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电针降压仪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22:26: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智能电针降压仪。


背景技术:

2.根据临床试验,针灸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优势突出,其不仅能明显降低高血压复发率、并发症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且针灸操作简便,不良反应较少,无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血压的同时减小血压变异,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3.目前,针灸技术虽然疗效显著但是还存在缺点,从现在的状况来看,针灸需要去医院长期进行治疗,总体花费相对较高,对于经济条件不佳的患者很难采用。长期去医院,排队挂号,不方便地同时病人也会对针灸产生排斥心理。目前临床上涉及的穴位众多,虽然刺激这些穴位对降血压有一定疗效但是难以在众多的穴位中优选出最佳的穴位或穴位组合并且配上不同方式的刺激让降压效果达到巅峰,减少病人的痛苦,使病人可以不用长期服药。目前,急需一种让患者在家就能自主地降血压的电针降压仪。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智能电针降压仪。
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电针降压仪,主机上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极片,主机包括主控制器、液晶显示器、电流检测电路、升压电路、极性转化电路;
6.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对整个电路进行控制;
7.所述液晶显示器与主控制器相连,用于显示信号输出,实现人机交互;
8.所述电流检测电路与主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输出电流大小;
9.所述升压电路与主控制器相连,用于产生穴位刺激电压;
10.所述极性转化电路输入与升压电路相连、输出与电极片相连,用于电极片输出的电流对穴位刺激时,不会形成刺痛感同时去除表皮电解质形成单极性化。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极性转化电路为: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升压电路,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插头p1的2脚并通过电阻r2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1接插头p1的1脚,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基极通过电阻r3接主控制器、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基极通过电阻r4接主控制器、集电极接地。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电极片为第一绝缘胶片与第二绝缘胶片之间设置有金属掀针,掀针上设置有导线接头。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金属掀针为:螺旋形金属圆环上垂直设置有微型针头,金属圆环的径向上设置有导电柱。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掀针的微型针头长度为0.3~1cm、直径为0.2
~0.25cm。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用户在液晶显示器上输入年龄,体重,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数据,通过主控制器给出定量参数,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电刺激强度、频率、时间,并通过主控制器精确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脉冲的幅值、脉宽、频率,进行电刺激治疗。本实用新型具有性能安全可靠、仪器体积小、携带方面的优点,可适用于高血压电刺激治疗需要。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主机的电气原理方框图。
19.图3是图2中主控制器的电子原理线路图。
20.图4是图2中升压电路的电子原理线路图。
21.图5是图2中电流检测电路的电子原理线路图。
22.图6是图2中极性转化电路的电子原理线路图。
23.图7是图2中液晶显示器的电子原理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
25.实施例1
26.在图1、2中,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电针降压仪由主机1、电极片2连接构成,主机1包括主控制器、液晶显示器、电流检测电路、升压电路、极性转化电路,液晶显示器与主控制器相连,用于显示信号输出及人机交互,电流检测电路与主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输出电流大小,升压电路与主控制器相连,用于产生穴位刺激电压,极性转化电路输入与升压电路相连、输出与电极片相连,用于电极片输出的电流对穴位刺激时不会形成刺痛感,同时去除表皮电解质形成单极性化,主控制器根据用户输入年龄、体重、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数据通过内置程序计算出定量参数,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电刺激强度、频率、时间,并输出相应控制信号。
