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21:01: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内腔的融合器本体(1),所述融合器本体(1)包括上椎体接触面(11)和下椎体接触面(12),所述内腔分别在上椎体接触面(11)和下椎体接触面(12)和融合器本体(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设有多孔涂层(2);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头端还设有植骨孔(3),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尾端还设有敲击组件(4)和夹持部(5);所述融合器本体(1)自头端至尾端的横截面先增大后减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分别在上椎体接触面(11)和下椎体接触面(12)设有多孔类似骨小梁结构(21);所述多孔类似骨小梁结构(21)的孔隙率为40%-80%;孔径大小为400μm-900μ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分别在融合器本体(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设有有序多孔结构(22);所述有序多孔结构(22)的孔隙率为60%-80%;孔径大小为800μm-1000μ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序多孔结构(22)的孔结构选自不定型孔结构、立方结构、六棱柱结构、菱形十二面体结构、金刚石结构、截面八面体结构中的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孔(3)的直径为1mm-10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为梭形结构;所述上椎体接触面(11)和下椎体接触面(12)的中心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上椎体接触面(11)和下椎体接触面(1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椎体接触面(11)和下椎体接触面(12)的中心部之间的距离与上椎体接触面(11)和下椎体接触面(1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的高度差为0-4mm。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各侧边倒角直径为1-2mm。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敲击组件(4)包括分布于融合器本体(1)尾端的多个柱状敲击带(41)。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5)为对称分布于融合器本体(1)尾端的两个机械槽(51),所述融合器本体(1)尾端还设有螺纹孔(6);所述机械槽(51)、螺纹孔(6)与输送工具相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3D打印多孔椎间融合器,包括设有内腔的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包括上椎体接触面和下椎体接触面,所述内腔分别在上椎体接触面和下椎体接触面和融合器本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设有多孔涂层;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头端还设有植骨孔,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尾端还设有敲击组件和夹持部;所述融合器本体自头端至尾端的横截面先增大后减小。本申请植骨孔设计在融合器本体头部,且植骨孔直径根据融合器高度增加而增加,有利于术中大块自体骨的放入,当植骨孔较小时放入骨粉时,由于植骨孔空腔四周为多孔涂层避免骨粉在手术敲击过程中因为震动而流失。层避免骨粉在手术敲击过程中因为震动而流失。层避免骨粉在手术敲击过程中因为震动而流失。


技术研发人员:赵杰 杨二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10
技术公布日:2022/2/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