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充放电设备及其壳体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02:23: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户用储能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放电设备及壳体。


背景技术:

2.储能模组,例如户用储能模组,被广泛应用。在售后维护过程中需要对储能模组进行充电放电等调试工作,将储能模组全部运回工厂也存在着不可控风险及较高的成本。为了便于售后维护,通过充放电设备对储能模组进行充放电调试。
3.但是,现有充放电设备的结构较复杂,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也不便于操作。
4.综上所述,如何设计充放电设备,以简化结构、减小体积,从而便于携带和操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放电设备的壳体,以简化结构、减小体积,从而便于携带和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壳体的充放电设备。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充放电设备的壳体,包括:用于放置储能模组的模组放置台,以及设置于所述模组放置台的把手;其中,所述把手用于与所述储能模组底部的凹槽限位配合。
8.可选地,所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模组放置台的辅助把手,所述把手和所述辅助把手配合使用以移动所述壳体。
9.可选地,所述把手为两个,一个所述把手位于另一个所述把手和所述辅助把手之间。
10.可选地,所述辅助把手为用于防止错误安装所述储能模组的防呆把手。
11.可选地,所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包括:壳本体,固定于所述壳本体内的隔板;其中,所述隔板将所述壳本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控制模块,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容纳放电模块;所述模组放置台位于所述壳本体。
12.可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
13.进风口和出风口;
14.和/或,脚轮;
15.和/或,用于和所述储能模组连接的模组接口;
16.和/或,用于和电源连接的充电接口;
17.和/或,用于接地的接地端口;
18.和/或,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充放电设备的状态;
19.和/或,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和提醒所述储能模组的充放电进度。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放电设备的壳体中,在模组放置台上设置把手,且把手用于与储能模组底部的凹槽限位配合,则上述把手具有便于手拿上述壳体以及限位储能模组的
双重作用,则无需在设置其他结构来限位上述储能模组,有效简化了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的结构;也节省了限位储能模组所需的空间,有效减小了整个充放电设备的壳体的体积,从而方便了携带和操作。
21.基于上述提供的充放电设备的壳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设备,该充放电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放电设备的壳体。
22.可选地,所述充放电设备的放电模块包括并联设置的常用放电模块和备用放电模块。
23.可选地,所述充放电设备还包括:短接盒,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充放电主体;其中,所述充放电主体用于和所述储能模组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短接盒用于和所述储能模组的另一侧连接以使所述储能模组处于闭合回路。
24.基于上述提供的充放电设备的壳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设备,该充放电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放电设备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固定于所述壳本体内的隔板;其中,所述隔板将所述壳本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控制模块,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容纳放电模块;所述模组放置台位于所述壳本体;
25.所述充放电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散热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第二散热装置。
26.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为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轴线和至少一个所述放电模块的轴线共面;
27.和/或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固定于所述隔板。
28.可选地,所述充放电设备的控制模块集成于所述隔板;
29.和/或,所述充放电设备的开关模块集成于所述隔板,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充放电设备的状态。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模组用充放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模组用充放电设备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模组用充放电设备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模组用充放电设备去除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模组用充放电设备去除面板后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模组用充放电设备去除面板后的主视图;
3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模组用充放电设备中放电电容的分布图;
39.图9为图8所示结构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图8为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4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模组用充放电设备安装储能模组后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模组用充放电设备安装储能模组后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43.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模组用充放电设备安装储能模组后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5.如图1-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设备的壳体包括:用于放置储能模组400的模组放置台103,以及设置于模组放置台103的把手101。其中,把手101用于与储能模组400底部的凹槽限位配合。
4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储能模组400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储能模组400的顶部设置有模组把手,两个储能模组400可叠放,即一个储能模组400的模组把手可伸于另一个储能模组400的凹槽。充分利用储能模组400的特点,使得把手101用于与储能模组400底部的凹槽限位配合。
47.对于上述储能模组400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上述储能模组400为户用型储能模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48.上述模组放置台103所放置的储能模组400可为一个、也可为两个以上。若储能模组400为两个以上,任意两个储能模组400叠放。
49.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设备的壳体中,在模组放置台103上设置把手101,且把手101用于与储能模组400底部的凹槽限位配合,则上述把手101具有便于手拿上述壳体以及限位储能模组400的双重作用,则无需在设置其他结构来限位上述储能模组400,有效简化了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的结构;也节省了限位储能模组400所需的空间,有效减小了整个充放电设备的壳体的体积,从而方便了携带和操作。
