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侧转向灯和光导件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07:36: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导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圆柱形的第一光导体和圆柱形的第二光导体,所述第一光导体的后端与第二光导体的中间部分相连,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位于第一光导体的前端以及第二光导体的前端,所述第三支架位于第一光导体和第二光导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用于与灯壳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导体和第二光导体上靠近灯壳的一侧设有第二花纹,所述第二花纹由多个间隔分布的小凸起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凸起包括第一发光面和第二发光面,所述第一发光面位于第二发光面的前侧,所述第一发光面和第二发光面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所述第一发光面与第一光导体/第二光导体之间形成不小于75
°
的锐角;所述第二发光面与第一光导体/第二光导体之间形成不大于45
°
的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导体和第二光导体之间形成一大于20
°
并小于40
°
的夹角。5.一种侧转向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导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侧转向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壳和透明灯罩,所述灯壳包括长条状的第一灯壳部和第二灯壳部,所述第一灯壳部和第二灯壳部之间形成30
°‑
60
°
的夹角并且两者间圆滑过渡;所述透明灯罩包括长条状的第一灯罩部和第二灯罩部,所述第一灯罩部和第二灯罩部之间形成30
°‑
60
°
的夹角并且两者间圆滑过渡;所述灯壳与透明灯罩固定连接并形成一安装腔,所述光导件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透明灯罩包括一后侧壁,所述后侧壁与第二灯壳部焊接固定,所述后侧壁与光导件的后端面平行并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后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垂直延伸形成一圆柱形的延伸轴,所述延伸轴与第一光导体同轴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侧转向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轴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外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连接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均从下往上逐渐向外倾斜,所述第一外表面位于第二外表面的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侧转向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表面上设有第一花纹,所述第一花纹由多个彼此间形成夹角的倾斜面构成。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侧转向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灯罩的外表面上通过一体注塑成型还设有第一条形凸起和第二条形凸起,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形状与第一光导体的形状相适应并位于第一光导体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条形凸起的形状与第二光导体的形状相适应并位于第二光导体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条形凸起与第一条形凸起的中间部分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侧转向灯,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使得光导件通电进而发光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灯壳上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竖向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电路板垂直安装在两个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电路板相抵以限制第一电路板向上移动;所述灯壳上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竖向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电路板垂直安装在两个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二电路板相抵以限制第二电路板向上移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转向灯和光导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圆柱形的第一光导体和圆柱形的第二光导体,所述第一光导体的后端与第二光导体的中间部分相连,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位于第一光导体的前端以及第二光导体的前端,所述第三支架位于第一光导体和第二光导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用于与灯壳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消除了二光导聚光处点光亮问题,点亮效果更加细腻柔和,显著提升了侧转向灯的外观效果。灯的外观效果。灯的外观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龙 周小伟 张智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嘉利(丽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2
技术公布日:2022/3/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