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2022-02-25 23: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重,传统能源网络的资源配置能力已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2020年我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8000亿立方米,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明显较小。由于天然气具有热值高、碳排放量低、易于大量储存等优点,电力网络和天然气网络相耦合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量,因此电力网络和天然气网络相耦合的电-气互联系统也逐渐成为综合能源系统下的一种基本形式。
3.然而,现有的电-气互联模型较多基于天然气网络的稳态模型构建的,未考虑气流传输的延迟特性,导致现有的电-气互联模型存在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电-气互联模型存在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包括:
6.获取待建模的电-气互联能源网络,其中,所述电-气互联能源网络中包含电力能源网络和天然气能源网络的拓扑数据;
7.根据所述天然气能源网络的气流参数,对所述天然气能源网络的管道进行分段,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其中,所述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具体为:
[0008][0009][0010]
δx
ij
=l
ij
/n
[0011]
式中,d用于表示管道的分段节点,l
ij
为管道i-j的长度,n为管道i-j的分段数,b
tij,x
为t时刻管道i-j在位置x处的气压,f
tij,x
为t时刻管道i-j在位置x处的气流量,m1和m2为管道传输特性常数;
[0012]
基于所述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结合所述天然气能源网络的管道输送约束条件,构建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
[0013]
基于所述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结合电力能源网络模型、电-气耦合约束条件以及碳交易约束条件,构建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其中所述电力能源网络模型为基于所述电力能源网络构建的模型。
[0014]
优选地,所述管道输送约束条件具体包括:管存平衡约束条件、加压站约束条件、
气压-气源出力约束条件、储气罐容量约束条件以及节点流量平衡约束条件。
[0015]
优选地,所述管存平衡约束条件具体为:
[0016][0017]
式中,ω
pipe
为天然气管道集合,t为时间周期。
[0018]
优选地,所述加压站约束条件具体为:
[0019][0020]
式中,与分别为气压变比的上限和下限,为t时刻管道首端节点i处的气压,f
it
为t时刻管道首端节点i处的气流量。
[0021]
优选地,所述气压-气源出力约束条件具体为:
[0022][0023]
式中,ω
gb
为天然气节点集合,ωg为气源集合,b
i,t
为t时刻天然气管道节点i的气压,f
g,j,t
为t时刻气源j的输出气流量。
[0024]
优选地,所述储气罐容量约束条件具体为:
[0025][0026]
式中,s
n,t
为t时刻储气罐n的容量,和分别t时刻储气罐n的天然气输入量和输出量,和分别为t时刻储气罐n的充气效率和放气效率,为储气罐n额定储气容量。
[0027]
优选地,所述节点流量平衡约束条件具体为:
[0028][0029]
式中,f
g,t
为气源出力向量,f
p2g,t
为p2g天然气注入向量,f
gt,t
为燃气机组气流注入向量,f
d,t
为天然气负荷向量;bg为节点与气源的关联矩阵,b
p2g
为节点与p2g的关联矩阵,bs为节点与储气罐的关联矩阵,b
gt
为节点与燃气机组的关联矩阵,ag为管道与节点的关联矩阵,为t时刻储气罐的输入量矩阵、μ
in
储气罐的充气效率向量、为t时刻储气罐的输出量矩阵、μ
out
储气罐的放气效率向量。
[0030]
优选地,所述电力能源网络模型具体为:
[0031]
[0032]
式中,ag为节点-机组关联矩阵,a
p2g
为节点-p2g关联矩阵,b为节点导纳矩阵的虚部,θ
t
为节点相角向量,x
ij
和分别为输电线路i-j的电抗和有功功率传输上限,ω
sp
为电力网络节点集合,p
g,t
为t时刻的机组有功出力向量,p
p2g,t
为p2g消耗有功功率向量,ad和au为机组爬坡速率约束向量,为平衡节点相角。
[0033]
优选地,所述电-气耦合约束条件具体为:
[0034]fgt,i,t
=h
2,i
(p
gt,i,t
)2 h
1,i
p
gt,i,t
h
0,i i∈ω
gt
[0035]fp2g,j,t
=h
p2g,j
p
p2g,j,t j∈ω
p2g
[0036]
式中,ω
gt
为燃气机组集合,ω
p2g
为p2g集合,p
gt,i,t
为t时刻燃气机组i的有功功率,f
