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煮茶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22:35: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煮茶壶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2.饮茶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品茶的方式也逐渐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泡茶方式外,煮茶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选择。市面上的煮茶壶一般包括壶盖、壶身和置于壶身内的内胆,内胆中盛放茶叶,壶身内盛放冷水,煮茶时壶身内的水沸腾成水蒸气进入内胆中,与茶叶充分混合后变成茶水,茶水再通过内胆底部的小孔进入壶身中,饮用时即可将茶水通过壶身上的壶嘴倒入茶杯中,这种方式煮出来的茶水茶的颜色比较深邃,味道又非常浓郁,口感又很醇滑,茶香可以持续很久。
3.但是,现有的煮茶壶都是通过在壶体内固定内胆,内胆盛放茶叶,在倒茶的时候除了需要一只手提起茶壶,还需要一只手按住壶盖,以防倾倒过程中壶盖和内胆滑脱,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费力,使用不方便。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煮茶壶装置,旨在获得倒茶的时候壶盖稳定,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的煮茶壶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煮茶壶装置,包括壶体、壶盖和茶叶内胆,所述壶体的上方开设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上设置有所述壶盖;所述壶体的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所述茶叶内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其中,所述茶叶内胆与所述壶盖朝向所述壶体的一侧连接,悬挂在所述容纳腔内。
8.所述的煮茶壶装置,其中,所述壶盖上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设于所述壶盖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壶盖的中心位置;所述茶叶内胆与所述连接头扣合连接。
9.所述的煮茶壶装置,其中,所述茶叶内胆包括连接条和用于盛放茶叶的茶叶筒,所述连接条一端与所述连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茶叶筒连接。
10.所述的煮茶壶装置,其中,所述茶叶筒为柱状滤网筒。
11.所述的煮茶壶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垂直于所述壶盖的表面设置;所述茶叶内胆挂设在所述连接环上。
12.所述的煮茶壶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头包括挂钩,所述茶叶内胆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挂钩上。
13.所述的煮茶壶装置,其中,所述挂钩包括长直部和弯曲部,所述长直部设置于所述壶盖上,所述长直部背离所述壶盖的一端弯折形成所述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弧度大于或者等于180度。
14.所述的煮茶壶装置,其中,所述壶盖包括盖体、锁止块和卡件,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注水口上,所述盖体的中心位置设有穿孔;所述锁止块插接在所述穿孔内,并且可在所述
穿孔内滑动;所述锁止块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连接头;所述卡件设于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一端与所述锁止块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盖体的边缘位置;并且所述卡件的长度值大于所述盖体的半径值;所述注水口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卡件适配的卡槽,当所述锁止块朝向所述容纳腔滑动时,所述卡件用于插入所述卡槽内以固定所述盖体。
15.所述的煮茶壶装置,其中,所述锁止块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穿孔的直径值。
