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售餐机及售餐方法与流程

2022-03-09 05:40: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自动烹饪售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售餐机及售餐方法。


背景技术:

2.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不规律,呈现出碎片化特点,即在正常三餐之外仍有进食需求,例如在公司加班途中、在网吧游戏过程中
……
自动售餐机应运而生。
3.现有的一种自动售餐机,其提供的饭食采用制备好的熟食,由自动售餐机直接加热即可供用户进行食用,简单快捷;但是,由于食物是预先制作好再放入自动售餐机里对外供应,因此食物在口感上及新鲜度上较差,导致用户的用餐体验不好。
4.故而亟需提出一种适用于上述应用场景的自动售餐机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生食制备成熟食的一种自动售餐机及售餐方法,有效提升食物的口感。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7.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售餐机,其包括供碗设备、供料设备及烹饪设备,所述供碗设备用于提供碗体,所述供料设备用于提供食材,所述烹饪设备用于对食材进行烹饪;所述自动售餐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户选购的餐品订单信息,获取与所述供碗设备、供料设备及烹饪设备相对应的第一烹饪任务、第二烹饪任务及第三烹饪任务,所述供碗设备用于执行第一烹饪任务,所述供料设备用于执行第二烹饪任务,所述烹饪设备用于执行第三烹饪任务。
8.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售餐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9.获取用户选购餐品信息;
10.根据选购餐品信息,生成第一烹饪任务、第二烹饪任务及第三烹饪任务;
11.供碗设备执行第一烹饪任务,供料设备执行第二烹饪任务,烹饪设备执行第三烹饪任务,实现对食材的烹饪操作。
12.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售餐机及售餐方法通过接收用户选购的餐品订单信息后,获取与所述供碗设备、供料设备及烹饪设备相对应的第一烹饪任务、第二烹饪任务及第三烹饪任务,供碗设备、供料设备、烹饪设备可以分别接收到第一烹饪任务、第二烹饪任务及第三烹饪任务的控制信号,并且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进行操作,进而实现对食材的烹饪操作,有效保证了食材烹饪后的新鲜度及口感,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4.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售餐机的结构框图;
15.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自动售餐机的结构框图;
16.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自动售餐机的结构框图;
17.图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自动售餐机的结构框图;
18.图5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拨轮为带配套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拨轮为不带配套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供碗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售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3.图10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售餐机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售餐机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供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供碗设备隐藏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供碗设备隐藏部分壳体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5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供碗设备隐藏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6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供碗设备隐藏部分结构后的局部放大图;
