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胸腔积液穿刺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20:05: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胸腔积液穿刺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胸腔积液和气胸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除了胸外伤所致的血、气胸,开胸术后胸腔积液外,近年来,由于肺癌发病率和肺结核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使得癌性胸腔积液患者和结核所致的胸腔积液患者大量增多。在临床中,经常需抽取胸腔积液化验、引流胸腔积液、积气、积血等,传统的方式是:利用胸腔穿刺针包括针头和套于其后端的橡胶管穿刺成功后再接上注射针管进行抽。
3.但是现有的穿刺引流装置机构相对简单,在抽满一管后,需要一人用止血钳夹住乳胶管,防止空气进入人体,然后将抽满的积液排出,然后反复抽取,单人操作不便,并且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胸腔积液穿刺引流装置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胸腔积液穿刺引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单人操作,并且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人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胸腔积液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负压机构,所述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壳,所述密封壳的左侧设置有抽液机构,所述密封壳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密封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密封壳的右侧,所述密封壳的底部与储液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管的右端与外壳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管的底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储液箱的内部,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单向排气机构,所述单向排气机构与外壳的内部相连通。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负压机构包括活塞头、u形杆、第一弹簧和定位环,所述活塞头的外侧气密滑动连接至外壳的内部,所述u形杆的一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外壳的内部,所述u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活塞头的右侧,所述u形杆的另一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定位环的左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u形杆的外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活塞头的左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至外壳的内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定位环分别以外壳的水平中心线斜对称设置。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抽液机构包括穿刺针、软管、单向阀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端贯穿并螺纹连接至密封壳的内部,所述连接管的左端固定连接至软管的一端,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穿刺针的一端,所述单向阀设置在连接管的外侧。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单向排气机构包括壳体、滑杆、活动板、第二弹簧和限位杆,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至外壳的顶部,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
述壳体与通孔相连通,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至壳体的内部,所述滑杆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限位杆的顶部,所述滑杆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壳体的顶部,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至滑杆的顶端,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透气孔,所述活动板的底部与透气孔的出口处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滑杆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至限位杆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至滑杆的内侧。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透气孔相连通,所述活动板与凹槽相配合。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密封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右侧固定连接至导管的外侧。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1)本方案通过外壳与密封壳组成装置整体,先将抽液机构穿刺到患者的积液处并与人体相互固定,然后一手握住外壳另一只手推动负压机构,负压机构使外壳内产生负压,在通过导管将储液箱内部的气体抽至外壳的内部,然后储液箱内部同时产生负压,然后通过抽液机构将病患体内的积液抽出,此时积液进入密封壳并流入储液箱的内部,然后松开负压机构,负压机构复位挤压内部的空气使其通过单向排气机构排出,如此反复操作直至病患积液抽完,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方便单人进行操作,节省人力,并且操作简单提升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单人操作,并且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人的问题。
15.(2)本方案通过活塞头、u形杆、第一弹簧和定位环的配合使用,推动 u形杆位于顶部的一端沿着定位环的内部运动,u形杆同时带动活塞头沿着外壳的内部滑动,活塞头压缩第一弹簧,使得外壳的内部形成负压,进而使储液箱内部形成负压,从而使得装置方便医护人员单人进行积液抽取操作,节省人力。
16.(3)本方案通过固定块可以方便医护人员手部握持装置并推动负压机构时,方便手部借力,使得装置操作更加方便。
17.(4)本方案通过穿刺针、软管、单向阀和连接管的配合使用,将穿刺针扎入患者胸腔的积液处,通过软管和连接管与密封壳的内部相连通,并且单向阀可以使得密封壳内部的空气无法通过连接管进入软管,避免了空气倒灌入患者体内的风险,同时节约医护人员,方便单人进行操作。
18.(5)本方案通过壳体、滑杆、活动板、第二弹簧和限位杆以及透气孔的配合使用,在负压机构复位时,由于抽液机构内部的单向阀的作用使得外壳内部的空气被负压机构挤压,空气通过通孔被挤压至壳体的内部,并且空气通过透气孔推动活动板带动滑杆向上运动,使得内部的空气排出,当内部空气排出后,滑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活动板返回原位,并对透气孔进行封堵,此时由于外壳内部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活动板被大气压紧紧压住对透气孔进行密封,使得负压机构能够正常运作,从而实现了装置可高效连续地进行抽取工作,提高效率。
19.(6)本方案通过凹槽与活动板相配合,使得活动板与外壳的贴合更加紧密,进而防止在负压机构工作时,发生漏气现象,从而使得装置的结构更加合理,使用更加稳定。
20.(7)本方案通过隔板可对导管进行加固,并且隔板将密封壳的内部进行分割,使得抽出的积液可以顺利地进入储液箱的内部,从而使得装置的结构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u形杆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25.图中标号说明:
