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助听植入装置再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18:37: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助听装置及其再充电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通过发光二极管-光伏系统对助听植入装置再充电。


背景技术:

2.助听器是众所周知的,通常包括麦克风、放大器和扬声器。典型情况下,麦克风接收声波并将该波转换成电信号,放大器放大该电信号,扬声器将放大的信号转换成放大的声波,该声波将振动传递给耳中的鼓膜或耳鼓。传统上,助听器安装在耳道外,尤其是安装在外耳周围。外部安装式助听器具有便于调节音量和更换电池的优点。但是,许多用户发现这种外部安装式助听器较笨重,并且由于美观和舒适的原因而令人反感。
3.外部安装式助听器的一种替代产品是布置在用户的耳道内的内部安装式助听器。传统的内部安装式助听器外观更美观,但也有缺点。这种助听器通常使用很长时间,并且使用耗电量较大的微电子芯片组,因此需要反复地每隔数天更换电池,或者频繁地使用笨重的感应式充电装置再充电。频繁的电池更换和/或再充电要求使得活跃人群和儿童对内部安装式助听器不太满意,因而对听力受损人群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
4.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一种用于对内部安装式助听器进行再充电的改良方法和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对内部安装式助听器再充电的方法和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过发光二极管-光伏系统对内部安装式助听植入装置再充电。
6.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穿过耳朵的鼓膜布置的助听植入装置的充电系统包括位于助听植入装置的近端上的一个或多个光伏(pv)电池、以及配置成插入到耳朵的耳道的入口中或入口附近的一个或多个光源。在操作期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光源发射光能,该光能可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光伏电池接收,以对助听植入装置充电。
7.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穿过耳朵的鼓膜布置的助听植入装置的充电系统包括位于助听植入装置的近端上的一个或多个光伏(pv)电池、以及配置成插入到耳朵的耳道的入口中或入口附近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射光能的光源,该光能可被助听植入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光伏电池接收,并且具有与耳道的一个或多个表面的高反射率的波长范围相对应的波长。在操作期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光伏电池将所述光能转换成储存的电能,以对助听植入装置供电。
8.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穿过耳朵的鼓膜布置的助听植入装置的充电系统包括位于助听植入装置的近端上的一个或多个光伏(pv)电池、以及配置成插入到耳朵的耳道的入口中或入口附近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高光谱纯度、高效率的谐振腔发光二极管(led),该谐振腔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射光能,该光能具有与耳道的一个或多个表面的高反射率的波长范围对应的波长。支撑装置结合至所述一个或多个led,并且配置成至
少部分地搁置在耳道外部,并将所述充电装置固定到耳朵。在操作期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光伏电池配置成吸收从所述一个或多个led直接发射的光能以及由耳道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表面反射的光能,并将该光能转换成储存的电能,以对植入式助听器供电。
附图说明
9.为了能够详细了解本公开的上述特征,将参照实施例对上文中概述的本公开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在附图中示出了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但是,应注意,附图仅示出了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不应被认为是对其范围的限制,并且可允许其它等效的实施例。
