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通信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2022-03-19 20:1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各个不同的地理位置所采用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3.目前,在水电站中通常采用卫星通信系统的通信方式,用于水电站中工作人员的日常通信。
4.然而,由于水电站多数情况地处深山峡谷,地理环境复杂,卫星信号并不能做到全面覆盖,在水电站一些信号不好的区域无法进行通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卫星通信系统在信号不好的区域无法进行通信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8.第一通话终端向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一信号;
9.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向第一中继台发送第二信号;
10.所述第一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通过目标设备向第二中继台发送与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
11.所述第二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三信号向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四信号;
12.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四信号,并基于所述第四信号向第二通话终端发送第五信号;
13.所述第二通话终端接收所述第五信号;
14.其中,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一中继台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继台的距离;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继台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一中继台的距离;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
1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
16.第一通话终端、第一信号收发装置、第一中继台、目标设备、第二中继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和第二通话终端,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无线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与所述第一中继台电连接,所述第一中继台与所述第二中继台通过所述目标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中继台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与
所述第二通话终端无线连接;
17.所述第一通话终端,用于向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一信号;
18.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向第一中继台发送第二信号;
19.所述第一中继台,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通过目标设备向第二中继台发送与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
20.所述第二中继台,用于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三信号向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四信号;
21.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第四信号,并基于所述第四信号向第二通话终端发送第五信号;
22.所述第二通话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五信号;
23.其中,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一中继台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继台的距离;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继台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一中继台的距离;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
24.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信方法包括:第一通话终端向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向第一中继台发送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通过目标设备向第二中继台发送与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所述第二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三信号向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四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四信号,并基于所述第四信号向第二通话终端发送第五信号;所述第二通话终端接收所述第五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一中继台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继台的距离;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继台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一中继台的距离;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如此,第一通话终端在信号不好的区域可以通过第一信号收发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将信号经过第一信号收发装置、第一中继台以及第二中继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向第二通话终端发送,从而可以实现对控制区域内信号的全面覆盖,解决采用卫星通信系统在信号不好的区域无法进行通信的问题。
附图说明
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中信号收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4.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36.步骤110,第一通话终端向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一信号;
37.其中,所述第一通话终端可以为无线通信设备,例如,对讲机、车载电台等等;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可以用于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可以为电磁波形式的信号。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通话终端的用户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通话终端发送语音消息,所述第一通话终端可以将语音信号经过调制转换为电信号,即第一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向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发送。举例而言,第一通话终端的用户声音可以通过对讲机的麦克风将语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在对讲机中经过调制,调制成天线可以发送的电磁波形式的信号,然后通过对讲机的天线向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发送。
39.步骤120,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向第一中继台发送第二信号;
40.其中,所述中继台可以是在无线对讲系统中,用于增大通讯距离、扩展覆盖范围的设备。中继台又可以称作中转台、转发台、差转台,是专用移动通信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中继台的作用就是可以中转和放大信号,从而增大通讯距离,扩展信号覆盖范围。
4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信号可以为电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可以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将电磁波形式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即第二信号,并向所述第一中继台发送第二信号。