50.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中,把手101的数目根据储能模组400的凹槽的数目进行选择。具体地,上述把手101的数目不大于储能模组400的凹槽数目相同。通常,储能模组400的凹槽为两个,则上述把手101为一个或两个。为了提高限位效果,可选择上述把手101为两个,即上述把手101的数目用于储能模组400的凹槽数目相同。
51.为了便于人手移动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模组放置台103的辅助把手102,把手101和辅助把手102配合使用以移动壳体。
52.具体地,若把手101为一个,则通过设置辅助把手102,可通过把手101和辅助把手102,方便了人手移动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若上述把手101为两个,一个把手101靠近模组放置台103的边缘,另一个把手101靠近模组放置台103的中部,则为了便于移动上述充放
电设备的壳体,则可选择上述辅助把手102靠近模组放置台103的边缘。具体地,把手101为两个,一个把手101位于另一个把手101和辅助把手102之间。
5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正常安装,可选择上述辅助把手102为防呆把手,即上述防呆把手用于防止错误安装储能模组400。具体地,若错误安装储能模组400的过程中,防呆把手干涉储能模组400的安装,从而避免了避免错误安装储能模组400。为了便于实现防呆,可选择上述防呆把手不能进入储能模组400的凹槽内。
54.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选择通过设计防呆把手的形状和大小,使得防呆把手的形状和储能模组400的凹槽形状不匹配、和/或防呆把手的尺寸大于储能模组400的凹槽尺寸,从而使得防呆把手不能进入储能模组400的凹槽内;也可通过调整防呆把手的位置,使得防呆把手的位置和储能模组中凹槽的位置不匹配,从而使得防呆把手不能进入储能模组400的凹槽内。为了便于实现防呆,优先选择后者。
55.具体地,以把手101是两个为例,两个把手101位于防呆把手的同侧,两个把手101的分布方向、以及防呆把手和把手101的分布方向相同,且防呆把手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把手101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把手101之间的距离不等。
56.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把手101之间的距离即为储能模组400中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则防呆把手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把手101之间的距离和储能模组400中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则储能模组400无法放置在防呆把手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把手101上,从而防止了错误安装储能模组400。
57.上述辅助把手102和把手101的结构和大小可相同,也可不同,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为了便于制造,可选择辅助把手102和把手101的结构相同且大小相同。
58.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中,对于模组放置台103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可选择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的顶板即为上述模组放置台103,或者上述模组放置台103设置于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的顶板,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59.充放电设备中,放电模块205为主要发热元件,放电模块205散发的热量会影响放电设备的控制模块201。为了降低上述影响,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包括:壳本体,固定于壳本体内的隔板111;其中,隔板111将壳本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控制模块201,第二腔体用于容纳放电模块205;模组放置台103位于壳本体。
60.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控制模块201可为pcb模块,即为印制电路板模块。
61.上述结构中,通过隔板111实现了隔开控制模块201和放电模块205,从而降低了放电模块205对控制模块201的影响,保证了控制模块201的可靠性;同时,采用不同的腔体来容纳控制模块201和放电模块205,使得控制模块201和放电模块205均具有独立的散热风道,便于提高对控制模块201和放电模块205的散热效果。
62.充放电设备内部具有发热元件,为了保证正常运行,需要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为了便于散热,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设置有进风口109和出风口105。对于进风口109和出风口105的位置、形状和数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63.若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包括隔板111,可选择上述进风口109和出风口105均和第一腔体连通,即自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第一腔体后自出风口105流出,自进风口109进入的空气不会进入第二腔体,提高了对第一腔体以及放电模块205的散热效果,也提高了第二腔体的防护性能。当然,也可选择上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和进风口连通,第二腔体和第
一腔体均和出风口105连通,此时,自进风口109进入的空气一部分进入第一腔体、另一部分进入第二腔体,最后经出风口105排出。
64.为了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壳体内,可选择上述进风口109设置有过滤装置,这样也避免了因灰尘堆积导致散热不良。
65.对于上述过滤装置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上述过滤装置可为过滤网或过滤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66.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选择在出风口105设置有过滤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67.为了便于移动充放电设备,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设置有脚轮104。上述脚轮104用于支撑整个壳体,方便了搬运和移动;对于脚轮104的数目和类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为了便于调节移动方向,上述脚轮104为万向轮。
68.为了便于安装储能模组400,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设置有用于和储能模组400连接的模组接口107。对于模组接口107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上述模组接口107为模组快插接口,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69.充放电设备在充电过程中,需要外接电源,以用于对储能模组400进行充电使用。为了简化连接,可选择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设置有用于和电源连接的充电接口113。
70.对于上述充电接口113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为了便于连接,上述充电接口113为充电快插接口,这样可直接接入家用220v电源即可。具体地,上述充电接口113为直流接口或交流接口。
71.为了便于接地,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设置有用于接地的接地端口112。对于接地端口112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为了便于接地,可选择上述接地端口112位于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的底部。
72.充放电设备具有充电状态、放电状态和关闭状态。为了便于选择充电和放电,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设置有控制开关108,该控制开关108用于控制充放电设备的状态。这样,通过调节控制开关108即可使充放电设备进行充电、放电或停机,方便了操作。