10.图1示出了带有穿过鼓膜植入的助听器和插入到耳道入口附近的无线充电装置的耳朵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11.图2a-2b示出了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光源组件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12.图3a-3b示出了图1的助听器的光伏组件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13.图4a-4b示出了图1的助听器的透视图;
14.图5a-5b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耳内插入装置;
15.图6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16.图7a-7d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17.图8a-8c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18.图9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19.图10a-10b示出了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20.图11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21.图12a-12b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22.图13a-13b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的附件;
23.图14a-14b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24.图15a-15b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25.图16a-16b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26.图17a-17b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27.图18a-18b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28.图19a-19b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29.图20a-20b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30.图21a-21b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31.图22a-22b示出了一种用于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部支撑装置。
32.为了便于理解,尽可能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附图中共有的相同元件。可以设想的是,一个实施例的元件和特征可有益地结合在其它实施例中,而无需进一步重述。
具体实施方式
33.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紧凑型助听器的充电和再充电系统、其部件及其支撑装置。该充电和再充电系统通常包括发光装置(例如具有发光二极管的耳内插入装置)、以及布置在植入式助听器上的光伏电池。在操作中,所述发光装置位于耳道的入口中或入口附近,并穿过耳道向植入式助听器发送光能。所述光伏电池接收光能,并将该光能转换成储存的电
能,以对植入式助听器供电。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装置还向植入式助听器发送一个或多个无线命令信号,该植入式助听器可根据从发光装置接收的无线命令信号执行命令(例如功能)。
34.在本文中说明的实施例提供了本公开所设想的植入式助听器的示例性构造。但是,还设想了通过直接或间接调节方式调节鼓膜的速度或位置的助听器的任何其它适当构造。下面的实施例以示例方式论述了穿过鼓膜插入所公开的紧凑型助听器;但是,该紧凑型助听器也可布置在耳内的其它位置。
35.耳朵的解剖学
36.图1是带有穿过鼓膜植入的助听器和插入到其耳道中的无线充电装置的耳朵100的示意性横截面图。耳朵100包括外耳110、结合至外耳110的耳道112、以及相对于外耳110处于耳道112的近端的鼓膜114。外耳110的结构提供了一个“喇叭口”,以导引声波并放大声波的振幅,使其进入耳道112中。位于中耳内并相对于外耳110处于鼓膜114的内侧上的听骨链115耦合并放大来自鼓膜114的振动,使其到达内耳,内耳具有称为耳蜗120的螺旋结构。耳蜗120将振动转换成脉冲给大脑。