26.1、外壳;2、负压机构;21、活塞头;22、u形杆;23、第一弹簧;24、定位环;3、密封壳;31、隔板;4、抽液机构;41、穿刺针;42、软管;43、单向阀;44、连接管;5、储液箱;6、导管;7、固定块;8、单向排气机构; 81、壳体;82、滑杆;83、活动板;84、第二弹簧;85、限位杆;9、通孔; 10、透气孔;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新型胸腔积液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负压机构2,外壳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壳3,密封壳3的左侧设置有抽液机构4,密封壳3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5,密封壳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管6,导管6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密封壳3的右侧,密封壳3的底部与储液箱5的内部相连通,导管6的右端与外壳1的内部相连通,导管6的底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储液箱5的内部,外壳1的顶部安装有单向排气机构8,单向排气机构8与外壳1的内部相连通。
2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外壳1与密封壳3组成装置整体,先将抽液机构4 穿刺到患者的积液处并与人体相互固定,然后一手握住外壳1另一只手推动负压机构2,负压机构2使外壳1内产生负压,在通过导管6将储液箱5内部的气体抽至外壳1的内部,然后储液箱5内部同时产生负压,然后通过抽液机构4将病患体内的积液抽出,此时积液进入密封壳3并流入储液箱5的内部,然后松开负压机构2,负压机构2复位挤压内部的空气使其通过单向排气机构8排出,如此反复操作直至病患积液抽完,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方便单人进行操作,节省人力,并且操作简单提升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单人操作,并且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人的问题。
30.请参阅图1、图3与图4,其中:负压机构2包括活塞头21、u形杆22、第一弹簧23和定位环24,活塞头21的外侧气密滑动连接至外壳1的内部,u 形杆22的一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外壳1的内部,u形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活塞头21的右侧,u形杆22的另一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定位环24的左侧,第一弹簧23套设于u形杆22的外侧,第一弹簧23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活塞头 21的左侧,第一弹簧23的右端固定连接至外壳1的内部。
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活塞头21、u形杆22、第一弹簧23和定位环24的配合使用,推动u形杆22位于顶部的一端沿着定位环24的内部运动,u形杆 22同时带动活塞头21沿着外壳1的内部滑动,活塞头21压缩第一弹簧23,使得外壳1的内部形成负压,进而使储液箱5内部形成负压,从而使得装置方便医护人员单人进行积液抽取操作,节省人力。
32.请参阅图1,其中: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固定块7与定位环24分别以外壳1的水平中心线斜对称设置。
3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块7可以方便医护人员手部握持装置并推动负压机构2时,方便手部借力,使得装置操作更加方便。
34.请参阅图1,其中:抽液机构4包括穿刺针41、软管42、单向阀43和连接管44,连接管44的右端贯穿并螺纹连接至密封壳3的内部,连接管44的左端固定连接至软管42的一端,软管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穿刺针41的一端,单向阀43设置在连接管44的外侧。
3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穿刺针41、软管42、单向阀43和连接管44的配合使用,将穿刺针41扎入患者胸腔的积液处,通过软管42和连接管44与密封壳3的内部相连通,并且单向阀43可以使得密封壳3内部的空气无法通过连接管44进入软管42,避免了空气倒灌入患者体内的风险,同时节约医护人员,方便单人进行操作。
36.请参阅图2,其中:单向排气机构8包括壳体81、滑杆82、活动板83、第二弹簧84和限位杆85,壳体81的底部固定连接至外壳1的顶部,外壳1 的顶部开设有通孔9,壳体81与通孔9相连通,限位杆8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至壳体81的内部,滑杆82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限位杆85的顶部,滑杆 82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壳体81的顶部,活动板83的底部固定连接至滑杆82的顶端,壳体81的顶部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透气孔10,活动板83的底部与透气孔10的出口处紧密贴合,第二弹簧84套设于滑杆82的外侧,第二弹簧84的顶部固定连接至限位杆85的底部,第二弹簧84的底端固定连接至滑杆82的内侧。
3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壳体81、滑杆82、活动板83、第二弹簧84和限位杆85以及透气孔10的配合使用,在负压机构2复位时,由于抽液机构4内部的单向阀43的作用使得外壳1内部的空气被负压机构2挤压,空气通过通孔9被挤压至壳体81的内部,并且空气通过透气孔10推动活动板83带动滑杆82向上运动,使得内部的空气排出,当内部空气排出后,滑杆82在第二弹簧84的作用下带动活动板83返回原位,并对透气孔10进行封堵,此时由于外壳1内部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活动板83被大气压紧紧压住对透气孔10 进行密封,使得负压机构2能够正常运作,从而实现了装置可高效连续地进行抽取工作,提高效率。
38.请参阅图1与图2,其中:壳体8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与透气孔10相连通,活动板83与凹槽11相配合。
3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凹槽11与活动板83相配合,使得活动板83与外壳 1的贴合更加紧密,进而防止在负压机构2工作时,发生漏气现象,从而使得装置的结构更加合理,使用更加稳定。
40.请参阅图1,其中:密封壳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31,隔板31的右侧固定连接至导管6的外侧。
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隔板31可对导管6进行加固,并且隔板31将密封壳3的内部进行分割,使得抽出的积液可以顺利地进入储液箱5的内部,从而使得装置的结构更加合理。
42.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穿刺针41扎入患者胸腔的积液处,通过软管 42和连接管44与密封壳3的内部相连通,单向阀43可以使得密封壳3内部的空气无法通过连接管44进入软管42,避免了空气倒灌入患者体内,然后一手握住外壳1另一只手推动u形杆22位于顶部的一端沿着定位环24的内部运动,u形杆22同时带动活塞头21沿着外壳1的内部滑动,活塞头21压缩第一弹簧23,使得外壳1的内部形成负压,进而使储液箱5内部形成负压,对患者的积液进行抽取,然后松开负压机构2使其复位,空气通过通孔9被挤压至壳体81的内部,并且空气通过透气孔10推动活动板83带动滑杆82 向上运动,使得内部的空气排出,当内部空
气排出后,滑杆82在第二弹簧84 的作用下带动活动板83返回原位,并对透气孔10进行封堵,此时由于外壳1 内部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活动板83被大气压紧紧压住对透气孔10进行密封,如此反复操作直至病患积液抽完,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方便单人进行操作,节省人力,并且操作简单提升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单人操作,并且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人的问题。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