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6:59: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红外加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当下,人们常常将远红外发热技术应用于座椅中,从而实现理疗保健的效果。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使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使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动能级。由于生物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以下深层温度上升,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这种作用强度,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精神的异常兴奋状态,从而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在放射的过程中,便有一部份热能形成红外线。红外线放射速度与可见光线相同,而且能够像光一样直线前进;如果使用反射板,便能改变它的传导方向。
3.现有的远红外发热座椅常常将远红外发热板固定设置于椅背一侧,难以拆卸和调整。
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便于拆装和更换的座椅远红外发热板安装组件,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6.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包括:
7.发热组件、支撑底架、连接结构、安装组件,所述发热组件通过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的内部,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与座椅之间,所述支撑底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后侧,所述发热组件与供电装置电连接。
8.优选的是,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远红外发热片、磁吸接电端、隔热座、导热罩,所述远红外发热片设置在所述隔热座的上表面,所述隔热座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内,所述隔热座的底部设置有握持端,所述磁吸接电端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片的两端,所述磁吸接电端与所述安装组件的内部相配合,所述导热罩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片的表面,且所述导热罩的正面与所述座椅相对。
9.优选的是,所述远红外发热片包括云母基片、电热膜、绝缘层,所述云母基片的两端与所述磁吸接电端固定连接,所述电热膜覆盖设置在所述云母基片的表面,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电热膜的外侧表面,所述电热膜通过所述磁吸接电端和安装组件与所述供电装
置电连接。
10.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底架包括外框支架、中心竖向支柱、中心横向支柱、加固结构,所述外框支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竖向支柱和所述中心横向支柱皆设置在所述外框支架的内部,所述中心竖向支柱的上端与所述外框支架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竖向支柱的下端与所述外框支架的下端中心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横向支柱的左端与所述外框支架的左端中心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横向支柱的右端与所述外框支架的右端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加固结构的数量有四个,所述加固结构分别与所述外框支架的四个边角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框支架内部,且所述安装组件的前侧与所述中心竖向支柱和所述中心横向支柱相贴合。
11.优选的是,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加固斜杆、连接端、定位块、限位块、卡槽,所述连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加固斜杆的两端,所述加固斜杆通过所述连接端和所述卡槽卡接与所述外框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斜杆和所述外框支架共同构成三角形,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外框支架的内侧表面且与所述连接端相对应,所述定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卡槽的内部,且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凸台,所述连接端设置在所述定位块内部,且位于两个所述凸台之间,所述定位块和所述连接端靠近所述卡槽开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限位块分别与所述定位块和所述连接端相卡接。
12.优选的是,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底板、放置槽、通电电极,透热口,所述安装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框支架的内部,且所述安装底板的前表面与所述中心竖向支柱和所述中心横向支柱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槽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放置槽均匀的平行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的后侧表面,所述通电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放置槽的两端,所述透热口贯穿设置在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所述通电电极分别与所述磁吸接电端和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
