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热保护装置的夹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2:34: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含夹具及热保护装置,所述夹具包含夹带及用于夹紧所述夹带的夹具装置,所述热保护装置包含壳体及至少一绝缘插入件,其中所述壳体在其轴向端面上具有多个壁,所述多个壁被分为多个部分而且径向向内突出,所述至少一绝缘插入件可定位在所述壳体的壁之间。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夹具组件的热保护装置。
2.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夹具用于连接软管或管道。特别是,夹具可用于将软管或管道锁定到相应的支架上,从而防止流体的排放。例如,这种流体可以是加热流体或冷却剂。


背景技术:

3.特别是使用金属夹具和连接器,流体的大量热量可以排放到环境或相邻部件中。由于不受控制的热损失,系统的效率会受到损害。
4.此外,由于流体温度高,夹具也可能被强烈加热,从而对相邻的不耐热部件构成潜在危险。
5.通常,将隔热罩装配到这样的夹具和连接位置是在组装相应夹具之后进行的。在二根管道之间的连接位置,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设置热保护装置。由于形状不同,夹具上的热保护装置可能会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热保护装置的夹具组件,其具有较低的装配复杂性。
7.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权利要求1和11的特征部分中阐述。权利要求2至10涉及实施例。
8.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具有一夹具和一热保护装置,所述夹具包含一夹带以及具有用于夹住所述夹带的一夹具装置。
9.所述热保护装置具有一壳体以及至少一绝缘层或一绝缘层。所述壳体在其多个轴向端面上具有多个壁,所述多个壁被分成多个部分,并且径向向内突出。特别地,所述壳体可以至少以部分环形的方式冲压,而且在外侧基本上封闭。在内侧,所述壳体能够以开放的方式配置。
10.至少一绝缘插入件或绝缘层可以位于所述壳体的多个壁之间。所述夹具至少在由所述壳体和/或所述热保护装置的至少一绝缘层环绕的区域中被接合,其中所述热保护装置被配置为能够连接到所述夹具。
11.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至少局部地围绕所述夹具的热保护装置。所述热保护装置具有一壳体,所述壳体在圆周上延伸并且具有二壁,所述二壁形成为沿径向突出。此外,所述热保护装置具有至少一可插入所述壳体中的绝缘层,其中至少一绝缘层可直接插入或通过至少一间隔组件插入所述壳体中。
12.所述热保护装置的壳体优选地能够由片状材料,例如通过冲压和弯曲形成。特别地,所述壳体可以包括金属或耐热塑料材料。所述壳体具有围绕壁和沿径向从围绕壁突出的二壁。在所述热保护装置的组装状态下,所述壳体形成u形的轮廓,所述轮廓被围绕壁朝向外侧封闭。在所述壳体的开口侧,一个或多个绝缘层可以放置在u形轮廓中或放置在所述壳体的壁之间。由于u形轮廓,形成了所述壳体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在区域中由所述壁和围绕壁限定。
13.所述壳体的壁被分为可以通过凹部彼此间隔开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凹部或部分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使得所述壳体可以定位在围绕所述夹具的圆周处。特别地,这些部分可以具有随着与围绕壁的间距增加而逐渐变细的形状,因此所述壳体可以在圆周处符合基本圆形的夹具。
14.所述多个壁可以优选地具有使得能够接收一个或多个绝缘层和夹具的长度。由于所述多个壁的足够长度,可以防止压缩至少一绝缘层,并且因而防止损害绝缘效果。所述多个壁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以配置为更长,以便通过在端部弯曲的延伸部分产生与所述夹具的连接。所述夹具可以优选地能够作为所述壳体的开放轮廓中的最后一个组件或层被接收,而且能够被延伸的可弯曲侧面或区域中的部分闭合。
15.替代地或附加地,所述夹具可以具有基本上对应于所述壳体的容纳空间的轴向范围的轴向范围。所述夹具由此可以作为容纳空间的封闭件被压入所述壳体中或者通过锁定连接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连接到所述热保护装置的所述壳体。
