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烟检测探头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9:28: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油烟浓度在线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烟检测探头。


背景技术:

2.餐饮业的油烟中含有大量颗粒物、非甲烷总烃等污染物,如果不经净化直接排入大气,会给环保和民众健康带来巨大威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日益重视,为了减缓餐饮业油烟对环保和民众健康带来的巨大威胁,调查分析餐饮业油烟污染状况,寻求有效的控制办法,是创建和谐社会、环境友好生态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能够对油烟浓度监测的油烟监测设备应运而生。
3.油烟监测设备主要包括油烟监测主机和油烟检测探头,油烟检测探头用于检测油烟浓度并将所检测到的油烟浓度数据传输至油烟监测主机,油烟监测主机对各检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其中,颗粒物和非甲烷总烃的浓度数据最能体现油烟污染情况,因此,也是油烟监测设备中主要监测的污染对象。但是,在油烟检测探头内设置多条油烟传输通道分别与不同的检测元件连接以实现多种污染物的浓度检测,显然对探头内的有限空间带来巨大压力,不利于探头的小型化且制造成本高昂,此外,各个检测元件在油烟检测探头内的布置也至关重要,现有中,存在由于布置不合理造成油烟检测探头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烟检测探头,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油烟检测探头,用于检测油烟浓度并将所检测到的油烟浓度数据传输至油烟监测主机,所述油烟监测主机设置有控制单元、电源、蜂鸣器、显示界面,所述油烟检测探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油烟进口、油烟出口以及连通所述油烟进口和所述油烟出口的油烟传输通道,所述油烟进口处设置有第一过滤件;所述油烟检测探头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内并沿油烟在所述油烟传输通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颗粒物检测元件、第二过滤件、气泵、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所述颗粒物检测元件、所述气泵、所述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7.本技术中的油烟检测探头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8.所述颗粒物检测元件、所述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所述第二过滤件沿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9.所述外壳设置有与所述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连通的气仓,所述气仓开设有连通所述气泵的进气口,所述气泵经所述气仓与所述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连通,所述油烟出口设置于所述气仓底部并将所述气仓与外界连通。
10.所述颗粒物检测元件具有与所述油烟进口连通的第一进口和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气泵具有泵入口和泵出口,所述第二过滤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泵入口之间。
11.所述外壳的侧部设置有开口,所述油烟检测探头还包括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开口的侧盖板,所述第二过滤件经所述开口装入所述外壳内或者经所述开口从所述外壳内取出。
12.所述外壳设置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筋,所述侧盖板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限位筋延伸的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与所述第二限位筋之间围成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过滤件的第一夹持孔和用于安装所述气泵的第二夹持孔。
13.所述侧盖板设置有第三限位筋,所述第三限位筋压持所述颗粒物检测元件以限制所述颗粒物检测元件沿所述外壳的径向方向的移动。
14.所述外壳还设置有沿所述外壳轴向方向延伸并用于限制所述颗粒物检测元件沿所述外壳轴向方向移动的第四限位筋。
15.所述侧盖板的一侧与所述外壳铰接连接,相对的另一侧与所述外壳卡接连接;或者,所述侧盖板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壳。
16.所述外壳的外侧面贴设有热缩膜。
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8.本技术在油烟检测探头的外壳内设置一条连通油烟进口和油烟出口的油烟传输通道,并将颗粒物检测元件和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均设置于该条油烟传输通道内,在实现多种污染物的浓度检测的基础上,有助于节约外壳内的安装空间,促进油烟检测探头的小型化,在将油烟检测探头装入油烟管道内时,占用油烟管道的空间小,对油烟的外排影响较小。
19.同时,相较于设置多条油烟传输通道与不同的检测元件连接的技术,颗粒物检测元件和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连接在单条油烟传输通道有助于简化油烟检测探头内的管道布置,降低配件使用成本。
20.此外,设置第一过滤件可以选择性地阻隔油烟管道内的虫子、蛛网等体积较大的杂质污物进入油烟检测探头内,以避免这些杂质污物对油烟检测探头的检测精度和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在颗粒物检测元件对颗粒物的浓度检测之后,第二过滤件的设置可以将经颗粒物检测元件排出的颗粒物过滤,防止颗粒物进入气泵和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内造成堵塞而影响气泵的正常工作以及非甲烷总烃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油烟检测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油烟检测探头将侧盖板拆下之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油烟监测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28.1油烟检测探头,11外壳,111油烟进口,112油烟出口,113第一限位筋,114第四限