37.可将本公开的助听器(例如助听器122)穿过外耳110插入到耳道112中,并且至少部分地穿过鼓膜114。助听器122通常包括传感器(例如麦克风)、以及至少一个耳膜刺激构件,该耳膜刺激构件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说明。助听器122通常接收从外耳110通过耳道112传导的声波,将该声波转换成电信号或电磁信号,并将电信号转换成机械运动,这通常被称为前馈系统。该机械运动用于冲击鼓膜114和/或中耳和内耳的部分,以使听骨链115振动,具体而言是使锤骨118、砧骨117和镫骨116振动。听骨链115中的这三块骨头作为放大由鼓膜114所接收的振动的幅度的一组杠杆。镫骨116结合至被称为耳蜗120的螺旋结构的入口,该螺旋结构包含内耳流体。镫骨116的机械振动导致所述流体产生流体脉冲,该流体脉冲导致耳蜗120中的小毛发状细胞(未示出)振动。所述振动被转换成电脉冲,该电脉冲被传递到大脑的听觉中心的神经通路,从而引起声音感知。
38.由于助听器122可穿过鼓膜114固定地插入,因此可使用无线充电装置142对其一个或多个能量源(例如电池)再充电。像助听器122一样,充电装置142也可穿过外耳110插入到耳道112中,用于以无线方式向植入在其中的助听器122输送能量,以对助听器122供电。另外,充电装置142可与助听器122无线通信,并向其传送一个或多个无线命令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助听器122可向用户发出关于其电量(例如充电状态)和/或由无线充电装置142传送的一个或多个命令的执行的声音信号。例如,助听器122可为用户产生通知助听器122的电量不足、电量充满、音量和/或调节、以及激活和/或停用(例如通电或断电)的语音。
39.如下文中更详细地说明的,充电装置142通常包括用于与助听器122光耦合从而以光的形式向其传递能量的一个或多个发光部件(例如光源)。因此,助听器122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光伏(pv)组件(例如光接收表面或电池),所述光伏组件用于接收从充电装置142发出的光,并使用表现出光伏效应的半导体材料将所述光转换成电能。
40.发光系统和装置
41.图2a-2b分别示出了无线充电装置142的光源组件200和光源210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光源组件200通常布置在充电装置142的远端,该充电装置142可包括构造成易插入到耳道中和从耳道移除的耳承或耳内插入装置。向耳道中插入和从耳道移除充电装置142的能
力使得能够对充电装置142本身充电/再充电和/或清洁。在操作期间,光源组件200可布置在距助听器122的光接收器(例如光伏电池)大约30厘米或更小距离处。例如,在将充电装置142插入到耳道内或耳道附近时,光源组件200可布置在距助听器122大约2毫米至大约30毫米距离处,例如距助听器122大约10毫米至大约20毫米距离处。在某些实施例中,光源组件200布置在与助听器122的距离基本上等于用户的耳道长度的位置。在本文中所用的术语“远侧”指在发光组件、助听器或支撑装置被插入到耳道中时其最靠近耳蜗的部分或朝向耳蜗的方向。术语“近侧”指在发光组件或助听器被插入到耳道中时其最远离耳蜗的部分或远离耳蜗的方向。
42.如图2a所示,光源组件200包括至少一个光源210,该光源210布置在反光基片座220上并封装在封装材料230内。在某些实施例中,多个光源210在反光基片座220上布置成一个或多个阵列,并封装在封装材料230内。在操作期间,基片座220使从光源210向径向和/或近侧发射的任何光穿过封装材料230向远侧方向反射,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向耳道内的助听器122输送光。因此,基片座220可由铝、银、铬和其它适当金属的薄反射膜形成,具有围绕每个光源210的杯状形态。在某些实施例中,基片座220由具有不同光学特性的多层材料形成,例如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以形成布拉格镜结构。封装材料230由任何适当的光学透明材料形成,包括但不限于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用于保护光源210,同时还能够透射来自光源的光。光源组件200还包括穿过封装材料230设置并与至少一个光源210电耦合的两个端子240和250。端子240和250分别是正极和负极电流驱动端子,它们能够向光源210施加电流以开启光源210。
43.在某些实施例中,光源组件2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辅助光学器件(例如透镜260),以操控光源210的光辐射分布。通常,透镜260向远侧方向聚焦或校准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光源210的光,以改善向助听器122进行的光输送。在某些实施例中,透镜260产生具有大约1厘米或更大直径的光场,以照亮整个耳道,从而确保助听器122在光源组件200的传播路径之内。在某些实施例中,透镜260配置成将发射的光聚焦在距光源组件200大约1毫米至大约30毫米距离的焦平面上,该距离例如在大约5毫米和大约25毫米之间,例如在大约10毫米和大约20毫米之间,例如是大约15毫米。为了适应不同患者之间的耳道长度差异,透镜260的光传播特性可以是可调的。