30.图17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供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8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供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9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计量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请参阅图1,一种自动售餐机包括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所述供碗设备100用于提供碗体10,并将碗体10移送至供料设备200下方;所述供料设备200用于提供食材,并将食材送至碗体10内;所述烹饪设备300用于对食材进行烹饪,具体地,所述烹饪设备300将碗体10内的食材进行烹饪。
39.请参阅图2,所述自动售餐机还包括控制器400,所述控制器400用于接收用户选购的餐品订单信息,并对该用户选购的餐品订单信息进行分析获取选购餐品信息,根据选购餐品信息获取与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及烹饪设备300相对应的第一烹饪任务、第二烹饪任务及第三烹饪任务,所述供碗设备100用于执行第一烹饪任务,将碗体10依次移送至供料设备200下方及烹饪设备300内;所述供料设备200用于执行第二烹饪任务,将食材送至碗体10内;所述烹饪设备300用于执行第三烹饪任务,将送至烹饪设备300内的碗体10内的食材进行烹饪;其中,选购餐品信息包括食材的用量、水分的用量、食材制备过程中的火力曲线等。
40.具体地,所述用户选购的餐品订单信息可通过用户终端发送给控制器400;或者所述自动售餐机上设置有控制屏500,所述控制屏500与控制器400电性连接,所述用户选购的餐品订单信息通过用户操作自动售餐机上的控制屏500直接生成,控制器400接收从控制屏500发送过来的用户选购餐品订单信息;其中,控制屏500上的用户界面可提供各种选购餐品选项供用户选用,用户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用户终端通过安装的应用程序(app)实现与控制器400的通信操作。
41.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可以分别接收到从控制器400发送的第一烹饪任务、第二烹饪任务及第三烹饪任务的控制信号,并且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均可以不配备用于接收用户选购的餐品订单信息的控制器400件,并且可以仅通过控制器400件发送的控制信号来进行操作。当上述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不需要控制器400件时,将与控制器400件相关的(比如具有安装在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上的微控制器400单元(mcu)的基板)的各种类型的部件分别安装在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的必要性减少或消失。因此,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的内部结构可以相对简化,并且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设计,由此提高了本发明自动售餐机制造的便利性。此外,自动售餐机的制造成本也可以同步降低。
42.具体地,所述供碗设备100包括第一执行组件110,所述第一执行组件110与控制器400连接,所述控制器400控制第一执行组件110执行第一烹饪任务,以将碗体10依次移送至供料设备200下方及烹饪设备300内;所述供料设备200包括第二执行组件210,所述第二执行组件210与控制器400连接,所述控制器400控制第二执行组件210执行第二烹饪任务,以将食材送至碗体10内;所述烹饪设备300包括第三执行组件310,所述第三执行组件310与控制器400连接,所述控制器400控制第三执行组件310执行第三烹饪任务,以将送至烹饪设备
300内的碗体10内的食材进行烹饪。
43.请参阅图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供碗设备100包括第一控制器件120及第一执行组件110,所述第一执行组件110与第一控制器件120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件120用于接收第一烹饪任务,所述第一控制器件120控制第一执行组件110执行第一烹饪任务,以将碗体10依次移送至供料设备200下方及烹饪设备300内;所述供料设备200包括第二控制器件220及第二执行组件210,所述第二执行组件210与第二控制器件220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件220用于接收第二烹饪任务,所述第二控制器件220控制第二执行组件210执行第二烹饪任务,以将食材送至碗体10内;所述烹饪设备300包括第三控制器件320及第三执行组件310,所述第三执行组件310与第三控制器件320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器件320用于接收第三烹饪任务,所述第三控制器件320控制第三执行组件310执行第三烹饪任务,以将送至烹饪设备300内的碗体10内的食材进行烹饪。
44.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可以通过有线通信网络或无线通信网络的方式将关于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的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控制器400,控制器400接收到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的工作状态信息后可通过控制屏500直观显示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所处状态,如供碗设备100的剩余碗体10数量、供料设备200的食材剩余量、烹饪设备300的烹饪时间、烹饪温度等。
