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7:06: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便利化清洁理念的发展与普及,具有一次性拖布的扫把等清洁产品正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上述的扫把通常是在扫把头部设置能够快速分离的拖布等清洁件。
3.现有技术中,当扫把完成一次清洁后,操作者需要将拖布等清洁件自扫把上取下,再换上新的清洁件。上述过程通常需要操作者手工拆换清洁件,需要戴手套操作,导致操作费力且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能够实现将拖布等清洁件自动卸下,提高使用便利化水平。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包括主体件、清洁件和按压自卸机构。其中,清洁件和主体件相连接,清洁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和主体件相分离;
6.按压自卸机构,按压自卸机构包括推板,推板外露于主体件,并用于向清洁件施加背向主体件的按压力,以使得清洁件和主体件相分离,且用于在清洁件和主体件相分离后,复位至初始位置。
7.可选地,按压自卸机构包括限位套筒、转牙柱和压牙柱;
8.限位套筒设置于主体件内,转牙柱设置于限位套筒内,且和推板相连接;
9.压牙柱用于按压转牙柱朝向推板移动,并将转牙柱锁定于限位套筒内;
10.压牙柱还用于再次按压转牙柱朝向推板移动,以使得转牙柱相对于限位套筒解锁,并复位至初始位置。
11.可选地,转牙柱的外壁形成有若干转牙,压牙柱的外壁形成有压牙,压牙柱通过压牙和转牙的啮合使得转牙柱发生绕其轴线转动的倾向;
12.限位套筒的内壁形成有限位条,限位条用于限制转牙柱的转动,限位条朝向推板的一端形成有楔形面;
13.转牙柱用于在压牙柱的按压作用下,移动至限位条的下方,并在失去限位条的限位作用后,通过压牙和转牙的啮合,实现转动并使得转牙抵接于楔形面;
14.转牙柱用于在压牙柱的再次按压作用下,使得转牙柱的转牙和楔形面脱离接触,且使得转牙柱再次发生转动,并在压牙柱的按压力消失后,复位至初始位置。
15.可选地,按压自卸机构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设置于主体件内,且连接杆的一端和推板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和转牙柱相连接,第一弹性件用于向连接杆施加背向推板的弹性力。
16.可选地,按压自卸机构包括按压杆和旋转套筒,按压杆部分伸入主体件内,并和推板相连接,主体件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按压杆绕其轴线转动的限位部;
17.旋转套筒的筒壁开设有螺旋槽,螺旋槽绕旋转套筒的轴线布设,并沿旋转套筒的长度方向延伸,按压杆的侧壁形成有导向销,导向销插设于螺旋槽内,旋转套筒用于在绕其轴线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导向销和螺旋槽的配合,带动按压杆朝向或背向推板的方向移动。
18.可选地,按压自卸机构还包括握持套筒,旋转套筒设置于握持套筒内。
19.可选地,按压自卸机构还包括连接杆和第一弹性件;
20.连接杆设置于主体件内,且连接杆的一端和推板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按压杆相连接;
21.第一弹性件设置于主体件内,并用于向连接杆施加背向推板方向的弹性力。
22.可选地,推板朝向连接杆的一侧形成有连接部,连接杆插设于连接部内,且连接杆的外壁凸起形成有环台,第一弹性件抵接于环台朝向连接部的一侧端面;
23.或者,连接杆和连接部通过销轴相铰接,第一弹性件抵接于销轴朝向连接部的一侧。
24.可选地,按压自卸机构还包括弹性伸缩组件和连接于弹性伸缩组件的触发板,转牙柱和触发板相连接,弹性伸缩组件和推板相连接;
25.转牙柱用于在朝向推板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触发板朝向推板移动,以使得触发板触发弹性伸缩组件带动推板朝向背向主体件的方向移动;
26.转牙柱还用于在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带动触发板背向推板移动,以使得触发板触发弹性伸缩组件带动推板朝向主体件的方向移动。
27.可选地,按压自卸机构还包括弹性伸缩组件和连接于弹性伸缩组件的触发板,按压杆和触发板相连接,弹性伸缩组件和推板相连接,并用于带动推板朝向或背向主体件移动;
28.按压杆用于带动触发板朝向推板移动,以使得触发板触发弹性伸缩组件带动推板朝向背向主体件的方向移动;
29.按压杆还用于带动触发板背向推板移动,以使得触发板触发弹性伸缩组件带动推板朝向主体件的方向移动。
30.可选地,弹性伸缩组件包括伸缩块和弹性驱动组件,伸缩块设置于主体件内并和推板相连接;
31.弹性驱动组件用于向伸缩块输出朝向或背向推板的弹性力,触发板朝向推板移动时,触发弹性驱动组件向伸缩块输出朝向推板的弹性力,触发板背向推板移动时,触发弹性驱动组件向伸缩块输出朝向主体件的弹性力。
