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电热组合经营优化研究方法与流程

2022-02-25 20:06: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联合循环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合循环供热 机组电热组合经营优化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2.煤的洁净燃烧”技术是当前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的研究领 域,燃煤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由于能较大幅度提高火力发电厂的热效 率,并使污染问题获得解决,因而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发电技术。我 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国家,电力工业中燃煤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 容量的70%以上。同时,燃煤发电厂又是严重的污染源,全国so2总 排放量的三分之一,nox和粉尘总排放量的一半由燃煤发电厂产生。 所以我国对“洁净煤技术”也十分重视。
3.现有的热电联产联合循环机组不仅受电网、热网、气网的多重约 束,还受能源价格体系、机组热力特性、热电比等因素的多重影响, 这将会使得机组生产经营效益不高,且其生存能力低下,为此我们提 出一种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电热组合经营优化研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 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热电联产联合循环机组不 仅受电网、热网、气网的多重约束,还受能源价格体系、机组热力特 性、热电比等因素的多重影响,这将会使得机组生产经营效益不高, 且其生存能力低下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电热组合 经营优化研究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电热组合经营优化研究方法,其步骤如下 所述:
7.调研燃机热电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营现状,并进行分析;
8.对燃机热电联合循环机组热力特性进行研究;
9.在当地能源价格及发电利用小时数等实际政策基础上,结合燃机 热电联合循环机组的热力特性,通过定量计算和分析,研究能源价格 变动、机组热电负荷变动与各台机组生产经济性指标的关系;
10.在上述基础上,研究能源价格变动情况下的全年最优生产总量计 划,以及总量计划在两套机组间的优化分配问题。
11.优选地,所述步骤1包括:
12.主设备及系统概况、热电负荷状况、能源价格体系、外部政策条 件等方面的调研分析。
13.优选地,所述步骤2包括:
14.结合运行或已有的性能试验数据,利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建立燃机 热电联合循环机组热力特性模型;利用热力特性模型,分别研究两套 联合循环机组的热力特性。
15.优选地,根据燃机热电提供的联合循环机组热平衡图、热力系统 图、运行规程、性能考核试验报告,在联合循环机组性能仿真平台上, 搭建联合循环机组的热力性能仿真模型,并将汽轮机的余速损失曲线 嵌入仿真模型,并对其仿真模型进行验证。
16.优选地,所述步骤3包括:
17.结合燃机热电联合循环机组的热力特性,在能源价格实际政策情 况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和分析,获得能源价格、机组热电负荷与 各台机组生产经济性指标的关系,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8.全年生产经济效益=全年发电收益 全年供热收益-全年天然气成 本-全年除盐水成本;
19.逐时生产经济效益=逐时发电收益 逐时供热收益-逐时天然气成 本-逐时除盐水成本;
20.其中,发电收益=发电量
×
上网电价(不含税);
21.供热收益=供热量
×
热价(不含税);
22.天然气成本=天然气耗量
×
天然气价(不含税);
23.除盐水成本=供热量
×
除盐水价(不含税)。
24.优选地,所述步骤4包括:
25.生产总量计划及其在机组间的优化分配,建立多位约束条件下的 非线性规划数学优化模型;
26.对数学优化模型进行编程求解,获得现有能源价格体系及能源价 格体系变动情况下的最优生产计划;
27.对数学优化模型进行编程求解,获得现有能源价格体系及能源价 格体系变动情况下的两套机组间的最优化分配规律。
28.优选地,根据步骤2和步骤3的研究建立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其中:数学模型中的寻优目标函数为全年生产经济效益;多维约束条 件主要包括机组发电功率限制、供热功率限制、全年运行时间限制、 热电比与计划发电量的定量关系、两台联合循环机组的能耗特性、气 价、电价、热价、水价等;具体数学模型如下:
29.max(h1 h2)
×
price-heat (e1 e2)
×
price-ele
‑ꢀ
(g1 g2)
×
price-gas-(h1 h2)
×
price-water
30.约束条件及其方程:
31.t1=e1/150;t2=e2/150;h1=h1/t1;h2=h2/t2;