73.对于控制开关108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74.为了便于用户获知储能模组的充放电进度,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设置有显示器110,该显示器110用于显示和提醒储能模组400的充放电进度。上述显示器110可为显示屏、和/或显示灯、和/或蜂鸣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75.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中,为了便于装配,上述模组接口107和显示器110均设置于上述模组放置台103。为了便于操作,上述控制开关108位于壳体的前面板106。为了便于散热,上述进风口109设置于壳体的一端,出风口105设置于壳体的另一端。
76.对于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的形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呈长方体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77.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设备的壳体,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设备,该充放电设备包括壳体100,上述壳体100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充放电设备的壳体。
78.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设备的壳体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充放电设备包括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则上述充放电设备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79.上述充放电设备主要包括壳体100和位于壳体100内的充放电主体,其中,充放电
主体主要包括:控制模块201、放电模块205和充电模块,通过控制模块201和充电模块实现对安装后的储能模组400充电,通过控制模块201和放电模块205对安装后的储能模组400放电。
80.具体地,若上述壳体100包括模组接口107、充电接口113、接地端口112、控制开关108,则上述充电接口113、接地端口112、模组接口107控制开关108、和放电模块205均与控制模块201连接。
8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选择上述充放电主体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201连接。此时无需设置充电接口113。
82.为了提高可靠性,可选择上述放电模块205包括并联设置的常用放电模块和备用放电模块。这样,当常用放电模块损坏时可以启动备用放电模块,确保充放电设备的正常连续工作。
83.上述放电模块205可为电阻或其他器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84.上述充放电设备中,为了便于对储能模组400进行调试,可选择上述充放电设备还包括:短接盒300,以及设置于壳体100内的充放电主体;其中,充放电主体用于和储能模组400的一侧连接、且短接盒300用于和储能模组400的另一侧连接以使储能模组400处于闭合回路。
85.进一步地,上述短接盒300配有防护熔丝,可在紧急情况下做熔断防护。
86.为了便于安装,可选择上述短接盒300设置有用于与储能模组400卡接的卡接结构。例如,上述卡接结构为快卡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当然,也可选择上述短接盒300用于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储能组400,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87.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设备的壳体,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设备,该充放电设备包括壳体100,上述壳体100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充放电设备的壳体;其中,上述壳体100包括:壳本体,固定于壳本体内的隔板111;隔板111将壳本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容纳控制模块201,第二腔体容纳放电模块205;模组放置台103位于壳本体。
88.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设备的壳体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充放电设备包括上述充放电设备的壳体,则上述充放电设备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89.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上述充放电设备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腔体内的第一散热装置202,以及设置于第二腔体内的第二散热装置206。
90.上述第一散热装置202和第二散热装置206的数目和具体类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91.可选地,至少一个第二散热装置206为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的轴线和至少一个放电模块205的轴线共面。这样,更有利于放电模块205的散热及均温,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92.具体地,散热风扇的轴线和至少一个放电模块205的轴线共面,可选择散热风扇的轴线和至少一个放电模块205的轴线共线或平行。当放电模块205的数目较少时,可选择散热风扇的轴线和至少一个放电模块205的轴线共线;当放电模块205的数目较多时,可选择散热风扇的轴线和至少一个放电模块的轴线平行。
9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提高放电效率,放电模块205至少为两个,放电模块205可呈排分布、可呈列分布、也可呈阵列分布。若上述放电模块205呈列或阵列分布,可选择至少
一个散热风扇的轴线和每列放电模块205中放电模块205的轴线平行。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可选择和每列放电模块205对应的散热风扇为两个以上。
94.当然,也可选择其他方式设置放电模块205和散热风扇。具体地,若上述放电模块205呈排或阵列分布,可选择至少一个散热风扇的轴线和每排放电模块205中放电模块205的轴线平行。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可选择和每排放电模块205对应的散热风扇为两个以上。
95.可以理解的是,放电模块205呈排分布、呈列分布、或呈阵列分布时,任意两个放电模块205的轴线平行。
96.为了便于安装,可选择上述第二散热装置206固定于壳体100,第一散热装置202固定于隔板111。
97.为了便于散热,可选择上述第二散热装置206为散热风扇,散热风扇靠近壳体的出风口105处,这样实现了抽风散热;上述第一散热装置202靠近控制模块201的发热元件,以提高散热效果。
98.若上述进风口109和出风口105仅和第一腔体连通、且和第二腔体不连通时,上述第一散热装置202为扰流风扇。
99.上述充放电设备中,为了减少零部件以及减小体积,可选择上述控制模块201集成于隔板111。当然,也可选择单设支撑结构来安装控制模块201,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00.为了便于装配,上述充放电设备还包括开关模块203,该开关模块203集成于隔板111,壳体100设置有与开关模块203连接的控制开关108,控制开关108用于控制充放电设备的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开关模块203和控制模块201连接。
10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选择上述开关模块203集成于控制模块201,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102.对于上述开关模块203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为了提高安全性能,上述开关模块203配有熔丝防护功能。
103.相应地,若上述壳体包括显示器110,可选择上述充放电设备还包括和控制模块201连接的显示模块204,显示器110和显示模块204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选择上述显示模块204集成于控制模块201,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104.对于上述显示模块204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05.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文的描述,上述充放电主体包括上述控制模块201、开关模块203、显示模块204、放电模块205、充电模块、第一散热装置202和第二散热装置206。
106.本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设备为便携式紧凑型结构,有效减小了体积,方便了携带。
10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