06月01日,申请号为201820848375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属于油气分离技术领域,包括主体底板和设置在主体底板上的主体壳体,在主体壳体内设置有中空的腔室,主体底板设置为长方形,在长方形主体底板上的一端设置有混合气进气腔,在另一端设置回油口,在主体壳体上密封连接有pcv阀,在主体壳体内的混合气进气腔与回油口之间,设置有可改变混合气运动方向的第一油气分离部和第二油气分离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混合废气通过第一油气分离部和第二油气分离部后,可以起到油气分离的效果。但是该油气分离器在油气分离以及机油收集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导致机油不能尽早的进行分离,以及难以将机油集中收集,导致机油分散在油气分离器中,引发后期形成淤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收集效果好的油气分离器,以达到油气分离能力强、机油收集效果好的目的。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收集效果好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上方的盖板,所述底板和盖板配合形成腔体,所述盖板上设有与腔体连通的pcv阀,所述底板上设有与腔体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前腔室与进气口连通,所述前腔室内设有导流分离部,所述导流分离部包括多条与盖板一体成形的导流分离片,所述导流分离片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和后部呈直线型,所述中部呈弯弓型且将前部和后部相连,所述前部、中部和后部的一侧均设有向后腔室方向延伸的扰流翅,所述中部的扰流翅位于其外弯凸的一侧,所述前部和后部的扰流翅均位于与中部的扰流翅相反的一侧,所述前腔室内还设有主集油槽,所述主集油槽较导流分离部更靠近后腔室,所述主集油槽凹设于底板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导流分离部还包括第一边翅和第二
边翅,所述第一边翅和第二边翅均与盖板一体成形。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底板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正对进气口,所述前部的长度由前腔室到后腔室方向逐渐变小,所述前部最靠近后腔室处的长度与中部的长度相同,所述后部的长度与中部的长度相同。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主集油槽的底部呈中间上凸两边下凹的形状,所述主集油槽的底部设有两出油孔,所述两出油孔分别位于主集油槽底部的两边。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后腔室设有过滤分离部,所述过滤分离部包括阻挡板和过滤板,所述后腔室内还设有副集油槽和位于副集油槽与过滤分离部之间的扰流台,所述扰流台凸设于底板上。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前部呈直线型,主要起引导作用,然后中部呈弯弓型,对混合气进行急速变向,之后再由后部进行引导,保证混合气不窜流,并且扰流翅的设计让混合气经过时,在扰流翅内形成旋涡气,增加了对混合气的多次变向,同时扰流翅让混合气的通道忽大忽小,进而造成不断的改变气流的流速,为气流的变向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果,最后主集油槽较导流分离部更靠近后腔室,当混合气流过导流分离片后,会在导流分离片内油气分离,机油会开始分离滴落到底板上,然后机油顺着混合气的流向被吹带至主集油槽内进行集中。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底板;2、盖板;3、pcv阀;4、进气口;5、前腔室;6、后腔室;7、导流分离片;71、前部;72、中部;73、后部;8、扰流翅;9、主集油槽;10、第一边翅;11、第二边翅;12、挡板;13、出油孔;14、阻挡板;15、过滤板;16、扰流台;17、副集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17.一种收集效果好的油气分离器,参考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收集效果好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底板1和设于底板1上方的盖板2,底板1和盖板2配合形成腔体,盖板2上设有与腔体连通的pcv阀3,底板1上设有与腔体连通的进气口4,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前腔室5和后腔室6,前腔室5与进气口4连通,前腔室5内设有导流分离部,导流分离部包括多条与盖板2一体成形的导流分离片7,导流分离片7包括前部71、中部72和后部73,前部71和后部73呈直线型,中部72呈弯弓型且将前部71和后部73相连,前部71、中部72和后部73
的一侧均设有向后腔室6方向延伸的扰流翅8,中部72的扰流翅8位于其外弯凸的一侧,前部71和后部73的扰流翅8均位于与中部72的扰流翅8相反的一侧,前腔室5内还设有主集油槽9,主集油槽9较导流分离部更靠近后腔室6,主集油槽9凹设于底板1上。
18.混合气从进气口4进入至前腔室5,之后再通过导流分离部,导流分离部的导流分离片7会对混合气进行多次改变流向。其中,前部71呈直线型,主要起引导作用,将混合气进行引入,然后中部72呈弯弓型,对混合气进行急速变向,之后再由后部73进行引导,将混合气进行引出,保证混合气不窜流、不回流,并且扰流翅8的存在,让混合气经过扰流翅8边上时会进行急速变向,而扰流翅8内形成小型旋涡气流,进一步增加了对混合气的多次急速变向,同时扰流翅8让混合气的通道忽大忽小,进而造成不断的改变气流的流速,为气流的变向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果,最后主集油槽9较导流分离部更靠近后腔室6,当混合气流过导流分离片7后,会在导流分离片7内油气分离,分离出的机油会开始滴落到底板1上,然后机油会顺着混合气的流向被吹带至主集油槽9内进行集中,集中效果好,有效避免了后期形成淤堵。
19.导流分离部还包括第一边翅10和第二边翅11,第一边翅10和第二边翅11均与盖板2一体成形。第一边翅10的形状和后部73的扰流翅8的形状相近似,第二边翅11的形状和中部72的扰流翅8的形状相近似,第一边翅10和第二边翅11可以弥补一些盖板2空档处的扰流翅8,进一步提高油气分离的效果。
20.参考图3所示,底板1上设有挡板12,挡板12正对进气口4,前部71的长度l由前腔室5到后腔室6方向逐渐变小,前部71最靠近后腔室6处的长度与中部72的长度s相同,后部73的长度与中部72的长度相同。混合气在挡板12的导向下进入进气口4后,在挡板的导入下,混合气的气流一开始是向上方流动,之后混合气撞到前部71后,前部71会对混合气进行引导,为了保证气流引导的足够性,将前部71的长度l设置成由前腔室5到后腔室6方向逐渐变小,这样一来前部71的长度l最长的部分和前腔室5的高度接近相同,既能对气流引导保证足够,又因为前部71的长度l由前腔室5到后腔室6方向逐渐变小,保证混合气的部分气流能逸到中部72和后部73的下方,减少对该部分气流流速的减弱,让这部分的气流能将分离出来的机油吹带至主集油槽9内进行集中,提高了集中效果。
21.主集油槽9的底部呈中间上凸两边下凹的形状,主集油槽9的底部设有两出油孔13,两出油孔13分别位于主集油槽9底部的两边。该设计使得机油能够更好的集中在主集油槽9底部的两边,然后通过出油孔13排出。
22.参考图2和图3所示,后腔室6设有过滤分离部,过滤分离部包括阻挡板1412和过滤板15,后腔室6内还设有副集油槽17和位于副集油槽17与过滤分离部之间的扰流台16,扰流台16凸设于底板1上。阻挡板1412和过滤板15能进一步提高油气分离效率,扰流台16则能进一步对气流进行急速变向,既能保证油气分离效率,还能将分离出的机油吹带至副集油槽17内进行集中。
23.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