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辊式地面清洁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5:02: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辊式地面清洁机。


背景技术:

2.辊式地面清洁机是一种通过清洁辊对地面进行擦拭的清洁设备,清洁辊可转动地安装在辊式地面清洁机的机体底部,在辊式地面清洁机进行清洁工作的过程中,转动的清洁辊和地面接触,以完成对待清洁面的擦拭。
3.但是,现有的辊式地面清洁机的清洁辊的两端设有固定盖以对清洁辊进行固定,导致清洁辊在沿墙壁进行清洁的时候无法紧贴墙壁,以致于存在清洁死角,无法对靠近墙边的待清洁面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清洁辊无法对靠近墙边的待清洁面进行清洁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式地面清洁机,包括机体、设于前述机体底部的辊刷腔和设置在前述辊刷腔内的清洁辊,前述清洁辊能够以旋转的方式接触待清洁面,前述清洁辊的旋转轴与待清洁面平行,前述清洁辊包括并排设置的前清洁辊和后清洁辊,在前述机体的同一侧上前述前清洁辊的至少一端位于前述后清洁辊的外侧并暴露于前述辊刷腔的侧部。
5.可选地,前述前清洁辊的一端位于前述后清洁辊的一端的外侧并暴露于前述辊刷腔的侧部,前述后清洁辊的另一端位于前述前清洁辊的另一端外侧并暴露于前述辊刷腔的侧部。
6.可选地,前述清洁辊内设有偏置的电机,以在前述清洁辊上形成有靠近前述电机的第一端和远离前述电机的第二端,前述前清洁辊的第一端与前述后清洁辊的第二端位于前述机体的同一侧以使前述机体的重心趋近于前述机体的垂直于前述前清洁辊轴向的中垂面上。
7.可选地,前述清洁辊与前述机体可拆卸连接,前述电机的尾端沿轴向固定于前述机体位于前述清洁辊的第一端的一侧上,前述清洁辊内设有中空腔,前述中空腔的开口位于前述清洁辊的第一端的端面上以使前述清洁辊通过前述开口轴向滑动套装在前述电机上。
8.可选地,前述前清洁辊包括间隔并同轴设置的至少两个辊体和设置于相邻的前述辊体之间的支座,前述支座与前述机体连接,以与前述机体共同支撑前述前清洁辊,相邻的前述辊体之间具有间隔区域,前述后清洁辊被配置为至少清洁与前述间隔区域相对应的待清洁面。
9.可选地,前述支座到前述前清洁辊暴露在前述辊刷腔侧部的一端的距离小于前述支座到前述前清洁辊另一端的距离的1/2。
10.可选地,前述机体内设有集污盒,前述集污盒的两侧分别设有刮擦前述前清洁辊
和前述后清洁辊的刮污部。
11.可选地,前述辊式地面清洁机包括喷淋装置,前述喷淋装置用于向前述前清洁辊输送清洗液。
12.可选地,前述机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盖,前述喷淋装置包括设置在前述上盖的喷淋口、进水口和连接前述喷淋口和前述进水口的喷水通道,前述喷淋口通向前述前清洁辊,前述喷淋装置将清洗液由前述进水口、前述喷水通道和前述喷淋口输送至前述前清洁辊。
13.可选地,前述机体上设有与前述前清洁辊接触的导流板,前述喷淋口位于前述导流板的前侧。
14.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前述的辊式地面清洁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通过在机体的同一侧上使前清洁辊的至少一端位于后清洁辊的外侧并暴露于辊刷腔的侧部,也就是说使前清洁辊的至少一端的端面超出后清洁辊位于机体同一侧的端面,当辊式地面清洁机沿墙边进行清洁工作时,暴露在辊刷腔侧部的前清洁辊的端面能够与墙壁贴合,从而使得前清洁辊能够对靠近墙边的待清洁面进行擦拭,避免靠近墙边的待清洁面出现清洁死角,进而提高了辊式地面清洁机的清洁效果。
16.2、通过在清洁辊内设置偏置的电机,并将前清洁辊的第一端与后清洁辊的第二端设置在机体的同一侧,使得偏置在前清洁辊和后清洁辊中的两个电机位于机体的不同侧,从而使得机体整体的重力分布更加均衡,机体的重心趋近于自身的中垂面,进而使得两个清洁辊在轴向上受到的压力更加均匀,提高了辊式地面清洁机整体的清洁效果。特别是对于前清洁辊来说,由于前清洁辊长度较长,使机体的压力分布均衡能够避免出现前清洁辊一端(未暴露在辊刷腔侧部的一端)所受压力过大而导致另一端(暴露在辊刷腔侧部的一端)翘起的情形,同时,也能够使得前清洁辊暴露在辊刷腔侧部的一端受到比较大的压力而压紧待清洁面,从而提高前清洁辊对待清洁面的清洁效果。同时,重力分布更加均衡也使得辊式地面清洁机在进行清洁工作的过程中移动得更加平稳。
17.3、通过将前清洁辊配置为多个辊体并在相邻的辊体之间设置支座,使得支座能够与机体共同支撑前清洁辊,提高了前清洁辊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前清洁辊的清洁效果。同时,通过使后清洁辊清洁前清洁辊的多个辊体之间的间隔区域对应的待清洁面,能够避免在辊式地面清洁机的前进过程中出现无法被清洁到的区域。
附图说明
18.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附图中:
19.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辊式地面清洁机的轴测图;
20.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部分机体的俯视图;
21.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部分机体的爆炸图;