44.每个光源210通常发射非相干光,该非相干光的波长与鼓膜和耳道内的其它表面的高光反射率的波长范围对应,从而使得助听器122能够多次反射和最佳地捕获间接散射光。例如,光源210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该发光二极管配置成发射具有在大约400纳米至大约1100纳米范围内的波长的光,例如在大约400纳米至大约870纳米范围内的波长,例如是大约800纳米的波长。在某些实施例中,光源210包括窄波长光源,例如ga
x
al
(1-x)
as型led,其中x在大约0.5和大约1之间。在某些其它实施例中,光源210包括多波长光源,例如白光led。进一步考虑到,光源210的峰值波长通常比助听器122的接收光伏电池的峰值吸收率小大约25纳米至大约75纳米。例如,光源210的峰值波长可比助听器122的光伏电池的峰值吸收率小大约50纳米。
45.虽然在上文中光源组件200的光源210被描述为led,但是该光源210可包括用于照射助听器122的光伏组件同时还具有低功率密度以避免令人不适地加热患者的耳道的任何适当类型的光源。例如,所述光源可具有大约120毫瓦或更小的最大功耗。其它适当类型的
光源包括白炽光源和相干光源,例如激光型光源。
46.在图2b中示出了led型光源210的示例性结构。图2b中示出的光源210是高光谱纯度、高效率的谐振腔发光二极管(rcled),并且包括布置在多个n型半导体层270与多个p型半导体层280之间的活性区276,从而形成双异质结构。led型光源210的异质结构叠置在n (极重掺杂的n型)衬底290与邻近金属触点294的p gaas层292之间,该金属触点294用于与端子240、250耦合。在某些实施例中,活性区276包括一个或多个由gainp、algaas和/或al
(1-x)
ga
x
inp形成的多量子阱层,以在其中捕获注入的电荷载流子,并改善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以实现光子发射。为了加强载流子在活性区276内的约束,所述多个层270、280可包括邻近活性区276并由gaas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包层272、282。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层270、28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布拉格反射镜层274、284,以提高光源210的光输出功率。虽然未示出,但还设想到光源210也可以是表面贴装器件发光二极管(smd led),其具有led芯片,该led芯片带有布置在安装到印刷电路板(pcb)上的平顶透镜中的磷光物质层。此外,虽然参照图2b说明了光源210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通过定制各种部件和/或其层的组成和结构来优化光源210。
47.光伏系统和装置
48.图3a-3b分别示出了助听器122的光伏(pv)组件300和光伏电池310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光伏组件300通常布置在耳道内的助听器122的近侧部分上,用于与充电装置142光耦合,同时避免干扰助听器122的声音检测和放大功能。如图3a所示,该光伏组件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光伏电池310,该光伏电池310分别通过正极引线340和负极引线350与助听器122的电源输入电耦合。在某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300包括布置成一个或多个阵列的多个光伏电池310。例如,可分割和隔离多个光伏电池310,使得它们可按串联配置连接以获得更高的电压输出,从而不再需要直流-直流转换器,并消除了相关的直流-直流上转换损耗。
49.通常,每个光伏电池310是单结或多结(例如双结、三结)半导体器件,该半导体器件配置成吸收由充电装置142产生的光能,并将该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以向助听器122供电。利用多个结可提高光伏电池310的能量吸收和/或转换特性。在某些实施例中,单结gaas光伏器件的输出电压在大约0.2伏和大约0.9伏之间,输出功率在大约10毫瓦和大约80毫瓦之间,这取决于电流密度。可对光伏电池310进行优化,以吸收宽波长或窄波长的光,例如消色差光或单色光。在某些实施例中,光伏电池310吸收由充电装置142发射的被耳道内的皮肤反射的光能。例如,光源210和光伏电池310可发射和吸收具有与最佳皮肤反射率对应的波长的光,该波长例如是大约800纳米。在800纳米波长下,耳道内的表面(例如鼓膜的表面)具有高反射率(0.8)、低吸收率(0.1)和低透射率(0.1),因此能够实现光能在耳道内的最佳传输。
