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暖被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5:47: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暖被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暖被机对被子进行烘干的过程中,控制板的发热较为严重。具体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暖被机通常在控制板处单独设置风机对控制板进行降温。
3.然而,上述设置需要额外在控制板处安装风机,不仅增加了暖被机的加工成本,若该风机发生故障还需用户对其更换或维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暖被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控制板处额外安装风机而增加了暖被机加工成本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暖被机,包括: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组件,包括风机和风道,进风口通过风道与出风口连通,风机用于将进入风道内的气体输送至出风口处;加热装置,用于对风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控制板,控制板的至少部分伸入至风道内,沿风道内气体的流动方向,控制板的至少部分位于加热装置的上游。
6.进一步地,风道的风道壁上具有通孔,控制板的至少部分穿过通孔后伸入至风道内。
7.进一步地,控制板包括:控制板板体;可控硅,设置在控制板板体上,可控硅穿过通孔后伸入至风道内。
8.进一步地,暖被机还包括:密封部,设置在通孔的孔壁与可控硅之间。
9.进一步地,暖被机还包括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设置在控制板板体朝向通孔的板面上,密封部设置在连接板上且围绕可控硅设置。
10.进一步地,密封部具有用于容纳可控硅的围绕腔,连接板具有用于避让可控硅的避让孔,避让孔与围绕腔连通。
11.进一步地,围绕腔包括:第一腔室,用于容纳可控硅;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腔室位于可控硅的一侧。
12.进一步地,密封部包括:第一筋条组件,第一筋条组件围绕形成第一腔室;第二筋条组件,与第一筋条组件连接,第二筋条组件围绕形成第二腔室。
13.进一步地,风道的风道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控制板板体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为第一凸起,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中的另一个为第一凹部,第一凸起伸入第一凹部内且与第一凹部限位配合。
14.进一步地,控制板板体上设置有第三定位部,连接板上设置有第四定位部,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中的一个为第二凸起,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中的另一个为第二凹部,第二凸起伸入第二凹部内且与第二凹部限位配合。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沿风道内气体的流动方向,控制板伸入至风道内的
部分位于加热装置的上游,即加热装置用于对位于控制板下游处的气体进行加热。这样,在暖被机运行过程中,风机将位于暖被机外的气体抽吸至进风口内,进入进风口内的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流入风道内,由于在控制板伸入至风道内的部分处流动的气体未经加热装置加热且为冷风,进而能够对伸入至风道内的至少部分控制板进行冷却降温。
16.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控制板处额外安装风机相比,本技术中的暖被机无需额外安装风机对控制板进行冷却,而是通过风道内的冷风对控制板进行降温,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控制板处额外安装风机而增加了暖被机加工成本的问题,降低了暖风机的拆装难度和加工成本,也便于工作人员对暖风机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暖被机的实施例拆除顶盖板和控制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图1中的暖被机拆除顶盖板后的俯视图;
20.图3示出了图2中的暖被机的控制板和连接结构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21.图4示出了图3中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3.10、机壳;12、出风口;13、卡扣;20、风道组件;21、风机;22、风道;221、通孔;222、螺钉柱;30、加热装置;40、控制板;41、控制板板体;42、可控硅;50、连接结构;51、密封部;511、第一筋条;512、第二筋条;513、第三筋条;514、第四筋条;515、第五筋条;516、第六筋条;517、第七筋条;518、第八筋条;519、围绕腔;52、连接板;521、避让孔;61、第一定位部;62、第二定位部;71、第三定位部;72、第四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5.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6.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控制板处额外安装风机而增加了暖被机加工成本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暖被机。
28.如图1至图4所示,暖被机包括机壳10、风道组件20、加热装置30及控制板40。机壳10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2。风道组件20包括风机21和风道22,进风口通过风道22与出风口12连通,风机21用于将进入风道22内的气体输送至出风口12处。加热装置30用于对风道22
内的气流进行加热。控制板40的至少部分伸入至风道22内,沿风道22内气体的流动方向,控制板40的至少部分位于加热装置30的上游。