32.可选地,弹性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于伸缩块背向推板的一端,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于触发板朝向推板的一端,第一卡接件和伸缩块相卡接,以实现对伸缩块的限位;
33.触发板用于在朝向推板移动时,解除第一卡接件和伸缩块的卡接关系,伸缩块在解除和第一卡接件的卡接关系后,在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的弹性力作用下,带动推板背向主体件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和第二卡接件相卡接,并和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相抵接;
34.触发板还用于在背向推板移动时,解除第二卡接件和伸缩块的卡接关系,以使得
伸缩块在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所施加的弹性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并重新和第一卡接件相卡接。
35.可选地,伸缩块远离推板的一端侧壁开设有第一卡接槽,第一卡接件用于在伸缩块处于初始位置时,弹性卡接于第一卡接槽内;
36.伸缩块靠近推板的一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卡接槽,第二卡接件用于在伸缩块带动推板背向主体件移动后,弹性卡接于第二卡接槽内。
37.可选地,触发板对应第一卡接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抵推面,第一抵推面用于在触发板朝向推板移动的过程中,和第一卡接件相抵接,并将第一卡接件推离第一卡接槽;
38.触发板对应第二卡接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抵推面,第二抵推面用于在触发板背向推板移动的过程中,和第二卡接件相抵接,并将第二卡接件推离第二卡接槽。
39.可选地,伸缩块靠近推板的一端侧壁沿伸缩块的移动方向开设有用于容置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的行程槽;
40.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用于在伸缩块带动推板背向主体件移动后,抵接于行程槽朝向推板一侧的槽壁。
41.可选地,推板的板面和主体件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42.或者,推板的板面和主体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夹角。
43.可选地,按压自卸机构还包括魔术贴,魔术贴设置于主体件靠近清洁件的一端,清洁件通过魔术贴和主体件相连接。
44.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其包括主体件、和主体件相连接的清洁件以及按压自卸机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其清洁件能够实现对地面、门窗等表面的扫拖和擦洗清洁。当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完成清洁,需要更换清洁件时,按压自卸机构的推板即可抵推清洁件朝向背离主体件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清洁件能够自动从主体件上分离下来,如此便避免了用户手工取下清洁件,也避免了弄污用户的手部,而完成清洁件自主体件上分离后,推板即可复位至初始位置,以方便新的清洁件装设于主体件上,如此便实现了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清洁件更换的便利化操作,提高了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用户产品体验。
附图说明
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4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48.图3为如图2所示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49.图4为如图2所示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50.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51.图6为如图2所示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5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53.