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20:03: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小型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对其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产品日渐轻薄化,其内部的空间也变得非常狭小,这就要求产品内部必须要采用密集化布局,各个电子零件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越来越轻薄化,对制程工艺和产品连接的可靠性要求都越来越高。目前现有的很多电连接器的体积都比较矮小,高度也比较低,功能也相对比较单一,通常只能与一种对接端电连接器或对接元件进行匹配对接,而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中,为了实现多功能的要求,往往需要在电路板上仅有的空间内同时插接多个对接元件,而由于空间的限制,这种情况下无法同时安装多个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功能单一、安装空间受限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usb插接模块及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前端对接面及一后端安装面,所述前端对接面上从左至右依次分布有一圆形插接口、一导向孔及一usb插接口,所述usb插接模块与所述usb插接口对应设置;所述端子模组与所述圆形插接口对应设置,且端子模组包括一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设有一圆柱状对接臂,该对接臂位于所述圆形插接口的中心位置。
5.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与所述圆形插接口对应的第一插接腔及与所述usb插接口对应的第二插接腔,所述第一插接腔和第二插接腔沿水平方向排列。
6.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安装面上开设有一向内凹陷的安装口,且所述安装口内设有一止挡部,所述usb插接模块收容于所述安装口内,且usb插接模块还设有一插置于所述第二插接腔内的对接部及抵靠于所述止挡部上的限位部。
7.进一步地,所述usb插接模块还设有一覆盖于所述对接部上的遮蔽壳,且所述遮蔽壳向后延伸并覆盖住所述限位部,所述遮蔽壳还设有一对向下延伸的固定臂,所述固定臂覆盖于所述限位部的两侧表面。
8.进一步地,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一接地端子及一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相互搭接。
9.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接触臂及连接该两个接触臂的顶臂,所述两个接触臂的其中一个接触臂上设有一冲裁孔及形成于冲裁孔内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后端为一自由末端,该自由末端与所述侦测端子搭接。
10.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壳体设有一遮盖于所述后端安装面上的后盖,所述绝缘本体
的后侧设有卡持所述后盖的边缘的卡持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本体上同时设置两个插接口,可满足两种不同的插接功能,同时实现了直流电源的传输及usb数据/信号的传输,相较于分开成两个单独的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一体式的结构可以减少对电路板空间的占用,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分解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绝缘本体的俯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绝缘本体的后侧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后侧视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接地端子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接地端子与侦测端子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接地端子与侦测端子的俯视图。
19.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绝缘本体的后侧位置的局部视图。
20.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其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端子模组20、安装于绝缘本体10内的usb插接模块30及遮罩于绝缘本体10上的金属壳体40,所述端子模组20用于实现直流电源传输,而所述usb插接模块30则用于实现高速信号和数据的传输。
