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与流程

2022-03-09 05:24: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和社交工具,人们对电子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以手机为例,一些手机的壳体上会进行相应的装饰设计,以提升手机的外观效果,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例如,在手机壳体上通过转印形成纹理图案或者通过镀膜形成光影效果。然而,现有手机壳体外观效果同质化严重,且缺乏质感,不利于产品外观表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可用于电子设备,所述壳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之间的隔离件;其中,所述隔离件、所述第一膜层以及所述第二膜层围设形成多个腔室,多个所述腔室中填充有相变材料;其中,所述相变材料可吸收热量由第一相状态转变为第二相状态,所述相变材料在所述第一相状态时的体积不同于所述相变材料在所述第二相状态时的体积。
4.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膜层以及第二膜层;在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上形成多个隔离件,多个所述隔离件与所述第一膜层配合形成多个腔室;在多个所述腔室内填充相变材料;将所述第二膜层覆盖于所述隔离件背离所述第一膜层的一侧;其中,所述相变材料可吸收热量由第一相状态转变为第二相状态,所述相变材料在所述第一相状态时的体积不同于所述相变材料在所述第二相状态时的体积。
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中框以及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中框的一侧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中框的另一相对侧连接。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设置相变材料,且相变材料在不同形态时的体积不同,使得壳体可以实现不同的外观形态,进而使得电子设备能够获得不同的外观形态,从而丰富用户使用的趣味性以及提升触摸质感。另外,相变材料在由第一相状态转变为第二相状态时会吸收热量,以提升壳体以及电子设备的整体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
8.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9.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10.图3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1.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相变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12.图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相变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13.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7是图6实施例中壳体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5.图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9是图8实施例中壳体沿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10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1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0.图13是图12实施例中相变膜片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1.图14是图13实施例中相变膜片的制作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4.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25.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下面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进行如下说明。电子设备100可包括显示屏10、中框20和壳体
30。其中,显示屏10可与中框20的一侧连接,壳体30可与中框20的另一相对侧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具体地,显示屏10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100提供图像显示功能,且显示屏10可以盖设于中框20的一侧,两者之间可通过粘胶进行粘接固定。该显示屏1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其中,透明盖板的表面可以具有平整光滑的特性,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滑动、按压等触控操作。该透明盖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等刚性材质,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等柔性材质。触控面板设置于透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用于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相应的触控操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对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相应的反应。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可以作为交互界面而指示用户在透明盖板上进行上述触控操作。该显示面板可以采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者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图像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盖板、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之间可以借助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等胶体贴合在一起。同时,显示屏10在外形上可以是双曲面屏幕或者四曲面屏幕,以减小显示屏10的黑边,并增加显示屏10的可视区域。相应地,显示屏10也可以是常规的平板屏幕,仅需显示屏10能够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图形显示功能即可。