图8为如图7所示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4.图9为如图8所示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55.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56.图11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57.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58.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59.图14为如图13所示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60.图15为如图14所示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61.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触发板的结构示意图;
62.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触发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6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64.10—主体件
ꢀꢀꢀꢀꢀꢀꢀꢀꢀꢀꢀꢀꢀ
11—限位部
ꢀꢀꢀꢀꢀꢀꢀꢀꢀꢀꢀꢀꢀ
12—魔术贴
65.13—持握杆
ꢀꢀꢀꢀꢀꢀꢀꢀꢀꢀꢀꢀꢀ
14—罩壳
ꢀꢀꢀꢀꢀꢀꢀꢀꢀꢀꢀꢀꢀꢀꢀ
20—清洁件
66.30—按压自卸机构
ꢀꢀꢀꢀꢀꢀꢀ
31—推板
ꢀꢀꢀꢀꢀꢀꢀꢀꢀꢀꢀꢀꢀꢀꢀ
32—限位套筒
67.33—转牙柱
ꢀꢀꢀꢀꢀꢀꢀꢀꢀꢀꢀꢀꢀ
34—压牙柱
ꢀꢀꢀꢀꢀꢀꢀꢀꢀꢀꢀꢀꢀ
35—连接杆
68.36—第一弹性件
ꢀꢀꢀꢀꢀꢀꢀꢀꢀ
37—按压杆
ꢀꢀꢀꢀꢀꢀꢀꢀꢀꢀꢀꢀꢀ
38—旋转套筒
69.39—握持套筒
ꢀꢀꢀꢀꢀꢀꢀꢀꢀꢀꢀ
41—弹性伸缩组件
ꢀꢀꢀꢀꢀꢀꢀ
42—触发板
70.43—伸缩块
ꢀꢀꢀꢀꢀꢀꢀꢀꢀꢀꢀꢀꢀ
44—弹性驱动组件
ꢀꢀꢀꢀꢀꢀꢀ
45—第一卡接件
71.46—第二卡接件
ꢀꢀꢀꢀꢀꢀꢀꢀꢀ
111—限位筋条
ꢀꢀꢀꢀꢀꢀꢀꢀꢀꢀ
112—限位凸台
72.311—连接部
ꢀꢀꢀꢀꢀꢀꢀꢀꢀꢀꢀꢀ
321—限位条
ꢀꢀꢀꢀꢀꢀꢀꢀꢀꢀꢀꢀ
322—楔形面
73.331—转牙
ꢀꢀꢀꢀꢀꢀꢀꢀꢀꢀꢀꢀꢀꢀ
341—压牙
ꢀꢀꢀꢀꢀꢀꢀꢀꢀꢀꢀꢀꢀꢀ
351—环台
74.352—销轴
ꢀꢀꢀꢀꢀꢀꢀꢀꢀꢀꢀꢀꢀꢀ
371—导向销
ꢀꢀꢀꢀꢀꢀꢀꢀꢀꢀꢀꢀ
372—导向条
75.381—螺旋槽
ꢀꢀꢀꢀꢀꢀꢀꢀꢀꢀꢀꢀ
421—第一抵推面
ꢀꢀꢀꢀꢀꢀꢀꢀ
422—第二抵推面
76.423—避空腔
ꢀꢀꢀꢀꢀꢀꢀꢀꢀꢀꢀꢀ
431—第一卡接槽
ꢀꢀꢀꢀꢀꢀꢀꢀ
432—第二卡接槽
77.433—行程槽
ꢀꢀꢀꢀꢀꢀꢀꢀꢀꢀꢀꢀ
441—第二弹性件
ꢀꢀꢀꢀꢀꢀꢀꢀ
442—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7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图17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7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8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82.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可以用于地面等基面的扫拖清洁,也可以用于窗户等立面的扫拖清洁等。
83.具体地,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包括主体件10、清洁件20和按压自卸机构30。其中,清洁件20和主体件10相连接,清洁件20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和主体件10相分离。清洁件20主要用于实现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扫拖功能,清洁件20在完成扫拖后可以快速自主体件10上分离,以便于清洁件20的更换,清洁件20可以是一次性物件。
84.更具体地,按压自卸机构30包括推板31,推板31外露于主体件10,并用于向清洁件20施加背向主体件10的按压力,以使得清洁件20和主体件10相分离,且用于在清洁件20和主体件10相分离后,复位至初始位置。
