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除线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4:19: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服装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除线机。


背景技术:

2.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常常会有断线、浮毛等吸附在衣物上,使得衣物不美观。而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需要人工对衣物表面吸附物进行清理,比较耗费人力。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自动吸线头机则是通过负压抽风的方式,通过设计的风道与自动生产线配合自动对衣物进行清理。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1、衣物进入风道不能完全打开,导致吸线头效果差;2、通过大风力负压的方式对风道进行吸风,会将衣物拉长,造成衣物变形甚至破坏;3、衣物不能完全进入风道,导致露在外面的部分不能被清理,进一步导致吸线头效果差;4、大风力风机会产生大量噪音,有可能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除线机,旨在解决现有的自动吸线头机中吸线头效果差、噪音大以及容易导致衣物变形的技术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除线机,包括:
5.机壳,具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第一腔体;以及
6.抖动装置,设于所述机壳上,用于带动进入所述第一腔体的待除线物进行抖动。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抖动装置包括第一动力件、连杆和抖动支架,所述第一动力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壳,所述抖动支架枢接于所述机壳,所述连杆的一端偏心连接于所述第一动力件的输出轴,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抖动支架。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抖动支架包括一个或多个抵持杆,所述抵持杆用于在所述第一腔体关闭后带动用于设置所述待除线物的挂架抖动。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抖动装置包括抵接件,所述抵接件用于将带动所述待除线物沿轨道移动的滚轮抵持并固定。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除线机还包括静电消除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上并用于使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待除线物的静电消除。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除线机还包括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包括吹风风机和吹风管,所述机壳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独立的第二腔体,所述吹风风机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吹风风机通过所述吹风管向所述第一腔体内吹风。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底部的过滤板和位于所述过滤板下方的回风腔;所述吹风装置还包括回风管,所述回风管连通于所述回风腔和所述吹风风机的进风口之间。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固定侧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腔体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固定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壳体能够朝向所述固定侧板移动以封闭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吹风管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腔体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14.