29.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沿风道22内气体的流动方向,控制板40伸入至风道22内的部分位于加热装置30的上游,即加热装置30用于对位于控制板40下游处的气体进行加热。这样,在暖被机运行过程中,风机21将位于暖被机外的气体抽吸至进风口内,进入进风口内的气体在风机21的作用下流入风道22内,由于在控制板40伸入至风道22内的部分处流动的气体未经加热装置30加热且为冷风,进而能够对伸入至风道22内的至少部分控制板40进行冷却降温。
30.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控制板处额外安装风机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暖被机无需额外安装风机对控制板进行冷却,而是通过风道22内的冷风对控制板40进行降温,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控制板处额外安装风机而增加了暖被机加工成本的问题,降低了暖风机的拆装难度和加工成本,也便于工作人员对暖风机进行维护。
3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可控硅插入风道22中,相对于现有技术去除了风机结构,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又降低了暖被机的加工成本。
32.如图1所示,风道22的风道壁上具有通孔221,控制板40的至少部分穿过通孔221后伸入至风道22内。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控制板40与风道22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33.在本实施例中,风道22包括顶板、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所述第一弧形壁和所述第二弧形壁相对设置,顶板盖设在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上,以使顶板、第一弧形壁、第二弧形壁和机壳10围绕形成风道22。其中,通孔221设置在顶板上。
34.如图3所示,控制板40包括控制板板体41和可控硅42。其中,可控硅42设置在控制板板体41上,可控硅42穿过通孔221后伸入至风道22内。这样,可控硅42穿过通孔221后伸入至风道22内,位于风道22内的冷风对可控硅42进行冷却降温。
35.具体地,控制板板体41位于风道22外,在暖被机运行过程中,可控硅42在整流、逆变、变频、调压时由于发热而导致其表面温度过高,存在可控硅42等其他电子元件烧坏、短路的风险,通过风道22的风冷技术降低可控硅42的表面温度,减小控制板40的各发热元器件的温升,对进一步极高控制板40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36.如图3和图4所示,暖被机还包括密封部51。其中,密封部51设置在通孔221的孔壁与可控硅42之间。这样,密封部51用于对可控硅42和通孔221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以避免通孔221处发生气体泄露而影响暖被机的正常运行。同时,上述设置能够防止可控硅42上产生的热量通过通孔221传递至机壳10内而导致机壳10内的其余结构发生温升。
37.如图2至图4所示,暖被机还包括连接结构50,连接结构50包括连接板52。其中,连接板52设置在控制板板体41朝向通孔221的板面上,密封部51设置在连接板52上且围绕可控硅42设置。这样,密封部51围绕可控硅42设置,以用于对可控硅42与控制板板体41的连接处进行保护,降低或消除可控硅42因小幅度撞击而导致可控硅42从控制板板体41上脱落或者可控硅42被折断,延长了可控硅42的使用寿命。同时,密封部51通过连接板52设置在控制板板体41上,以使密封部51与控制板板体41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38.具体地,连接结构50用于对将可控硅的根部固定保护,进而降低或消除了可控硅因小幅度撞击而导致根部引脚松动或断裂的风险,提高了可控硅的稳定性。
39.如图4所示,密封部51具有用于容纳可控硅42的围绕腔519,连接板52具有用于避让可控硅42的避让孔521,避让孔521与围绕腔519连通。这样,避让孔521和围绕腔519均围绕可控硅42设置,以用于对可控硅42的根部进行保护。同时,上述设置避免可控硅42与连接板52之间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连接板52与控制板板体41的拆装。
40.如图4所示,围绕腔519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第一腔室用于容纳可控硅42。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腔室位于可控硅42的一侧。这样,第一腔室用于容纳可控硅42,第二腔室起到防呆作用。在连接结构50与控制板板体41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根据第二腔室的位置对连接结构50与控制板板体41的装配进行定位,进而提升了二者的装配精度,便于工作人员对二者进行装配。
41.具体地,通孔221与密封部51的外形相适配,以确保密封部51和可控硅42能够通过通孔221伸入风道22内。
4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室为一个,以使密封部5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密封部51的加工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腔室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腔室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多个。
43.如图4所示,密封部51包括第一筋条组件和第二筋条组件。其中,第一筋条组件围绕形成第一腔室。第二筋条组件与第一筋条组件连接,第二筋条组件围绕形成第二腔室。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密封部5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连接结构5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44.如图4所示,第一筋条组件包括第一筋条511、第二筋条512、第三筋条513、第四筋条514及第五筋条515,第一筋条511通过第二筋条512与第三筋条513连接,第三筋条513通过第四筋条514与第五筋条515连接,第一筋条511和第五筋条515均与第三筋条513相对设置,第二筋条512与第四筋条514相对设置。其中,第一筋条511、第二筋条512、第三筋条513、第四筋条514及第五筋条515围绕形成第一腔室。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筋条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一筋条组件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45.具体地,第一筋条511、第二筋条512、第三筋条513、第四筋条514及第五筋条515朝向彼此的表面围绕形成第一腔室,第一腔室的腔壁对可控硅42进行保护。第一筋条511、第二筋条512、第三筋条513、第四筋条514及第五筋条515远离彼此的表面与通孔221的孔壁密封连接。其中,第一筋条511与第二筋条512相互垂直设置,第一筋条511和第三筋条513相互平行设置,第二筋条512和第四筋条514相互平行设置,第五筋条515与第四筋条514相互垂直设置,第一筋条511与第二筋条512之间具有开口,第一腔室通过开口与第二腔室连通。