42.步骤130,所述第一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通过目标设备向第二中继台发送与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
43.其中,所述第一中继台可以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便于向所述第二中继台发送;所述第一中继台与所述第二中继台可以通过所述目标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一中继台可以与所述第二中继台相隔较远距离。
44.需了解的是,所述第三信号的类型可以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在实际应用情况中的设置进行确定。
45.步骤140,所述第二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三信号向第二信号收
发装置发送第四信号;
46.可以理解的是,步骤140与步骤120可以为一个逆过程。同理,所述第二中继台可以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三信号进行中转,并向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发送所述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也可以为电信号。
47.步骤150,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四信号,并基于所述第四信号向第二通话终端发送第五信号;
48.其中,所述第二通话终端可以为无线通信设备,例如,对讲机、车载电台等等;所述第五信号可以为电磁波形式的信号。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可以对接收到的所述第四信号进行处理,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形式的信号即第五信号,并向第二通话终端发送第五信号。
50.步骤160,所述第二通话终端接收所述第五信号。
5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通话终端接收信号的过程和发送信号的过程是一个逆过程。具体地,所述第二通话终端可以将接收到的第五信号经过解调转换为语音信号,第二通话终端的用户即可以听到第一通话终端的用户发送的语音消息。举例而言,当对讲机的天线接受到电磁波形式的信号时,可以先将电磁波形式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解调从而转化成语音信号,然后播放出来,手持对讲机的用户即可以听到该语音消息。
52.其中,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一中继台的距离可以小于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继台的距离;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继台的距离可以小于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一中继台的距离。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和所述第一中继台可以设置在距离较近的一个地方,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和所述第二中继台可以设置在距离较近的另一个地方,这两个地方可以相隔较远距离;即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通话终端可以相隔较远距离进行通信。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可以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可以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的距离较近,可以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的距离也较近,也可以进行无线通信。
53.需了解的是,在步骤140所述第二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三信号之后,在一些无线通信信号较好的区域用户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通话终端直接接收到所述第二中继台发送的信号,无需再经过第二信号收发装置。
5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的一种通信方法,第一通话终端向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向第一中继台发送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通过目标设备向第二中继台发送与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所述第二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三信号向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四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四信号,并基于所述第四信号向第二通话终端发送第五信号;所述第二通话终端接收所述第五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一中继台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继台的距离;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继台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或所
述第一中继台的距离;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如此,第一通话终端在信号不好的区域可以通过第一信号收发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将信号经过第一信号收发装置、第一中继台以及第二中继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向第二通话终端发送,从而可以实现对控制区域内信号的全面覆盖,解决采用卫星通信系统在信号不好的区域无法进行通信的问题。
55.需了解的是,所述第一中继台可以同时向多个中继台发送信号,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话终端可以只向所述第二通话终端发送语音消息,也可以向多个通话终端发送语音消息,具体可以根据通话终端的使用者的实际选择来进行设置。
56.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的具体结构可以和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的具体结构相同。具体地,如图2所示,信号收发装置可以包括:天线、均分器、耦合器、干线放大器、双工器、合路器和分路器;所述天线可以与所述均分器相连接,所述均分器可以与所述耦合器相连接,所述耦合器可以与所述干线放大器相连接,所述干线放大器可以与所述双工器相连接,所述合路器可以与所述双工器相连接,所述分路器也可以与所述双工器相连接;所述合路器和所述分路器均可以与后续的中继台相连接。
57.其中,所述天线具有互逆性,同一个天线可以即起着发射天线的作用,又起到接收天线的作用;也就是说,所述天线既可以接收通话终端发送的信号,又可以向通话终端发送信号。
58.所述均分器可以把一个信号源平均分配成多路信号,也可以多接几个天线,用于场地较大的环境下增大接收范围。
59.所述耦合器是一种功率分配元器件,在微波系统中,可以将一路微波功率按比例分成几路,实现功率分配。所述耦合器主要可以包括:定向耦合器、功率分配器以及各种微波分支器件。
60.所述干线放大器,可以简称干放,是在功率变低而不能满足覆盖要求时的信号放大设备。当信号源设备功率难以达到覆盖要求时,该设备可以放大信号源的功率,以覆盖更多的区域。
61.所述双工器可以是异频双工电台,是中继台的主要配件,其作用可以是将发射和接收信号相隔离,保证接收和发射都能同时正常工作。双工器可以是由两组不同频率的带通滤波器组成,避免设备发射信号传输到接收设备上。
62.所述合路器一般可以用于发射端,合路器的作用是可以将两路或者多路从不同发射机发出的射频信号合为一路送到天线发射的射频器件,同时避免各个端口信号之间的相互影响。
63.所述分路器一般可以用于接收端,分路器可以将无线通信系统中线路上输入的多种频段信号分离为单一的频段输出到不同的通信线路中。在通信领域中,分路器可以是用来使电话通道与数据通道分离的装置。分路器的作用可以是把交换网络输出的信息编码先进行分路,然后再进行并串变换使它恢复为原来的复用度和速率。
64.如此,可以通过信号收发装置中各个器件的相互配合,实现信号收发装置中既可以接收信号又可以发送信号的功能,从而提高用户的通信体验。
6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
三信号可以为天线信号,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之间可以传输天线信号。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66.步骤310,第一通话终端向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一信号。
67.步骤320,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向第一中继台发送第二信号。
