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住宅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04:33: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住宅新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住宅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2.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可将室内各种有害气体和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并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净化后送入室内,时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现有的住宅新风系统,仅具有空气净化功能,当处于夏季或冬季时,室内外温差大,空气交换易增加空调负担,增加居民的电费输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夏季或冬季使用新风系统时减少居民的电费输出的住宅新风系统。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住宅新风系统,涉及房间,包括设置在所述房间的顶部的安装箱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箱上的送风机构和排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送风机、净化机、加热组件、散热组件以及第一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将所述送风机、所述净化机以及所述房间连通,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散热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的外围。
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保护壳以及加热丝,所述第一保护壳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通风管的外围,所述加热丝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壳内且绕设在所述第一通风管上。
7.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加热丝加热的电源。
8.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二保护壳以及管道,所述第二保护壳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通风管的外围,所述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护壳的内部、绕设在所述第一通风管上,且所述管道首尾相连、内部盛有液体。
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管道内液体流动的水泵。
10.进一步的,所述排风机构包括排风机以及将所述排风机与所述房间连通的第二通风管。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箱包括箱体以及将所述箱体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空间的隔板,所述送风机、所述净化机、所述加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以及所述排风机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独立空间中,且所述送风机以及所述排风机与所述箱体的外部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风管以及所述第二通风管穿过所述箱体的下独立空间与所述房间连通。
1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箱采用隔音板制成,所述隔音板包括相互连通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内层的内部开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连接的多个容纳腔,所述内层的内侧开设有与多个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外层包
括贴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贴板上的海绵层,所述海绵层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多个吸收腔。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均呈进口宽、出口窄的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6.本实用新型住宅新风系统设置有安装箱,安装箱上设置有送风机构和排风机构,设置的送风机构包括有加热组件和散热组件,夏季使用时打开散热组件,当空气经过处于散热组件位置处的第一通风管内时可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实现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减少空调负担,同理,冬季使用时打开加热组件,当空气经过处于加热组件位置处的第一通风管内时可达到升高温度的效果,实现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减少空调负担。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住宅新风系统结构剖视图;
18.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结构剖视图;
19.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结构剖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隔音板部分结构剖视图。
21.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房间;2、安装箱;201、箱体;202、隔板;3、送风机构;301、送风机;302、净化机;303、加热组件;3031、第一保护壳;3032、加热丝;3033、电源;304、散热组件;3041、第二保护壳;3042、管道;3043、水泵;305、第一通风管;306、第三通风管;307、阀门;4、排风机构;401、排风机;402、第二通风管;5、隔音板;501、内层;5011、第一通孔;5012、容纳腔;5013、第二通孔;502、外层;5021、贴板;5022、海绵层;5023、吸收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4.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参见图1。
26.本实用新型住宅新风系统,涉及房间1,包括设置在所述房间1的顶部的安装箱2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箱2上的送风机构3和排风机构4,所述送风机构3包括送风机301、净化机302、加热组件303、散热组件304以及第一通风管305,所述第一通风管305将所述送风机301、所述净化机302以及所述房间1连通,所述加热组件303和所述散热组件30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管305道的外围。
27.本实用新型住宅新风系统设置有安装箱2,安装箱2上设置有送风机构3和排风机构4,设置的送风机构3包括有加热组件303和散热组件304,夏季使用时打开散热组件304,当空气经过处于散热组件304位置处的第一通风管305内时可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实现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减少空调负担,同理,冬季使用时打开加热组件303,当空气经过处于加热组件303位置处的第一通风管305内时可达到升高温度的效果,实现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减少空调负担。
28.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述加热组件303包括第一保护壳3031以及加热丝3032,所述第一保护壳3031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通风管305的外围,所述加热丝3032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壳3031内且绕设在所述第一通风管305上。这样设计,可通过加热丝3032实现加热组件303的加热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与加热丝3032接触部分的第一通风管305采用耐高温材质。
29.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述加热组件303还包括用于控制加热丝3032加热的电源3033。这样设计,可通过电源3033实现加热组件303的使用与否。
30.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3,所述散热组件304包括第二保护壳3041以及管道3042,所述第二保护壳3041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通风管305的外围,所述管道3042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护壳3041的内部、绕设在所述第一通风管305上,且所述管道3042首尾相连、内部盛有液体。这样设计,可通过管道3042内的液体循环流动实现散热组件304的降温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液体为水溶液,与管道3042接触部分的第一通风管305采用导热材质。
31.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3,所述散热组件304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管道3042内液体流动的水泵3043。这样设计,可通过水泵3043实现管道3042内的液体的是否循环流动。
32.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排风机构4包括排风机401以及将所述排风机401与所述房间1连通的第二通风管402。这样设计,实现排风机构4将室内气体转移到室外的功能。
33.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所述安装箱2包括箱体201以及将所述箱体201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空间的隔板202,所述送风机301、所述净化机302、所述加热组件303、所述散热组件304以及所述排风机401均设置在所述箱体201的上独立空间中,且所述送风机301以及所述排风机401与所述箱体201的外部连通。这样设计,通过将使用时产生噪音的部件设置在箱体201的上独立空间中,避免出现噪音对室内影响。
34.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第一通风管305以及所述第二通风管402穿过所述箱体201的下独立空间与所述房间1连通。这样设计,使得第一通风管305以及第二通风管402位于房间1的顶部,有效利用空间。
35.在一事实例中,参见图1,所述送风机构3还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风管305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房间1的较低位置处连通的第三通风管306,且所述第三通风管306与所述第一通风管305的连通位置处设置有阀门307。这样设计,在冬季使用加热组件303时,可使用
第三通风管306,确保新送的暖风不会立马被排风机构4排除,在夏季使用散热组件304时,可使用第一通风管305,确保新送的冷风不会立马被排风机构4排除。
36.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4,所述安装箱2采用隔音板5制成,所述隔音板5包括相互连通的内层501和外层502,所述内层501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5011,所述内层501的内部开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5011连接的多个容纳腔5012,所述内层501的内侧开设有与多个所述容纳腔5012连通的多个第二通孔5013,所述外层502包括贴板5021以及设置在所述贴板5021上的海绵层5022,所述海绵层5022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5013连通的多个吸收腔5023。这样设计,通过多孔设计实现隔音板5的隔音效果,避免噪音打扰居民。
37.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4,所述第一通孔5011以及所述第二通孔5013均呈进口宽、出口窄的结构。这样设计,增强隔音板5的隔音效果。
38.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例子和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它做出各种修改或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