位筋,115接线孔,116气仓,117进气口,12颗粒物检测元件,121第一进口,122第一出口,13第一过滤件,14气泵,141泵入口,142泵出口,15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6侧盖板,161第二限位筋,162第三限位筋,17第二过滤件;
29.2油烟监测主机,21蜂鸣器,22显示界面,23灯带。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2.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5.本技术中,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油烟检测探头1以及如图5所示的一种油烟监测主机2,油烟检测探头1用于检测油烟浓度并将所检测到的油烟浓度数据传输至油烟监测主机2,所述油烟监测主机2设置有控制单元、电源、蜂鸣器21、显示界面22,具体实施时,油烟检测探头1设置有接线孔115,以方便与油烟监测主机2内的控制单元以及外界工况传感器电连接,其中工况传感器是检测餐饮门店的油烟净化器和油烟风机的开关状态。为便于说明和理解,本技术所提供的下述内容,均是在图示产品结构基础上进行的阐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仅作为一种具体的示例和示意性的说明,并不能构成对于本技术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具体限定。
36.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油烟检测探头1包括外壳11,所述外壳11设置有油烟进口111、油烟出口112以及连通所述油烟进口111和所述油烟出口112的油烟传输通道,所述油烟进口111处设置有第一过滤件13;所述油烟检测探头1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11内并沿油烟在所述油烟传输通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颗粒物检测元件12、第二过滤件17、气
泵14、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所述颗粒物检测元件12、所述气泵14、所述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37.本技术所提供的油烟检测探头1中,首先,在外壳11内设置一条连通油烟进口111和油烟出口112的油烟传输通道,并将颗粒物检测元件12和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均设置于该条油烟传输通道内,在实现多种污染物的浓度检测的基础上,有助于节约外壳11内的安装空间,促进油烟检测探头1的小型化,在将油烟检测探头1装入油烟管道内时,占用油烟管道的空间小,对油烟的外排影响较小。
38.同时,相较于设置多条油烟传输通道与不同的检测元件连接的技术,颗粒物检测元件12和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连接在单条油烟传输通道上,有助于简化油烟检测探头1内的管道布置,降低配件使用成本。
39.此外,设置第一过滤件13可以选择性地阻隔油烟管道内的虫子、蛛网等体积较大的杂质污物进入油烟检测探头1内,以避免这些杂质污物对油烟检测探头1的检测精度和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在颗粒物检测元件12对颗粒物的浓度检测之后,可以利用第二过滤件17将经颗粒物检测元件12排出的颗粒物过滤,防止颗粒物进入气泵14以及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内造成堵塞而影响气泵14的正常工作和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的检测精度。
4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所述颗粒物检测元件12的结构不作限定,其可以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选用相应的检测元件,例如,可以采用β射线吸收法、光散射法、滤膜称重法、微量天平振荡法等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并根据该方法选用相应的颗粒物检测仪或者颗粒物传感器等。同理,本技术对所述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的结构也不作限定,其可以根据气相色谱法、fid法(火焰电离)等方法选用相应的检测仪或者传感器。
41.具体检测时,颗粒物检测元件12对油烟进行取样并对油烟样品内的颗粒物的浓度进行检测,取样之后,油烟从颗粒物检测元件12流出,流经第二过滤件17时,颗粒物被第二过滤件17过滤,剩下的气体混合物被气泵14泵入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对气体混合物取样并对气体混合物样品内的非甲烷总烃进行浓度检测,颗粒物检测元件12和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分别将所检测到的浓度数据传输至油烟监测主机2内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对这些数据进行运算分析后转化为数字信号展示在显示界面22上以供用户观察,其中,显示界面22显示的内容主要有油烟浓度,颗粒物浓度,非甲烷总烃浓度,风机净化器的开关状态等,当浓度数据超出预设值时,可以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蜂鸣器21发出声音以向外界传递浓度超标的报警信号,以便采取应对措施。此外,如图5所示,还可以在主机2上设置灯带23,当检测到的数据为正常值的时候,是绿色呼吸灯,轻微超标是黄色呼吸灯,重度超标是红色呼吸灯,而且,还可以在主机内设置备用电池,当设备意外断电的时候,电池依旧能够支撑设备工作一段时间。
4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颗粒物检测元件12、所述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所述第二过滤件17沿所述外壳11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外壳11内。
43.通过将颗粒物检测元件12、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第二过滤件17沿外壳11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一方面,有助于油烟在检测探头内的顺畅流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减小油烟检测探头1在径向方向上的设计空间,使油烟检测探头1整体呈细长的筒状结构,当将油烟检测探头1放入油烟管道内进行浓度检测时,占用油烟管道内径空间较小,对油烟的流