28.如图2所示,中框20可以包括一体结构的中板21和边框22,两者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冲压成型、热吸成型等工艺一体成型。其中,边框22可以是中板21的侧壁在中板21厚度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使得中框20相对设置的两侧均可以形成相应的敞口结构。显示屏10和壳体30可以分别盖设于中框20相对两侧的敞口结构,从而与中框20共同围设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以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00所需的电子器件,如电池、传感器、电路板以及摄像头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板21和边框22也可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件,两者可以通过卡接、粘接和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进行连接。或者是,中框20也可以仅包括边框22。
29.此外,中框2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和硬质塑料等,使得中框2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其中,由于中框20一般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因此中框20还可以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中框20的外表面(也即是电子设备10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20上还可以设置有相应的品牌标识(logo),以美化电子设备100的外观,提高品牌辨识度。
30.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可通过转印在壳体30上实现纹理效果或者可通过镀膜在壳体30上实现光影效果,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整体外观表现力。然而,申请人进一步发现,上述方式形成的壳体30的外观效果同质化严重、缺乏质感、外观辨识度较差,不利于产品整体外观表现。
31.基于此,申请人经过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壳体40,以解决上述壳体30外观同质化严重、缺乏质感、外观辨识度较差等技术缺陷。
32.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0的结构示意图。
33.壳体40可以为电子设备100的电池盖或者后盖,即壳体40不仅可以用于保护容置空间内的各类功能器件,还可以实现更加多样性的色彩效果,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外观效果。壳体40可包括基材41、相变膜片42以及外观层43。其中,相变膜片42设于基材41和外观层43之间,并可通过胶体分别与基材41和外观层43粘接连接。
34.其中,相变膜片42和基材41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44,相变膜片42和外观层43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45,以保证相变膜片42与基材41以及外观层4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相变膜片42可借助第一粘接层44实现与基材41的粘接连接,相变膜片42可借助第二粘接层45实现与外观层43的粘接连接,使得相变膜片42分别和基材41以及外观层43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44和第二粘接层45可分别采用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或者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等透明胶体制成。
35.基材41的材质可为玻纤、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玻璃、金属等其他结构件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材质的基材41,以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壳体40,对此不作限定。例如,pc基材可以使得壳体40较为轻薄,玻纤基材具有较好的韧性,pmma基材高透明且易加工,玻璃基材透明度较好,金属基材外观效果较好等。
36.其中,基材41的厚度一般为100-800μm。例如,基材41的厚度可为200μm、300μm、400μm、500μm、600μm、800μm等。
37.外观层43的材质可为皮革、聚氨酯(polyurethane,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等,以使得壳体40可以呈现出皮革或者类皮革的外观效果以及触感。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外观层43上实现一些彩色或者渐变色图案,以丰富壳体40的外观效果。另外,外观层43也可以采用其他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等材料制成,并可通过转印、丝印等方式在外观层43上形成纹理图案或者彩色图案等,以进一步提升壳体40的外观表现力。
38.可以理解的,外观层43可以制成为具有一定弹性的表层结构,以在相变膜片42局部或者整体发生形变时可同步发生形变,进而在外观层43的外露表面上形成具有3d效果的立体图案,进一步提升壳体40的外观表现力。例如,外观层43可以优选采用诸如素皮、皮革、pu或者tpu等材质制成。其中,外观层43背离基材41的表面为外观层43的外露表面,即电子设备100的外露表面。换言之,相变膜片42被配置为可自基材41朝向外观层43的方向发生局部或者整体形变,进而在相变膜片42发生形变时可带动外观层43形成凸起状的立体图案。
