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7:45: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2.手机无线充电测试治具属于自动化测试下面的一个类别,专门对测试环境测试设备里需要手机无线充电测试的治具。
3.现有技术中,手机无线充电测试治具,通用性不高,无法兼容5-7寸手机,插usb需要手工插拔,正向和反向充电无法兼容,人工测试时间长,测试效率底,不良率高和误测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测试治具,具备通用性高,实现自动化夹持和插拔usb插头,能够兼容反向线圈和正向线圈,测试效率更高,降低不良率和误测的优点,以解决手机无线充电测试治具,通用性不高,插usb需要手工插拔,正向和反向充电无法兼容,测试效率底,不良率高的问题。
5.为实现通用性高,实现自动化夹持和插拔usb插头,能够兼容反向线圈和正向线圈,测试效率更高,降低不良率和误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测试治具,包括立板,所述立板前后排列设置有两个,且前后立板相对应侧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的左侧面后侧边缘通过限位块与第一气缸活塞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于后侧立板上,所述托板的上表面靠近前侧边缘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相对应的托板上表面靠近右侧位置设置有固定夹板,所述立板之间靠近上侧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左右侧面均卡扣活动安装有移动板,且左右移动板之间通过齿轮齿条粘合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靠近前后边缘位置均设置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左侧面靠近前侧位置设置有第三气缸,且第三气缸的活塞后侧面与左侧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立板之间下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直线滑台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五气缸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左右位置设置有两个反向线圈和两个正向线圈。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立板相面对侧面与托板相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滑轨,且第一滑轨与托板下表面卡扣活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板下表面左右边缘相对应的托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滑轨,且第二滑轨与第一夹板下表面卡扣活动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托板右侧的立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下表面设置有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左侧面通过滑块安装有usb插头。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三滑轨、螺纹筒、螺栓
杆和活动块,所述第三滑轨设置于第二安装架上表面,所述第三滑轨上表面通过螺纹筒设置有螺栓杆,所述螺栓杆螺纹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第三滑轨卡扣活动连接,且活动块前侧面与第四气缸后侧面连接固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与第三滑轨卡扣活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测试治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该手机无线充电测试治具,通过设置第一夹板、固定夹板和第二夹板可满足可满足5-7寸手机夹持使用,通用性高,实现自动化夹持、插拔usb插头,能够兼容反向线圈和正向线圈,测试效率更高,降低不良率和误测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板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立板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架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安装架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向线圈与正向线圈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立板;2、滑轮;3、托板;4、限位块;5、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第一夹板;8、固定夹板;9、第一安装架;10、移动板;11、齿轮齿条;12、第二夹板;13、第三气缸;14、底板;15、直线滑台;16、横板;17、第五气缸;18、安装板;19、反向线圈;20、正向线圈;21、第一滑轨;22、第二滑轨;23、第二安装架;24、调节机构;241、第三滑轨;242、螺纹筒;243、螺栓杆;244、活动块;25、第四气缸;26、滑块;27、usb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测试治具,包括立板1,所述立板1前后排列设置有两个,且前后立板1相对应侧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滑轮2,所述滑轮2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托板3,所述托板3的左侧面后侧边缘通过限位块4与第一气缸5活塞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5固定安装于后侧立板1上,所述托板3的上表面靠近前侧边缘设置有第二气缸6,所述第二气缸6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一夹板7,所述第一夹板7相对应的托板3上表面靠近右侧位置设置有固定夹板8,所述立板1之间靠近上侧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架9,所述第一安装架9的左右侧面均卡扣活动安装有移动板10,且左右移动板10之间通过齿轮齿条11粘合连接,所述移动板10的下表面靠近前后边缘位置均设置有第二夹板12,所述第一安装架9的左侧面靠近前侧位置设置有第三气缸13,且第三气缸13的活塞后侧面与左侧移动板10固定连接,所述立板1之间下侧位置固定安装有底板14,所述底板14的上表面通过直线滑台15固定安装有横板16,所述横板16的上表面通过第五气缸17安装有安装板18,所述安
装板18的上表面左右位置设置有两个反向线圈19和两个正向线圈20。
22.具体的,所述立板1相面对侧面与托板3相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滑轨21,且第一滑轨21与托板3下表面卡扣活动连接。
23.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轨21使托板3左右移动更加稳定,即是使托板3上表面手机左右移动更加稳定。
24.具体的,所述第一夹板7下表面左右边缘相对应的托板3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滑轨22,且第二滑轨22与第一夹板7下表面卡扣活动连接。
25.本实施例中,第二滑轨22使第一夹板7左右移动更加稳定,夹持效果更佳。
26.具体的,所述托板3右侧的立板1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架23,所述第二安装架23上设置有调节机构24,所述调节机构24的下表面设置有第四气缸25,所述第四气缸25的活塞左侧面通过滑块26安装有usb插头27。
27.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4可以带动第四气缸25左右移动,达到调节usb插头27与手机之间间距的效果。
28.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24包括第三滑轨241、螺纹筒242、螺栓杆243和活动块244,所述第三滑轨241设置于第二安装架23上表面,所述第三滑轨241上表面通过螺纹筒242设置有螺栓杆243,所述螺栓杆243螺纹安装有活动块244,所述活动块244与第三滑轨241卡扣活动连接,且活动块244前侧面与第四气缸25后侧面连接固定。
29.本实施例中,螺栓杆243在螺纹筒242内左右移动,使活动块244带动第四气缸25左右移动。
30.具体的,所述滑块26与第三滑轨241卡扣活动连接。
31.本实施例中,滑块26左右移动过程更加稳定,使usb插头27左右移动更加稳定,插入更加准确。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手机放置于托板3上表面,再通过第一气缸5使限位块4带动托板3向右侧移动收回,通过第二气缸6带动第一夹板7向右侧移动,使第一夹板7与固定夹板8将手机的左右侧面夹持固定,再通过第三气缸13带动左侧移动板10前后移动,左侧移动板10通过齿轮齿条11带动右侧移动板10前后移动,左侧移动板10与右侧移动板10前后同一侧的第二夹板12将手机前后侧面夹持固定,直线滑台15带动横板16左右移动,使正向线圈20与手机垂直对齐,再通过第五气缸17带动安装板18向上移动,使正向线圈20与手机接触,测试完成后,使第五气缸17复位,直线滑台15带动横板16左右移动,使反向线圈19与手机垂直对齐,再通过第五气缸17带动安装板18向上移动,使反向线圈19与手机接触,测试完成后使第五气缸17复位,根据手机的尺寸大小,通过调节机构24中螺栓杆243在螺纹筒242内左右移动,使活动块244带动第四气缸25左右移动,达到调节usb插头27与手机之间间距的效果,再通过第四气缸25通过滑块26带动usb插头27向手机移动,使usb插头27插入手机充电口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第四气缸25复位。
33.综上所述,该手机无线充电测试治具,通用性高,可满足5-7寸手机测试使用,实现自动化夹持、插拔usb插头27,能够兼容反向线圈19和正向线圈20,测试效率更高,降低不良率和误测的问题。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