22.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前清洁辊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部分机体的剖视图;
24.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25.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部分机体的俯视图;
26.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部分机体的俯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机体;11、清洁辊;111、前清洁辊;1111、第一辊体;1112、第二辊体;1113、从动轴;111a、前辊右端面;111b、前辊左端面;112、后清洁辊;112a、后辊右端面;112b、后辊左端面;113、支座;114、前中空腔;115、后中空腔;12、第一电机;13、第二电机;14、集污盒;141、刮污部;15、中垂面;16、上盖;17、喷淋口;18、导流板;2、把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本技术的辊式地面清洁机包括机体、设于机体底部的辊刷腔和设置在辊刷腔内的清洁辊,清洁辊能够以旋转的方式接触待清洁面,清洁辊的旋转轴与待清洁面平行,清洁辊包括并排设置的前清洁辊和后清洁辊,在机体的同一侧上前清洁辊的至少一端位于后清洁辊的外侧并暴露于辊刷腔的侧部。
33.本技术的辊式地面清洁机通过在机体的同一侧上使前清洁辊的至少一端位于后清洁辊的外侧并暴露于辊刷腔的侧部,也就是说使前清洁辊的至少一端的端面超出后清洁辊位于机体同一侧的端面,当辊式地面清洁机沿墙边进行清洁工作时,暴露在辊刷腔侧部的前清洁辊的端面能够与墙壁贴合,从而使得前清洁辊能够对靠近墙边的待清洁面进行擦拭,避免靠近墙边的待清洁面出现清洁死角,进而提高了辊式地面清洁机的清洁效果。
34.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辊式地面清洁机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35.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
36.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辊式地面清洁机包括机体1和把杆2,机体1设有清洁辊11、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3、集污盒14和喷淋装置(图中未示出)。其中,清洁辊11包括前清洁辊111和后清洁辊112,前清洁辊111和后清洁辊112设置在机体1底部的辊刷腔(图中未示出)内,并且,前清洁辊111和后清洁辊112在机体1的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第一电机12设置在前清洁辊111内以驱动前清洁辊111转动,第二电机13设置在后清洁辊112内以驱动后清洁辊112转动,转动的前清洁辊111和后清洁辊112与待清洁面接触,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擦
拭清洁。喷淋装置能够向前清洁辊111输送清洗液。集污盒14能够对前清洁辊111和后清洁辊112进行刮擦并收集前清洁辊111和后清洁辊112上的脏污。
37.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机体1的同一侧上前清洁辊111一端位于后清洁辊112的外侧并暴露于辊刷腔的侧部。具体来说,如图2中所示,前清洁辊111具有位于机体1右侧的前辊右端面111a和位于机体1左侧的前辊左端面111b,后清洁辊112具有位于机体1右侧的后辊右端面112a和位于机体1左侧的后辊左端面112b,在机体1的同一侧上前清洁辊111一端位于后清洁辊112的外侧,即前清洁辊111位于机体1右侧的前辊右端面111a位于后清洁辊112位于机体1右侧的后辊右端面112a的外侧,也可以说前清洁辊111轴向的长度大于后清洁辊112轴向上的长度,使得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右端面111a超过了后清洁辊112的后辊右端面112a。另外,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右端面111a暴露于辊刷腔的侧部,也就是说前辊右端面111a如图2中所示超出机体1的右侧面,或者也可以是前辊右端面111a与机体1的右侧面平齐,以使本实施例的辊式地面清洁机沿墙边行进时前辊右端面111a能够与墙壁贴合,从而使得前清洁辊111能够对靠近墙边的待清洁面进行擦拭,避免靠近墙边的待清洁面出现清洁死角,进而提高了辊式地面清洁机的清洁效果。