所述吹风装置还包括第二动力件、移动接驳管和固定接驳管,所述移动接驳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吹风管的进风端,所述固定接驳管的进风端连通所述吹风风机的出风口,所述第二动力件和所述移动接驳管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固定接驳管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接驳管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腔体关闭后与所述固定接驳管的出风端连通。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除线机还包括风道转换组件,所述风道转换组件包括转换阀和排风管,所述转换阀用于将所述吹风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吹风管连通转换为与所述排风管连通;所述排风管的排风端连通于所述机壳外。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除线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上的拨杆组件,所述拨杆组件包括第三动力件和拨杆,所述第三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拨杆移动,所述拨杆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的待除线物拨出所述第一腔体。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除线机,其有益效果在于: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除线机,其机壳具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第一腔体,还具有抖动装置,用于带动进入第一腔体的待除线物进行抖动,如此,衣物等待除线物在抖动装置的作用下进行抖动,抖动的过程中待除线物上的线头、浮毛等吸附物可以掉落,如此,提高了除线头效果,而且,不需要大风力吸风机,避免了大风力吸风机带来的严重噪音污染以及导致的衣物的变形、拉长和损坏。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除线机的整体装配示意图,其中,第一腔体处于关闭状态;
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除线机的整体装配示意图,其中,第一腔体处于打开状态;
22.图3是图1所示自动除线机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23.图4是图1所示自动除线机的另一个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24.图5是图1所示自动除线机的循环风道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图1所示自动除线机的循环风道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图1所示自动除线机的抖动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图1所示自动除线机的抖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图1所示自动除线机的抖动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简图;
29.图10是图1所示自动除线机与产线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30.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31.100-自动除线机;
32.1-机壳,10-第一腔体,11-底板,110-回风腔,111-过滤板,12-固定侧板,13-第一壳体,131-板体,14-第二壳体,140-导风通道,141-门板,15-电控箱,16-网板;17-前挡板;
33.2-抖动装置,21-第一动力件,22-连杆,23-抖动支架,231-抵持杆,24-偏心板,25-抵接件,26-后固定板;
34.4-移动装置;
35.5-吹风装置,51-吹风风机,52-吹风管,520-吹风口,53-第二动力件,54-固定接驳管,55-移动接驳管,56-回风管,57-过滤袋;
36.6-风道转换组件,61-转换阀,62-排风管;
37.7-消音装置;
38.8-静电消除装置;
39.9-拨杆组件,91-第三动力件,92-拨杆;
40.200-衣架,2001-竖杆,2002-横杆,2009-轨道,200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2.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固定或设置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除线机100,其应用于衣物、纺织品(如布料)等生产领域中,用于对衣物、纺织品在制造过程中吸附的线头、浮毛等吸附物进行清理,该清理过程统称为除线头。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自动除线机100包括机壳1和设置于机壳1上的抖动装置2,机壳1具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第一腔体10,抖动装置2用于带动进入第一腔体10的待除线物进行抖动。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除线机100,其机壳1具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第一腔体10,还具有抖动装置2,用于带动进入第一腔体10的待除线物进行抖动,如此,衣物、纺织品等待除线物在抖动装置2的作用下进行整体抖动,抖动的过程中待除线物上各处的线头、浮毛等吸附物可以掉落,相比于吸风方式,提高了除线头效果,而且,由于不需要大风力吸风机,还可以避免大风力吸风机带来的严重噪音污染以及导致的衣物的变形、拉长和损坏。