13.优选的是,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槽、限位组件,所述连接槽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后侧表面,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内部,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连接槽的一端贯穿所述外框支架,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外框支架螺纹连接。
14.优选的是,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转动钮、传动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内螺纹套筒、活动块,所述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内螺纹套筒通过所述活动块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活动块的数量有两个,所述活动块通过螺纹连接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内部,且两个所述活动块的螺纹旋向相反,两个所述活动块远离所述内螺纹套筒的一段通过限位件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空腔的连通开口处滑动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设置在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外侧周向,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垂直啮合,所述传动轴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动锥齿轮远离所述从动锥齿轮一侧的中心,所述转动钮设置在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主动锥齿轮的一端,且所述转动钮位于所述外框支架的后侧表面。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通过发热组件进行做功发热,提供热量,支撑底架对发热组件进行支撑保护,避免变形造成对发热组件的损坏,通过安装组件将发热组件稳固的设置在支撑底架的内部,同时实现发热组件的单独拆卸更替,便于对发热组件密度和数量的调节,通过供电装置对发热组件的供电量进行控制,从而进
一步的实现对发热组件温度的控制,通过连接结构便于将支撑底架和发热组件快捷稳固的固定在座椅的后侧。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中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中远红外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中支撑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中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中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中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8.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29.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包括:
30.发热组件1、支撑底架2、连接结构3、安装组件4,所述发热组件1通过所述安装组件4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2的内部,所述连接结构3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架2与座椅之间,所述支撑底架2通过所述连接结构3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后侧,所述发热组件1与供电装置电连接。
3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发热组件1通过安装组件4设置在支撑底架2的内部,连接结构3设置在支撑底架2与座椅之间,发热组件1与供电装置电连接;安装过程中,通过连接结构3将发热组件1固定设置在支撑底架2的内部,发热组件1可根据需要安装不同的数量,从而大幅度的初步改变发热量,接着将安装有发热组件1的支撑底架2通过连接结构3设置在座椅的后侧,实现加热装置的安装,同理,拆卸时只需先将连接结构3与座椅分离,待发热组件1冷却后取下发热组件1,实现拆卸和更换;发热过程中,可通过供电装置改变发热组
件1的通电量,从而进一步实现对发热组件1发热量小幅度的调节。
3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用便于拆卸的加热装置的具体结构,通过发热组件1进行做功发热,提供热量,支撑底架2对发热组件1进行支撑保护,避免变形造成对发热组件1的损坏,通过安装组件4将发热组件1稳固的设置在支撑底架2的内部,同时实现发热组件1的单独拆卸更替,便于对发热组件1密度和数量的调节,通过供电装置对发热组件1的供电量进行控制,从而进一步的实现对发热组件1温度的控制,通过连接结构3便于将支撑底架2和发热组件1快捷稳固的固定在座椅的后侧。
33.如图1-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1包括远红外发热片101、磁吸接电端102、隔热座103、导热罩104,所述远红外发热片101设置在所述隔热座103的上表面,所述隔热座103设置在所述安装组件4内,所述隔热座103的底部设置有握持端,所述磁吸接电端102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片101的两端,所述磁吸接电端102与所述安装组件4的内部相配合,所述导热罩104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片101的表面,且所述导热罩104的正面与所述座椅相对。
34.所述远红外发热片101包括云母基片111、电热膜112、绝缘层113,所述云母基片111的两端与所述磁吸接电端102固定连接,所述电热膜112覆盖设置在所述云母基片111的表面,所述绝缘层113设置在所述电热膜112的外侧表面,所述电热膜112通过所述磁吸接电端102和安装组件4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
