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胶囊内镜辅助器械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22:35: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囊内镜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2.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及肠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等优点,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是胶囊内镜通常采用像普通药物一样用水送服,在消化道的上段也即食道停留时间极短,难以对食道进行有效的检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囊内镜辅助器械,该胶囊内镜辅助器械能够辅助投放胶囊内镜,配合胶囊内镜对食道进行充分的检查,而且能够完成胶囊投放,不影响对后续消化道的检查。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囊内镜辅助器械,包括气囊、导管和胶囊结合部,所述胶囊结合部设有用以吸附胶囊内镜的内腔,所述导管连接所述气囊和所述胶囊结合部。
5.可选地,所述胶囊结合部的外壁设有导向倒角。
6.可选地,所述导向倒角设于所述胶囊结合部的外壁的底端。
7.可选地,所述胶囊结合部与所述导管一体设置。
8.可选地,所述内腔的内壁面为液态硅胶壁面。
9.可选地,所述导管的外径小于胶囊内镜的直径。
10.可选地,所述导管为柔性弯折导管,所述导管的弯折处设有褶皱部。
11.可选地,所述导管与所述气囊可拆卸连接。
12.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针对胶囊内镜在食道停留时间过短,无法充分检查食道的问题,特别设计一种胶囊内镜辅助器械,该辅助器械能够利用胶囊结合部的内腔吸附固定胶囊内镜,通过导管将胶囊内镜在食道内进行移动和充分检查,完成食道的检查后,只需挤压气囊,就能将胶囊内镜从胶囊结合部的内腔中挤出,完成胶囊内镜投放,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内继续蠕动,完成消化道后段的检查。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胶囊内镜辅助器械与胶囊内镜的配合图;
15.图2为胶囊内镜辅助器械投放胶囊内镜的示意图。
16.其中:
17.1-气囊、2-导管、3-胶囊结合部、4-导向倒角、5-胶囊内镜。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到咽部、食道、胃、小肠,最后到肛门的管道,这条管道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还有肛管。食道是连接咽部和胃的一段管道,主要是运送食物,从吃到口腔以后,然后把食物运到胃里面,还可以防止空气进入食道,阻止胃食道反流,食道的检查是消化道检查的一项重要环节。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胶囊内镜辅助器械与胶囊内镜的配合图,图2为胶囊内镜辅助器械投放胶囊内镜的示意图。
2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胶囊内镜辅助器械借助胶囊结合部3的内腔吸附固定胶囊内镜5,通过导管2将胶囊内镜5投放到食道,便于调整检测位置和检测角度,食道检测完毕后,挤压气囊1在导管2内产生冲击气流,利用冲击气流将胶囊内镜5从胶囊结合部3的内腔顶出,完成胶囊内镜5的投放,以便胶囊内镜5在消化道内继续移动,完成消化道的检查。该胶囊内镜辅助器械能够在食道内充分移动,以便对食道进行全方位检查,解决了以往用水送服在食道内停留时间过短和检查不到位的问题。
23.基于上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胶囊内镜辅助器械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24.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该胶囊内镜辅助器械具体包括气囊1、导管2和胶囊结合部3。导管2用来延伸至人体食道内,导管2的一端连接气囊1,气囊1能够在被挤压时于导管2内产生冲击气流;导管2的另一端则连接胶囊结合部3,胶囊结合部3设置有适配胶囊内镜5的内腔,该内腔通过导管2与气囊1连通。在安装胶囊内镜5时,首先适度挤压气囊1,然后将胶囊内镜5装入内腔,胶囊内镜5与内腔的避免贴合密封,在气囊1的恢复弹力作用下,通过导管2在胶囊结合部3的内腔处产生吸力,对胶囊内镜5吸附固定。医护人员可通过手持气囊1一端,借助导管2将胶囊内镜5伸入到被检查人员的食道内,利用转动或者提拉导管2调整胶囊内镜5的观测位置和观测角度,对食道进行充分的检查。
25.如图2,在食道检查完成后,再次挤压气囊1,使气囊1内的气体几乎完全排出,在导管2内产生冲击气流,进而推动胶囊内镜5脱离胶囊结合部3,实现胶囊内镜5的投放,之后胶囊内镜5随着消化道的蠕动在消化道内缓缓移动,完成消化道的后续检查后排出体外。
26.由图1可见,胶囊结合部3整体呈蛋壳状或冠状,从而形成与胶囊内镜5适配的内腔,导管2的端部连接在胶囊结合部3的中样。可以理解的是,当采用不同型号的胶囊内镜5
或者的胶囊内镜5的形状变化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规格的胶囊结合部3,保证胶囊内镜5能够与内腔的内壁面无缝密封贴合,从而避免在通过导管2移动胶囊内镜5时,胶囊内镜5脱落。
27.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胶囊结合部3和导管2一体成型,避免了胶囊结合部3相对导管2脱落,胶囊结合部3的材料优选采用液态硅胶材料,也即内腔的内壁面为液态硅胶壁面。液态硅胶呈镜面时,静电吸附力较强,同时与胶囊内镜5的密封性好,加上气囊1的吸力,提高了胶囊内镜5固定的牢固性,能够有效避免胶囊内镜5从胶囊结合部3意外脱离。
28.此外,胶囊结合部3的外壁还设有导向倒角4,该导向倒角4具体设置在胶囊结合部3的底部,也即胶囊结合部3底部局部段的径向尺寸自底部至顶部逐渐增大,对胶囊结合部3伸入食道内起到导向作用。可以想到的是,胶囊结合部3的外壁的顶端同样可以设置导向倒角4,以便在投放胶囊内镜5后将胶囊结合部3从食道内抽出。
29.通常而言,导管2的直径远远小于胶囊内镜5的径向尺寸,以便借助导管2将胶囊内镜5输送至食道的任意位置,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导管2优选采用柔性弯折导管2,以便自口腔、咽部至食道输送胶囊内镜5时在咽部适当弯折。具体来说,导管2整体也采用固化的液态硅胶材料支撑。作为可选地,导管2的弯折部位还可设置褶皱部,褶皱部可参考吸管弯折处的褶皱设计。
30.气囊1和导管2则选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如利用导管2的弹性实现导管2和气囊1的接头的过盈配合,然后对导管2进行箍紧固定,提高二者配合的密封性。气囊1和导管2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在完成一次检查后,将气囊1和导管2分离消毒,以便对气囊1的内部进行充分的消毒灭菌,避免气囊1内消毒不彻底,在重复使用时造成交叉感染。当然,该辅助器械可以设计为一次性的,通过将气囊1和导管2分离设置,能够在使用时仅将导管2和胶囊结合部3的一体化结构丢弃,气囊1消毒后可重复利用。
31.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气囊1的作用在于预挤压时,借助气囊1的弹力在胶囊结合部3的内腔产生负压吸附作用;在进行胶囊内镜5分离时,再次挤压产生正压冲击气流将胶囊内镜5从胶囊结合部3的内腔推出。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采用具有相似功能的替代件,如具有限位功能的注射器(推柄外抽后被轴向限位)等,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制。
3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胶囊内镜辅助器械能够方便的将胶囊内镜5吸附固定和将降囊内镜投放,借助导管2可将胶囊内镜5在人体食道内任意移动检查,在食道检查完成后,可将胶囊内镜5投放,继续完成胃和肠道的检查,实现一颗胶囊内镜5完成全部消化道的检查,减少患者痛苦。且该胶囊内镜辅助器械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廉,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降低医疗费用。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3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胶囊内镜辅助器械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
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