16.所述的煮茶壶装置,其中,所述卡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卡件以所述锁止块为圆心圆形阵列在所述盖体上;并且,所述卡槽也设有多个。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煮茶壶装置不再将茶叶内胆固定在壶体上,而是将茶叶内胆挂在壶盖上,煮茶的时候先通过注水口向容纳腔内加水,然后把挂在壶盖上的茶叶内胆放入容纳腔,并顺势盖上壶盖,盖上壶盖之后,茶叶内胆的全部重量都作用在壶盖上,使壶盖一直受到朝向容纳腔的拉力,从而不管是使用者移动茶壶还是倒茶过程中,壶盖都能稳定盖合在注水口上,不容易从壶体上滑落,省去了使用者需要扶着壶盖倒茶的麻烦,使煮茶壶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特别的,将茶叶内胆挂在壶盖上,在打开茶壶的时候还方便取出,便于更换茶叶。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煮茶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煮茶壶装置的剖面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煮茶壶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壶盖的剖面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壶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0、壶体;11、注水口;12、容纳腔;13、卡槽;20、壶盖;21、连接头;211、连接环;212、挂钩;2121、长直部;2122、弯曲部;22、盖体;221、穿孔;222、凹窝;23、锁止块;231、握持部;24、卡件;30、茶叶内胆;31、连接条;32、茶叶筒;321、镂空孔;322、筒盖;323、容纳筒。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
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煮茶壶装置,包括壶体10、壶盖20和茶叶内胆30,所述壶体10的上方开设有注水口11,所述注水口11上设置有所述壶盖20;所述壶体10的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12,所述茶叶内胆30位于所述容纳腔12内,可以用来放置茶叶等待浸泡物;其中,所述茶叶内胆30与所述壶盖20朝向所述壶体10的一侧连接,悬挂在所述容纳腔12内。这样可以方便在将所述茶叶内胆30取出时,通过壶盖20取出,并且还同时可以方便壶盖20在扣在注水口11上时更稳定。
29.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煮茶壶装置不同于传统的茶壶将茶叶内胆30固定在壶体10上或放置在注水口11上,而是将茶叶内胆30悬挂在壶盖20上,煮茶的时候先通过注水口11向容纳腔12内加水,然后把挂在壶盖20上的茶叶内胆30放入容纳腔12,并盖上壶盖20,封闭容纳腔12,以便加热进行煮茶,或保持热水进行泡茶。
30.盖上壶盖20之后,茶叶内胆30的全部重量都由壶盖20承担,使壶盖20一直受到朝向容纳腔12的拉力,特别是在煮茶的时候,容纳腔12内的热空气涌动会使壶盖20受到冲击力,但是通过茶叶内胆30的拉力吊着壶盖20,抵消这种冲击力,使壶盖20能稳定盖合在注水口11上,不会轻易从壶体10上滑落。所述茶叶内胆30与壶盖20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柔性连接,如细链或线缆,也可以采用硬性连接,例如直杆。
31.另外,煮茶壶装置的侧面或者顶面通常设置把手,在倒茶的时候使用者通过提起把手使壶体10倾斜,这种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茶叶内胆30可以通过设置采用直杆固定,而依然保持竖直状态,对壶盖20的拉力保持不变,所以壶盖20仍可以保持稳定盖合在注水口11上,省去了使用者需要扶着壶盖20倒茶的麻烦,使煮茶壶的使用更加方便。
32.特别的是,将茶叶内胆30挂在壶盖20上,在打开茶壶的时候还方便取出,便于更换茶叶。可以设置所述茶叶内胆30具有一定的方便从底部打开的控制结构,这样,在需要释放茶叶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拉杆结构,实现对底部的开关,从而方便将茶叶内胆30中的茶叶残渣倒出。
33.本实施例中的煮茶壶装置通过水煮茶叶,通过电热加热,或者燃气加热的方式使壶体10升温,容纳腔12内温度升高,水受热后变成热水上升进入到茶叶内胆30内接触到茶叶,从而煮出茶水,并回落到容纳腔12底部;通过将茶叶内胆30悬挂在容纳腔12内,茶叶内胆30悬空,四周都没有障碍物,在煮茶的时候水可以从茶叶内胆30周围的各个角度流入,快速与茶叶接触,有利于加快茶水形成的速度,提升煮茶的效率。
34.参阅图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壶盖20上设有连接头21,所述连接头21设于所述壶盖20朝向所述容纳腔12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壶盖20的中心位置;所述茶叶内胆30与所述连接头21扣合连接或螺接或挂接。连接头21设置在壶盖20的中心位置,使得茶叶内胆30给予壶盖20的拉力作用在壶盖20的中心,壶盖20从中心向边缘位置展开的各处受力均匀,更有利于减少壶盖20侧翻的情况产生,维持煮茶壶装置使用过程中壶盖20与壶体10装配的稳定性。
