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7:33: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背景技术:

2.现有一种电压力锅包括保温罩、加热盘和弹性膜片。加热盘与保温罩的底壁连接并位于保温罩内,弹性膜片水平设置在保温罩和加热盘之间,弹性膜片的中部安装在底壁上,弹性膜片的两端分别向上支撑由加热盘底部向下延伸的支柱。烹饪时,内锅和加热装置将向下推动弹性膜片,弹性膜片将发生弯曲变形。由于支柱的底面用于与弹性膜片接触的面为水平面,一旦弹性膜片变形后,接触面会很小接近线接触,并会产生线性摩擦,导致支柱底面局部长时间承受的摩擦及较大的压力而发生损伤。
3.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烹饪器具及其锅体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锅体,可减小加热装置的损坏变形。
5.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锅体,包括保温罩、加热装置及若干弹性板,所述弹性板设置在所述保温罩的底壁,所述加热装置设有若干支柱,所述弹性板向上支撑在相邻所述支柱之间,所述支柱的底面包括水平面及自所述水平面向上延伸的倾斜面,其中所述水平面与位于初始状态的所述弹性板抵触,所述倾斜面与变形后的所述弹性板抵触。本技术烹饪器具锅体的弹性板在形变后与支柱底面的倾斜面接触,可避免弹性板与支柱底面线性接触而发生摩擦,减小加热装置的损坏变形,保证烹饪器具能够长期正常使用。
6.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底壁设有若干径向延伸的凸筋,所述弹性板为纵长形,其中部支撑在所述凸筋上,其两端部分别向上支撑相应所述支柱的底面,所述倾斜面相比所述水平面更靠近所述中部。凸筋可提高底壁的强度。
7.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倾斜面的倾斜度为0.5
°‑5°
,依据弹性板的变形程度设计倾斜面的倾斜度,0.5
°‑5°
为合理值。
8.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弹性板的纵向长度为60mm-70mm,所述倾斜面的倾斜度为1
°‑
1.5
°
,可确保倾斜面213与弹性板3贴合。
9.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沿所述弹性板的纵长向,所述倾斜面的宽度大于所述水平面的宽度。烹饪时由更宽广的倾斜面支撑加热装置,并减少支柱的底面受到的压强,避免底面产生损坏。
10.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倾斜面的宽度为所述水平面的宽度的3-6倍。
11.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底面的宽度为2mm-10mm,所述水平面的宽度为0.5mm-1mm。底面越宽则越靠近弹性板的支撑点,弹性板的形变会越小,同时考虑弹性板的制造成本,2mm-10mm为较合理的尺寸设计。
12.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支柱还设有与所述弹性板限位互配的凸台,所
述凸台与所述水平面之间设有凹槽,凹槽可避让弹性板的端部,避免弹性板的端部变形时干涉。
13.依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凸台与所述弹性板的侧端面之间设有间隙,避免弹性板的端部变形时刮擦凸台。
14.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前述烹饪器具的锅体。本技术烹饪器具锅体的弹性板在形变后与支柱底面的倾斜面接触,可避免弹性板与支柱底面线性接触而发生摩擦,减小加热装置的损坏变形,保证烹饪器具能够长期正常使用。本技术烹饪器具的弹性板在形变后与支柱底面的倾斜面接触,可避免弹性板与支柱底面线性接触而发生摩擦,减小加热装置的损坏变形,保证烹饪器具能够长期正常使用。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立体图。
17.图2为图1中的锅体的剖面图。
18.图3为图1中锅体的立体分解图。
19.图4与图3中a处的放大图,其中弹性板位于初始状态。
20.图5与图4相似,其中弹性板位于变形状态。
21.图6与图4相似,但移除了弹性板。
22.附图标记说明:
23.保温罩1、底壁11、凸筋12、通孔121、加热装置2、支柱21、底面211、水平面212、倾斜面213、凸台214、凹槽215、间隙216、连接柱22、弹性板3、中部31、端部32、穿孔33、侧端面34、紧固件4。
具体实施方式
2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25.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及锅盖(未图示),参考图1、图2及图3所示,锅体包括保温罩1、内锅(未图示)、加热装置2及外壳(未图示),内锅(未图示)位于保温罩1内,外壳(未图示)位于保温罩1外,加热装置2设置在内锅(未图示)底部与保温罩1的底壁11之间,加热装置2向上支撑内锅,用于为内锅(未图示)提供热量。
26.锅体内还包括若干弹性板3,弹性板3设置在底壁11上,位于加热装置2与保温罩1的底壁11之间。加热装置2设有若干支柱21,弹性板3向上支撑支柱21。烹饪器具烹饪时,受内锅(未图示)内的高压气体的推动,内锅(未图示)及加热装置2将向下移动并通过支柱21抵压弹性板3,弹性板3将来自内锅(未图示)的压力传递给保温罩1的底壁11。在此过程中,弹性板3会受压形变,定义弹性板3具有初始状态及变形状态,其中处于变形后的弹性板3相比处于初始状态的弹性板3,其与支柱21接触处会向下弯曲变形。