动影响较小。
44.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外壳11设置有与所述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连通的气仓116,所述气仓116开设有连通所述气泵14的进气口117,所述气泵14经所述气仓116与所述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连通。
45.气泵14在向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供送气体混合物时,先将气体混合物送入气仓116内,方便了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直接从气仓116内获取气体混合物样品。
46.而将所述油烟出口112设置于所述气仓116底部并将所述气仓116与外界连通,使得未被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吸收的气体混合物直接从气仓116底部的油烟出口112排出。
47.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过滤件17与所述气泵14沿所述外壳11的径向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外壳11内。
48.通过将第二过滤件17与气泵14沿外壳11的径向方向并列设置,有助于对外壳11内的空间充分利用,减少冗余空间,使油烟检测探头1内各部分结构地安装合理紧凑。
49.作为本技术地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颗粒物检测元件12具有与所述油烟进口111连通的第一进口121和与所述第一进口121连通的第一出口122,所述气泵14具有泵入口141和泵出口142,所述第二过滤件17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出口122和所述泵入口141之间。
50.第二过滤件17用于对油烟内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因此,第二过滤件17作为一种耗材在积累大量颗粒物之后,性能会有所下降,而本技术将第二过滤件17可拆卸地安装于颗粒物检测元件12的第一出口122和气泵14的泵入口141之间,可以实现第二过滤件17的换新,以保证第二过滤件17对颗粒物的过滤工作稳定有效,进而保证了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的检测精度。
51.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外壳11的侧部设置有开口,所述油烟检测探头1还包括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开口的侧盖板16,所述第二过滤件17经所述开口装入所述外壳11内或者经所述开口从所述外壳11内取出。
52.侧盖板16的设置方便了第二过滤件17的拆装换新,提高了维修更换效率,使操作人员不需要将其他零部件进行拆卸即可直接对第二过滤件17进行拆装换新。而作为优选,还可以通过适当增大开口和侧盖板16的面积,使得各检测元件、气泵14等部件也可以经该开口处进行安装,进而提高装配效率。
5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所述侧盖板16和所述外壳11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所述侧盖板16的一侧与所述外壳11铰接连接,相对的另一侧与所述外壳11卡接连接,再如,所述侧盖板16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壳11。
54.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外壳11设置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筋113,所述侧盖板16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限位筋113延伸的第二限位筋161,所述第一限位筋113与所述第二限位筋161之间围成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过滤件17的第一夹持孔和用于安装所述气泵14的第二夹持孔。
55.通过第一限位筋113和第二限位筋161围成的分别用于夹持第二过滤件17的第一夹持孔以及用于夹持气泵14的第二夹持孔,方便了第二过滤件17和气泵14的安装定位,提高二者在外壳11内的安装稳定性,防止二者在外壳11内晃动导致二者之间或者二者与其他零部件的接口处被断开而导致油烟无法正常流动和进行浓度检测。
56.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侧盖板16设置有第三限位筋162,所述第三限位筋162压持所述颗粒物检测元件12以限制所述颗粒物检测元件12沿所述外壳11的径向方向的移动。
57.第三限位筋162对颗粒物检测元件12的压持限位提高了颗粒物检测元件12在外壳11内的安装稳定性,防止其沿外壳11径向移动而与外壳11发生碰撞而降低使用寿命。
58.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外壳11还设置有沿所述外壳11轴向方向延伸并用于限制所述颗粒物检测元件12沿所述外壳11轴向方向移动的第四限位筋114。
59.第四限位筋114对颗粒物检测元件12的轴向限位能够防止颗粒物检测元件12沿外壳11的轴向发生偏移而与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发生挤压而造成二者的损坏,也能够保证颗粒物检测元件12与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的连接稳定性。
60.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可以将所述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安装在第一限位筋113和第四限位筋114之间,取消设置额外的结构安装非甲烷总烃检测元件15,简化了外壳11的内部结构。
6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均可进一步地使所述外壳11的外侧面贴设有热缩膜(图中未示出),优选为在外壳的整个外侧面贴设热缩膜。
62.在外壳11的外侧面上贴设热缩膜,一方面,热缩膜可以对外壳11形成一层防护屏障,且热缩膜的光滑特性方便了对油烟检测探头1的外表面进行擦拭清洁,减少污物的积累,另一方面,热缩膜的遇热收缩特性使得油烟检测探头1即便在温度较高的油烟管道内,也能够保证热缩膜对外壳11的紧密包裹,提高油烟检测探头1的使用寿命。
63.本技术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64.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6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