39.请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相变膜片42的结构示意图,该相变膜片42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膜层421和第二膜层422、以及设于第一膜层421和第二膜层422之间的隔离件423。其中,隔离件423、第一膜层421以及第二膜层422围设形成多个腔室420,该多个腔室420中填充有相变材料424。
40.其中,第一膜层421可通过胶体粘接于基材41靠近外观层43的一侧,第二膜层422可通过胶体粘接于外观层43靠近基材41的一侧。换言之,基材41设于第一膜层421背离第二膜层422的一侧,外观层43设于第二膜层422背离第一膜层421的一侧。
41.具体而言,第一膜层421和基材41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44,第二膜层422和外观层
43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45,以保证相变膜片42与基材41以及外观层4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42.在一实施例中,相变材料424可吸收热量由第一相状态转变为第二相状态,且该相变材料424在第一相状态时的体积不同于相变材料424在第二相状态时的体积。例如,相变材料424在第一相状态向第二相状态转变时可通过吸收热量进行转变,且在转变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相变材料424从第二相状态向第一相状态转变时会发生体积膨胀。换言之,相变材料424在吸收热量至相变材料424的温度升高到相变温度时,相变材料424可由第一相状态转变为第二相状态,与此同时,相变材料424的体积也会发生改变。在相变材料424的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424可由第二相状态转变为第一相状态,与此同时,相变材料424的体积也会发生改变。基于该相变材料424的上述特性,相变膜片42至少可以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外观形态,进而使得壳体40的外观形态不再局限于固定的一种,进而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辨识度。
43.例如,相变材料424可为石蜡,在常温态时石蜡为固态,在47℃-64℃时会熔化为液态。以第一相状态为固态、第二相状态为液态为例。在石蜡吸收热量至温度升高至石蜡的熔化温度时可转变为液态,从而改变石蜡的形态。与此同时,在石蜡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其体积会减小,即石蜡在固态形态时的体积大于其为液态形态时的体积。当液态石蜡的温度降低至石蜡的固化温度时可转变为固态,此时,在石蜡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时,其体积会增大。即当相变材料424采用石蜡制成时,当石蜡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变时,相变膜片42的外观形态会发生改变,从而可以改变壳体40的外观形态,使得壳体40可以呈现出多个外观形态。
4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变材料424还可以为其他材料。例如熔点在48℃左右的大苏打或者熔点在40-70℃左右的其他材料,且常温时为固态的材料。换言之,相变材料424大致为常温时为固态、在吸收热量至其熔化温度时为液态的材料,且在相变材料424恢复常温时其可由液态转变为固态,也就是说,相变材料424由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形态是可逆的。另外,相变材料424还可以具备同等质量下其在固态时的体积大于其在液态时的体积的特性。可以理解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同等质量时固态体积大于液态体积、熔点为45℃-65℃的相变材料。其中,当相变材料吸热至其温度升高到熔点温度时,相变材料可由固态熔化为液态;当相变材料的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可由液态凝固为固态。
45.其中,第一膜层421贴设于基材41上,基材41背离外观层43的表面不外露于电子设备100,即基材41背离外观层43的表面为电子设备100的内在面。故此,相变膜片42的形变一般不会使得基材41的形态发生改变,即相变膜片42的形变方向一般位于相变膜片42背离基材41的一侧。基于此,隔离件423设于第一膜层421背离基材41的一侧,相变材料424靠近第一膜层421的表面和隔离件423靠近第一膜层的端面大体上齐平。第二膜层422设于隔离件423背离第一膜层421的一侧,以在第一膜层421和第二膜层422之间形成腔室420。
46.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壳体40生产过程中,可以在一定温度下将液态相变材料424填充于腔室420中。即在相变材料424呈液态时,相变材料填满于腔室420中,此时,相变材料424靠近第二膜层422的表面与隔离件423靠近第二膜层422的表面大体上齐平。在完成壳体40中相变材料424的封装后,可降低壳体40温度使得相变材料424逐渐凝固,而在相变材料424凝固的过程中,相变材料424的体积逐渐增大,进而撑起第二膜层422局部或者整体朝向背离第一膜层421的方向凸起,从而改变相变膜片42背离第一膜层421一侧的局部或者整体
外观形态。即可以理解的,相变材料424呈固态时,相变材料424靠近第二膜层422的表面至少部分凸出于隔离件423靠近第二膜层422的表面。
4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膜层421可以采用其他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者聚酰亚胺(polyimide,pi)等树脂材料制成的膜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膜层421还可以为金属薄膜或者其他材料薄膜。