85.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其包括主体件10、和主体件10相连接的清洁件20以及按压自卸机构30。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其清洁件20能够实现对地面、门窗等表面的扫拖和擦洗清洁。当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完成清洁,需要更换清洁件20时,按压自卸机构30的推板31即可抵推清洁件20朝向背离主体件10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清洁件20能够自动从主体件10上分离下来,如此便避免了用户手工取下清洁件20,也避免了弄污用户的手部,而完成清洁件20自主体件10上分离后,推板31即可复位至初始位置,以方便新的清洁件20装设于主体件10上,如此便实现了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清洁件20更换的便利化操作,提高了按压式自卸清洁装置的用户产品体验。
86.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按压自卸机构30包括限位套筒32、转牙柱33、压牙柱34和第一弹性件36。其中,限位套筒32设置于主体件10内,转牙柱33设置于限位套筒32内,且和推板31相连接。
87.具体地,压牙柱34一方面用于按压转牙柱33朝向推板31移动,并将转牙柱33锁定于限位套筒32内,压牙柱34另一方面还用于再次按压转牙柱33朝向推板31移动,以使得转牙柱33相对于限位套筒32解锁,并复位至初始位置。
88.更具体地,第一弹性件36则设置于主体件10内,并用于向转牙柱33施加背向推板31的弹性力。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背向推板31的方向是指沿主体件10的长度方向,自推板31向主体件10的方向。
89.本实施例的按压自卸机构30在动作时,操作者可以向压牙柱34施加按压力,压牙柱34在操作者所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能够按压转牙柱33,使得转牙柱33在压牙柱34的压力作用下朝向推板31移动,从而带动推板31移动,并在带动推板31移动后锁定于限位套筒32内,推板31在移动的过程中,又可抵推清洁件20朝向背离主体件10的方向运动,这样便实现了清洁件20自主体件10上的快速分离。
90.而压牙柱34通过再次按压转牙柱33,这样可解除转牙柱33和限位套筒32的锁定关
系,从而使得转牙柱33在第一弹性件36的弹性力作用下,快速回复至初始位置。而转牙柱33在回复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也能够带动推板31一并退回至原位,这样便简单可靠地实现了推板31在带动清洁件20和主体件10相分离后的自动退回。
91.在本实施例中,转牙柱33和压牙柱34的配合原理如下:
92.如图6所示,转牙柱33的外壁形成有若干转牙331,压牙柱34的外壁形成有压牙341,压牙柱34通过压牙341和转牙331的啮合使得转牙柱33发生绕其轴线转动的倾向,限位套筒32的内壁形成有限位条321,限位条321用于限制转牙柱33的转动,限位条321朝向推板31的一端形成有楔形面322。
93.这样转牙柱33在压牙柱34的按压作用下,能够沿着限位套筒32移动,在此过程中,由于限位条321的限位作用,转牙柱33不会发生转动,但当转牙柱33克服第一弹性件36的弹性力,移动至限位条321的下方(本实施例中的下方是指限位套筒32竖立时,转牙柱33的顶部位置低于限位条321的底部位置)时,转牙柱33即会失去限位条321的限位作用,此后,通过压牙341和转牙331的啮合,实现转动并使得转牙331抵接于楔形面322,这样便实现了转牙柱33在限位套筒32内的锁定。
94.当需要使得转牙柱33退回原位时,操作者即可再次按压压牙柱34,使得压牙柱34再次向转牙柱33施加按压力,在压牙柱34的再次按压作用下,转牙柱33的转牙331便会发生转动,从而和楔形面322脱离接触,这样能够使得转牙柱33再次发生转动,并在压牙柱34的按压力消失后,在第一弹性件36的弹性力的驱动下沿着限位套筒32上移,并复位至初始位置。如此便简单可靠地实现了转牙柱33的退回,也实现了推板31的自动退回。
95.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按压自卸机构30还包括连接杆35。其中,连接杆35设置于主体件10内,且连接杆35的一端和推板31相连接,连接杆35的另一端和转牙柱33相连接。第一弹性件36用于向连接杆35施加背向推板31的弹性力。
96.具体地,第一弹性件36可以和连接杆35相连接,通过向连接杆35施加背向推板31的弹性力,从而将该弹性力传递至转牙柱33。而通过在推板31和转牙柱33之间设置连接杆35,这样可避免将转牙柱33做的过长,从而可使得转牙柱33的弯折风险降低,提高按压自卸机构30的工作可靠性。
97.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9所示,按压自卸机构30包括按压杆37和旋转套筒38,按压杆37部分伸入主体件10内,并和推板31相连接,主体件10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按压杆37绕其轴线转动的限位部11。