5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图3b中示出了光伏电池310的示例性结构。如图所示,光伏电池310是形成在减薄的n gaas衬底390上的gaas型光伏电池,因此具有较小的质量和外形。n型布拉格反射镜层370、n型基极层372、薄p型发射极层382和p型窗口层384叠置在衬底390上。与衬底390类似,基极层372和发射极层782可由gaas形成,而窗口层784由al
1-x
gaas形成。在某些实施例中,光伏电池310还包括形成在窗口层784上的p gaas覆层386。通常,光伏电池310的活性层的带隙与光源210的活性层的带隙非常匹配,以实现它们之间的最佳能量传递。虽然参照图3b说明了光伏电池310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
可通过定制各种部件和/或其层的组成和结构来优化光伏电池310。
51.如上文所述,光伏组件300通常布置在耳道内的助听器122的近侧部分上,并且采取能避免干扰助听器122的声音检测和放大功能的布置形式。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助听器122上的光伏组件300的示例性布置形式。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助听器122包括由至少两个倾斜的会聚表面420a和420b组成的近端410,这两个表面420a和420b相对于助听器122的长轴a成一定角度地布置,从而形成楔形形状。在某些实施例中,倾斜表面420a和420b可相对于长轴a成基本上相等的角度布置。在某些其它实施例中,倾斜表面420a和420b可相对于长轴a成基本上不同的角度布置。通常,麦克风430或其它声音检测装置布置在第一倾斜表面420a上,而一个或多个光伏组件300布置在第二倾斜表面420b上。由于倾斜表面420a和420b的倾斜特性,麦克风430和光伏组件300均可排列成接收来自耳道的直接和间接的(例如反射的)声能和光能。
52.在图4b所示的替代实施例中,助听器122的近端410基本上是圆柱形的,并且具有基本上垂直于助听器122的长轴a的近端面440。麦克风430或所述一个或多个光伏组件300之中的一种可布置在近端面440上(在图4b中示出了麦克风430),而另一种沿着围绕助听器122的周面450布置。因此,麦克风430或光伏组件300之中的一种可接收直接声能或光能,而另一种接收由耳道表面反射的间接声能或光能。如前文所述,光伏组件300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光伏电池310可吸收由充电装置142发射的被耳道内的皮肤反射的光能,例如具有大约800纳米波长的光。
53.除了发射光能之外,充电装置142还可配置成向助听器122无线地发送一种或多种类型的通信信号,以实现充电装置142与助听器122之间的无线通信。在某些实施例中,助听器122可配置成向助听器122发送调制信号,用于向其中继所需的命令。可在充电装置142与助听器122之间传送的命令的例子包括给助听器122通电和断电或者增大和减小其音量的命令。
54.耳内插入装置和外部支撑装置
55.本公开还设想到充电装置142包括用于将光源组件200固定在耳道内或耳道附近的耳内插入装置或外部支撑装置。通常,在助听器122的再充电期间,希望将光源组件200(因而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光源210)固定在紧邻助听器122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光伏组件300的位置,并使其朝所述一个或多个光伏组件300定向。
56.图5a-5b示出了一种示例性耳内插入装置500,该耳内插入装置500用于将光源组件200置于鼓膜114附近,以提供从光源组件200到助听器122的直接、畅通的直达线路。在某些实施例中,光源组件200联接至插入到用户的耳道112内的耳内插入装置500的远端510,而近端520配置成搁置在外耳碗上、耳屏间切迹上、耳屏后面或耳道112的入口周围。在某些实施例中,近端520还提供用于连接至电源以对充电装置142充电的端口。远端510的形状使其可配合在用户的耳道112的至少一部分中并横贯该部分,例如在耳道112的长度的大约1/2和大约2/3之间,以确保来自光源组件200的光不被耳道112的解剖特征或迂回曲折形状阻碍。此外,耳内插入装置500可具有贯穿其长度的通道(例如从耳内插入装置500的近端到远端),以在用户佩戴耳内插入装置500时不妨碍用户的听觉。
57.在某些实施例中,耳内插入装置500的轮廓是通过耳朵印模或3d成像定制的,以与特定用户的耳道112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实现定制且稳固的配合。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耳内