16.例如,绝缘层可以包括膨胀材料。优选地,至少一绝缘层可以起到防火作用。为此,所述热保护装置的至少一绝缘层可以具有尽可能低的热导率。所述绝缘层可以配置为矿物纤维垫或微孔材料绝缘层。至少一绝缘层能够以形状配合或材料接合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壳体,从而所述热保护装置可以作为所述夹具组件的组装中的几乎一体的组件来处理。
17.通过所述夹具使用所述热保护装置,热量可以保留在系统中或远离系统。因此,所述热保护装置能够以双向方式充当热绝缘体。特别地,可以保护与所述夹具相邻的环境免受所述夹具的高温或低温的影响,并且可以防止损坏或火灾风险。
18.这种热保护装置可以与新的夹具一体地生产,并且作为一体的夹具组件。替代地或另外地,所述热保护装置能够配置为改型解决方案,而且能够组装在现有的或组装的夹具上。为此,所述热保护装置的壳体可以在安装的夹具周围的圆周处被引导,而且在端部处被固定到热保护装置的闭合部分。如果所述热保护装置可以在圆周处以均匀的方式固定到夹具,则封闭部分能够以可选的方式构造。
19.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壳体的形状和尺寸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夹具和/或被配置为普遍适用于大量夹具。例如,所述热保护装置能够具有可调节的长度,由此热保护装置可以设置不同尺寸的夹具。
20.通过所述夹具组件的单件配置,可以降低夹具和热保护装置的组装复杂度。特别是,由于所述热保护装置,现有的夹具和连接器也可以改装。
21.根据一有帮助的实施例,所述热保护装置以这样的方式构造,使得其可以材料配合地或形状配合地连接到夹具上。例如,所述热保护装置能够具有位于所述壳体上,而且可以围绕夹具弯曲的侧面。由此可以在夹具和热保护装置的壳体之间产生形状配合连接。此外,所述热保护装置的壳体可以至少部分地具有能够与夹具的一部分例如夹带形成锁定连
接的形状。
22.替代地或附加地,所述热保护装置能够通过冲压、铆接、摩擦接合、粘合剂、粘合带等方式连接到所述夹具。
23.特别地,可以在所述热保护装置的壁上设置凹部,所述夹具的横向布置的锁定突起能够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插入到所述凹部中。所述夹具由此可以与所述壳体的多个壁之间的至少一绝缘层平行地布置。特别地,所述夹具或所述夹具的至少一夹带能够以平行于围绕壁和至少一绝缘层延伸。因此,所述夹具可以至少部分地终止壳体的开口u形。
24.所述壳体还可具有至少一凹部,其用于接收所述夹具的夹具装置。因此,尽管设置所述热保护装置,也可以安装所述夹具。
25.如果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构造成能够弯曲以产生与夹具的形状配合连接,则所述热保护装置能够以技术上特别简单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夹具。为此,所述壳体的壁的至少一部分可配置为比壁的其余部分长。延伸部分能够沿线弯曲,由此构造可弯曲的保持舌状物。
26.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热保护装置具有一壳体夹具,所述壳体夹具可连接到所述壳体,以将所述热保护装置连接到所述夹具。所述壳体夹具例如可以是软管夹具或重型夹具,其具有一夹带、二布置在所述夹带端部的夹爪以及用于调节所述壳体夹具的所述夹爪之间的间距的一夹具螺丝。所述壳体夹具可以至少部分地固定到所述壳体的围绕壁的外侧。
27.所述壳体夹具能够优选地用于将所述热保护装置布置在所述夹具周围,并且通过所述夹具以最佳方式锁定。
28.当所述壳体夹具通过至少一焊接位置、锁定连接、冲压位置和/或以特别灵活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壳体时,所述壳体夹具能够以特别灵活的方式装配到所述壳体的围绕壁上。
29.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在其径向外侧具有至少一个引导部分,用于接收和引导所述壳体夹具的夹带。由此,所述壳体夹具能够形状配合地与所述壳体连接。特别地,所述壳体夹具的夹带能够由引导部分引导。所述引导部分能够被构造为冲压部分或折翼,其在从所述壳体的围绕壁的区域中径向突出,而且形成用于接收所述夹带的引导隧道状构件。
30.在所述热保护装置的容纳空间中,当所述热保护装置具有至少一间隔组件时,可以引入至少一额外的空气绝缘层。所述间隔组件例如被构造为凸片、凸缘及/或材料插入物。至少一间隔组件由此可以配置为柔性的,而且对应于热保护装置的相应应用。由于引入了空气绝缘层,可以以最小的材料复杂性改善热保护装置的热绝缘。