46.如图4所示,第二筋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六筋条516、第七筋条517及第八筋条518,第六筋条516与第五筋条515连接,第八筋条518与第一筋条511连接,第六筋条516与第八筋条518相对设置,第七筋条517与第三筋条513相对设置。其中,第六筋条516、第七筋条517及第八筋条518围绕形成第二腔室。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筋条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一筋条组件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47.具体地,第六筋条516与第五筋条515相互垂直设置,第七筋条517与第五筋条515相互平行设置,第八筋条518与第六筋条516相互平行设置。
48.如图1和图3所示,风道22的风道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61,控制板板体4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62,第一定位部61和第二定位部62中的一个为第一凸起,第一定位部61和第
二定位部62中的另一个为第一凹部,第一凸起伸入第一凹部内且与第一凹部限位配合。这样,在控制板40与风道22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先将第一凸起伸入第一凹部内且与第一凹部限位配合,进而对控制板40和风道22进行定位。之后,再将紧固件穿设在控制板板体41和风道22内,以将控制板40和风道22装配在一起。
49.具体地,机壳10具有卡扣13,在第一凸起伸入第一凹部内之前,卡扣13先对控制板板体41的一侧进行限位,再将第一凸起伸入第一凹部内且与第一凹部限位配合。之后,再将紧固件穿设在控制板板体41和风道22的螺钉柱222内,以将控制板40和风道22装配在一起。
50.可选地,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栓。
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部为通孔,以使第一凹部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一凹部的加工成本。
5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为一个,第一凹部为一个。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凸起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多个。
5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部的个数不限于此,只要与第一凸起的个数一致即可。可选地,第二凹部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多个。
54.如图2所示,控制板板体41上设置有第三定位部71,连接板52上设置有第四定位部72,第三定位部71和第四定位部72中的一个为第二凸起,第三定位部71和第四定位部72中的另一个为第二凹部,第二凸起伸入第二凹部内且与第二凹部限位配合。这样,在连接结构50与控制板板体41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先将第二凸起伸入第二凹部内且与第二凹部限位配合,进而对连接结构50与控制板板体41进行定位。之后,通过打胶连接的方式对连接板52和控制板板体41进行固定。
55.具体地,第二凹部为通孔,第二凸起为两个,第二凹部为两个,两个第二凸起与两个第二凹部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对控制板板体41和连接板52进行定位,以便工作人员对控制板板体41和连接板52进行打胶。
56.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二凸起呈圆柱状,与该第二凸起对应设置的第二凹部为圆孔;另一个第二凸起呈板状,与该第二凸起对应设置的第二凹部为条形孔。
57.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凸起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凸起为一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多个。
58.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凹部的个数不限于此,只要与第二凸起的个数一致即可。可选地,第二凹部为一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多个。
59.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60.沿风道内气体的流动方向,控制板伸入至风道内的部分位于加热装置的上游,即加热装置用于对位于控制板下游处的气体进行加热。这样,在暖被机运行过程中,风机将位于暖被机外的气体抽吸至进风口内,进入进风口内的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流入风道内,由于在控制板伸入至风道内的部分处流动的气体未经加热装置加热且为冷风,进而能够对伸入至风道内的至少部分控制板进行冷却降温。
61.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控制板处额外安装风机相比,本技术中的暖被机无需额外安装风机对控制板进行冷却,而是通过风道内的冷风对控制板进行降温,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控制板处额外安装风机而增加了暖被机加工成本的问题,降低了暖风机的拆装难度
和加工成本,也便于工作人员对暖风机进行维护。
62.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6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