32.g1=1.5289
×
h1 1069.7;g2=1.4443
×
h2 1068.5;
33.0≤t1≤8000;0≤t2≤8000;0≤h1≤120;0≤h2≤120;
34.0≤e1 e2≤2200000;
35.当r0=30%并且(h1 h2)
×
3076/(e1 e2)
×
3600≤0.375时;
36.h1 h2=2.1732
×
10-7
-0.52666
×
(e1 e2) 4.38882
×
10-7
×
(e1 e2)2;
37.当r0=40%并且(h1 h2)
×
3076/(e1 e2)
×
3600≤0.5时;
38.h1 h2=2.94465
×
10-8-0.70221
×
(e1 e2) 5.85176
×
10-7
×
(e1 e2)2;
39.式中:
40.h1:#1机全年计划供热量t;h2:#2机全年计划供热量t;
41.e1:#1机全年计划发电量mwh;e2:#2机全年计划发电量mwh;
42.g1:#1机全年计划天然气消耗量nm3;g2:#2机全年计划天然 气消耗量nm3;
43.t1:#1机全年计划运行小时;t2:#2机全年计划运行小时;
44.h1:#1机全年计划平均供热负荷t/h;h2:#2机全年计划平均 供热负荷t/h;
45.r0:达标热电比;
46.price-heat:热价;price-ele:电价;
47.price-gas:气价;price-water:水价。
48.优选地,对数学优化模型进行编程求解,获得现有能源价格体系 及能源价格体系变动情况下的两套机组间的最优化分配规律,应采取 差异性分配。
49.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整体的优化研 究方法的设计,减小了热电联产联合循环机组受电网、热网、气网的 多重约束的影响,还降低了其受能源价格体系、机组热力特性、热电 比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并且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机组生产经营 效益优化,提高生存能力,提高了发电量,提高了总体生产经营经济 效益。
附图说明
5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电热组合经营优化 研究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5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电热组合经营优化 研究方法的步骤4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3.参照图1-2,一种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电热组合经营优化研究方法, 其步骤如下所述:
54.调研燃机热电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营现状,并进行分析,包括:主 设备及系统概况、热电负荷状况、能源价格体系、外部政策条件等方 面的调研分析;
55.对燃机热电联合循环机组热力特性进行研究,结合运行或已有的 性能试验数据,利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建立燃机热电联合循环机组热力 特性模型;利用热力特性模型,分别研究两套联合循环机组的热力特 性,根据燃机热电提供的联合循环机组热平衡图、热力系统图、运行 规程、性能考核试验报告,在联合循环机组性能仿真平台上,搭建联 合循环机组的热力性能仿真模型,并将汽轮机的余速损失曲线嵌入仿 真模型,并对其仿真模型进行验证;
56.在当地能源价格及发电利用小时数等实际政策基础上,结合燃机 热电联合循环机组的热力特性,通过定量计算和分析,研究能源价格 变动、机组热电负荷变动与各台机组生产经济性指标的关系,结合燃 机热电联合循环机组的热力特性,在当地的能源价格实际政策情况的 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和分析,获得能源价格、机组热电负荷与各台 机组生产经济性指标的关系,在不计影响生产经济性的其他因素的情 况下,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57.全年生产经济效益=全年发电收益 全年供热收益-全年天然气成 本-全年除盐水成本;
58.逐时生产经济效益=逐时发电收益 逐时供热收益-逐时天然气成 本-逐时除盐水成本;
59.其中,发电收益=发电量
×
上网电价(不含税);
60.供热收益=供热量
×
热价(不含税);
61.天然气成本=天然气耗量
×
天然气价(不含税);
62.除盐水成本=供热量
×
除盐水价(不含税);
63.在上述基础上,研究能源价格变动情况下的全年最优生产总量计 划,以及总量计划在两套机组间的优化分配问题,生产总量计划及其 在机组间的优化分配,建立多位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规划数学优化模 型;根据步骤2和步骤3的研究建立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其中:数 学模型中的寻优目标函数为全年生产经济效益;多维约束条件主要包 括机组发电功率限制、供热功率限制、全年运行时间限制、热电比与 计划发电量的定量关系、两台联合循环机组的能耗特性、气价、电价、 热价、水价等;具体数学模型如下:
64.max(h1 h2)
×
price-heat (e1 e2)
×
price-ele
‑ꢀ
(g1 g2)
×
price-gas-(h1 h2)
×
price-water
65.约束条件及其方程:
66.t1=e1/150;t2=e2/150;h1=h1/t1;h2=h2/t2;