31.例如,这种间隔组件可以布置在绝缘层和夹具之间,或绝缘层和壳体的周壁之间。此外,在绝缘层和夹具之间以及夹具和绝缘层之间,都可以通过使用间隔组件来调整空气层。空气层的厚度可以根据间隔组件在径向方向上的范围灵活调整。所使用的间隔组件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尺寸。特别地,通过使用间隔组件,所述热保护装置在圆周方向上的热绝缘能够以可变的方式配置。例如,所述热保护装置的一半可以具有附加的空气层。从而可以更有效地保护特定区域免受热影响。
32.所述至少一间隔组件可优选地沿径向方向和/或沿轴向方向使用以调节夹具组件内的空气层。因此,也可以减少热保护装置在轴向上的热传递。
33.根据另一实施例,至少一间隔组件可以装配到夹具和/或壳体和/或至少一绝缘层。因此,至少一间隔组件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布置在夹具组件内。例如,所述间隔组件能够在夹具或壳体的生产过程中,以冲切部分或弯曲翼片的形式引入。
34.根据另一实施例,作为至少一间隔组件的结果,至少一个气隙可以在径向方向上形成在夹具和至少一绝缘层之间、在至少一绝缘层与壳体的内侧之间、在二绝缘层之间和/或在夹具和壳体的壁之间的轴向方向上、在至少一绝缘层与壳体的壁之间和/或在二层绝缘层之间。至少一间隔组件由此可以根据需要以灵活的方式使用,以便影响热保护装置的热特性。因此也可以选择性地调节或控制夹具组件的厚度。
35.当所述热保护装置具有至少一用于容纳夹具的夹具装置的突起时,所述热保护装置可以以特别形状配合的方式并且快速地组装在所述夹具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夹具可以是任何夹具。例如,所述夹具可以配置为异形夹具、管夹具、软管夹具、固定夹具等。
36.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热保护装置具有至少一布置在端部的壳体上的重叠部分。根据有帮助的实施例,重叠部分被构造成在夹具组件的组装状态下覆盖和/或接触壳体的第二端部。在所述夹具组件的闭合状态下,由所述夹具组件环绕接合的管或组件由此可以被所述热保护装置完全覆盖。特别地,由于重叠部分可以实现完整的圆周热保护作用。
37.优选地,重叠部分可以与壳体一体地构造。替代地,重叠部分能够被固定到壳体和/或夹带。重叠部分可以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部分重叠,例如,横向或在内部重叠,并因此确保热保护而不会中断。
附图说明
38.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细节和优点将从权利要求的措辞和参考附图的以下实施例描述中得到理解,其中:
39.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热保护装置的壳体的立体图。
40.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夹具组件的侧视图。
41.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热保护装置的平面图。
42.图4是图3中的热保护装置的侧视图。
43.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热保护装置的平面图。
44.图6是图5中的热保护装置的侧视图。
45.图7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热保护装置的平面图。
46.图8是图7中的热保护装置的侧视图。
47.图9是图8的截面a-a以说明引导部分。
48.图10-18是图2中的截面b-b,用于说明热保护装置的可能实施例。
49.图19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具有重叠部分的夹具组件的侧视图。
50.图20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重叠部分的夹具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热保护装置2的壳体1的立体图。所述壳体1具有沿圆周方向u延伸的围绕壁4。在所述围绕壁4的二侧,所述壳体1的壁或侧壁6被配置为所述围绕壁4在轴向方向a上的延伸部分。多个壁6在径向r上相对于所述围绕壁4弯曲,而且根据实施例相对
于所述围绕壁4形成直角。
52.所述壳体1的多个壁6被分为部分8、10,这些部分可以通过凹部12彼此间隔开。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凹部12或部分8、10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所述壳体1可以定位在围绕夹具14的圆周处。特别地,随着与围绕壁4的间距增加,部分8、10可以具有锥形形式,由此所述壳体1可以在周缘处符合基本圆形的夹具14。