98.其中,旋转套筒38的筒壁开设有螺旋槽381,螺旋槽381绕旋转套筒38的轴线布设,并沿旋转套筒38的长度方向延伸,按压杆37的侧壁形成有导向销371,导向销371插设于螺旋槽381内,旋转套筒38用于在绕其轴线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导向销371和螺旋槽381的配合,带动按压杆37朝向或背向推板31的方向移动。
99.具体地,作为按压自卸机构30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其在工作时,旋转套筒38在来自操作者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按压杆37转动,由于螺旋槽381和导向销371的配合,这样在旋转套筒38转动的过程中,按压杆37即可在限位部11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下,朝向或背向推板3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推板31抵推清洁件20和主体件10相分离,或是使得推板31在抵推清洁件20和主体件10相分离后,退回原位。
100.示例性地,限位部11是指设置于主体件10内部,沿主体件10的长度方向排布的导
向槽或导向条372,按压杆37的侧壁相应形成有和限位部11配合的导向部,这样可使得按压杆37能够沿着主体件10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不发生绕按压杆37轴线的转动。
101.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按压自卸机构30还包括握持套筒39,旋转套筒38设置于握持套筒39内。具体地,为便于操作者握持,旋转套筒38外还可套设有握持套筒39。
102.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按压自卸机构30还包括连接杆35和第一弹性件36。其中,连接杆35设置于主体件10内,且连接杆35的一端和推板31相连接,连接杆35的另一端和按压杆37相连接,第一弹性件36则设置于主体件10内,并用于向连接杆35施加背向推板31方向的弹性力。
103.具体地,通过设置连接杆35,这样连接杆35能够在按压杆37和推板31之间起到过渡连接的作用,避免按压杆37做的过长而容易弯折,第一弹性件36则能够通过向按压杆37施加背向推板31的弹性力,而使得按压杆37能够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带动推板31退回,如此也简单可靠地实现了推板31自动退回至原位。
10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具体于连接杆35和第一弹性件36的配合方式,推板31朝向连接杆35的一侧形成有连接部311,连接杆35插设于连接部311内,且连接杆35的外壁凸起形成有环台351,第一弹性件36抵接于环台351朝向连接部311的一侧端面,这样第一弹性件36抵接于环台351,即可向连接杆35施加背向推板31的弹性力,再通过连接杆35将弹性力传递至按压杆37或是转牙柱33。
105.如图10所示,而连接杆35和连接部311也可以是通过销轴352相铰接,第一弹性件36抵接于销轴352朝向连接部311的一侧。如此第一弹性件36也能够通过连接杆35将弹性力传递至按压杆37或是转牙柱33。而连接杆35和连接部311也可以是通过销轴352相铰接,这样则提高了连接杆35和推板31的转动灵活性,如此也提高了套设于推板31上的清洁件20的转动灵活性。
106.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主体件10包括持握杆13和连接于持握杆13一端的罩壳14,连接杆35及按压杆37可设置于持握杆13内,推板31至少部分可设置于罩壳14内。同时,握持套筒39套设于持握杆13上,持握杆13和握持套筒39相配合的外壁环设有限位筋条111和限位凸台112,限位筋条111和握持套筒39内壁相抵接,以使得握持套筒39稳定套设于持握杆13上,限位凸台112则和握持套筒39朝向持握杆13的一端的端面相抵接,以避免握持套筒39和持握杆13发生相对滑动。
107.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按压自卸机构30还包括弹性伸缩组件41和连接于弹性伸缩组件41的触发板42,转牙柱33和触发板42相连接,弹性伸缩组件41和推板31相连接。
108.其中,转牙柱33用于在朝向推板31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触发板42朝向推板31移动,以使得触发板42触发弹性伸缩组件41带动推板31朝向背向主体件10的方向移动。转牙柱33还用于在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带动触发板42背向推板31移动,以使得触发板42触发弹性伸缩组件41带动推板31朝向主体件10的方向移动。
