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22:03: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力式沉箱码头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港口建设发展,大型重力式码头建设得到快递发展,而沉箱式结构是现今我国海运港口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形式之一。由于身处常年风浪较大的港口水域,码头沉箱会在风浪的影响下发生偏移或不均匀沉降等情况;而当码头沉箱产生大幅度位移和沉降时,会严重影响重力式沉箱码头的主体结构使用功能及使用安全。
3.在沉箱下部设置抗滑桩能够提高沉箱式码头结构的使用性能,但现有的抗滑桩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主要由其自身下段埋入地下的部分起到稳固作用,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缺点:
4.1、抗滑桩一般为圆柱形结构,与地基基础之间的摩擦力较小,稳固性较差;
5.2、各抗滑桩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差,进而导致抗滑桩支护结构整体的连接强度及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包括沉箱、回填料、码头上部结构和抗滑桩,所述回填料设置在沉箱的内部,所述沉箱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插板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沉箱的左右两侧,所述码头上部结构设置在沉箱的上表面,所述抗滑桩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抗滑桩的顶端均安装在沉箱的下表面,最外侧的所述抗滑桩之间固定连接有连续墙,每个所述抗滑桩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多边形架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插板的两端均设置为燕尾形结构,所述沉箱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插槽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沉箱的左右两侧,所述插槽的数量与插板的数量相等,所述插槽设置为燕尾槽,所述插槽与插板相适配,所述插板安装于对应位置的插槽内。
9.进一步的,所述沉箱的下表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有多个,且定位孔的数量与抗滑桩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均与抗滑桩的横截面相同,所述抗滑桩的顶端位于对应位置的定位孔内。
10.进一步的,所述连续墙由现浇混凝土构成,所述混凝土内预埋有钢筋笼。
11.进一步的,所述抗滑桩内预埋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工字型钢。
12.进一步的,所述抗滑桩的横截面为五边形,所述抗滑桩的每个侧面均为圆弧形结构。
1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4.1、通过设置插板能够增加沉箱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并且插板通过插槽便于进行安装,方便沉箱的放置,通过将抗滑桩设置成五边形结构,能够增加抗滑桩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固性;
15.2、通过在抗滑桩的内部设置加强筋,并且加强筋为工字钢,能够提高抗滑桩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连续墙,可由连续墙起到对各抗滑桩的有效连接,进而可有效地提高相邻抗滑桩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沉箱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沉箱;2-回填料;3-码头上部结构;4-抗滑桩;5-插板;6-连续墙;7-插槽;8-定位孔;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包括沉箱1、回填料2、码头上部结构3和抗滑桩4,回填料2设置在沉箱1的内部,通过回填料2将沉箱1安装在地基基础上,沉箱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板5,插板5设置有多个,多个插板5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沉箱1的左右两侧,插板5能够增加沉箱1与地基的接触面积,码头上部结构3设置在沉箱1的上表面,抗滑桩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抗滑桩4的顶端均安装在沉箱1的下表面,抗滑桩4的底端插设在地基内,最外侧的抗滑桩4之间固定连接有连续墙6,通过设置连续墙6,可由连续墙6起到对各抗滑桩4的有效连接,进而可有效地提高相邻抗滑桩4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整体的稳定性,每个抗滑桩4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多边形架结构。
25.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插板5的两端均设置为燕尾形结构,沉箱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槽7,插槽7设置有多个,多个插槽7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沉箱1的左右两侧,插槽7的数量与插板5的数量相等,插槽7设置为燕尾槽,插槽7与插板5相适配,插板5安装于插槽7内,插板5能够增加沉箱1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并且插板5通过插槽7便于进行安装,方便沉箱1的放置。
26.其中如图1和图4所示,沉箱1的下表面开设有定位孔8,定位孔8设置有多个,且定
位孔8的数量与抗滑桩4的数量相等,每个定位孔8的横截面均与抗滑桩4的横截面相同,抗滑桩4的顶端位于对应位置的定位孔8内,设置定位孔8便于对沉箱1进行定位,方便进行安装。
27.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连续墙6由现浇混凝土构成,混凝土内预埋有钢筋笼,混凝土构成的连续墙6强度较高,起到对各抗滑桩4之间的有效连接。
28.其中如图2和图5所示,抗滑桩4内预埋有加强筋9,加强筋9为工字型钢,通过在抗滑桩4的内部设置加强筋9,并且加强筋9为工字钢,能够提高抗滑桩4的结构强度。
29.其中如图2和图5所示,抗滑桩4的横截面为五边形,抗滑桩4的每个侧面均为圆弧形结构,将抗滑桩4设置成五边形结构,能够增加抗滑桩4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固性。
30.工作原理:通过设置插板5能够增加沉箱1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并且插板5通过插槽7便于进行安装,方便沉箱1的放置,通过将抗滑桩4设置成五边形结构,能够增加抗滑桩4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固性,通过在抗滑桩4的内部设置加强筋9,并且加强筋9为工字钢,能够提高抗滑桩4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连续墙6,可由连续墙6起到对各抗滑桩4的有效连接,进而可有效地提高相邻抗滑桩4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3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沉箱(1)、回填料(2)、码头上部结构(3)和抗滑桩(4),所述回填料(2)设置在沉箱(1)的内部,所述沉箱(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板(5),所述插板(5)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插板(5)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沉箱(1)的左右两侧,所述码头上部结构(3)设置在沉箱(1)的上表面,所述抗滑桩(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抗滑桩(4)的顶端均安装在沉箱(1)的下表面,最外侧的所述抗滑桩(4)之间固定连接有连续墙(6),每个所述抗滑桩(4)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多边形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5)的两端均设置为燕尾形结构,所述沉箱(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槽(7),所述插槽(7)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插槽(7)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沉箱(1)的左右两侧,所述插槽(7)的数量与插板(5)的数量相等,所述插槽(7)设置为燕尾槽,所述插槽(7)与插板(5)相适配,所述插板(5)安装于对应位置的插槽(7)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箱(1)的下表面开设有定位孔(8),所述定位孔(8)设置有多个,且定位孔(8)的数量与抗滑桩(4)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定位孔(8)的横截面均与抗滑桩(4)的横截面相同,所述抗滑桩(4)的顶端位于对应位置的定位孔(8)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墙(6)由现浇混凝土构成,所述混凝土内预埋有钢筋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4)内预埋有加强筋(9),所述加强筋(9)为工字型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4)的横截面为五边形,所述抗滑桩(4)的每个侧面均为圆弧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地基基础中设抗滑桩的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属于重力式沉箱码头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沉箱、回填料、码头上部结构和抗滑桩,所述回填料设置在沉箱的内部,所述沉箱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板,所述码头上部结构设置在沉箱的上表面,所述抗滑桩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抗滑桩的顶端均安装在沉箱的下表面,最外侧的所述抗滑桩之间固定连接有连续墙;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抗滑桩设置成五边形结构,能够提高整体的稳固性,通过设置加强筋,并且加强筋为工字钢能够提高抗滑桩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连续墙,可由连续墙起到对各抗滑桩的有效连接,进而可有效地提高相邻抗滑桩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整体的稳定性。提高整体的稳定性。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笑笑 万又源 贡媛 代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港湾交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3
技术公布日:2022/3/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