53.所述壁6的一个或多个部分10可以被构造成更长,以便通过在末端弯曲的延伸部分10产生与所述夹具14的连接。
54.所述壳体1具有一封闭部分16,其通过端部17、18的形状配合形成。所述封闭部分16能够适应所述夹具14的形式。特别地,所述壳体1的长度可以通过所述封闭部分16来调节。
55.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夹具组件20的侧视图。所述夹具组件20具有一夹具14,所述夹具包含一夹带22和用于夹紧所述夹带22的一夹具装置24。所述夹具装置24在这种情况下被示意性地示出,而且配置为卡扣配合的闭合件,其布置在所述夹带22的端部处。
56.根据所述实施例,所述壳体1具有引入所述壁6中的多个锁定槽26。所述夹带22具有多个锁定突起28,其对应于相应的锁定槽26,并且可以插入锁定槽26中。所述夹具14由此可以以固定方式锁定在所述壳体1上。
57.所述多个壁6的折叠延伸部分10由侧视图显示。在这种情况下,延伸部分10在弯曲状态下具有与所述壁6的其余部分8相同的长度。
58.为了清楚起见,图2中没有示出具有至少一绝缘层的容纳空间。与此相关的详细解释在图10至图18中给出,图10至图18显示了图2的b-b部分。
59.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热保护装置2的平面图。相应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所述热保护装置2具有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绝缘层30。
60.根据所示实施例,所述热保护装置2具有一壳体夹具32,其可连接到所述壳体1以将所述热保护装置2连接到所述夹具14。
61.所述壳体夹具32例如构造为软管夹。所述壳体夹具32具有一夹带34和一夹具装置36,所述夹具装置36具有一夹具螺丝38,所述夹具螺丝38与冲压在所述夹带34中的螺纹配合。作为所述夹具装置36启动的结果,所述热保护装置2的直径d可以被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夹具14。
62.所述壳体夹具32通过三个连接位置40连接到所述壳体1的围绕壁4上,这些连接位置被冲压为焊接位置。所述连接位置40也可以形成为铆接位置、粘合位置、冲压位置等。
63.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热保护装置2的平面图。所述热保护装置2的相应侧视图在图6中示出。为了清楚起见,在这种情况下未示出连接位置40和绝缘层30。与已经示出的实施例相比,所述热保护装置2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用于接收夹具14的夹具装置24的突起42。
64.所述突起42相对于所述壳体夹具32的夹具装置36旋转180
°
,从而不会损害被所述热保护装置2绝缘的夹具14的夹具装置24。
65.图7和图8从不同的角度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热保护装置1。与已经示出的实施例相比,所述壳体夹具32通过引导部分44布置在所述壳体1上。图9在这方面示出了截面a-a,其图示了引导部分44的冲压。
66.所述壳体1在其径向外侧或圆周侧4处具有三个引导部分44,用于接收和引导所述
壳体夹具32的夹带34。由此,所述壳体夹具32可以形状配合地与所述壳体1连接。特别地,所述壳体夹具32的夹带34可以由引导部分引导。所述引导部分44可以被配置为冲压部分或翼片,其从所述壳体1的围绕壁4在区域中径向突出,并且形成引导隧道状构件46以用于接收夹紧带34。
67.图10至18是图2的示意性横截面b-b,以说明所述热保护装置2的可能实施例。特别地,显示所述热保护装置2的容纳空间48。容纳空间48由所述壳体1的侧壁6和围绕壁4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容纳空间48具有u形轮廓。
68.在图10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48填充有绝缘层30。所述容纳空间48被所述夹具14的夹带22封闭。
69.图11显示一示例,其中引入了额外的空气绝缘层52。为此,所述热保护装置2具有至少二间隔组件50。根据实施例,所述间隔组件50布置在所述夹具14和绝缘层30之间。所述间隔组件50在所述容纳空间侧被横向地引入到所述壳体1的壁6上。