22.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一顶面11、一对侧面12、一前端对接面13、形成于顶面11和侧面12内侧的第一插接腔14和第二插接腔15、以及介于所述第一插接腔14和第二插接腔15之间的导向孔16,其中,所述顶面11设有向下凹陷形成的卡槽110及通孔111,所述卡槽110用于与所述金属壳体40卡扣配合,所述通孔111向下贯通所述第一插接腔14,用于供金属壳体40的弹片45向下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接腔14内。所述侧面12上开设有与所述金属壳体40卡扣配合的限位槽120。所述前端对接面13呈矩形,所述第一插接腔14向前贯通所述前端对接面13,并在前端对接面13上形成一圆形插接口141,所述第二插接腔15向前贯通所述前端对接面13,并在前端对接面13上形成一扁平状的usb插接口151,而所述导向孔16开设于所述前端对接面13上并向后延伸,且所述导向孔16也呈圆形,其具有导向功能,可有助于快速精准地实现插接/组装,所述圆形插接口141、导向孔16及扁平状的usb插接口151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且三者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者,至少所述圆形插接口141与所述扁平状usb插接口151的中心是位于同一直线上的。
23.另外,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侧还设有一后端安装面17及向后凸伸超过所述后端安装面17的突出部18,所述后端安装面17上开设有一向内凹陷的安装口171,用于安装所述usb插接模块30,且所述安装口171内设有一止挡部172,用于止挡住所述usb插接模块30,以防止其过分向前安装入所述安装口171内。如图8所示,所述突出部18上开设有一倒u型插槽181、位于该插槽内侧的一内槽182及一中心槽183,用于安装所述端子模组20,所述倒u型插
槽181、内槽182及中心槽183均自后向前贯通至所述第一插接腔14,使得所述端子模组20可以暴露在第一插接腔14内以与对接端元件(未图示)实现电性插接,其中,所述倒u型插槽181包括一对侧槽184及一顶槽185,所述一对侧槽184分布于所述中心槽183的左右两侧,所述内槽182则位于所述中心槽183与一侧槽184之间,且所述内槽182与该侧槽184相邻设置、彼此贯通,使得内槽182内的侦测端子23方便与相邻的侧槽184内的接地端子21进行搭接;所述中心槽183呈“凹”字型,其内设有一凸舌。所述突出部18的底部设有向后凸伸出的裙边部186,所述裙边部186上开设有若干限位隔栏187,用于卡持端子模组20的尾部,实现固定限位。
24.为了更好地卡持住金属壳体40,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侧还设有凸出于所述后端安装面17的卡持部19,所述卡持部19与所述后端安装面17之间形成有卡持槽191,所述卡持槽191位于所述安装口171的一侧,用于卡持住所述金属壳体40的后盖43的边缘。如此一来,所述金属壳体40可稳定可靠地卡持住所述绝缘本体10,不易发生翘曲或脱离,能提供更为有效的防护作用。
25.所述端子模组20包括一接地端子21、一电源端子22及一侦测端子23,其分别插置于所述倒u型插槽181、中心槽183及内槽182中,其中,所述接地端子21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接触臂24及连接该两接触臂24的顶臂25,所述两个接触臂24呈片状且分别插置于所述一对侧槽184内,所述顶臂25插置于所述顶槽185内,其中一个接触臂24上设有一冲裁孔241及形成于冲裁孔241内的弹性臂242,所述弹性臂242自前向后延伸,其前端与所述接触臂24的前端一体相连,其后端为一自由末端a,所述两个接触臂24的后端设有向下延伸出的焊接臂243。所述电源端子22位于所述中心槽183内,且电源端子22设有圆柱状对接臂221,该对接臂221位于所述第一插接腔14内并位于所述圆形插接口141的中心位置。所述侦测端子23呈片状,其设有一侦测臂231,该侦测臂231与所述弹性臂242的自由末端a相邻设置,且彼此相互搭接实现导通,当对接元件插入所述第一插接腔14后,将施压于所述弹性臂242上并迫使所述弹性臂242远离所述侦测臂231,以断开彼此的连接。
26.所述金属壳体40设有一顶盖41、一对侧盖42及一后盖43,所述顶盖41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顶面11,所述侧盖42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一对侧面12,其中,所述顶盖41设有向下折弯形成的折片44及弹片45,所述折片44用于卡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顶面11上的卡槽110内,实现与绝缘本体10的固定配合,所述弹片45向下延伸入所述绝缘本体10顶面11上的通孔111内,并位于所述对接臂221的正上方;所述后盖43自所述顶盖41的后侧边缘向下弯折而成,其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端安装面17上,所述后盖43的一侧边缘卡持于所述卡持槽191内,因而无法翘起。
27.所述usb插接模块30设有一对接部31及自对接部31后侧向下延伸出的限位部32,所述对接部31安装于所述第二插接腔15内,并设有一遮蔽壳33,所述遮蔽壳33向后延伸并覆盖住所述限位部32,并且遮蔽壳33还设有一对向下延伸的固定臂34,所述固定臂34覆盖于所述限位部32的两侧表面,所述限位部32收容于所述安装口171内,并受到所述止挡部172的阻挡限位。优选地,所述usb插接模块30的对接部31上具有type-c型接口。
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本体10上同时设置第一插接腔14、第二插接腔15,可满足两种不同的插接功能,同时实现了直流电源的传输及usb信号的传输,相较于分开成两个单独的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一体式的结构可以减少对电路板空间的占用,同时
也降低了产品的组装成本。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