45.其中,无线通信网络可以使用短距离通信网络或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短距离通信网络可以使用以下来构建:无线局域网(lan)、wi-fi、蓝牙(bt)、zigbee、控制器400局域网(can)通信、wi-fi直连(wfd)、超宽带(uwb)通信、红外数据协会(irda)通信、蓝牙低功耗通信和近场通信(nfc)。可以使用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gpp2和全球微波互连接入(wi-max)的各种类型的移动通信标准来构建移动通信网络。
46.具体地,请参阅图4,当第一控制器件120控制第一执行组件110执行完第一烹饪任务后,发送信号给控制器400及第二控制器件220,第二控制器件220开始控制第二执行组件210执行第二烹饪任务;第二控制器件220控制第二执行组件210执行完第二烹饪任务后,发送信号给控制器400及第三控制器件320,第三控制器件320开始控制第三执行组件310执行第三烹饪任务;第三控制器件320控制第三执行组件310执行完第三烹饪任务后,发送信号给控制器400,控制器400分别接收到第一控制器件120、第二控制器件220及第三控制器400器件发送的信号后可通过控制屏500直观显示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所处的工作状态,如供碗设备100的剩余碗体10数量、供料设备200的食材剩余量、烹饪设备300的烹饪时间、烹饪温度等。
47.为了更加清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更详细地描述自动售餐机。
48.实施例一
49.所述自动售餐机包括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及控制器400,控制器400接收到用户选购餐品订单信息后,进行分析获取选购餐品信息,并根据选购餐品信息获取与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及烹饪设备300相对应的第一烹饪任务、第二烹饪任务及第三烹饪任务;供碗设备100用于执行第一烹饪任务,自动分离出碗体10,并依次将碗体10移送至供料设备200下方及烹饪设备300内,碗体10为纸质或可微波塑料材质构造;供料设备200用于执行第二烹饪任务,对食材进行分料处理,并将食材送至碗体10内,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食材烹饪所需水分;烹饪设备300用于执行第三烹饪任务,将送至烹饪设备300内
的碗体10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所述食材可选用米食、粉面、玉米、豆类等;本实施例中,供料设备200的供料为米食食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根据不同地区饮食习惯不同而更换为其他食材。
50.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供料设备200用于向碗体10内添加水和食材如米,供料设备200包括料斗201、拨轮203、电机202、电机支承座、水管204、控制阀205以及进料支承板206。料斗201内装有淘洗好的米或免淘米,存储在料斗201内的米可通过料斗201的下方开口掉至拨轮203处,拨轮203设置在料斗201的下方开口处,并与料斗201之间形成密封,以防米的泄漏。拨轮203包括呈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拨轮叶片131,拨轮叶片131之间形成扇状的容置空间132,米可堆在容置空间132内。拨轮203与电机202传动连接,米从料斗201处掉落至拨轮叶片131之间的容置空间132内,电机202驱动拨轮203旋转,即可使米滑落至下方的碗体10中,完成加米动作;通过控制电机202旋转的角度,即可控制下米量的大小。拨轮203还包括其配套壳体,通过该配套壳体使拨轮203与料斗201之间实现密封。电机202支承座用于支承电机202,为常规结构。
51.参阅图5,水管204的一端与外部水箱连接,另一端与碗体10相连通,通过设置在水管204上的控制阀205控制水管204的开闭状态,即可对碗体10内加入适量的水,完成加水动作。当米和水均添加至碗体10中后,即完成了供料的工序。
52.电机202及电机支承座、拨轮203及其配套壳体、水管204和控制阀205均固定设置在进料支承板206上。其中,进料支承板206上相对于拨轮203的安装位置处设有进米口,用于使米通过并进入碗体10中;进料支承板206上相对于水管204的安装位置处设有进水口,用于使水通过并进入碗体10中。进米口和进水口为进料支承板206上开设的开口,分别在拨轮203和水管204与进料支承板206上连接的位置处,此设置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容易理解,因此不再在图上标示。