27.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板3为纵长形,设有中部31及两端部32,中部31受底壁11支撑,两端部32支撑支柱21,烹饪时支柱21抵推端部32向下偏转。结合图4、图5及图6所示,支柱21的底面211包括水平面212及倾斜面213,倾斜面213自水平面212向上延伸,倾斜面213相比水平面212更靠近中部31。图4中的弹性板3位于初始状态,尚未开始烹饪,此时水平面212与弹性板3抵持。开始烹饪后,内锅(未图示)内的高压气体推动内锅(未图示)及加热装置2下移,弹性板3的端部32发生弯曲形变,图5中的弹性板3处于变形状态,此时倾斜面213与变形后的弹性板3抵持。在弹性板3变形过程中,端部32由抵顶水平面212转变为抵顶倾斜面213。使弹性板3在形变后与支柱21保持面接触,避免弹性板3与支柱21底面211线性接触而发生摩擦,减小加热装置2的损坏变形,保证烹饪器具能够长期正常使用。
28.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温罩1内设有三个弹性板3,底壁11上设有均匀分布的三条凸筋12,凸筋12沿底壁11的径向延伸,弹性板3呈条状,大致沿锅盖的周向放置,弹性板3的中段支撑在凸筋12上,凸筋12可提高底壁11的强度,避免底壁11变形。凸筋12相当于抬高了弹性板3,可使水平状的弹性板3的两端部32与底壁11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以便两端部32能够向下弹性变形。
29.为了贴合变形时的弹性板3,倾斜面213的倾斜度设计为0.5
°‑5°
,依据弹性板3的变形量设计,0.5
°‑5°
为合理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板3的纵向长度为60mm-70mm,宽度为30-45mm,厚度为2.5mm-4mm,相应的倾斜面213的倾斜度为1
°‑
1.5
°
,可确保倾斜面213与弹性板3贴合。优选弹性板3的纵向长度为66mm,倾斜面213的倾斜度为1.25
°

30.沿弹性板3的纵长向,倾斜面213的宽度大于水平面212的宽度,优选,倾斜面213的宽度约为水平面212的宽度3-6倍。烹饪时由更宽广的倾斜面213支撑加热装置2,并减少支柱21的底面211受到的压强,避免底面211产生损坏。
31.底面211的宽度d1为2mm-10mm,水平面212的宽度d2为0.5mm-1mm。除了底面211内外两端的导角外,其他部分基本是倾斜面213的宽度。支柱21底面211对弹性板3施加的是力矩,受力点越靠近弹性板3的支撑点,弹性板3越不容易变形。即,在弹性板3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底面211越宽,弹性板3的形变会越小,底面211越窄,弹性板3的形变会越大,为了合理控制弹性板3的变形量,且将弹性板3成本尺寸做到最小情况下,底面211的宽度设计为2mm-10mm。
32.加热装置2还设有若干连接柱22,连接柱22的数量与弹性板3的数量对应,也设有三个,用于将加热装置2连接至保温罩1的底壁11上。凸筋12设有通孔121,弹性板3的中部31对应设有穿孔33,连接柱22对准穿孔33及通孔121。连接柱22设有内螺纹孔(未标号),紧固件4为螺钉,紧固件4由底壁11底侧向上与连接柱22连接,以将加热装置2、弹性板3安装至底壁11上。连接柱22与紧固件4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简单可靠。紧固件4的头部大于通孔121的直径。组装后,弹性板3由其两端部32向上支撑加热装置2的支柱21,连接柱22与底壁11之间没有支撑关系,连接柱22可以连同紧固件4一起小幅度的上下浮动。
33.支柱21底侧还设有凸台214,凸台214位于底面211远离弹性板3的一侧,凸台214与弹性板3的外边缘限位互配,可定位弹性板3,避免弹性板3水平转动而脱离支柱21。支柱21在其凸台24与相邻的水平面212之间处做逃料设计,形成凹槽215,凹槽215用于避让弹性板3的端部32,避免与弹性板3的端部32干涉。设计时,凸台214与弹性板3的侧端面34之间预留间隙216,避免弹性板3的端部32变形时刮擦凸台214。
34.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
“”
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5.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厚度”、“径向”、“轴向”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限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0036]“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37]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
…”
另外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在另外一个元件的表面,也可以是与另外一个元件的表面相隔一段距离。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0038]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9]
应当理解,本技术说明书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多个”或“多层”等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
[0040]
本技术烹饪器具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