109.具体地,作为按压自卸机构30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按压自卸机构30还包括弹性伸缩组件41和连接于弹性伸缩组件41的触发板42,在本实施例中,转牙柱33不是通过连接杆35和推板31相连接,而是和触发板42相连接。当转牙柱33在朝向推板31移动的过程中,即可
带动触发板42朝向推板31移动,这样触发板42能够触发弹性伸缩组件41带动推板31朝向背向主体件1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推板31快速抵推清洁件20自主体件10上分离,提高了清洁件20的拆卸效率,而转牙柱33还能够在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带动触发板42背向推板31移动,这样触发板42便能够触发弹性伸缩组件41带动推板31朝向主体件1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推板31能够快速地退回至原位,如此也较佳地提高了推板31的退回效率。
110.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按压自卸机构30还包括弹性伸缩组件41和连接于弹性伸缩组件41的触发板42,按压杆37和触发板42相连接,弹性伸缩组件41和推板31相连接,并用于带动推板31朝向或背向主体件10移动。
111.其中,按压杆37用于带动触发板42朝向推板31移动,以使得触发板42触发弹性伸缩组件41带动推板31朝向背向主体件10的方向移动,按压杆37还用于带动触发板42背向推板31移动,以使得触发板42触发弹性伸缩组件41带动推板31朝向主体件10的方向移动。
112.具体地,同理于上一实施例中转牙柱33与触发板42的配合关系,在本实施例中,按压杆37和触发板42相连接,并能够带动触发板42朝向推板31移动,此时触发板42可以触发弹性伸缩组件41带动推板31背向主体件1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推板31快速带动清洁件20和主体件10相分离,而按压杆37还能够带动触发板42背向推板31移动,此时触发板42则是触发弹性伸缩组件41带动推板31朝向主体件10的方向移动,如此则能够使得推板31快速退回至原位。
113.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弹性伸缩组件41包括伸缩块43和弹性驱动组件44,伸缩块43设置于主体件10内并和推板31相连接。弹性驱动组件44用于向伸缩块43输出朝向或背向推板31的弹性力,触发板42朝向推板31移动时,触发弹性驱动组件44向伸缩块43输出朝向推板31的弹性力,触发板42背向推板31移动时,触发弹性驱动组件44向伸缩块43输出朝向主体件10的弹性力。
114.具体地,弹性伸缩组件41在工作时,其伸缩块43和推板31相连接,在触发板42朝向推板31移动时,弹性驱动组件44受到触发板42的触发而向伸缩块43输出朝向推板31的弹性力,使得伸缩块43带动推板31快速移动,进而使得推板31带动清洁件20和主体件10相分离,而在触发板42背向推板31移动时,弹性驱动组件44受到触发板42的触发而向伸缩块43输出背向推板31的弹性力,使得伸缩块43带动推板31快速退回至原位。
115.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弹性驱动组件44包括第二弹性件441、第一卡接件45和第二卡接件46,第二弹性件441的第一端抵接于伸缩块43背向推板31的一端,第二弹性件441的第二端抵接于触发板42朝向推板31的一端,第一卡接件45和伸缩块43相卡接,以实现对伸缩块43的限位。
116.其中,触发板42用于在朝向推板31移动时,解除第一卡接件45和伸缩块43的卡接关系,伸缩块43在解除和第一卡接件45的卡接关系后,在第二弹性件441的第一端的弹性力作用下,带动推板31背向主体件10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和第二卡接件46相卡接,并和第二弹性件441的第二端相抵接。
117.其中,触发板42还用于在背向推板31移动时,解除第二卡接件46和伸缩块43的卡接关系,以使得伸缩块43在第二弹性件441的第二端所施加的弹性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并重新和第一卡接件45相卡接。
118.具体地,弹性驱动组件44的工作原理是;当触发板42在朝向推板31移动时,触发板
42能够解除第一卡接件45和伸缩块43的卡接关系,这样伸缩块43在失去第一卡接件45的限位后,即可在第二弹性件441的第一端的弹性力作用下,带动推板31背向主体件10移动,此时推板31也能够在第二弹性件441的弹性力作用下快速地带动清洁件20和主体件10相分离,在推板31运动到位后,伸缩块43又会和第二卡接件46相卡接,并和第二弹性件441的第二端相抵接。此时伸缩块43和连接于伸缩块43的推板31的移动便会受到限制。