53.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供碗设备100用于将碗体10逐个地移送至供料设备200下方,烹饪设备300设置在供料设备200侧部,供碗设备100包括供碗架101及推碗装置102,多个碗体10放置在供碗架101上,供碗架101将碗体10逐个地进行分离,掉落至供碗架101下方的推碗装置102上,推碗装置102包括推板1021、碗体支承板1023和直线导轨1022,从供碗架101上掉落的碗体10置于碗体支承板1023上,碗体支承板1023上设置有条状开口;推板1021设置在碗体支承板1023的上方,直线导轨1022设置在碗体支承板1023的下方,推板1021和直线导轨1022的滑块在条状开口处固定连接,因此直线导轨1022能驱动推板1021沿条状开口的方向运动,以推动碗体10沿直线导轨1022的方向运动,推板1021将碗体10推送至供料设备200下方后,供料设备200向碗体10内添加水和米,随后推板1021继续将碗体10推送至直烹饪设备300内;同时,推板1021贴合烹饪设备300一侧,形成对烹饪设备300的封堵效果,避免烹饪设备300内产生的蒸汽进入到供料设备200及供碗设备100内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54.需要说明的是,供料设备200、供碗设备100及烹饪设备300不涉及本发明的发明点,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如烹饪设备300可采用蒸汽发生器对碗体10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处理。
55.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替换地,烹饪设备300采用双开门设置,在推板1021未将碗体10推送至直烹饪设备300内之前,烹饪设备300靠近供料设备200一侧的第一侧门开启,
推板1021将碗体10推送至直烹饪设备300内后,自动回位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个碗体10的推送指令,第一侧门关闭;当碗体10内的食材如米在烹饪设备300内烹饪成熟食后,烹饪设备300远离供料设备200另一侧的第二侧门开启,以方便用户将烹饪设备300内的碗体10拿出。
5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侧门设置有电子锁,在食材烹饪过程中,第二侧门不可被打开,以避免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第二侧门导致被蒸汽烫伤的风险。
57.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碗架101可采用高度可调的构造,请参阅图8,供碗架101在电机驱动下上下移动,使得供碗架101最下方的碗体10靠近碗体支承板1023,进而方便对碗体10进行分离操作;具体地,供碗架101上设置有活动凸块1011,所述活动凸块1011卡设在最下方碗体10周缘,避免最下方的碗体10直接从供碗架101上掉落下去;当供碗架101下方的碗体10靠近碗体支承板1023后,活动凸块1011缩至供碗架101内,此时,最下方的碗体10缺少活动凸块1011的支撑后掉落至碗体支承板1023上;然后活动凸块1011从供碗架101上凸伸出来,进而对分离的碗体10上方的碗体10进行夹持,实现碗体10的分离操作;其中,可上下移动的供碗架101及活动凸块1011构造为常见技术,在此不必赘述。
58.在一个实施例中,碗体支承板1023连接有震动机构,在震动结构的带动下碗体支承板1023进行震动,进而将碗体10内盛放的食材进行抖动,使得碗体10内的食材处于摊平状态,然后再由供料设备200向碗体10内注入水分,以方便后续烹饪工序的顺利进行。
59.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替换地,所述供碗设备100可通过机械手方式将供料架上的碗体10逐个地送至碗体支承板1023上。
60.用户通过控制屏500或用户终端发送选购餐品订单信息后,控制器400对选购餐品订单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获取选购餐品信息;控制器400根据选购餐品信息获取与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及烹饪设备300相对应的第一烹饪任务、第二烹饪任务及第三烹饪任务,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可以分别接收到从控制器400发送的第一烹饪任务、第二烹饪任务及第三烹饪任务的控制信号,并且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进行操作,供碗设备100将碗体10送至供料设备200下方,供料设备200将预定量的食材掉落至碗体10内,再通过震动机构的作用将碗体10内的食材摊平,然后在推板1021的推送下将碗体10推送至烹饪设备300内,进而实现对碗体10内食材的烹饪操作,有效保证了食材烹饪后的新鲜度及口感,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另外,本发明采用生食存放在供料设备200内,在未加入防腐剂的前提下可保存至10天以上,而现有的熟食在未加入防腐剂的前提下保存3~5天,即本发明食材首先存放在供料设备200内,再随着碗体10送至烹饪设备300进行烹饪制备成熟食,相比于现有的熟食再加热方式,在保存期限上更具有优势性,而无需添加添加防腐剂等更有利于用户身体的健康发展。
61.实施例二
62.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自动售餐机包括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及烹饪设备300。
63.请参阅图11和图12,所述供碗设备100包括供碗机构110及推送机构120,所述供碗机构110上放置有多个碗体10,所述供碗机构110包括第一架体111,所述第一架体11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112及第二夹持机构113,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13设置在第一夹持机构112下方,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12及第二夹持机构113均用于对供碗机构110上的碗体10进行支
撑,使得多个碗体10能有序地进行叠放;供碗设备工作时,第二夹持机构113对供碗机构110上的最下方的第一个碗体10进行支撑,第一夹持机构112对供碗机构110上的其他碗体10进行支撑,第二夹持机构113将供碗机构110上的最下方的第一个碗体10送至推送机构120上。