45.以下,以待除线物为衣物为例,对本技术的自动除线机100进行详细说明。
46.该自动除线机100可以结合在衣物生产流水线上。例如,制造完成的衣物挂在一些结构上,如挂架(对衣物而言具体为衣架200)上,请参阅图9和图10所示,衣架200挂在滚轮2008上,滚轮2008沿着轨道2009移动。第一腔体10打开,衣物连同衣架200进入第一腔体10内;第一腔体10关闭,抖动装置2工作以进行除线头;完成除线头后,第一腔体10打开,滚轮2008带动衣架200连同其上的衣物沿着轨道2009移动并离开第一腔体10,继续下一工序;下一个滚轮2008带动衣架200连同其上的衣物进入第一腔体10,如此循环。
47.请参阅图1和图2,机壳1包括底板11、固定侧板12和第一壳体13,底板11大体水平放置,固定侧板12竖直放置,第一壳体13呈三面围合状,第一壳体13能够在底板11上滑动。当第一壳体13朝向固定侧板12移动(为便于描述,以下将该移动方向称为左右方向)直至与固定侧板12抵接时,第一腔体10为关闭状态,当第一壳体13远离固定侧板12移动时,第一腔体10为打开状态。当然,不限于此,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3可以通过以其他方式或路径移动,或者第一腔体10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限定而成,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打开和关闭,在此不再赘述。
48.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13呈三面围合状,其包括三个板体131,其中两个板体131平行且间隔地连接于第三个板体131的相对两侧边缘,并朝向固定侧板12延伸。抖动装置2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3上与前述固定侧板12相对的板体131(也即第三个板体131)上,并位于该板体131的朝向固定侧板12的一侧。当第一壳体13朝向固定侧板12移动时,抖动装置2也靠近固定侧板12。
49.如图1、图4和图6所示,自动除线机100还包括移动装置4,用于驱动第一壳体13移动,以打开和关闭第一腔体1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装置4为气动装置,包括气缸,气缸的推杆与第一壳体13连接。在其他可用的实施例中,该气动装置也可以替换为电动装置(如电推杆)或者液压动力装置(如液压缸)等。
50.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抖动装置2包括第一动力件21、连杆22和抖动支架23,第一动力件21固定设置在第一壳体13上;连杆22的一端偏心连接于第一动力件21的输出轴,连杆22的另一端连接抖动支架23,抖动支架23还枢接在第一壳体13上。如此,当第一动力件21转动时,连杆22能够带动抖动支架23绕其枢转中心轴作往复摆动运动,从而实现了抖动支架23以及衣架200、衣物的往复摆动。第一动力件21具体为电机。
51.连杆22的偏心量决定了抖动支架23的摆动角度,偏心量越大,摆动角度范围越大。例如,在实际应用中,抖动支架23的摆动范围对应的圆心角可以设定为60
°
,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其他数值,在此不作特别限定。
52.其中,在抖动支架23抖动时,为了避免衣物适应抖动支架23的往复摆动惯性后扭成一团而影响除线头效果,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启停等来改变衣物的抖动方式。例如,可以快速抖动两秒,然后慢速抖动一秒等。具体调整方式不再一一赘述。
53.如图所示,抖动装置2还包括偏心板24,其与第一动力件21的输出轴连接,在输出轴的作用下转动。连杆22的一端通过该偏心板24实现与第一动力件21的输出轴的偏心连接。
54.请参阅图7和图8,抖动支架23大体呈y型,其下端包括一个或多个抵持杆231,且抵持杆231沿着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朝向固定侧板12方向延伸。抵持杆231用于对挂架等施加作用力,使其偏离自然下垂位置,从而可以实现挂架的抖动。
55.本实施例中,抖动支架23具有两个相间隔的抵持杆231。如图9和图10所示,沿着轨道2009移动的为滚轮2008,衣架200包括竖杆2001和活动连接于竖杆2001下端的横杆2002等,竖杆2001枢转地连接于滚轮2008的中心轴线,衣物挂在横杆2002上。当滚轮2008位于轨道2009的最低点(用于除线头的位置)时,滚轮2008的中心轴线与抖动支架23的枢转中心轴线相互重合,且两个抵持杆231分别对应到竖杆2001的相对两侧。当滚轮2008带动衣架200移动到位(轨道2009上的最低点),且第一壳体13朝向固定侧板12移动并使得第一腔体10关