68.步骤330,所述第一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依次经由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向第二中继台发送与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
6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继台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之后,可以将所述第二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三信号(即天线信号)向所述第一天线发送,所述第一天线再将接收到的天线信号向所述第二天线发送,所述第二天线再将接收到的天线信号向所述第二中继台发送。此时,所述第二中继台接收到的所述第三信号可以为天线信号。
70.步骤340,所述第二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三信号向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四信号。
71.步骤350,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四信号,并基于所述第四信号向第二通话终端发送第五信号。
72.步骤360,所述第二通话终端接收所述第五信号。
7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的一种通信方法,可以将第一中继台和第二中继台之间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进行无线连接,实现信号从第一通话终端到第二通话终端的传输,从而更加便于天线信号好的区域用户进行无线通信。
74.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设备可以包括第一交换机、第二交换机和铁塔,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二交换机分别可以与所述铁塔通过光纤连接。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75.步骤410,第一通话终端向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一信号。
76.步骤420,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向第一中继台发送第二信号。
77.步骤430,所述第一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依次经由第一交换机、铁塔和第二交换机向第二中继台发送与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
78.其中,所述第一中继台与所述第一交换机之间可以传输电信号,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二交换机之间可以传输光信号。
7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继台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之后,可以向所述第一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交换机可以将所述第二信号由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一步通过铁塔上的光纤向所述第二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二交换机在接收到光信号之后可以再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向所述第二中继台发送。此时,所述第二中继台接收到的所述第三信号可以为电信号,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二交换机之间传输的信号可以为光信号。
80.步骤440,所述第二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三信号向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四信号。
81.步骤450,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四信号,并基于所述第四信号向第二通话终端发送第五信号。
82.步骤460,所述第二通话终端接收所述第五信号。
8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的一种通信方法,可以将第一中继台和第二中继台之间依次通过第一交换机、铁塔和第二交换机进行连接,实现信号从第一通话终端到第二通话终端的传输,从而更加便于在架设光缆的区域用户进行通信。
8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参照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一通话终端510、第一信号收发装置520、第一中继台530、目标设备540、第二中继台550、第二信号收发装置560和第二通话终端570,所述第一通话终端510可以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520无线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520可以与所述第一中继台530电连接,所述第一中继台530可以与所述第二中继台550通过所述目标设备540连接,所述第二中继台550可以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560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560可以与所述第二通话终端570无线连接;
85.其中,所述第一通话终端510,用于向第一信号收发装置520发送第一信号;
86.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52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向第一中继台530发送第二信号;
87.所述第一中继台530,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通过目标设备540向第二中继台550发送与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
88.所述第二中继台550,用于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三信号向第二信号收发装置560发送第四信号;
89.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560,用于接收所述第四信号,并基于所述第四信号向第二通话终端570发送第五信号;
90.所述第二通话终端570,用于接收所述第五信号;
91.其中,所述第一通话终端510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520或所述第一中继台530的距离可以小于所述第一通话终端510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560或所述第二中继台550的距离;所述第二通话终端570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560或所述第二中继台550的距离可以小于所述第二通话终端570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520或所述第一中继台530的距离;所述第一通话终端510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520可以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所述第二通话终端570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560可以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
92.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的一种通信装置,第一通话终端向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向第一中继台发送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通过目标设备向第二中继台发送与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所述第二中继台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三信号向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发送第四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第四信号,并基于所述第四信号向第二通话终端发送第五信号;所述第二通话终端接收所述第五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一中继台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继台的距离;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继台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一中继台的距离;所述第一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装置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所述第二通话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内。如此,第一通话终端在信号不好的区域可以通过第一信号收发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将信号经过第一信号收发装