3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发热组件1包括远红外发热片101、磁吸接电端102、隔热座103、导热罩104,远红外发热片101设置在隔热座103的上表面,隔热座103设置在安装组件4内,隔热座103的底部设置有握持端,磁吸接电端102设置在远红外发热片101的两端,磁吸接电端102与安装组件4的内部相配合,导热罩104设置在远红外发热片101的表面,且导热罩104的正面与座椅相对;远红外发热片101包括云母基片111、电热膜112、绝缘层113,云母基片111的两端与磁吸接电端102固定连接,电热膜112覆盖设置在云母基片111的表面,绝缘层113设置在电热膜112的外侧表面;安装过程中,使用者可通过握持隔热座103的底部的握持端将发热组件1对准安装组件4的内部,从而将发热组件1稳固的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电热膜112通过磁吸接电端102和安装组件4与供电装置电连接,从而使电热膜112通电做功产生热量,从而使远红外发热片101升温工作,接着,远红外发热片101所产生的热量在隔热座103的隔离导向下,通过导热罩104散发至座椅方向,从而实现了加热装置的高效利用和便捷安装。
3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发热组件1的具体结构,通过磁吸接电端102使得远红外发热片101能够稳固有效的接电做功,从而便捷的实现远红外发热片101的安装和通电,通过隔热座103和隔热座103底部的握持端便于使用者对远红外发热片101进行安装和使用,隔热座103选用隔热纤维材料,同时防止热量穿透,避免使用者的皮肤与远红外发热片101直接接触造成烫伤,通过导热罩104使得远红外发热片101所产生的热量快速的传导至椅座的后方,实现了加热装置的高效利用。
37.如图4-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架2包括外框支架201、中心竖向支柱202、中心横向支柱203、加固结构204,所述外框支架201通过所述连接结构3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竖向支柱202和所述中心横向支柱203皆设置在所述外框支架201的内部,
所述中心竖向支柱202的上端与所述外框支架201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竖向支柱202的下端与所述外框支架201的下端中心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横向支柱203的左端与所述外框支架201的左端中心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横向支柱203的右端与所述外框支架201的右端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加固结构204的数量有四个,所述加固结构204分别与所述外框支架201的四个边角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组件4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框支架201内部,且所述安装组件4的前侧与所述中心竖向支柱202和所述中心横向支柱203相贴合。
38.所述加固结构204包括加固斜杆241、连接端242、定位块243、限位块244、卡槽245,所述连接端242分别设置在所述加固斜杆241的两端,所述加固斜杆241通过所述连接端242和所述卡槽245卡接与所述外框支架201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斜杆241和所述外框支架201共同构成三角形,所述卡槽245设置在所述外框支架201的内侧表面且与所述连接端242相对应,所述定位块243固定设置在所述卡槽245的内部,且所述定位块243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凸台,所述连接端242设置在所述定位块243内部,且位于两个所述凸台之间,所述定位块243和所述连接端242靠近所述卡槽245开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244相配合的滑槽,所述限位块244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限位块244分别与所述定位块243和所述连接端242相卡接。
3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支撑底架2包括外框支架201、中心竖向支柱202、中心横向支柱203、加固结构204,外框支架201通过连接结构3与座椅固定连接,中心竖向支柱202和中心横向支柱203皆设置在外框支架201的内部,中心竖向支柱202的上端与外框支架201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中心竖向支柱202的下端与外框支架201的下端中心固定连接,中心横向支柱203的左端与外框支架201的左端中心固定连接,中心横向支柱203的右端与外框支架201的右端中心固定连接,加固结构204的数量有四个,加固结构204分别与外框支架201的四个边角固定连接,安装组件4固定设置在外框支架201内部,且安装组件4的前侧与中心竖向支柱202和中心横向支柱203相贴合;加固结构204包括加固斜杆241、连接端242、定位块243、限位块244、卡槽245,连接端242分别设置在加固斜杆241的两端,加固斜杆241通过连接端242和卡槽245卡接与外框支架201固定连接,加固斜杆241和外框支架201共同构成三角形,卡槽245设置在外框支架201的内侧表面且与连接端242相对应,定位块243固定设置在卡槽245的内部,且定位块243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凸台,连接端242设置在定位块243内部,且位于两个凸台之间,定位块243和连接端242靠近卡槽245开口的一端设置有与限位块244相配合的滑槽,限位块244设置在滑槽内,限位块244分别与定位块243和连接端242相卡接;通过加固斜杆241和外框支架201共同构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提高了外框支架201的可靠性,通过中心竖向支柱202和中心横向支柱203进一步的提高了外框支架201的稳固,同时给安装组件4提供支撑,保证通电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定位块243实现对连接端242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通过限位块244实现对连接端242朝卡槽245开口处方向上的限位,从而实现对加固斜杆241稳固连接,避免连接端242处脱落造成外框支架201变形。