64.具体地,初始状态下,供碗机构110上最下方的第一个碗体10置于第一夹持机构112上,使得第一夹持机构112对供碗机构110上的最下方的第一个碗体10及其他碗体10进行支撑;当第一夹持机构112释放供碗机构110上的最下方的第一个碗体10后,供碗机构110上的最下方的第一个碗体10会掉至第二夹持机构113上,使得第一夹持机构112对供碗机构110上的碗体10形成支撑的效果;同时,第一夹持机构112进入夹持状态,对供碗机构110上的其他碗体10形成支撑的效果,进而实现对供碗机构110上的最下方的第一个碗体10的分离操作,分离后的碗体10掉落至推送机构120上,并在推送机构120的带动下移送至下一工位。
65.请参阅图13至图16,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12下方设置有第二夹持机构113,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13用于对供碗机构110上的碗体10进行支撑,当供碗机构110上的碗体10从第一夹持机构112上掉落至第二夹持机构113上后,第二夹持机构113对供碗机构110上的最下方的第一个碗体10进行支撑,第一夹持机构112对供碗机构110上的其他碗体10进行支撑,第二夹持机构113将供碗机构110上的最下方的第一个碗体10送至推送机构120上,从而完成对供碗机构110上碗体10的逐个分离操作,有效地实现了自动供碗的操作,提高用户用餐体验,下碗顺利,不会出现多个碗体10重叠掉落的情况。
66.具体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112包括第一夹持组件1121及第一驱动组件1122,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121用于对碗体10进行支撑,使得碗体10能平稳放置在供碗机构110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22带动第一夹持组件1121运作,从而实现对碗体10的释放或夹持操作,以方便使得碗体10下落至第二夹持机构113上。
67.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121包括第一夹持爪11211及第二夹持爪1121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22用于带动第一夹持爪11211及第二夹持爪11212相互远离或靠拢,从而实现对碗体10的释放或夹持操作;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22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爪11211一端的第一驱动齿轮11221及设置在第二夹持爪11212一端的第二驱动齿轮1122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22利用第一驱动齿轮11221和/或第二驱动齿轮11222转动来实现第一夹持爪11211与第二夹持爪11212的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操作。
68.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1221与第二驱动齿轮11222啮合设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1221转动带动第二驱动齿轮11222转动,进而实现第一夹持爪11211与第二夹持爪11212的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操作;也可根据需要通过第二驱动齿轮11222转动带动第一驱动齿轮11221转动,来实现第一夹持爪11211与第二夹持爪11212的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操作。
69.请继续参阅图13至图16,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13包括第二夹持组件1131及第二驱动组件1132,所述第二夹持组件1131用于对碗体10进行支撑,使得碗体10平稳地放置在供碗机构110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32带动第二夹持组件1131运作,从而实现对碗体10的释放或夹持操作,以方便使得碗体10下落至推送机构120上。
70.所述第二夹持组件1131包括第三夹持爪11311及第四夹持爪1131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32带动第三夹持爪11311及第四夹持爪11312相互远离或靠拢,从而实现对碗体10的
释放或夹持操作;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32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三夹持爪11311一端的第三驱动齿轮11321及设置在第四夹持爪11312一端的第四驱动齿轮1132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32利用第三驱动齿轮11321和/或第四驱动齿轮11322转动来实现第三夹持爪11311与第四夹持爪11312的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操作。