gt,i,t
为t时刻燃气机组i消耗的天然气流,p
p2g,j,t
为t时刻电转气j的有功功率,f
p2g,j,t
为t时刻电转气j转换的天然气流。
[0037]
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装置,包括:
[0038]
能源网络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建模的电-气互联能源网络,其中,所述电-气互联能源网络中包含电力能源网络和天然气能源网络的拓扑数据;
[0039]
管道气流动态方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天然气能源网络的气流参数,对所述天然气能源网络的管道进行分段,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其中,所述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具体为:
[0040][0041][0042]
δx
ij
=l
ij
/n
[0043]
式中,d用于表示管道的分段节点,l
ij
为管道i-j的长度,n为管道i-j的分段数,b
tij,x
为t时刻管道i-j在位置x处的气压,f
tij,x
为t时刻管道i-j在位置x处的气流量,m1和m2为管道传输特性常数;
[0044]
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结合所述天然气能源网络的管道输送约束条件,构建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
[0045]
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结合电力能源网络模型、电-气耦合约束条件以及碳交易约束条件,构建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其中所述电力能源网络模型为基于所述电力能源网络构建的模型。
[0046]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0047]
本技术提供的方法考虑到气流传输的延迟特性,通过根据所述天然气能源网络的气流参数,对所述天然气能源网络的管道进行分段,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以通过采用时空偏微分方程形式的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精确描述气流动态特性,然后基于该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结合所述天然气能源网络的管道输送约束条件,从而构建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最后再基于该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考虑到气流动态特性的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解决了现有技术未考虑气流传输的延迟特性而导致的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4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49]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50]
图2为天然气管道分段结构示意图。
[0051]
图3为依据ieee39节点电力网络和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网络耦合的电-气互联系统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0052]
图4为不同调度时段电-气互联系统的机组出力对比示意图。
[0053]
图5为不同调度时段电-气互联系统关键节点气压与管存量的对比示意图。
[0054]
图6为碳交易价格与燃气发电比例的对比示意图。
[0055]
图7为碳交易价格与总成本的对比示意图。
[0056]
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传统的电-气互联模型较多基于天然气网络的稳态模型构建的,天然气稳态模型假设管道首端注入气流量与末端输出气流量相同,但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实际情况是天然气在管道中的传输速度缓慢,管道首末端气流量并不相同,这种差异便是导致现有的电-气互联模型存在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的主要原因。
[0058]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电-气互联模型存在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0059]
为使得本技术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60]
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包括:
[0061]
步骤101、获取待建模的电-气互联能源网络。
[0062]
其中,电-气互联能源网络中包含电力能源网络部分和天然气能源网络部分的拓扑数据。
[0063]
步骤102、根据天然气能源网络的气流参数,对天然气能源网络的管道进行分段,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
[0064]
其中,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具体为:
[0065]
[0066][0067]
δx
ij
=l
ij
/n
[0068]
式中,d用于表示管道的分段节点,l
ij
为管道i-j的长度,n为管道i-j的分段数,b
tij,x
为t时刻管道i-j在位置x处的气压,f
tij,x
为t时刻管道i-j在位置x处的气流量,m1和m2为管道传输特性常数。
[0069]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假设管道传输气流为理想天然气流,气体沿管道的传输过程为等温过程,可忽略能量守恒方程,仅需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因此一段管道的天然气动态特性可用如下两个方程描述:
[0070][0071][0072]
上述两个动态方程均为偏微分方程,并且第二个方程为非线性方程,直接求解十分困难。因此,优选采用欧拉有限差分法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近似求解。可在管道中间等距设置n-1个虚拟节点,将管道平均分为n段,,假设管道i-j长度为l
ij
,则空间步长δx
ij
=l
ij
/n。如图1所示,黑色节点为分段处理形成的虚拟节点,白色节点为原始管道节点,令d为管道的分段节点索引,d=0,1,2,

,n(包括原始节点和虚拟节点),具体可参阅图2,则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的表达式可以转换为:
[0073][0074][0075]
需要说明的是,当分段数越多,计算结果越接近于偏微分方程,但求解时间也会有所增加,优选将δx设置在10~20英里且δt设置为15分钟~1小时可以较好的平衡模型的准确性和计算量。
[0076]
步骤103、基于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结合天然气能源网络的管道输送约束条件,构建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
[0077]
步骤104、基于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结合电力能源网络模型、电-气耦合约束条件以及碳交易约束条件,构建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其中电力能源网络模型为基于电力能源网络构建的模型。
[0078]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步骤102构建的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结合天然气能源网络的管道输送约束条件,从而构建出考虑了天然气的气流传输的延迟特性的动态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填补了传统的天然气能源网络的准确度问题,再基于此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电-气互联模型,即可得到更符合实际情况,准确度更高的电-气互联模型,解决了传统的电-气互联模型因其天然气能源网络部分而导致其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0079]
以上内容便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下面内容为本技术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一种电-气互联能源
网络模型构建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0080]
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包括:
[0081]
进一步地,管道输送约束条件具体包括:管存平衡约束条件、加压站约束条件、气压-气源出力约束条件、储气罐容量约束条件以及节点流量平衡约束条件。
[0082]
管存平衡约束条件:由天然气传输动态特性可知,管道首端注入气流量与末端输出气流量不相同,因此有部分天然气储存于管道中,被称为“管存”。为合理使用管存,运行一个周期后的管存应恢复为0,管存平衡约束条件具体为:
[0083][0084]
式中,ω
pipe
为天然气管道集合,t为时间周期。
[0085]
加压站约束条件:天然气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由于摩擦阻力的问题会引起节点气压的下降,从而导致管道传输的气流量受到限制,因此需要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加压站。假设加压站设置在每条管道首端,且仅保留气压的变化关系,忽略其耗能。则无加压站管道和含加压站管道首端节点所满足的关系式可描述如下:
[0086][0087]
式中,与分别为气压变比的上限和下限,为t时刻管道首端节点i处的气压,f
it
为t时刻管道首端节点i处的气流量。
[0088]
气压-气源出力约束条件具体为:
[0089][0090]
式中,ω
gb
为天然气节点集合,ωg为气源集合,b
i,t
为t时刻天然气管道节点i的气压,f
g,j,t
为t时刻气源j的输出气流量。
[0091]
储气罐容量约束条件:t时刻储气罐的储气量可用下式描述:
[0092][0093]
式中,s
n,t
为t时刻储气罐n的容量,和分别t时刻储气罐n的天然气输入量和输出量,和分别为t时刻储气罐n的充气效率和放气效率,为储气罐n额定储气容量。
[0094]
节点流量平衡约束条件:每个时段,天然气网络的节点流量平衡方程表示为:
[0095][0096]
式中,f
g,t
为气源出力向量,f
p2g,t
为p2g(power to gas,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天然气注入向量,f
gt,t
为燃气机组气流注入向量,f
d,t
为天然气负荷向量;bg为节点与气源的关联矩阵,b
p2g
为节点与p2g的关联矩阵,bs为节点与储气罐的关联矩阵,b
gt
为节点与燃气机组的关联矩阵,ag为管道与节点的关联矩阵,为t时刻储气罐的输入量矩阵、μ
in
储气罐的充气
效率向量、为t时刻储气罐的输出量矩阵、μ
out
储气罐的放气效率向量。
[0097]
进一步地,第一个实施例中提及的电力能源网络模型可采用直流潮流模型,简化电力网络模型,保证模型的凸性,其表达式具体为:
[0098][0099]
式中,ag为节点-机组关联矩阵,a
p2g
为节点-p2g关联矩阵,b为节点导纳矩阵的虚部,θ
t
为节点相角向量,x
ij
和分别为输电线路i-j的电抗和有功功率传输上限,ω
sp
为电力网络节点集合,p
g,t
为t时刻的机组有功出力向量,p
p2g,t
为p2g消耗有功功率向量,ad和au为机组爬坡速率约束向量,为平衡节点相角。
[0100]
进一步地,电-气耦合约束条件是指电力网络与天然气网络通过燃气机组和p2g实现两种能源的相互转换,两种能流耦合约束为燃气机组的耗量特性方程和p2g电-气转换方程,其表达式具体如下:
[0101]fgt,i,t
=h
2,i
(p
gt,i,t
)2 h
1,i
p
gt,i,t
h
0,i i∈ω
gt
[0102]fp2g,j,t
=h
p2g,j
p
p2g,j,t j∈ω
p2g
[0103]
式中,ω
gt
为燃气机组集合,ω
p2g
为p2g集合,p
gt
,i
,t
为t时刻燃气机组i的有功功率,f
gt,i,t
为t时刻燃气机组i消耗的天然气流,p
p2g,j,t
为t时刻电转气j的有功功率,f
p2g,j,t
为t时刻电转气j转换的天然气流。
[0104]
此外,第一个实施例中提及的碳交易约束条件指的是:在碳交易机制下,政府会分配给碳排放机组一定的配额。碳排放量低于配额,机组可将多余的配额在碳排放市场上交易。碳排放量高于配额,机组相应会受到惩罚。在电-气互联系统中,燃煤机组为高排放机组,燃气机组为低排放机组,风电场等可视为零排放机组。因此,碳交易机制既可以对高排放机组进行经济惩罚,同时也奖励低排放机组,从而使得系统运行成本与碳交易成本之和最小,实现整个系统的低排放的交易机制,本实施例的碳交易约束条件具体为基于机组碳排放和配额采用与机组出力成比例的模型,其表达式具体如下:
[0105][0106]
式中:ω
g1
为燃煤机组集合;ω
g2
为燃煤机组和燃气机组集合;ωg为气源集合;ω
wt
为风电机组集合;ωs为储气罐集合;p
g,i,t
为t时刻燃煤机组i的出力;αi,βi,δi为机组i的成本系数;f
g,j,t
为t时刻气源j的出力;γj为气源j的成本系数;pmax w,k,t为t时刻风电机组k的出力上限;p
w,k,t
为t时刻风电机组k的实际出力;c
curt,k
为风电机组k的弃风成本系数;qout s,n,t为t时刻储气罐n的天然气输出量;c
s,n
为储气罐n的储气成本系数;假设碳税与碳交易成本相同,均为pc;cm为机组m的单位碳排放强度,λm为机组m的单位碳排放配额。
[0107]
为更清楚地展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实施的一个仿真示例进行解释。
[0108]
如图3所示的电-气互联网络模型拓扑,此拓扑是依据ieee39节点电力网络和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网络耦合的电-气互联系统。ieee39节点电力网络有5台燃煤机组,3台燃气机组,2台风力机组,共计46条输电线路。设定g1,g7和g8为燃气机组,分别通过节点4、10和12与天然气网络相连。风电机组连接在电力系统节点33和34上,弃风成本为50美元/(mw
·
h)。为最大限度的消纳风电,p2g电力输入端同样接在节点33和34,输出端接在天然气网络储气罐节点13和14。碳交易价格pc为40美元/t,单位发电量碳排放配额λ为0.789t/(mw
·
h),电力系统负荷为ieee39节点标准算例的85%。
[0109]
修改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网络有2个气源点s1~s2,4个储气罐c1~c4,3个加压站,24条天然气管道,气源供应成本为0.25美元/m3,燃气负荷为比利时天然气网络标准算例的20%。天然气管道分段设置为n=4,时间步长δt=1h。
