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树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7:16: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绿化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树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树木的种植生长的过程中,受极端天气影响(比如大风、暴雨)极易发生倾倒。通常在市政绿化工程中为了城市街道的面貌美观,会将树木的浮根斩断,只留下主根,这就导致了树木四周支撑力较小,容易发生倾倒,对树木成活极其不利。
3.针对以上问题,有人提出了一种固定苗木的四角支架,包括铁皮带、支撑铁管以及调节组件,铁皮带用于固定树木,调节组件能够根据树木直径调节铁皮带的大小,支撑铁管能够支撑铁皮带以对树木进行支撑。其中,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转盘和齿轮,铁皮带上两端设置有长槽孔,且相对设置有锯齿,当铁皮带两端围设形成圆环时,通过齿轮分别与两个长槽孔中的锯齿啮合,转动调节转盘以达到调节圆环大小的功能。此结构相对复杂,且操作不便。
4.为解决上述问题,亟待一种树木支撑装置,解决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木支撑装置,支撑稳定性好,抗倾倒能力强。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树木支撑装置,包括:
8.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圆环形结构,且能够套设于树木上,所述固定件具有相互重叠的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区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螺栓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择一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
9.多个斜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斜支撑杆均匀分布于所述固定件的外周。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间距相等。
11.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的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与多个所述斜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斜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另一端与所述地面固定连接。
12.作为优选,所述斜支撑杆和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有四个。
13.作为优选,还包括多个竖直杆,所述竖直杆一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地面中,所述斜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杆设置于所述地面以外的部分固定连接。
14.作为优选,还包括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被配置为加固多个所述斜支撑杆。
15.作为优选,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多个横支撑杆,每个所述横支撑杆固定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斜支撑杆之间。
16.作为优选,所述加固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加固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斜支撑杆上。
17.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采用扁铁圈制作而成。
18.作为优选,所述斜支撑杆采用圆管制作而成。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树木支撑装置,固定件设置成圆环形结构,用于套设于树木上,且固定件具有相互重叠的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第一连接区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区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螺栓能够穿过第一连接孔择一与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螺栓通过第一连接孔能够与任意一个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调节圆环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直径的树木。多个斜支撑杆一端与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地面固定,能够支撑树木以防止树木发生倾倒;另外,多个斜支撑杆均匀分布于固定件的外周,使受力更加均匀。该树木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支撑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树木支撑装置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树木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
24.1-固定件;11-第二连接孔;12-连接部;
25.2-斜支撑杆;
26.3-竖直杆;
27.4-加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树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件1以及多个斜支撑
杆2。多个斜支撑杆2均匀分布于固定件1的外周,使其能够抵抗来自各个方向的外界力(如大风)。进一步地,多个斜支撑杆2一端固定设置于固定件1的外周,另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使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可选地,固定件1为圆环形结构,用于套设于树木上。进一步地,该圆环为不封闭环形,在套设树木时,只需用力打开固定件1即可固定于树木上。固定件1具有相互重叠的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第一连接区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区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11,螺栓能够穿过第一连接孔择一与第二连接孔11固定连接,以调整固定件1的大小,适应不同直径的树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固定更加牢固,防止螺栓脱落,在安装好后,螺母旋入螺栓背离树木的一端,使螺栓固定更加牢固。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树木支撑装置,螺栓通过第一连接孔能够与任意一个第二连接孔11固定连接调节圆环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直径的树木。多个斜支撑杆2一端与固定件1连接,另一端与地面固定,能够支撑树木以防止树木发生倾倒;另外,多个斜支撑杆2均匀分布于固定件1的外周,使受力更加均匀。该树木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支撑牢固可靠。
3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调整范围,第二连接孔11的数量设置有十个。
35.具体地,为了使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11固定更加牢固,第一连接孔也可以设置多个,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孔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个第二连接孔11的间距相等。此结构设计,能够在一定的调整范围内保证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与两个第二连接孔11固定连接。可选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至少设置两个,这里对第一连接孔的数量不做限定。
36.具体地,继续参照图1,为了方便斜支撑杆2与固定件1连接,固定件1的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部12,多个连接部12与多个斜支撑杆2一一对应设置,使连接更加方便。可选地,连接部12可以焊接于固定件1的外周,使固定更加牢固。进一步地,为了能够调整固定件1距离地面的高度,斜支撑杆2转动连接于连接部12,通过调整斜支撑杆2与地面的夹角来调整固定件1的高度以达到最好的支撑效果。可选地,连接部12为两个平行的安装板,且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斜支撑杆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斜支撑杆2设置于两个平行的安装板之间,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正对设置,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将斜支撑杆2转动设置于连接部12上,螺母旋入螺栓上将其固定。此结构拆卸容易且方便运输,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37.更为具体地,斜支撑杆2与连接部12分别设置有四个,四角支撑更加稳定,能够承受来自不同方向的外界力。
38.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了使斜支撑杆2与地面的固定更加方便,该树木支撑装置还包括多个竖直杆3,竖直杆3一部分固定设置于地面中,斜支撑杆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件1上,另一端与竖直杆3设置于地面以外的部分固定连接,此立体空间构造稳定性更高,使树木抗倾倒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树木的存活。进一步地,竖直杆3插入地面的深度可根据土壤的性质决定。
39.具体地,继续参照图2,该树木支撑装置还包括加固组件4,加固组件4用于将多个斜支撑杆2固定成为一个整体,使树木的抗倾倒能力更强。
40.更为具体地,加固组件4包括多个横支撑杆,每个横支撑杆固定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斜支撑杆2之间,结构简单,固定牢固。
41.进一步地,为了使斜支撑杆2的抗倾倒能力更强,加固组件4可以设置多组,多组加
固组件4间隔设置于斜支撑杆2上。
42.优选地,固定件1采用扁铁圈制作而成,扁铁圈具有可伸缩性,能够满足不同大小树径的树木。
43.优选地,斜支撑杆2、竖直杆3以及横支撑杆均采用不同直径的圆管制作而成,制作简单,加工方便。进一步地,圆管为镀锌管。
44.在本实施例中,该树木支撑装置由一个扁铁圈和十二根快速拼装镀锌管组成,扁铁圈每隔90
°
设置有连接部12,通过四个m12的螺栓与四个斜支撑杆2转动连接,在扁铁圈下方80-120cm处水平设置四个横支撑杆与四个斜支撑杆2固定连接,每个斜支撑杆2与地面相交处设置有一个80cm的竖直杆3,四个竖直杆3埋入地面60-70cm,四个斜支撑杆2分别与四个竖直杆3固定连接。该树木支撑装置稳定性较好,受力平衡,树木抗倾倒能力强。
45.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