7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齿轮11321与第四驱动齿轮11322啮合设置,所述第三驱动齿轮11321转动带动第四驱动齿轮11322转动,进而实现第三夹持爪11311与第四夹持爪11312的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操作;也可根据需要通过第四驱动齿轮11322转动带动第三驱动齿轮11321转动,来实现第三夹持爪11311与第四夹持爪11312的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操作。
7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碗体10边缘设置有凸出部410,所述第二夹持组件1131及第一夹持组件1121的间距与相邻两碗体10的凸出部410的高度差一致,从而使得第一夹持组件1121在释放碗体10后,供碗机构110上的最下方的碗体10会掉落至第二夹持组件1131上,不会对第二夹持组件1131造成较大冲击而影响第二夹持组件1131的使用寿命。
7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13下方设置有第三夹持机构114,所述第三夹持机构114配合第二夹持机构113对碗体10进行支撑,避免供碗机构110上的碗体10过重对第二夹持机构113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具体地,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13对碗体10的上端部进行夹持,所述第三夹持机构114对碗体10的下端部进行夹持,当第一夹持机构112释放碗体10后,碗体10会下落至第二夹持机构113及第三夹持机构114上,碗体10的上端部会被第二夹持机构113进行支撑,碗体10的下端部会被第三夹持机构114进行支撑。
74.请继续参阅图13至图16,所述第三夹持机构114包括第三夹持组件1141及第三驱动组件1142,所述第三夹持组件1141用于对碗体10进行支撑,使得碗体10平稳地放置在供碗机构110上,所述第三驱动组件1142带动第三夹持组件1141运作,从而实现对碗体10的释放或夹持操作,使得碗体10能下落至推送机构120上。
75.所述第三夹持组件1141包括第五夹持爪11411及第六夹持爪11412,所述第三驱动组件1142带动第五夹持爪11411及第六夹持爪11412相互远离或靠拢,从而实现对碗体10的释放或夹持操作;所述第三驱动组件1142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五夹持爪11411一端的第五驱动齿轮11421及设置在第四夹持爪11312一端的第六驱动齿轮11422,所述第三驱动组件1142利用第五驱动齿轮11421和/或第六驱动齿轮11422转动来实现第五夹持爪11411与第六夹持爪11412的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操作。
76.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驱动齿轮11421与第六夹持爪11412驱动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五夹持爪11411驱动齿轮转动带动第六夹持爪11412驱动齿轮转动,进而实现第五夹持爪11411与第六夹持爪11412夹持爪的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操作;也可根据需要通过第六夹持爪11412驱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五夹持爪11411驱动齿轮转动,来实现第五夹持爪11411与第六夹持爪11412夹持爪的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操作。
77.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13连接有移送机构115,所述移送机构115用于带动第二夹持机构113上下运作,进而实现对供碗机构110上最下方的碗体10的上下移动操作,从而将供碗机构110上的碗体10移送至推送机构120上。
78.所述移送机构115包括第四驱动组件1151及驱动杆1152,所述第四驱动组件1151带动驱动杆1152上下运作,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13固定在驱动杆1152下端部,所述第二夹持
机构113随着驱动杆1152的上下运作而上下移动,进而将供碗机构110上最下方的碗体10移送至推送机构120上。
79.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移送机构115可替换地通过机械手的方式来带动第二夹持机构113沿x轴、y轴及z轴方向运动,实现对第二夹持机构113的移送操作。
80.请参阅图11至图15,所述推送机构120设置在供碗机构110下方,所述推送机构120包括推送架121及支撑架122,所述支撑架122设置在推送架121上,所述支撑架122用于支撑从供碗机构110上掉落下来的碗体10,所述推送架121用于带动支撑架122进行移动,进而方便将碗体10移送至下一工位。
81.具体地,所述推送机构120还包括第五驱动组件123,所述第五驱动组件123可为直线导轨,所述推送架121设置在直线导轨上,所述直线导轨驱动推送架121沿直线导轨方向来回运作。
82.请参阅图12至图16,所述支撑架122上设置有第四夹持机构124,所述第四夹持机构124包括第四夹持组件1241及第六驱动组件1242,所述第四夹持组件1241用于对碗体10进行支撑,使得碗体10平稳地放置在支撑架122上,所述第六驱动组件1242带动第四夹持组件1241运作,从而实现对碗体10的释放或夹持操作,使得碗体10能下落至烹饪装置内。