3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头21可以与壶盖20一体成型。通过一体成型增加连接头21的稳定性和力学强度,防止连接头21脱落,以稳定悬挂茶叶内胆30,还能减少煮茶壶装置的零部件数量,简化生产装配的流程。
36.参阅图5,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连接头21包括连接环211,
所述连接环211垂直于所述壶盖20的表面设置;所述茶叶内胆30挂设在所述连接环211上。设置连接头21的形状为环状,与茶叶内胆30形成稳定的连接,不论壶盖20随着壶体10怎么倾斜、转动,茶叶内胆30都不会脱落;而且环状结构的表面为圆滑的弧形表面,有利于减少茶叶内胆30在连接环211上移动时的卡顿,减少茶叶内胆30与连接环211的碰撞。
37.而且,茶叶内胆30与连接环211的活动连接不会对茶叶内胆30造成限位,在倒茶的时候茶叶内胆30一直保持竖直,对连接环211保持大小不变的拉力,只是对于壶盖20来说,拉力的方向产生了变化,但是,一般倒茶的时候壶体10倾斜的最大角度不会超过90度,所以茶叶内胆30对壶盖20的拉力总是维持着朝向容纳腔12的方向,使壶盖20牢牢地扣合在注水口11上。
38.参阅图6,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连接头21包括挂钩212,所述茶叶内胆3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挂钩212上。因为在煮茶过程中茶叶必然会产生茶渍,所以每当煮茶壶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都需要清洗,通过挂钩212连接茶叶内胆30,拆卸方便,便于分别清洗茶叶内胆30和壶盖20,清洗后再次装配起来也很简单方便。
39.在本技术公开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茶叶内胆30可设置为一次性的茶叶内胆30。比如纸质茶叶内胆30、塑料茶叶内胆30等等,当茶叶内胆30内的茶叶煮过之后失去味道,便可以从挂钩212上取下,换上新的,省去了清洗茶叶内胆30的麻烦;而通过挂钩212连接的连接方式使更换茶叶内胆30的操作非常简单容易,实用性高。
40.如图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挂钩212包括长直部2121和弯曲部2122,所述长直部2121设置于所述壶盖20上,所述长直部2121背离所述壶盖20的一端弯折形成所述弯曲部2122;所述弯曲部2122的弧度大于或者等于180度。煮茶壶装置平稳放置的时候,茶叶内胆30停在弯曲部2122的最低端,也即弯曲部2122的中间位置,茶叶内胆30要移动到弯曲部2122的两端至少需要转动超过90度的角度,而在正常使用煮茶壶装置倒茶的时候,不管是向哪个方向倾斜,最大倾斜程度都不会超过90度,即茶叶内胆30仍然停留在挂钩212的弯曲部2122上,不会从弯曲部2122上掉落。
4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弯曲部2122两端的半径大于所述弯曲部2122中间位置的半径。通过设置两端粗中间细的弯曲部2122,增加茶叶内胆30移动到弯曲部2122两端的难度,从而降低茶叶内胆30从弯曲部2122上掉落的风险。
42.参阅图2,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茶叶内胆30包括连接条31和用于盛放茶叶的茶叶筒32,所述连接条31一端与所述连接头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茶叶筒32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条3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弹簧、条形板、链条、绳子等等,通过连接条31连接茶叶筒32,不占用茶叶筒32顶部的空间,所述茶叶筒32具有镂空的体壁结构,这样使茶叶筒32可以快速注水进行流通和泡茶;同时,连接条31连接壶盖20也不占用壶盖20表面的空间,可以将连接条31和茶叶筒32的重量都集中于连接头21上,即壶盖20的中心位置,从而维持更好的固定壶盖20的效果。
43.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煮茶壶装置中一次可煮的茶叶量尽量多,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设置茶叶筒32的半径等于或者稍小于注水口11的半径,在保证茶叶筒32可以放入到容纳腔12内的基础上尽量设置较大体积的茶叶筒32。在这种情况下,茶叶筒32的体积较大,所以茶叶筒32与壶体10的间距缩小,在煮茶壶装置使用过程中两者有碰撞的风险。在倒茶过程中壶体10不断倾斜,而茶叶筒32受到重力影响保持竖直状态,所以产生壶体10不断向茶