闭时,竖杆2001可恰好位于两个抵持杆231之间;然后,抖动支架23开始摆动,两个抵持杆231带动竖杆2001作往复摆动,进而横杆2002带动衣物进行抖动。
56.在该实施例中,抵持杆231可以是两个固定设置的杆体。当然,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抵持杆231也可以是能够移动的杆体,如通过另一个动力件的驱动进行移动后与竖杆2001形成连接,然后可以带动竖杆2001进行摆动。抵持杆231于竖杆2001的连接形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不限于上述所述。
57.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8,在一个实施中,抖动装置2还包括抵接件25。当滚轮2008到达最低点时,也即有衣物到达第一腔体10需要进行除线头操作时,抵接件25用于对滚轮2008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滚轮2008大体固定在轨道2009上而不会随着衣架200的摆动而移动。
58.其中,抵接件25可以包括两个相间隔的杆件,大体呈y型、u型等,其从滚轮2008的大体相对两侧将其夹持。或者,抵接件25可以是一个杆件,其从滚轮2008的上方将滚轮2008压紧,此时,抵接件25的下表面可以呈一定弧形,以便于固定滚轮2008。
59.本实施例中,抵接件25固定在第一壳体13上,随第一壳体13移动。也即,当抖动支架23随第一壳体13移动并将衣架200夹持时,抵接件25同时将滚轮2008固定。完成除线头工序后,抖动支架23、抵接件25共同随第一壳体13远离。
60.如图7和图8所示,该抖动装置2还包括后固定板26,第一动力件21、抖动支架23等均设置在该后固定板26上,后固定板26进一步设置在机壳1上。在安装或者拆卸该抖动装置2时,可直接拆卸后固定板26即可。
61.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机壳1还包括前挡板17,前挡板17连接于第一壳体13的朝向固定侧板12的一侧,并盖设于抖动支架23的两侧,用于遮盖一侧的第一动力件21、至少部分连杆22以及另一侧的结构等,允许抖动支架23露出,并将其他大部分区域遮挡,使得该抖动装置2从外部观察时整体更美观。
62.其中,如图8所示,前挡板17中部形成分位于抖动支架23的两侧的边缘,边缘呈内凹状或者向外倾斜状,这是为了适应抖动支架23的摆动范围的边缘,在不影响抖动支架23摆动的基础上可以有最大的遮盖范围,同时允许抖动支架23露出,以便于带动衣架200抖动。
63.接下来,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个实施中,该自动除线机100还包括吹风装置5,具体包括吹风风机51和吹风管52。如图1和图2所示,自动除线机100的机壳1还包括第二壳体14和形成于第二壳体14内部的第二腔体(未图示)。第二壳体14可以固定设置在底板11上。吹风风机51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吹风管52的进风端连通吹风风机51的出风口,吹风管52的出风端(如图4至图6所示,具有吹风口520的一端)连通至第一腔体10。该实施例中,通过对衣物主动吹风,能够进一步使得线头、浮毛等容易脱落,进一步提高除线头效果。
64.其中,吹风管52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更多个。多个吹风管52的进风端均与吹风风机51的出风口连通,而两个吹风管52的出风端(吹风口520)分别独立地连通至第一腔体10,以从不同位置、方位对衣物进行吹风。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吹风管52的出风端分别位于第一腔体10的相对两侧,因而两个吹风口520分别位于衣物的两侧,可从衣物的两侧进行吹风。
65.相比于吸风的方式,主动吹风的气流作用更明显,除线头效果更明显,而且,风力不需要过大,噪音可以较小,从衣物的两侧主动吹风也不会造成衣物被拉长等。
66.其中,两个吹风管52嵌入第一壳体13内,具体是第一壳体13的两个相互平行、间隔的板体131上,且两个吹风管52的出风端分别贯穿至板体131的内表面上,如图4和图5所示。
67.由于两个吹风管52分别随第一壳体13进行移动,为了能够使得吹风管52至少在需要的时候与吹风风机51形成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吹风装置5还包括第二动力件53、固定接驳管54和移动接驳管55。请参阅图3所示,第二动力件53和移动接驳管55均设于第一壳体13上并随第一壳体13移动,移动接驳管55的一端与吹风管52的进风端连接,固定接驳管54的进风端与吹风风机51的出风口连通,第二动力件53用于在第一腔体10关闭时驱动移动接驳管55的另一端与固定接驳管54的出风端连接,而在第一腔体10打开时,移动接驳管55与固定接驳管54的出风端之间因第一壳体13的位置的变化而断开连接。
68.移动接驳管55的数量与吹风管52的数量对应。移动接驳管55具体可以为软管,具体如波纹管、弹性管等可以伸长和缩短的管件,其一端连接至吹风管52,其另一端伸长后可以与固定接驳管54形成连接。