67.g1=1.5289
×
h1 1069.7;g2=1.4443
×
h2 1068.5;
68.0≤t1≤8000;0≤t2≤8000;0≤h1≤120;0≤h2≤120;
69.0≤e1 e2≤2200000;
70.当r0=30%并且(h1 h2)
×
3076/(e1 e2)
×
3600≤0.375时;
71.h1 h2=2.1732
×
10-7
-0.52666
×
(e1 e2) 4.38882
×
10-7
×
(e1 e2)2;
72.当r0=40%并且(h1 h2)
×
3076/(e1 e2)
×
3600≤0.5时;
73.h1 h2=2.94465
×
10-8-0.70221
×
(e1 e2) 5.85176
×
10-7
×
(e1 e2)2;
74.式中:
75.h1:#1机全年计划供热量t;h2:#2机全年计划供热量t;
76.e1:#1机全年计划发电量mwh;e2:#2机全年计划发电量mwh;
77.g1:#1机全年计划天然气消耗量nm3;g2:#2机全年计划天然 气消耗量nm3;
78.t1:#1机全年计划运行小时;t2:#2机全年计划运行小时;考虑 到机组的运行维护,需预留一部分检修停机时间,因此每台机组的运 行计划小时上限取为8000h;
79.h1:#1机全年计划平均供热负荷t/h;h2:#2机全年计划平均 供热负荷t/h;根据机组的实际情况,每台机组的平均供热负荷上限 取为120t/h;
80.r0:达标热电比;
81.price-heat:热价;price-ele:电价;
82.price-gas:气价;price-water:水价;
83.对数学优化模型进行编程求解,获得现有能源价格体系及能源价 格体系变动情况下的最优生产计划和两套机组间的最优化分配规律, 应采取差异性分配。
84.实施例1:
85.当气价变化-50%~ 80%范围时,无论r0=0.3还是r0=0.4,多发电、 多供热均对提高生产经济效益有利,最佳生产计划为:全年计划发电 量达到2200000mwh(对应利用小时达到5500h上限)、全年计划供 热量达到1760000t(对应各台机组平均供热负荷达到120t/h上限)、 全年计划热电比达到0.6835;全年生产计划在两套机组间应采取差 异性分配,性能较好的#2机组应多发电、多供热。
86.实施例2:
87.当气价超过 90%时,多发电依然对提高生产经济效益有利,但多 供热却未必对提高生产经济效益有利,此时存在最佳计划供热量和最 佳计划热电比,具体如下:
88.当气价变化 90%、 100%,且r0=0.3时,全年最佳计划发电量为 2200000mwh、全年最佳计划供热量为965539.6t、全年最佳计划热电 比为0.375;全年最佳生产计划在机组间的最优分配方式为:#1机组 全年发电量1000000mwh、全年供热量5539.6t、全年热电比0.004733; #2机组的全年发电量1200000mwh、全年供热量960000t、全年热电 比0.683556;
89.当气价变化 90%、 100%,且r0=0.4时,全年最佳计划发电量为 2200000mwh、全年最佳计划供热量为1287386.2t、全年最佳计划热 电比为0.5;全年最佳生产计划在机组间的最优分配方式为:#1机组 全年发电量1000000mwh、全年供热量327386.2t、全年热电比 0.279733;#2机组的全年发电量1200000mwh、全年供热量960000t、 全年热电比0.683556。
90.实施例3:
91.根据寻优计算结果,在现有能源价格体系下及发电量调度政策下 (无论r0=0.3还是r0=0.4),当全年计划供热越多、全年发电量越多 时,全年生产经济效益越好,预估的最佳全年生产计划及其经济效益 如表1所示;两套机组的发电量、供热量的最佳分配方式为差异性分 配,基本原则为让性能好的机组多发电、多供热,相比采用平均分配 模式,全年可以提高生产经济效益超过42万元;
92.表1最佳全年生产计划(现有能源价格体系)
[0093][0094]
实施例4:
[0095]
在当前实际的热负荷需求状况下(假定保持全年供热量66万t 左右),差异性分配为最优分配方案,原则为“性能好的机组多发电、 多供热”,r0=0.3时的全年负荷最优分配结果如表2所示,r0=0.4时 的全年负荷最优分配如表3所示,与采用平均分配方式相比,采用最 优分配方案可使全年生产经济效益提高约170万元;
[0096]
表2最优分配方法(r0=0.3)
[0097][0098]
表3最优分配方法(r0=0.4)
[0099][010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
ꢀ“
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
ꢀ“
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 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0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 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 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 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 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10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 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 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