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卫星式柔印的油墨粘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09:41: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印刷技术领域,
2.尤其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卫星式柔印的油墨粘度控制器。


背景技术:

3.在机组式、层叠式和卫星式柔版印刷中,机组式和卫星式是两种最重要的机型。与机组式相比,卫星式柔印机具有更高的套印精度,由于料带紧紧包裹在中心压印滚筒上,因此,张力非常稳定,可不用自动套准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压印点之间距离短,便于套准质量;且机器的结构刚性好,使用性能更稳定。
4.柔印机中采用的是两辊式,正向刮刀式、反向刮刀式结构可实现定量供墨,但由于这几种都属于敞开式供墨,均由墨槽储墨,墨辊上的油墨一部分用于印刷,多余部分又返回墨槽,这种开放式结构使油墨大面积直接暴露于大气之中,油墨中含有的溶剂挥发性较高,因此在使用时,需要采用油墨粘度控制器实时监测粘度。油墨粘度控制器,使用空压机的压缩空气驱动气动隔膜泵,油墨进行循环,泵的脉冲采用泵的排气脉冲。经过传感器采集泵的排气脉冲后经粘度显示器演算显示粘度数。油墨中的溶剂蒸发使得油墨粘度变高,因此泵的吸墨和吐墨工作负载增加,泵的脉冲变慢。设定好粘度设定值之后,当粘度显示值高于设定值时,机器发出电气信号,溶剂供给电磁阀打开,溶剂流入泵内,从而稀释油墨的粘度。粘度控制器就是通过这样的工作方式来保持粘度。变更粘度设定值时,事先将油墨粘度调整至需控制的粘度范围内。
5.然而,现有油墨粘度控制器运转时,油墨从墨槽中流向油墨桶时容易产生泡沫,油墨粘度控制器的吸墨管从油墨桶中吸入油墨后送到气动隔膜泵中,若吸入油墨中含有泡沫,则会影响油墨粘度控制器的控制精度。现有做法是将吸墨管放置在远离油墨落回到油墨桶的落点处来防止吸墨管吸入泡沫,然而,这一做法并不能有效防止泡沫通过吸墨管进入到气动隔膜泵中。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卫星式柔印的油墨粘度控制器。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用于卫星式柔印的油墨粘度控制器,包括:
9.油墨粘度控制器主体,其内设有脉冲传感器与控制单元;
10.气动隔膜泵,设于所述油墨粘度控制器主体内;
11.溶剂桶,设于所述油墨粘度控制器主体上方,用于盛放稀释溶剂;
12.吸墨管,其吸墨口置于油墨桶内,另一端与所述气动隔膜泵的入口相连通;
13.出墨管,用于将所述气动隔膜泵出口的油墨输送到墨槽中;
14.溶剂管,其一端与所述溶剂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气动隔膜泵的入口相连通;
15.电磁阀,设于所述溶剂管上,及
16.除沫器,设于所述吸墨管的入口处,用于除去油墨中的泡沫;
17.所述脉冲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气动隔膜泵的排气脉冲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脉冲传感器的脉冲信号并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关闭,进而控制油墨粘度。
18.优选地,所述除沫器呈圆柱状,其上下端面呈格栅网状。
19.更优选地,所述除沫器的上端面的格栅网与下端面的格栅网错位排列。
20.优选地,所述出墨管具有多个出口流道。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卫星式柔印的油墨粘度控制器通过在吸墨管的入口处设置除沫器,可以有效除去进入气动隔膜泵中油墨中的泡沫,避免气动隔膜泵因吸入泡沫造成油墨粘度控制器粘度控制不精确的问题,提升油墨粘度控制器的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卫星式柔印的油墨粘度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卫星式柔印的油墨粘度控制器的油墨粘度控制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卫星式柔印的油墨粘度控制器的除沫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 1、墨槽,2、油墨桶,3、油墨粘度控制器主体,4、溶剂桶,5、电磁阀,6、除沫器,7、吸墨管,8、出墨管,9、溶剂管,10、导流管,11、回流槽,12、气动隔膜泵,61、格栅网,81、第一出口流道,82、第二出口流道,83、第三出口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卫星式柔印的油墨粘度控制器,其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卫星式柔印的油墨粘度控制器,包括油墨粘度控制器主体3,其内设有脉冲传感器与控制单元;气动隔膜泵12,设于油墨粘度控制器主体1内;溶剂桶4,设于油墨粘度控制器主体1上方,用于盛放稀释溶剂;吸墨管7,其吸墨口置于油墨桶2内,另一端与气动隔膜泵12的入口相连通;出墨管8,用于将气动隔膜泵12出口的油墨输送到墨槽1中;溶剂管9,其一端与溶剂桶4相连,另一端与气动隔膜泵12的入口相连通;电磁阀5,设于溶剂管9上,及除沫器6,设于吸墨管7的入口处,用于除去油墨中的泡沫;脉冲传感器用于接收气动隔膜泵12的排气脉冲信号,控制单元用于接收脉冲传感器的脉冲信号并控制电磁阀5的关闭,进而控制油墨粘度。
29.由于在卫星式柔印过程中,墨槽1始终处于敞口状态,墨槽1内的油墨含有容易挥发的溶剂,溶剂挥发后导致油墨粘度变大,影响印刷质量,因此需要通过油墨粘度控制器来控制油墨的粘度。当油墨粘度变大后,气动隔膜泵12的排气脉冲变慢,油墨粘度控制器主体
1内的脉冲传感器将脉冲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溶剂管9上的电磁阀5打开,进而将溶剂桶4内的溶剂加入到气动隔膜泵12的入口油墨中,稀释油墨,经过稀释后的油墨通过出墨管返回到墨槽1中用于印刷。当油墨粘度恢复正常后,控制单元控制电磁阀5关闭。
30.墨槽1内的油墨通过回流槽11将油墨滴落到油墨桶2中,滴落过程容易产生泡沫,泡沫通过吸墨管7进入气动隔膜泵12后会影响油墨粘度控制器的控制精度,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吸墨管7的入口处设置除沫器6来消除泡沫,这样即使吸墨管7的吸入口位于油墨滴落点附近,也能保证油墨粘度控制器的控制精度。
31.进一步地,可在回流槽11的滴落口处设置导流管10,利用导流管10将滴落的油墨导入到油墨桶2的底部,可进一步减少泡沫的产生,且导流管10底部出来的油墨在油墨桶2中可以起到搅拌混匀的作用,使得进入吸墨管7的油墨粘度更均匀,有助于提升油墨粘度控制器的控制精度。
32.优选地,除沫器6呈圆柱状,其上下端面呈格栅网状。利用格栅网61来物理除泡沫,简单有效。
33.更优选地,除沫器6的上端面的格栅网61与下端面的格栅网61错位排列。错位排列的格栅网利于提高除泡沫效率。
34.传统的出墨管只有一个出口,经过出墨管将稀释后的油墨返回到墨槽1中,与墨槽1中原有粘度较大的油墨混合,进而逐步改变墨槽1中的油墨粘度。然而,这样单点混合的方式,油墨粘度达到理想状态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出墨管8具有三个出口流道:第一出口流道81、第二出口流道82和第三出口流道83,通过三个不同的出口流道将稀释后的油墨从不同的位置返回到墨槽1中,即多点混合可以更快速地调变墨槽1中的油墨粘度,缩短油墨粘度控制器的控制时间,使得油墨粘度控制器的控制更加高效、可靠。
35.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