38.结合图2和图4所示,前清洁辊11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辊体1111和第二辊体1112,第一辊体1111和第二辊体1112同轴设置,两者通过从动轴1113相连接,前辊右端面111a形成在第二辊体1112的一端,前辊左端面111b形成在第一辊体1111的一端。进一步,机体1上连接有支座113,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左端面111b所在的一端与与机体1连接,支座113与第一辊体1111和第二辊体1112之间的从动轴1113连接,从而与机体1共同支撑前清洁辊111。其中,支座113可以是套在从动轴1113上的套筒或者通过两部分孔洞卡住从动轴1113的卡合件等多种形式的结构,只要能够对前清洁辊111的从动轴1113形成支撑,并且不阻碍从动轴1113的转动即可。优选地,支座113到前清洁辊111暴露在辊刷腔侧部的一端(即前辊右端面111a)的距离小于支座113到前清洁辊111另一端(即前辊左端面111b)的距离的1/2,也可以说第二辊体1112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辊体1111轴向长度的1/2。另外,第一辊体1111和第二辊体1112之间具有间隔区域,后清洁辊112被配置为至少清洁与第一辊体1111和第二辊体1112之间的间隔区域相对应的待清洁面,也就是说,在辊式地面清洁机前进的过程中,间隔区域经过的待清洁面能够被后清洁辊112再次擦拭,这样能够避免产生因前清洁辊111存在间隔区域而导致部分待清洁面清洁效果不好的情况。
39.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前清洁辊111设置为第一辊体1111和第二辊体1112并在两个辊体之间设置支座113,使得支座113能够与机体1共同支撑前清洁辊111,提高了前清洁辊111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前清洁辊111的清洁效果。同时,通过使后清洁辊112清洁第一辊体1111和第二辊体1112之间的间隔区域对应的待清洁面,能够避免在辊式地面清洁机的前进过程中出现清洁不彻底的区域。
40.需要说明的是,前清洁辊111也可以是一整个辊体,然后在整体的某一处不设外面的清洁件(清洁海绵、清洁布等等),以给支座留出连接位置;或者,前清洁辊111也可以是分为三个或更多数量的辊体,然后相邻的辊体之间都设置支座或只在最靠近暴露端的间隔区域处设置支座。
41.参照图3所示,第一电机12偏置在前清洁辊111内,从而在前清洁辊111上形成靠近第一电机12的第一端(前辊左端面111b所在的一端)和远离第一电机12的第二端(前辊右端
面111a所在的一端),第二电机13也偏置在后清洁辊112内,从而在后清洁辊112上形成靠近第二电机13的第一端(后辊右端面112a所在的一端)和远离第二电机13的第二端(后辊左端面111b所在的一端),前清洁辊111的第一端与后清洁辊112的第二端位于机体1的同一侧,也就是说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3分别靠近机体1的不同侧,使得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3的重量分布在机体1的不同侧。
42.具体地,第一电机12的一端沿轴向固定于机体1的左侧,前清洁辊111(第一辊体1111)内部设有前中空腔114,前中空腔114的开口形成在前清洁辊111的第一端的端面(前辊左端面111b)上,从而能够沿轴向套设于第一电机12,从而使得第一电机12偏置在前清洁辊111内。第二电机13的一端沿轴向固定于机体1的右侧,后清洁辊112内部设有后中空腔115,后中空腔115的开口形成在后清洁辊112的第一端的端面(后辊右端面112a)上,从而能够沿轴向套设于第二电机13,从而使得第二电机13偏置在后清洁辊112内。
43.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前清洁辊111的第一端与后清洁辊112的第二端设置在机体1的同一侧,使得偏置在前清洁辊111内的第一电机12和偏置在后清洁辊112中的第二电机13位于机体1的不同侧,从而使得机体1整体的重力分布更加均衡,机体1的重心趋近于自身的中垂面15,进而使得前清洁辊111和后清洁辊112在轴向上受到的压力更加均匀,提高了辊式地面清洁机整体的清洁效果。特别是对于前清洁辊111来说,由于前清洁辊111长度较长,使机体1的压力分布均衡能够避免出现前清洁辊111一端(未暴露在辊刷腔侧部的一端)所受压力过大而导致另一端(暴露在辊刷腔侧部的一端)翘起的情形,同时,也能够使得前清洁辊111暴露在辊刷腔侧部的一端受到比较大的压力而压紧待清洁面,从而提高前清洁辊111对待清洁面的清洁效果。同时,重力分布更加均衡也使得辊式地面清洁机在进行清洁工作的过程中移动得更加平稳。
44.如图5和图6所示,机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盖16,喷淋装置包括设置在上盖的喷淋口17、进水口(图中未示出)和连接喷淋口17和进水口的喷水通道(图中未示出),喷淋口17通向前清洁辊111,在清洁待清洁面的过程中,辊式地面清洁机储存的清洗液能够从进水口进入喷水通道,从喷水通道流到喷淋口17,然后从喷淋口17喷到前清洁辊111上。
45.继续如图5和图6所示,集污盒14的两侧均设有刮污部141,以前清洁辊111为例,前清洁辊111顺时针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刮污部141刮擦前清洁辊111,从而将前清洁辊111表面粘附的污物刮擦下来并将前清洁辊111吸收的部分污水挤出来,然后,污物和污水顺着刮污部141流进集污盒14当中。同样地,后清洁辊112也受到刮擦。进一步,喷淋口17和刮污部141之间设有导流板18,导流板18能够对喷淋口17喷淋的清洗液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清洗液还没来得及被前清洁辊111吸收就流进集污盒14当中。