27.在图3中,本实施例的主控制器由集成电路u1、晶体振荡器y1、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8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stm32f0103c8t6;集成电路u1的10脚~17脚、29脚和30脚接液晶显示屏,集成电路u1的20脚通过电阻r10接3.3v电源、5脚接晶体振荡器y1的3脚和电容c7的一端、6脚接晶体振荡器y1的1脚并接电容c9的一端、44脚通过电阻r11接地、7脚通过电容c8接地,集成电路u1的36脚、1脚、24脚、48脚接3.3v电源,集成电路u1的35脚、23脚、47脚、8脚接地,电容c7的另一端接电容c9的另一端,晶体振荡器y1的2脚和4脚接地,集成电路u1的31脚接电流检测电路、29脚接升压电路、32脚和33脚接极性转化电路。
28.在图4中,本实施例的升压电路由集成电路u2、电感l1、电感l2、电容c2~c6、可调电阻r9、二极管d1、二极管d2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xl6009,集成电路u2的2脚接集成电路u1的29脚、4脚接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感l1的一端、3脚接电感l1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5脚通过电阻r8接地并接可调电阻r9的一端、1脚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接9v电源,
并联的电容c5和电容c6的一端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接电感l2的一端和可调电阻r9的可调端及电容c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接60v电源并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可调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
29.在图5中,本实施例的电流检测电路由集成电路u3、电阻r5、电阻r6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3的型号为ad623,集成电路u3的6脚接集成电路u1的31脚、1脚通过电阻r6接8脚、2脚通过电阻r5接3脚、4脚和5脚接地、7脚接5v电源。
30.在图6中,本实施例的极性转化电路由三极管q1~q4、电阻r1~r3、插头p1、电容c1连接构成,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升压电路,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插头p1的2脚并通过电阻r2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1接插头p1的1脚,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基极通过电阻r3接主控制器、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基极通过电阻r4接主控制器、集电极接地。
31.在图7中,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由液晶显示屏lcd1、可调电阻r7连接构成,液晶显示屏lcd1的7脚~14脚接集成电路u1的10脚~17脚、6脚接集成电路u1的30脚、4脚接集成电路u1的29脚、3脚接可调电阻r7的可调端、1脚和5脚及16脚接地、2脚和15脚接高电平,可调电阻r7的一端接高电平、另一端接低电平。
32.本实施例的电极片2为第一绝缘胶片2-1与第二绝缘胶片2-3之间安装有金属掀针2-2,掀针上连接有导线接头,电极片2通过掀针上连接的导线接头与主机1可拆卸连接,金属掀针2-2为螺旋形金属圆环上垂直设置有微型针头,金属圆环的径向上设置有导电柱,金属掀针2-2的微型针头长度为0.6cm、直径为0.22cm,主机1可根据使用者输入的年龄,体重,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数据,分析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由此给出相应的刺激穴位及自动调节刺激的频率与强度,使用者可根据仪器分析的结果,将电极片2贴于相应的穴位上进行刺激,并用胶带固定,到达主机1自设定的时间,停止刺激。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4.在液晶显示屏上用户输入年龄、体重、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数据,集成电路u1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电刺激参数,即刺激脉冲宽度、频率、幅度、治疗时间,集成电路u1输出的脉冲经升压电路产生60v刺激电压,经过电极片2作用到穴位,为了使电极片2输出的电流对刺激部位刺激时不会形成刺痛感同时去除表皮电解质形成单极性化,采用极性转化电路把单极性变成双极性,集成电路u1输出控制信号,信号交替控制极性转化电路的两组三极管的开通和关闭,两路控制信息形成互补关系,避免三极管q4、三极管q1和三极管q3、三极管q2同时导通,为满足用户根据不同病况治疗的需要,设计了实时刺激电流检测电路,通过检测电阻r5两端的电压测算流经的电流,检测出来的电压经过集成电路u3放大后送到集成电路u1,经转换后送到液晶显示屏输出,为了保证不因刺激电流过大灼伤皮肤,当刺激电流大于预设阈值,通过集成电路u1关断输出信号,使得输出电极没有脉冲电流输出。
35.实施例2
36.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掀针2-2为螺旋形金属圆环上垂直设置有微型针头,金属圆环的径向上设置有导电柱,金属掀针2-2的微型针头长度为0.3cm、直径为0.2cm。其他零部件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37.实施例3
38.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掀针2-2为螺旋形金属圆环上垂直设置有微型针头,金属圆环的径向上设置有导电柱,金属掀针2-2的微型针头长度为1cm、直径为0.25cm。其他零部件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