83.所述第四夹持组件1241包括第七夹持爪12411及第八夹持爪12412,所述第六驱动组件1242带动第七夹持爪12411及第八夹持爪12412相互远离或靠拢,从而实现对碗体10的释放或夹持操作;所述第六驱动组件1242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七夹持爪12411一端的第七驱动齿轮12421及设置在第八夹持爪12412一端的第八驱动齿轮12422,所述第六驱动组件12421142利用第七驱动齿轮12421和/或第八驱动齿轮12422转动来实现第七夹持爪12411与第八夹持爪12412的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操作。
8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七驱动齿轮12421与第八驱动齿轮12422啮合设置,所述第七驱动齿轮12421转动带动第八驱动齿轮12422转动,进而实现第七夹持爪12411与第八夹持爪12412的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操作;也可根据需要通过第八驱动齿轮12422转动带动第七驱动齿轮12421转动,来实现第七夹持爪12411与第八夹持爪12412的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操作。
85.请参阅图17至图19,所述供料设备200包括供料箱210、计量斗220、第一分料机构230及第二分料机构240,所述供料箱210内装有淘洗好的米或免淘米等待烹饪食物,所述供料箱210下端部设置有供料口211,所述计量斗220设置在供料箱210下方,所述计量斗220为圆筒状构造,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计量斗220还可根据需要设计为中空的长方体、圆锥体等构造,在此不必赘述;所述计量斗220第一端开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计量斗220第二端开设有出料口221,所述进料口与供料口211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分料机构230设置在计量斗220第一端,用于开启或关闭供料口211,以使得供料口211与进料口进行连通或隔开,方便对计量斗220进行供料操作;所述第二分料机构240设置在计量斗220的第二端,用于开启或关闭出料口221,以使得定量的待烹饪食物从计量斗220内掉落出来;供料口211与进料口连通后,供料箱210内的待烹饪食物会落至计量斗220内,供料口211关闭,出料口221开启后,待烹饪食物从计量斗220内掉落,从而达到定量供料的效果。
86.图9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售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9,该售餐方法,应用于自动售餐机,包括步骤s110~步骤s130,具体如下:
87.步骤s110、获取用户选购餐品信息。
88.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0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9.步骤s111a、通过用户终端的应用程序进入到售餐平台;
90.步骤s112a、用户选取所需要的餐品后并进行下单;
91.步骤s113a、用户完成付款后生成选购餐品订单信息;
92.步骤s114a、根据选购餐品订单信息获取选购餐品信息。
9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0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4.步骤s111b、通过控制屏500进入到售餐平台;
95.步骤s112b、用户选取所需要的餐品后并进行下单;
96.步骤s113b、用户完成付款后生成选购餐品订单信息;
97.步骤s114b、根据选购餐品订单信息获取选购餐品信息。
98.步骤s120、根据选购餐品信息,生成第一烹饪任务、第二烹饪任务及第三烹饪任务;
99.步骤s130、供碗设备100执行第一烹饪任务,供料设备200执行第二烹饪任务,烹饪设备300执行第三烹饪任务,实现对食材的烹饪操作。
100.具体地,所述步骤s13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步骤s131、碗体10从供碗架101上脱离,移送至供碗架101下方的碗体支承板1023上,推板1021沿直线导轨1022方向将碗体10送至料斗201下方;
102.步骤s132、料斗201内的食材在拨轮203旋转运动下掉落至碗体10内;
103.步骤s133、推板1021沿直线导轨1022方向将装有食材的碗体10送至烹饪设备300内进行烹饪处理。
10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32之后,还包括
105.步骤s134、通过震动机构将碗体10内盛放的食材进行抖动,使得碗体10内的食材处于摊平状态。
106.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自动售餐机及售餐方法通过接收用户选购的餐品订单信息后,获取与所述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及烹饪设备300相对应的第一烹饪任务、第二烹饪任务及第三烹饪任务,供碗设备100、供料设备200、烹饪设备300可以分别接收到第一烹饪任务、第二烹饪任务及第三烹饪任务的控制信号,并且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进行操作,进而实现对食材的烹饪操作,有效保证了食材烹饪后的新鲜度及口感,提升了用户的用餐体验。
10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0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