69.第二动力件53可以包括气压动力件,如气缸。在本实施例中,当气缸动作时,移动接驳管55与固定接驳管54连通;当气缸反向动作时,移动接驳管55反向回复并与固定接驳管54脱离连接。当然,不限于此,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气缸可以替换为其他形式的动力件,如电推杆、液压缸等,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驱动移动接驳管55移动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0.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3水平移动(如左右方向)以使得第一腔体10打开和关闭。第二动力件53可以带动移动接驳管55在另一水平方向(如前后方向)上移动(伸缩)。当然,根据移动接驳管55的设置方位的不同,其可以沿着其他方向移动,直至与固定接驳管54形成连通,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赘述。
71.固定接驳管5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移动接驳管55一一对应连接。两个固定接驳管54的进风端可以通过合并或者不合并的方式与吹风风机51的出风口连通。并且,两个固定接驳管54的延伸形式以考虑第二腔体的空间以及配合吹风风机51的出风口的位置为宜,具体可不作特别限定。
72.进一步地,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该吹风装置5还包括回风管56和过滤袋57,回风管56的进风端与第一腔体10连通,回风管56的出风端与吹风风机51的进风口连通,过滤袋57设置在回风管56至吹风风机51的气流通道上。也即,通过吹风管52提供的气流对衣物吹风后,气流连同线头等吸附物一同进入回风管56,经过过滤袋57后,吸附物被收集在过滤袋57内,而空气可以回到吹风风机51,并再一次进行循环。
73.过滤袋57是可拆卸的,以供操作人员方便地进行过滤袋57的清理、更换等。请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二壳体14还具有导风通道140(未图示),导风通道140与第二腔体互不连通,导风通道140连通在回风管56的出风端和吹风风机51的进风口之间。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壳体14上设有可以打开和关闭该导风通道140的门板141,过滤袋57可拆卸地设于该导风通道140内。如此,通过打开门板141,可以暴露过滤袋57,然后可以对过滤袋57进行清理等操作,关闭门板141,导风通道140在此处被关闭,循环气流可以经由导风通道140回到吹风风机51。
74.过滤袋57可以是柔性袋,具体如尼龙或者布料等材质的网袋;也可以为刚性袋,如具有网眼的金属筒等;还可以柔性和刚性结合的袋体,如具有网眼的金属筒内再套设一层
尼龙网袋等。可以理解的是,任何能够在此过滤吸附物的网袋形式均可应用于本实施例中,在此不作特别限定。
75.再请参阅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中,底板11上设有回风腔110,回风腔110与第一腔体10的底部、回风管56相连通,且底板11上对应该回风腔110的部分具有多个回风孔(未标示),也即,底板11上对应回风腔110的部分形成过滤板111,如图3至图5所示。回风孔的直径设置地稍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衣物上脱落的线头等吸附物可以通过过滤板111的回风孔后进入回风腔110和回风管56,并进一步被过滤袋57收集,而如果在抖动过程中有衣物从衣架200上掉落,则会直接掉落在过滤板111上,不会进入到回风腔110,也不会被吸到回风管56内。
76.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第一腔体10内设有一个或多个网板16,网板16与第一壳体13之间填充有消音棉等消音材料。通过该些网板16和消音材料的设置,能够降低第一腔体10之内的噪音,改善工作环境。
77.请参阅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中,该自动除线机100还包括风道转换组件6,包括转换阀61和排风管62,转换阀61用于在第一腔体10打开时,也即不需要向第一腔体10内吹风时,将吹风风机51的出风口从与固定接驳管54连通转换为与排风管62连通,排风管62的排风端位于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之外,也即该自动除线机100的机壳1之外。也就是说,当第一腔体10关闭、对衣物进行除线头时,吹风风机51的出风口正常与固定接驳管54连通,吹风风机51向第一腔体10内吹风;当除线头结束、第一腔体10打开时,风道转换组件6动作,将吹风风机51的出风口转换为与排风管62连通,此时,气流不再吹向第一腔体10内,而是通过排风管62排至自动除线机100的外部,避免第一腔体10内继续有气流而影响衣物和衣架200沿轨道2009的移动,也避免影响到周围的工作人员。
78.其中,可选地,排风管62的排风端延伸至底板11的底部,气流排放至底板11的下方,如此,排风管62不需要延伸到更远的地方,排风管62的长度低、材料成本少,在机壳1上的装配也更简便。