48.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膜层42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该第二膜层422可随着相变材料424的体积变化而同步发生弹性形变。例如,第二膜层422可以采用诸如橡胶、硅胶或者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当相变材料424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时,体积增大,从而同步撑起第二膜层422使得第二膜层422同步发生形变。当相变材料424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体积减小,第二膜层422失去支撑力而随着相变材料424同步发生形变。
49.在一实施例中,隔离件423设于第一膜层421和第二膜层422之间,并与第一膜层421以及第二膜层422配合围设形成用于填充相变材料424的多个腔室420。其中,隔离件423可以采用热固化胶水、紫外固化(uv,ultraviolet)胶水或热固、紫外双固化胶水等胶体制成。例如,可以通过丝印工艺在第一膜层421或者第二膜层422上形成多个隔离件423,并以此在第一膜层421和第二膜层422之间围设形成多个腔室420。可以理解的,隔离件423在固化后可以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以在相变材料424的形态发生改变时,可以对其相变方向进行限位,进而使得相变材料424整体上处于同一相变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离件423可以采用其他可固化的胶体制成,对此不作赘述。
50.结合参阅图4和图5,图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相变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是相变材料呈液态即第二相状态时相变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相变材料呈固态即第一相状态时相变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51.可以将液态的相变材料注入腔室420中,并将第一膜层421和第二膜层422之间的腔室420注满。当液态的相变材料逐渐凝固为固态时,其体积发生膨胀,进而使得第二膜层422朝向背离第一膜层421的方向凸起,即如图5所示。当固态的相变材料逐渐熔化为液态时,其体积发生减小,进而使得第二膜层422逐渐恢复为平直状态,即如图4所示。
52.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壳体40可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例如手机。基于此,当电子设备100没有进行持续大功率工作时,芯片或者其他器件的发热量较少,无法给相变材料提供足够的温度进行相变,此时相变材料将由灌注时的液态转变为固态,体积膨胀。由于基材41和隔离件423都有较强的约束,难以变形,而第一膜层421与外观层43贴合,二者自身均属于弹性较好的材料,并且表面再无其他约束,因此相变材料会延着第一膜层421背离第二膜层422的方向膨胀,进而在外观层43表面形成凸起,手指触碰能明显感觉到3d触感。当电子设备100长时间使用或进行其他大功率工作时,芯片或者其他器件的发热量迅速增大,固态相变材料会吸收热量转化为液态,体积减小。此时壳体40表面的3d凸起又会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平直的初始状态,此时从外观来看就是3d的立体图案消失,壳体40表面呈现平面状态。同时由于固液相变会吸收热量,并且液态介质更容易将芯片或者其他器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搬运,从而使得壳体40表面温度更加均匀,进而增强壳体40的散热能力。
53.请参阅图6和图7、以及图8和图9,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中壳体40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实施例中壳体40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中壳体40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实施例中壳体40沿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中相变材料呈第一相状态即固态,图8中相变材料呈第二相状态即液态。
54.当相变材料呈固态时,可以通过合理布局隔离件,使得壳体40表面可以形成多个不同形状的立体图案,进一步提升壳体40的外观表现力。例如,当相变材料呈固态时,壳体40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多个凸起的图案区,如图6和图7所示的第一图案区401、第二图案区402以及第三图案区403。其中,第一图案区401可为三角形,第二图案区402可为圆形,第三图案区403可为矩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图案区401、第二图案区402以及第三图案区403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且不限于上述列举的三角形、圆形、矩形等形状。
5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56.当相变材料呈液态时,壳体40表面的立体图案消失,壳体40的外观面大体呈完整平面,使得壳体40可呈现出具有一致性的外观效果。如图8和图9所示,当相变材料呈液态时,第一图案区401、第二图案区402以及第三图案区403不凸出于壳体40表面,即第一图案区401、第二图案区402以及第三图案区403与壳体40的外观面大体共面设置。
57.可以理解的,在前述实施例中,当壳体40表面形成凸出的立体图案时,相变材料呈固态;当壳体40表面未形成凸出的立体图案即为完整平面时,相变材料呈液态。
58.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40表面还可以形成内凹的图案。例如,当相变材料呈固态时,壳体40表面未形成凸出的立体图案即为完整平面,即当相变材料呈固态时,壳体40的形态可如图8和图9所示。在此形态下,当相变材料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壳体40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多个内凹的图案区,以进一步丰富壳体的外观表现力以及用户使用体验。可以理解的,在此实施例下,当相变材料为液态时,液态的相变材料可能不能完全填满腔室420,此时,外观层43可在自身重力下呈现出一定的凹陷状态,进而形成凹陷的图案区。当然,基于液态的相变材料可能不能完全填满腔室420,在用手指按压图案区时,可以形状明显的凹陷形态,可以丰富用户使用的趣味性以及提升触摸质感。