46.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导流板18作为对前清洁辊111进行刮擦的构件,刮污部141不挤压前清洁辊111而是与前清洁辊111的外周面刚好接触,从而不对前清洁辊111进行刮擦,而是只起到将被导流板18刮擦下来的污水和污物引导进集污盒14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清洁辊111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喷淋口17将清洗液喷淋到刚被导流板18刮擦后的前清洁辊111上,能够提高前清洁辊1111对清洗液的吸收效果。
47.结合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辊式地面清洁机进行清洁工作的过程中,前清洁辊111的第一辊体1111在第一电机12的驱动下转动,并通过从动轴1113带动第二辊体
1112的转动,后清洁辊112在第二电机13的驱动下转动,转动的前清洁辊111和后清洁辊112对待清洁面进行擦拭。同时,喷淋装置通过喷淋口17向前清洁辊111喷淋清洗液。集污盒14两侧的刮污部141分别对前清洁辊111和后清洁辊112进行刮擦,将前清洁辊111和后清洁辊112表面粘附的污物刮擦下来并将前清洁辊111和后清洁辊112吸收的部分污水挤出来,然后污水和污物被收集到集污盒14内。当辊式地面清洁机沿墙边前进时,由于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右端面111a暴露于辊刷腔的侧部,因此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右端面111a能够与墙壁贴合,使得前清洁辊111的周面能够对靠近墙壁的待清洁面进行清洁。
48.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使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右端面111位于后清洁辊112的后辊右端面112a的外侧并暴露在辊刷腔的侧部,当辊式地面清洁机沿墙边进行清洁工作时,暴露在辊刷腔侧部的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右端面111能够与墙壁贴合,从而使得前清洁辊111能够对靠近墙边的待清洁面进行擦拭,避免靠近墙边的待清洁面出现清洁死角,进而提高了辊式地面清洁机的清洁效果。
49.进一步,通过将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3分别偏置在前清洁辊111和后清洁辊112中,并将前清洁辊111靠近第一电机12的第一端与后清洁辊112远离第二电机13的第二端设置在机体1的同一侧,使得偏置在前清洁辊111内的第一电机12和偏置在后清洁辊112中的第二电机13位于机体1的不同侧,从而使得机体1整体的重力分布更加均衡,机体1的重心趋近于自身的中垂面15,进而使得前清洁辊111和后清洁辊112在轴向上受到的压力更加均匀,提高了辊式地面清洁机整体的清洁效果。特别是对于前清洁辊111来说,由于前清洁辊111长度较长,使机体1的压力分布均衡能够避免出现前清洁辊111一端(未暴露在辊刷腔侧部的一端)所受压力过大而导致另一端(暴露在辊刷腔侧部的一端)翘起的情形,同时,也能够使得前清洁辊111暴露在辊刷腔侧部的一端受到比较大的压力而压紧待清洁面,从而提高前清洁辊111对待清洁面的清洁效果。同时,重力分布更加均衡也使得辊式地面清洁机在进行清洁工作的过程中移动得更加平稳。
50.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
51.如图7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右端面111a位于后清洁辊112的后辊右端面112a的外侧并暴露于辊刷腔的右侧,同时,后清洁辊112的后辊左端面112b位于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左端面111b的外侧并暴露于辊刷腔的左侧。
5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右端面111a可以超出机体1的右侧面,也可以与机体1的右侧面平齐,只要使得前辊右端面111a能够与墙壁贴合即可,后清洁辊112的后辊左端面112b可以是超出机体1的左侧面也可以是与机体1的左侧面平齐,只要使得后辊左端面112b能够与墙壁贴合即可。另外,也可以是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左端面111b位于后清洁辊112的后辊左端面112b的外侧并暴露于辊刷腔的左侧,而后清洁辊112的后辊右端面112a位于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右端面111a的外侧并暴露于辊刷腔的右侧。还需要说明的是,后清洁辊112可以采用整体或多段辊体组成的方式。
53.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
54.如图8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左端面111b位于后清洁辊112的后辊左端面112b的外侧并暴露于辊刷腔的左侧,前清洁辊111的前辊右端面111a位于后清洁辊112的后辊右端面112a的外侧并暴露于辊刷腔的右侧。同时,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机体1通过两个或更多的支座113支撑前清洁辊111。虽然图中未示
出,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机设置在前清洁辊111中部,第二电机设置在后清洁辊112中部。
55.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