叶筒32靠近的运动过程,根据壶体10一般中部较宽而顶部注水口11较窄的形状特点,壶体10的顶部更容易碰撞茶叶筒32而造成非必要的损坏;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比较细的连接条31连接茶叶筒32,比如绳子、链条等等,将茶叶筒32悬空在壶体10的中部,从而避开壶体10的顶部,减小茶叶筒32与壶体10碰撞的几率,让煮茶壶装置在倒水的时候更加安全,降低破损的风险。
44.另外,本实施例中公开的连接条31具有一定的弹性。比如使用弹簧作为连接条31时,可以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避免煮茶壶装置移动过程中因为启动过快或停止过快而造成连接条31崩断的情况发生。
45.本实施例中连接条31还可以设置为可伸缩的连接条31,比如使用多级伸缩杆作为连接条31。可以按照实际使用中容纳腔12内需要装多少茶水,或者茶叶内胆30需要装多少茶叶的要求来灵活调整茶叶内胆30在容纳腔12内的高度,维持茶叶与茶水分离的同时又可以提高煮茶壶装置的储水能力,提高煮茶壶装置的使用性。
46.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茶叶筒32可以设置为柱状滤网筒。柱状滤网筒即柱状的、带有镂空孔321的具有滤网过滤功能的筒体,柱状的结构从上到下半径大小相同,方便放入和倒出茶叶,也方便从注水口11放入到容纳腔12内;在茶叶筒32上设置镂空的孔形成滤网,既便于水进入茶叶筒32内部进行煮茶,也方便茶叶筒32内部形成的茶水留出到容纳腔12内,以便倒出。
47.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柱状滤网筒的底面、顶面和侧壁都设置有镂空孔321,方便煮茶的时候水蒸气可以从多个位置进入柱状滤网筒以接触到茶叶,茶叶表面煮出茶水之后又可以迅速从柱状滤网筒的底面掉落至容纳腔12的底部,加速茶水的收集。
48.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茶叶筒32包括塑料茶叶筒32、纸质茶叶筒32、金属茶叶筒32、陶瓷茶叶筒32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茶叶筒32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塑料茶叶筒32的韧性好、成本低、加工方便;纸质茶叶筒32的质量轻,通透性好,有利于水蒸气快速渗入,而且可以一次性使用或短期使用,不用反复清洗,也减少茶渍残留,使煮出的茶水更加健康;金属茶叶筒32的刚度好,力学强度大,不易破损,而且易清洗,可以长期使用,减少更换频率;陶瓷茶叶筒32的耐热性好,即使处于容纳腔12内的高温环境下稳定性也很好,不会老化或氧化。
49.参阅图3,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茶叶筒32包括筒盖322和顶端开口的容纳筒323,所述筒盖322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容纳筒323的开口上。所述筒盖322和所述容纳筒323可以通过扣接或螺接进行适配,这样方便对茶叶的取放。在所述筒盖322上设置采用透孔结构,以方便水的进出。
50.通过筒盖322与容纳筒323形成储存茶叶的内腔,可以将茶叶从容纳腔12中分隔开。而筒盖322与容纳筒323可拆卸配合是为了方便更换茶叶。当煮茶壶装置中的茶叶煮过一次或几次之后便需要更换,只需要将壶盖20提起就能同时带出茶叶筒32,然后将筒盖322与容纳筒323分开,即可快速倒出茶叶,清洗容纳筒323,并更换新的茶叶,操作简单方便。
51.另外,为了筒盖322与容纳筒323拆装方便,可以设置筒盖322与容纳筒323卡接、螺接或者磁吸连接,都可以实现快速地拆装的目的。
52.再次参阅图4,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壶盖20包括盖体22、
锁止块23和卡件24,所述盖体22设置在所述注水口11上,所述盖体22的中心位置设有穿孔221;所述锁止块23插接在所述穿孔221内,并且可在所述穿孔221内滑动;所述锁止块23朝向所述容纳腔12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连接头21;所述卡件24设于所述盖体22朝向所述容纳腔12的一侧,一端与所述锁止块23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盖体22的边缘位置;并且所述卡件24的长度值大于所述盖体22的半径值;如图3所示,所述注水口11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卡件24适配的卡槽13,当所述锁止块23朝向所述容纳腔12滑动时,所述卡件24用于插入所述卡槽13内以固定所述盖体22。
53.由于壶体10通常可能采用玻璃等透明材料或陶瓷等硬质材料制成,卡槽13的设置并不容易。因此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参阅图4所示,所述盖体22内部还可以设置采用上侧半径略大于壶口边缘半径的设置结构,这样在盖体22的内侧可以形成内凹的周边凹窝222,这样所述卡件24可以直接通过具有一定的弹性,装配后可以卡入周边凹窝222内,从而实现方便装配,并起到对壶盖10的支撑作用,以支撑茶叶内胆30。此时,卡件24在壶盖外周缘的卡扣作用,可以由设置在壶盖10外侧的凸起替代。