59.如前述,当相变材料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会吸收热量,由此可以提升壳体的散热效果。基于此,为进一步提升壳体的散热效果,申请人进一步提出,可以加强液态相变材料在多个腔室之间的流动性。
60.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与:隔离件423上设有流体通道425,以使得相变材料424呈液态时可在多个腔室420之间流动。
61.具体而言,流体通道425连通至少两个腔室420,以使得至少两个腔室420内的液态相变材料可以实现相互流动,以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在电子设备100实际使用过程中,其芯片或者主板区域通常发热较为严重,通过设置流体通道425连通至少两个腔室420,可以将芯片或者主板区域集中产生的热量输送到壳体40上其他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进而实现壳体40温度的均匀化,从而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
6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以及电子设备,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相变材料,且相变材料在固态和液态时的体积不同,以实现壳体不同的外观形态,进而使得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能够获得更好的外观效果。另外,相变材料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会吸收热量,并可将电子设备上发热较为集中的区域热量输送到壳体上其他发热较少的区域,从而提升散热效果。
63.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与:壳体40还包括封装层46,该封装层46设于基材41和外观层43之间,并环绕于相变膜片42(即第一膜层421以及第二膜层422)的外周缘。
64.具体而言,封装层46可以采用封装胶体制成,可以用于阻挡外界环境中水、氧等对相变材料的侵蚀,从而延长相变材料的使用寿命。另外,封装层46设于基材41和外观层43之间,保证壳体40的结构强度。
65.其中,封装层46可以采用热固化胶水、紫外固化(uv,ultraviolet)胶水或热固、紫外双固化胶水等胶体制成,以确保封装层46和基材41以及外观层43之间的结合力。当然,封装层46还可采用其他胶体制成。
66.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制作方法可以用于制作前述实施例中的壳体40。
67.其中,该制作方法大致可包括如下步骤:
68.s1201、提供基材以及外观层,该基材以及外观层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故此不再赘述。
69.s1202、提供一相变膜片,并将该相变膜片设于基材和外观层之间。其中,可以通过涂布、印刷或者喷涂等工艺在基材上形成第一粘接层、在外观层上形成第二粘接层,然后将相变膜片设于基材和外观层之间,并通过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分别和基材以及外观层粘接连接。
70.进一步地,相变膜片可为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变膜片42。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相变膜片的制作方法。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12实施例中相变膜片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即步骤s1202提供相变膜片的步骤大致包括如下步骤:
71.s1301、提供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其中,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故此不再进行赘述。
72.s1302、在第一膜层的表面上形成多个隔离件,多个隔离件与第一膜层配合形成多个腔室。
73.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13实施例中相变膜片的制作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可以通过涂布、印刷或者喷涂等工艺在第一膜层421的表面上形成多个隔离件423,以使得该多个隔离件423与第一膜层421配合围设形成多个腔室420。隔离件423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具体描述。
74.其中,隔离件423的分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排列呈所需的形状。
75.s1303、在多个腔室内填充相变材料。其中,相变材料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故此不再进行赘述。具体而言,将液态的相变材料424注入腔室内,并在相变材料保持液态时,进入步骤s1304。
76.s1304、将第二膜层覆盖于隔离件背离第一膜层的一侧。当相变材料424保持液态时,在相变材料的表面覆盖第二膜层422,以形成相变膜片。可以理解的,当相变材料固化呈固态时,相变材料发生膨胀以使得第二膜层422发生弹性形变,进而在壳体表面形成凸起的图案。
7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未尽详述的技术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故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进行重复赘述。
78.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及其的制作方法、电子设备,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相变材料,且相变材料在固态和液态时的体积不同,使得壳体可以实现不同的外观形态,进而使得电子设备能够获得不同的外观形态,可以丰富用户使用的趣味性以及提升触摸质感。另外,相变材料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会吸收热量,并可将电子设备上发热较为集中的区域热量输送到壳体上其他发热较少的区域,从而提升散热效果。
79.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8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