119.示例性地,第二弹性件441和第一弹性件36均可为弹簧件,且触发板42上还可开设有避空第二弹性件441的避空腔423,如此可使得弹性驱动组件44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可选地,第二弹性件44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可设置有用于和伸缩块43配合的挂钩442。
120.而当需要使得推板31退回至原位时,触发板42可背向推板31移动,此时触发板42即可解除第二卡接件46和伸缩块43的卡接关系,这样伸缩块43便能够在第二弹性件441的第二端所施加的弹性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并重新和第一卡接件45相卡接,而推板31也能够在伸缩块43的带动下退回,并固定在原位。
121.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伸缩块43远离推板31的一端侧壁开设有第一卡接槽431,第一卡接件45用于在伸缩块43处于初始位置时,弹性卡接于第一卡接槽431内,伸缩块43靠近推板31的一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卡接槽432,第二卡接件46用于在伸缩块43带动推板31背向主体件10移动后,弹性卡接于第二卡接槽432内。
12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45弹性卡接于第一卡接槽431内,这样伸缩板在抵推第一卡接件45的过程中,第一卡接件45即可在弹性力的作用下退出第一卡接槽431,从而解除对伸缩块43的锁定。同理地,第二卡接件46也能够在弹性力的作用下退出第二卡接槽432,从而解除对伸缩块43的锁定。
123.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触发板42对应第一卡接件45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抵推面421,第一抵推面421用于在触发板42朝向推板31移动的过程中,和第一卡接件45相抵接,并将第一卡接件45推离第一卡接槽431。
124.并且,触发板42对应第二卡接件46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抵推面422,第二抵推面422用于在触发板42背向推板31移动的过程中,和第二卡接件46相抵接,并将第二卡接件46推离第二卡接槽432。
125.具体地,触发板42具体在抵推第一卡接件45时,是通过第一抵推面421,在触发板42移动过程中和第一卡接件45相抵接,从而逐步将第一卡接件45推离第一卡接槽431。同理地,触发板42在抵推第二卡接件46时,也是通过第二抵推面422,在触发板42移动过程中和第二卡接件46相抵接,从而逐步将第二卡接件46推离第二卡接槽432。
126.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伸缩块43靠近推板31的一端侧壁沿伸缩块43的移动方向开设有用于容置第二弹性件441的第二端的行程槽433,第二弹性件441的第二端用于在伸缩块43带动推板31背向主体件10移动后,抵接于行程槽433朝向推板31一侧的槽壁。具体地,通过在伸缩块43上开设行程槽433,这样,第二弹性件441的第二端即可通过抵接于行程槽433朝向推板31一侧的槽壁,而实现向伸缩块43施加背向推板31的弹性力。
127.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推板31的板面和主体件1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或者,推板31的板面和主体件10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夹角。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推板31可以是沿着主体件10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得呈袋装的清洁件20能够套设于推
板31上。同时,推板31的板面也可以是和主体件10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夹角,比如推板31垂直于主体件10的长度方向等。
128.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按压自卸机构30还包括魔术贴12,魔术贴12设置于主体件10靠近清洁件20的一端,清洁件20通过魔术贴12和主体件10相连接。具体地,清洁件20通过魔术贴12和主体件10相连接,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清洁件20在正常使用时,和主体件10的连接牢固度,防止清洁件20自主体件10上意外脱离。另一方面,在推板31在抵推清洁件20和主体件10相分离时,清洁件20也能够在推板31所施加的抵推力的作用下,轻松和魔术贴12相分离。
129.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