40.如图4、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4包括安装底板401、放置槽402、通电电极403,透热口404,所述安装底板401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框支架201的内部,且所述安装底板401的前表面与所述中心竖向支柱202和所述中心横向支柱203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槽402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放置槽402均匀的平行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401的后侧表面,
所述通电电极403分别设置在所述放置槽402的两端,所述透热口404贯穿设置在所述放置槽402的内部,所述通电电极403分别与所述磁吸接电端102和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
4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安装组件4包括安装底板401、放置槽402、通电电极403,透热口404,安装底板401固定设置在外框支架201的内部,且安装底板401的前表面与中心竖向支柱202和中心横向支柱203固定连接,放置槽402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放置槽402均匀的平行设置在安装底板401的后侧表面,通电电极403分别设置在放置槽402的两端,透热口404贯穿设置在放置槽402的内部,通电电极403分别与磁吸接电端102和供电装置电连接;安装过程中,将发热组件1置于放置槽402内,保持发热组件1与放置槽402的内壁相配合,同时远红外发热片101通过磁吸接电端102与通电电极403稳固的固定连接,通过通电电极403和磁吸接电端102相连接使得远红外发热片101与供电装置的电路相导通,实现工作做功,同时将导热罩104与透热口404相对应,便于热量依次通过导热罩104与透热口404传导至椅座,提高热量的传导作用效率。
42.如图4、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杆301、连接槽302、限位组件303,所述连接槽302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后侧表面,所述限位组件303设置在所述连接杆301的内部,所述连接杆301通过所述限位组件303设置在所述连接槽302内,所述连接杆301远离所述连接槽302的一端贯穿所述外框支架201,且所述连接杆301与所述外框支架201螺纹连接。
43.所述限位组件303包括转动钮331、传动轴332、主动锥齿轮333、从动锥齿轮334、内螺纹套筒335、活动块336,所述连接杆30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内螺纹套筒335通过所述活动块336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活动块336的数量有两个,所述活动块336通过螺纹连接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螺纹套筒335的内部,且两个所述活动块336的螺纹旋向相反,两个所述活动块336远离所述内螺纹套筒335的一段通过限位件与所述连接杆301与所述空腔的连通开口处滑动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334设置在所述内螺纹套筒335的外侧周向,所述主动锥齿轮333与所述从动锥齿轮334垂直啮合,所述传动轴332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动锥齿轮333远离所述从动锥齿轮334一侧的中心,所述转动钮331设置在所述传动轴332远离所述主动锥齿轮333的一端,且所述转动钮331位于所述外框支架201的后侧表面。
4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杆301、连接槽302、限位组件303,连接槽302设置在座椅的后侧表面,限位组件303设置在连接杆301的内部,连接杆301通过限位组件303设置在连接槽302内,连接杆301远离连接槽302的一端贯穿外框支架201,且连接杆301与外框支架201螺纹连接;限位组件303包括转动钮331、传动轴332、主动锥齿轮333、从动锥齿轮334、内螺纹套筒335、活动块336,连接杆30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内螺纹套筒335通过活动块336设置在空腔的内部,活动块336的数量有两个,活动块336通过螺纹连接分别设置在内螺纹套筒335的内部,且两个活动块336的螺纹旋向相反,两个活动块336远离内螺纹套筒335的一段通过限位件与连接杆301与空腔的连通开口处滑动连接,从动锥齿轮334设置在内螺纹套筒335的外侧周向,主动锥齿轮333与从动锥齿轮334垂直啮合,传动轴332垂直固定设置在主动锥齿轮333远离从动锥齿轮334一侧的中心,转动钮331设置在传动轴332远离主动锥齿轮333的一端,且转动钮331位于外框支架201的后侧表面;安装过程中,使用者需将连接杆301通过限位组件303卡接至连接槽302内,通过限位组件303卡接过程中,转动转动钮331,转动过程中通过传动轴332带动主动锥齿轮333进行转动,从动锥齿
轮334与主动锥齿轮333相垂直啮合,从而在主动锥齿轮333的转动过程中同时带动从动锥齿轮334做相应的转动,接着从动锥齿轮334带动内螺纹套筒335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两个活动块336分别通过反向的螺纹与内螺纹套筒335相套接,从而在内螺纹套筒335的带动下,两个活动块336分别朝反方向相背离的移动,从而使两个活动块336远离内螺纹套筒335的一端分别卡接在连接槽302的内部,使得连接杆301能够稳固快速的固定于连接槽302内;同理,拆卸时只需朝相反的方向转动转动钮331从而依次带动传动轴332、主动锥齿轮333、从动锥齿轮334、内螺纹套筒335,使得两个活动块336分别朝相对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两个活动块336远离内螺纹套筒335的一端与连接槽302相脱离;从而实现了快捷有效的对加热装置进行拆装的效果,操作简单,减轻了拆卸的劳动成本,同时避免了在拆卸过程中对座椅的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7.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