54.此外,所述卡件24或类似的在壶盖10上设置的突出结构,可以形成在所述壶盖10上向下延伸的壁部上,并可以延伸至所述注水口11的内侧,从而可以将壶盖20挂接在注水口11的内侧壁上,也可以实现减少卡槽13的设置。
55.本实施例的壶盖20除了通过茶叶内胆30的拉力维持固定在注水口11,还通过卡件24与卡槽13的配合固定。初始状态时,锁止块23处于穿孔221内上升位置,与锁止块23连接的卡件24因此呈收缩状态贴合在盖体22上,将茶叶内胆30和壶盖20装配到壶体10上之后,茶叶内胆30受到重力影响向下拉动连接头21,带动锁止块23向下滑动,从而导致卡件24向盖体22边缘伸展,插入到卡槽13中,实现壶盖20与壶体10的装配,在煮茶壶装置使用过程中卡槽13的侧壁对卡件24限位,使得壶盖20稳定地盖合在注水口11上,提高了壶盖20的稳定性,使煮茶壶装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56.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锁止块23背离所述容纳腔12的一端设置有握持部231。当需要换水、换茶叶或者清洗的时候,使用者可以抓住握持部231向上提,将锁止块23拉起,使得卡件24被带动回到收缩状态,从卡槽13中抽出,解除壶盖20与壶体10的装配;而且,不需要接触盖体22的其他位置,继续上提握持部231就可以顺利取下壶盖20和茶叶内胆30,使得壶盖20的拆装操作简单方便,提高煮茶壶装置的使用性。
57.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握持部231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穿孔221的直径值。由于穿孔221的孔径小,所以如果握持部231进入穿孔221中则使用者很难用手抓取并向上提起锁止块23,所以径握持部231的宽度设置得更大,大于穿孔221的直径,当锁止块23向容纳腔12内滑动时,握持部231就不会被拖入到穿孔221中,从而避免产生造成难以抓取握持部231的问题,使壶盖20可以正常从壶体10上取下。
58.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卡件2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卡件24以所述锁止块23为圆心圆形阵列在所述盖体22上;并且,所述卡槽13也设有多个。多个卡件24圆形阵列可以使壶盖20在各个方向上都受到限位的作用力,避免局部受力集中的问题;设置多个卡件24与多个卡槽13,增加壶盖20与壶体10之间的连接点,从壶盖20周围的各个方向进行限位,有利于更加稳定地将壶盖20与壶体10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使用过程中壶盖20滑落的风险更小,煮茶壶装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59.综合来说,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一种煮茶壶装置,包括壶体10、壶盖20和茶叶内胆30,所述壶体10的上方开设有注水口11,所述注水口11上设置有所述壶盖20;所述壶体10的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12,所述茶叶内胆30位于所述容纳腔12内;其中,所述茶叶内胆30与所述壶盖20朝向所述壶体10的一侧连接,悬挂在所述容纳腔12内。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煮茶壶装置不同于传统的茶壶将茶叶内胆30固定在壶体10上,而是将茶叶内胆30挂在壶盖20上,煮茶的时候先通过注水口11向容纳腔12内加水,然后把挂在壶盖20上的茶叶内胆30放入容纳腔12,并顺势盖上壶盖20,封闭容纳腔12,以便加热煮茶。盖上壶盖20之后,茶叶内胆30的全部重量都作用在壶盖20上,使壶盖20一直受到朝向容纳腔12的拉力,从而不管是使用者移动茶壶还是倒茶过程中,壶盖20都能稳定盖合在注水口11上,不容易从壶体10上滑落,省去了使用者需要扶着壶盖20倒茶的麻烦,使煮茶壶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
6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6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以煮茶壶装置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介绍,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并不以煮茶壶装置为限,也可以应用到其它类似工件的生产使用过程中。
62.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