[0110]
1)模型优化运行结果
[0111]
仿真算例设定为调度周期t=24h的情景下,以1h为仿真步长。由图4可知,在夜间,电力系统负荷和燃气负荷均较低,风电出力较高,燃煤机组最小出力与风电出力之和大于电负荷需求,此时燃煤机组和燃气机组出力均维持在下限,富余的风电由p2g转换为天然气,注入天然气网络并储存在储气罐中,提升系统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力。在日间,电负荷明显上升,由于燃气机组碳排放量低且可获得一定的碳排放补偿,有利于降低整个系统的经济目标,因此燃气机组被全部调用且达到出力上限。由图5可知,天然气节点4连接燃气机组,节点10和12同时接有燃气机组和负荷,负荷上升时节点气压提高,反之下降。气源出力在燃气机组工作且燃气负荷达到峰值时显著提升。天然气动态模型与稳态模型最主要差异在于:动态模型可反映管道两端的气流量差异并形成管存,稳态模型管道输入与输出点气流量相同,管存量变化如图5所示。
[0112]
2)碳交易价格对低碳经济运行的影响
[0113]
碳交易成本是本文所建立的动态最优能流模型目标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碳交易价格对低碳经济调度的影响,本文将碳交易价格由0变化到50美元/t,绘制燃气发电比例、碳排放量、总成本、碳交易成本与碳交易价格的变化关系。
[0114]
如图6及图7所示,在碳交易价格较低时,碳交易成本对整个系统运行影响微小,因此碳排放量变化不明显且燃气发电比例较小。随着碳交易价格的上升,碳交易价格在总目标函数中的占比增加,系统逐渐增强对碳排放量的约束。当碳交易价格增加到6美元/t时,单位碳排放量较少的燃气机组的发电占比明显增加,且总成本和碳交易成本增长趋势减缓。此外,由于燃煤机组出力的降低以及燃气机组出力的增加,系统碳排放量显著降低。由于本文算例燃气机组满发时所占的发电比例仅为24%,因此燃煤机组的碳排放惩罚将大于燃气机组的碳排放补偿,实际碳排放量一直高于无偿碳排放配额,系统不能通过碳交易过程获利,仅能使碳交易成本的变化趋势变缓慢。当碳交易价格逐渐上升达到25美元/t,燃气机组已经达到出力上限,实际碳排放量和燃气发电比例均达到极限值,碳交易成本和总成本基本随碳交易价格成正比上升。
[0115]
以上内容便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下面内容为本技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的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
模型构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0116]
请参阅图8,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装置,包括:
[0117]
能源网络数据获取单元201,用于获取待建模的电-气互联能源网络,其中,电-气互联能源网络中包含电力能源网络和天然气能源网络的拓扑数据;
[0118]
管道气流动态方程构建单元202,用于根据天然气能源网络的气流参数,对天然气能源网络的管道进行分段,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其中,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具体为:
[0119][0120][0121]
δx
ij
=l
ij
/n
[0122]
式中,d用于表示管道的分段节点,l
ij
为管道i-j的长度,n为管道i-j的分段数,b
tij,x
为t时刻管道i-j在位置x处的气压,f
tij,x
为t时刻管道i-j在位置x处的气流量,m1和m2为管道传输特性常数;
[0123]
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单元203,用于基于管道气流动态方程组,结合天然气能源网络的管道输送约束条件,构建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
[0124]
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构建单元204,用于基于天然气能源网络模型,结合电力能源网络模型、电-气耦合约束条件以及碳交易约束条件,构建电-气互联能源网络模型,其中电力能源网络模型为基于电力能源网络构建的模型。
[0125]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126]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127]
本技术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128]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
的。
[0129]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130]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31]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