插入装置500可由较硬的材料形成,例如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在某些其它实施例中,耳内插入装置500具有通用配合形式,并且不需要定制轮廓,因此由适当的韧性或柔性材料形成,以与耳道112的迂回曲折形状和长度相符。适当的韧性材料的例子包括聚合物,例如橡胶和硅树脂、聚氨酯、泡沫、高级塑料等。在某些实例中,用户可在将耳内插入装置500插入到耳道112中之前对其压缩,随后耳内插入装置500可减压从而充满耳道112。在某些实施例中,耳内插入装置500由光学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以使光能够从中透过。
58.除了耳内插入装置500之外,本公开还设想到充电装置142包括用于将光源组件200固定或安装在耳道内或耳道附近的其它类型的外部支撑装置。该外部支撑装置通常布置在耳道附近、耳朵上方、耳朵周围或用户的头部附近。示例性的外部支撑装置包括耳塞、耳罩、耳挂夹、眼镜腿夹、头带以及布置在用户的头部附近或周围的装置,这些装置可放置在耳道附近、耳朵上方、耳朵周围或用户头部附近,以支持助听器122的光源组件200与光伏组件300之间的相互作用。
59.图6示出了耳罩600形式的一种外部支撑装置,该外部支撑装置用于将光源组件200固定和稳定在用户的耳道内或耳道附近。如图所示,耳罩600包括头带610,该头带610在其相对端联接至两个耳杯620,其中至少一个耳杯620中设有光源组件200。在佩戴时,耳杯620被置于用户的外耳上(例如外耳碗上),从而将光源组件200置于用户的耳道入口附近,以对助听器122再充电。在某些实施例中,光源组件200可布置在可移除的容器640内,以便于插入耳罩600中和从耳罩600移除。耳罩600还包括用于对耳罩600进行usb充电的usb端口630。
60.图7a-7d示出了头带700形式的另一种示例性外部支撑装置。头带700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其内侧或外侧的囊710,所述囊710用于在佩戴在用户的外耳上时将光源组件200固定在用户的耳道附近。像耳罩600一样,囊710可配置成将光源组件200收纳在容器640内,以便于插入到该容器中和从该容器移除。头带700通常由使用户感到舒适的任何适当材料形成,包括织物或聚合材料,例如硅树脂。在某些实施例中,头带700是独立装置。在某些其它实施例中,头带700还与另一件头饰集成,例如有檐帽或无檐帽720,以由用户在使用充电装置142期间佩戴。
61.图8a-8c示出了一种用于将光源组件200固定在用户的耳道内或耳道附近的示例性眼镜腿夹800。如图所示,眼镜腿夹800可在其使用期间滑动或附接到(例如夹到)眼镜810的腿820上。在不使用时,眼镜腿夹800可从眼镜810上移除,并与具有usb端口840的充电坞830结合,以对其充电/再充电。眼镜腿夹800通常由任何适当的材料形成,包括聚合材料,例如硅树脂。
62.作为眼镜腿夹800的一种替代品,图9示出了一种示例性眼镜框900,该眼镜框900具有与其集成的光源组件200。如图所示,眼镜框900的一个或两个腿920具有从其延伸并配置成接收光源组件200的突出部930。在佩戴时,突出部930在耳朵上延伸,并将光源组件200置于用户的耳道内或耳道附近。像耳罩600一样,眼镜框900可具有usb端口,该usb端口用于在眼镜框900不使用时对眼镜框900进行usb充电/再充电。
63.图10a-10b示出了示例性的外耳装置1000和1001,该外耳装置1000和1001用于将光源组件200置于耳道内或耳道附近,同时基本上搁置在用户的耳朵的外耳碗(例如外耳腔)内。通常,外耳装置1000和1001包括结合至配件1020的底座1010。外耳装置1001还包括
杆1030,以便于由用户操作。底座1010容纳光源组件200和任何相应电路,并且在使用期间置于耳道外部,而配件1020配置成配装到耳道中并且将所述装置固定(例如锚定)到用户的耳朵上。与耳内插入装置500类似,配件1020由任何适当的韧性或柔性材料形成,以与耳道的迂回曲折形状相符,包括聚合物,例如橡胶和硅树脂、聚氨酯、泡沫和/或高级塑料。因此,用户可在将配件1020插入到耳道内之前对其压缩,之后配件1020可减压从而充满耳道。在某些实施例中,配件1020的材料是光学透明的或半透明的,以使光能够从中透过。在某些实施例中,配件102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空腔或通道,以使光能够从光源组件200透射到助听器122。