置、第一中继台以及第二中继台、第二信号收发装置向第二通话终端发送,从而可以实现对控制区域内信号的全面覆盖,解决采用卫星通信系统在信号不好的区域无法进行通信的问题。
93.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五信号均可以为电磁波形式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均可以为电信号,所述第一通话通话终端510和所述第二通话通话终端570可以为对讲机。
94.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设备540可以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三信号可以为天线信号;所述第一中继台530可以具体用于:所述第一中继台530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向所述第二中继台550发送与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
95.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设备540可以包括第一交换机、第二交换机和铁塔,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二交换机分别可以与所述铁塔通过光纤连接;所述第一中继台530可以具体用于:所述第一中继台530依次经由所述第一交换机、所述铁塔和所述第二交换机向所述第二中继台550发送与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三信号。
96.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继台530与所述第一交换机之间可以传输电信号,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二交换机之间可以传输光信号。
9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与上文提到的通信方法相对应。相关内容可参照上文对通信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98.下面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以及图5,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99.对于地处山区、丘陵地带等复杂地形的水电站,可以采用800兆赫兹的陆上集群无线电(trans european trunked radio,tetra)数字集群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如图5所示的第一通话终端510、第一信号收发装置520、第一中继台530、目标设备540、第二中继台550、第二信号收发装置560和第二通话终端570等等,所述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多台中继台之间的通信连接。所述通信系统可在同一技术平台上提供应急指挥调度、数据传输和电话服务,不仅可以提供多群组的调度功能,而且还可以提供短数据信息服务、分组数据服务以及数字化的全双工移动电话服务。数字集群系统具有丰富的服务功能、高频率利用率、高通信质量、灵活的组网方式。
100.其中,通过中继台可以实现本地对讲信号中继,通过光纤网络可实现语音实时性和即按即说(push to talk,ptt)信号无错误的传输,满足不同地理空间、不同频段,网络互联共享语音,实现一键式通话,解决了无线电传输中受传输环境、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等约束传输距离的难题,不必再担心通信距离短、覆盖范围小的问题;另外,中继台可以采用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供电,在外界电源中断的情况下不会影响通信系统正常运行。采用的信号收发装置可以由分路器、合路器、双工器、干线放大器、耦合器、均分器及天线共同组成,信号收发装置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配置,主要可以实现水电站全区域内通信系统信号的覆盖,解决了受地形限制导致信号不能覆盖的问题。所述通信系统中采用的通话终端可以为对讲机,对讲机可以不受移动运营商网络限制,在移动运营商网网络未覆盖到的地方,可以让使用者轻松沟通,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的通话方式,一按就说,操作简单。所述通信系统中采用的目标设备可以包括大功率天线或者光缆,
通过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组成双传输通道,可以更好地保障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具体的通信过程可以为:第一通话终端发出信息,然后第一信号收发装置接收到第一通话终端发出的信息并发送至第一中继台;第一中继台可以汇集第一通话终端发出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经过目标设备(即天线或光缆)转发至第二中继台或者其他中继台,第二中继台再将第一通话终端发出的信息通过第二信号收发装置传输至所有或第二通话终端。
101.如此,可以通过在流域各梯级水电站安装中继台、光纤网络通讯设备和信号收发装置等设备,巧妙利用水电站已有的沿输电线路敷设的光缆将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水电站远程集控中心应急调度工作站和网管系统,组成数字集群通信局域专网。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电站集控中心应急调度指挥员可以迅速在集控中心实现对所控制水电站现场运行值守人员的单呼和集群呼叫,了解现场生产设备实时情况,进行应急情况下的及时响应处置,从而实现各梯级水电站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下,跨地域、跨区域的大范围实时无线通信。
102.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数字集群无线通信技术开发的流域梯级水电站调度应急数字无线通信系统,成熟稳定、模式主流简单,系统平台扩展性高且施工难度小,投资费用低廉,系统具备免维护功能。应用于流域梯级水电站的应急指挥调度过程中,能够为紧急情况下的语音通信提供快速稳定的基础通信网络支撑,为电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调度提供良好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突发事故紧急情况下的调度通信稳定畅通问题。该通信系统明显地提高了水电站生产运行效率,安全、经济性均得到大幅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水电站正常运行期间,通信系统可以用于梯级电站间生产调度联系、设备巡检、检修维护等日常语音通信联络工作,提高了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能力和人际沟通效率,避免因缺乏及时沟通而造成工作延误及事故扩大。在突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洪水、水库防汛等关键时刻,该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可靠、稳定的语音通信,充分保证了集控中心应急指挥人员及现场生产运行值班人员能快速响应处置。整套系统可以支持多达30台以上的中继台之间的网络互联,单台中继台可以同时支持两条语音或数据信道,还可实现移动数据传输、短消息传送、人员定位跟踪功能,通过合理设计布置信号接收天线,即使在水电站厂房内部,发电机层、水轮机层、蝶阀层、水库大坝观测廊道等对无线信号屏蔽能力很强的地方,非常嘈杂的特殊环境下,也能保证接收到清晰的语音联络通信,并且对水电站一、二次运行中电气设备无任何电磁干扰影响,因无线通信设备使用电站内部不间断电源或者直流系统供电,在水电站遭遇自然灾害,突发设备事故,失去厂用电源情况下,仍然能保证该通信系统的畅通,是一套运行稳定、可靠、安全响应快速的专业无线通信系统,比采用传统常规的应急通信响应时间缩短90%。该通信系统可成功实现各梯级水电站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下,跨地域、跨区域的大范围实时无线通信。该通信系统作为水电站重要的应急通信手段,不仅为水电站的应急工况提供了应急的通信方法,而且在日常运行、维修工作中也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重要渠道。
103.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104.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
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105.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106.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107.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108.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109.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110.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1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11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