79.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自动除线机100还包括消音装置7,其设置在机壳1上,具体是底板11上,可以位于第二腔体内。排风管62的排风端与消音装置7连通,消音装置7进一步连通至底板11的底部。这能够对排风管62内的风进行降噪处理,降低风排出后的噪音,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噪音伤害,优化工作环境。
80.消音装置7的形式不限,只需能够对排风管62的排风起到降噪作用即可。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消音装置7大体呈盒状,其内部设有多层消音海绵(未图示),且四周内壁等也设有消音海绵等,风经过海绵后噪音能够明显降低。
81.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中,该自动除线机100还包括至少一个静电消除装置8,用于向第一腔体10内提供离子,用于中和衣物上的静电,使得线头、浮毛等更容易在衣物抖动时脱落,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除线头效果。具体地,该静电消除装置8至少用于提供负离子。
82.具体地,静电消除装置8的电源部分(未图示)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二壳体14上,并位于第二腔体内,其放电电极(未图示)可以设置在与第一腔体10连通的送气管(未图示)内,送气管内的气流将放电电极产生的负离子输送至第一腔体10内,以使得负离子以最短的距离到达衣物的表面,避免发生负离子的中和。送气管的进风端可直接或间接连接至吹风风机51的出风口。当然,不限于此,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静电消除装置8允许以其他方式设
置,只需产生的负离子能够进入第一腔体10内即可。
83.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所示,一个实施例中,该自动除线机100还包括拨杆组件9,具体包括第三动力件91和由第三动力件91驱动移动的拨杆92,拨杆92用于在除线头操作完成后、衣物随滚轮2008移动时将衣物的下端拨出第一腔体10。这是因为,在一些情况下,衣物可能较长,衣物的下端不能及时离开第一腔体10,通过拨杆92将衣物拨出,可避免下一次除线头操作时衣物被第一壳体13和固定侧板12夹住。
84.第三动力件91可以驱动拨杆92以平移或者转动的方式移动,从而对衣物进行拨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拨杆92的一端设置在固定侧板12上并位于固定侧板12的一端,优选是靠近轨道2009上衣物滑来的一侧,其在不需要工作时朝向第一壳体13延伸,工作时向衣物滑走的一侧转动,如此,可以对衣物的下端进行拨动。
85.第三动力件91可以为摆动气缸。不限于此,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摆动气缸可以替换为电机、摆动液压缸等。
86.此外,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所示,该自动除线机100还具有电控箱15,其内设置有电控组件(未图示),如控制单元、各种线缆等,用于向上述的抖动装置2、移动装置4、吹风装置5、风道转换组件6、静电消除装置8等提供电力供应,并控制该些结构的启停。电控箱15可以位于第二壳体14的上方,或者是其他位置,甚至电控箱15的箱体可以与第二壳体14一体成型。在实际应用中,电控箱15的具体位置设置优选以适应人体身高、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为宜。
87.当然,该自动除线机100还包括气源装置(未图示),用于为上述的各气缸等提供压缩气源。
88.此外,该自动除线机100还包括多个传感器(未图示),用于检测衣物是否进入第一腔体10(或者说滚轮2008是否到位)、第一壳体13是否移动到位、拨杆92是否转动到位、抵接件25是否移动到位、抖动支架23是否摆动到位、转换阀61是否转换到位、移动接驳管55是否伸长到位等,传感器向电控箱15内的控制单元(未图示)反馈到位信号,控制单元根据各信号来控制该自动除线机100的工作。
89.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9和图10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除线机100的工作过程是:
90.第一腔体10打开,滚轮2008沿轨道2009移动,衣物进入第一腔体10内;
91.移动装置4动作,带动第一壳体13移动并将第一腔体10关闭;第二动力件53带动移动接驳管55移动,与固定接驳管54连通;吹风风机51的出风口与吹风管52连通;同时,抖动支架23将衣架200夹持,抵接件25将滚轮2008固定在轨道2009上;
92.第一动力件21带动抖动支架23往复摆动;同时,静电消除装置8向第一腔体10内提供负离子,两个吹风管52从两侧对衣物吹风;
93.抖动支架23停止摆动,抵接件25释放滚轮2008;转换阀61动作将吹风风机51的出风口与排风管62连通;第二动力件53带动移动接驳管55上移;移动装置4带动第一壳体13反向移动,第一腔体10打开;
94.滚轮2008沿轨道2009滑动,同时,拨杆92转动,将衣物下端拨出第一腔体10,完成一次除线头操作。
9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