64.图11、12a-12b和13a-13b示出了可与上述外耳装置1000和1001结合使用的附加部件。在图11中,外耳装置1000可移除地结合至头带1100的腿1110,该头带1100还可包括用于对头带1100和/或外耳装置1000进行usb充电/再充电的usb端口1120。头带1100在使用期间提供附加的支撑,以将外耳装置1000固定在外耳碗内。如图12a-12b所示,外耳装置1000或1001之中的任何一个还可通过线缆1210固定到颈带1200上。颈带1200的形状使其通过张力支撑在用户的颈部上,并为外耳装置1000和1001提供锚定点,以防止用户掉落或丢失所述装置。图13a-13b示出了一种用于外耳装置1000的便携式模块化充电装置1300。充电装置1300包括充电座1310,该充电座具有用于对一个或多个外耳装置1000进行usb充电/再充电的usb端口1320。在使用期间,外耳装置1000可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锚定到充电座1310的相对侧,包括机械或磁性机构。在某些实施例中,充电装置13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护帽1330,该护帽1330附接至充电座1310或外耳装置1000本身,并且在锚定到底座1310上时遮盖外耳装置100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护帽1330还结合至钥匙链1340或其它拴系装置,以附接至其它装置。
65.图14a-14b、15a-15b和16a-16b示出了用于将光源组件200固定在用户的耳道内或耳道附近的外部支撑装置的另一些实例。在图14a-14b、15a-15b和16a-16b中,光源组件200分别结合至耳套1400、1500和1600的远端,所述耳套1400、1500和1600环绕或包裹外耳的各种构造,以提供支撑。例如,耳套1400环绕耳朵的上耳轮1410,并向下延伸,通过耳轮脚1412到达耳道112的入口,在该处固定光源组件200。另一方面,耳套1500环绕下耳轮1416的一部分,并从该处延伸到耳道1214的入口,从而延伸经过下对耳轮1418和外耳碗1426。或者,耳套1600包括两个臂1610,这两个臂1610包住上耳轮1410的一部分和下耳轮1416的一部分,并且沿着朝向耳道112的方向会聚在外耳碗1426上,光源组件200可附接到耳道112上。
66.图17a-17b示出了三角形耳承1700形式的另一种外部支撑装置。三角形耳承1700包括三个顶点1710、1720和1730,这些顶点可插入到用户的耳朵的上耳轮1410、下耳轮1416和耳屏1420后面的皱褶中,从而使得三角形耳承1700能够通过张力完全支撑在其间。如图所示,光源组件200布置在支撑在耳屏1420后面的顶点1730处,从而光源组件200被置于耳道112的入口中或入口附近。
67.在图18a-18b中,光源组件200结合至可围绕耳廓1422的中间部分的耳环1800,或者结合至外耳与用户的头部相连的位置。在使用期间,可围绕耳屏1420拉动耳镯1800的支撑光源组件200的部分,使得耳镯1800通过张力固定就位。在图19a-19b中,光源组件200结合至穿过耳屏1420的刺穿件1900(例如耳钉)的背面。因此,刺穿件1900在耳道112附近为光源组件200提供稳固的附着点,同时在用户的耳朵上占用的空间最小。
68.图20a-20b示出了耳帽2000形式的另一种示例性外部支撑装置,其功能类似于耳套。耳帽2000通常配置成在耳廓1422的顶部上滑动,从而将可支撑在其囊内的光源组件200置于耳道112附近。耳帽2000由任何适当的韧性材料形成,包括织物或硅树脂。
69.在图21a-21b中,光源组件附接至s形耳挂2100上。s形耳挂2100的顶部钩住耳廓1422的顶部,并且横越耳廓1422的顶部以延伸通过耳屏1420,光源组件200在该耳屏1420处附接至耳道112并朝向耳道112。与其顶部类似,s形耳挂2100的底部钩住耳廓1422的底部(例如耳垂1424),从而为s形耳挂2100提供进一步支撑和稳定性。
70.图22a-22b示出了耳钩组件2200形式的另一种示例性外部支撑装置。耳钩组件2200通常包括从底座2220延伸的耳钩2210,该底座2220容纳光源组件200或与光源组件200结合。在某些实施例中,底座222是搁置在耳朵的一部分(包括耳道112的入口)上的耳杯(例如耳罩杯),类似于上述的耳罩600。在某些其它实施例中,底座2220是搁置在外耳碗1426内的外耳装置,类似于外耳装置1000。在操作期间,耳钩2210在耳廓1422的顶部上滑动,并搁置在耳朵的背面,而底座2220位于耳道112的入口上方,以将光源组件200稳定在耳道112内或耳道附近。
71.结论
72.概括地说,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植入在耳道内或耳道附近的助听器(例如穿过鼓膜植入的助听器)的改良的充电和再充电系统。所公开的系统利用光伏装置,该光伏装置从穿过耳道传输的人工产生的光高效地为植入装置产生电力,因而消除了对外部植入装置电源或充电部件的需求。此外,所公开的系统提供了一种紧凑的无线发光装置,该无线发光装置可在再充电期间佩戴在耳道内或耳道附近,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不受明显阻碍地从事其它活动。因此,所公开的系统支持植入更紧凑、更舒适且更不引入注意的助听器。
73.虽然前述内容针对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基本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本公开的其它和另外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