70.在图12中,通过相应布置的间隔组件50在围绕壁4和绝缘层30之间产生空气绝缘层52。在图13中,通过所述间隔组件50在夹具14和绝缘层30之间以及在绝缘层30和所述壳体1之间沿径向r产生二空气绝缘层52。
71.图14和15显示了具有二不同绝缘层30、31的热保护装置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绝缘层30可以具有与第二绝缘层31不同的材料。所述绝缘层30、31可以通过空气层52相互连接或相互分离。
72.图16显示对应于图10的热保护装置2的实施例,其中在所述实例中插入了彼此直接连接的二绝缘层30、31并且夹具14入。例如,绝缘层30、31可以粘合到所述壳体1和夹具14上。
73.在图17和18中,所述绝缘层30、31不仅在轴向方向a上具有平面范围,而且还沿径向r在区域中围绕夹具14接合。所述绝缘层30、31由此也以与容纳空间48类似的方式形成u形。从而可以防止或至少减弱沿轴向a从夹具14到夹具14的热传递。
74.图18示出了一示例,其中也可以在绝缘层30、31之间或绝缘层31与所述壳题1的壁6之间沿轴向a形成气隙。
75.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之一,而是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
76.从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得出的所有特征和优点,包括结构细节、空间布置和方法步骤,无论是单独地还是以极其不同的组合方式对本发明都是重要的。
77.图19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具有重叠部分54的夹具组件20的侧视图。重叠部分54布置在所述热保护装置2的壳体1的周向的第一端部17处,并且沿径向方向r延伸到夹具组件20的接收部分58中。在所述接收部分58中,例如,可以接收或固定部件、管道、软管等。
78.所述重叠部分54根据所述夹具组件20以圆形方式成形,并且优选地遵循接收部分58的形状。因此,可以在接收部分58中提供热保护装置2的连续支撑面。
79.特别地,所述夹具组件20被图示为处于组装状态,其中重叠部分54在一侧接触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部18,并且因此防止热保护装置2中断。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部18在圆周方向u上形成热保护装置2的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
80.图20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重叠部分54的夹具组件20的侧视图。与图19所示的实施例相反,在这种情况下,重叠部分54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它在轴向方向a上至少在轴
向一侧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部18重叠。
81.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重叠部分54在圆周方向u上延伸外壳1的第一端55。
82.优选地,重叠部分54可以在二侧轴向地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部18重叠或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部18接合。从而还可以例如防止热保护装置2在第一端部17和第二端部18之间的连接区域中滑动。
83.参考数字列表
84.1 壳体
85.2 热保护装置
86.4 围绕壁
87.6 壁/侧壁
88.8 部分
89.10 延伸部分
90.12 凹部
91.14 夹具
92.16 封闭部分
93.17 壳体的第一端部
94.18 壳体的第二端部
95.20 夹具组件
96.22 夹带
97.24 夹具装置
98.26 壳体的锁定槽
99.28 夹具的锁定突起
100.30 绝缘层/第一绝缘层
101.31 第二绝缘层
102.32 壳体夹具
103.34 壳体夹具的夹带
104.36 壳体夹具的夹具装置
105.38 壳体夹具的夹具螺丝
106.40 焊接位置/连接位置
107.42 突起
108.44 引导部分
109.46 引导隧道状构件
110.48 容纳空间
111.50 间隔组件
112.52 空气层
113.54 重叠部分
114.58 接收部分
115.a 轴向方向
116.d 热保护装置直径
117.r 径向
118.u 圆周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