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4:09: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设备通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2.煤炭,简称煤,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经过地壳隔绝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主要被人类开采用作燃料,煤炭对于现代化工业来说,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无论是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还是轻纺工业、食品工业、交通运输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会不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烷等,如果不排除这些气体,人们就无法生存,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对氧气的需要,冲淡井下有害气体和粉尘,保证安全生产,调节井下气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现有的井下通风装置的高度多为固定的,无法根据工作需求变更风机的高度,且风机大多为水平方向吹风或者吸风,不能根据不同需求变更吹风或者吸风的角度,不能满足不同情况的通风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其能够对井下施工的施工人员提供更为柔和的通风调节,满足不同情况的通风需求。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包括供气设备、固定板和出风组件,供气设备与出风组件通过波纹管可拆卸连接,出风组件包括与波纹管连通的通气管,通气管的侧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与其连通的出气片,任意两个相邻的出气片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多个出气口,通气管转动设置于固定板上,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件。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的侧壁上设有凸块,通气管的侧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与凸块适配的环形槽。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伸缩杆,通气管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与伸缩杆连接,限位板上设有迫使通气管旋转的驱动组件。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通气管背离固定板一端的套筒,套筒内穿设有限位杆,限位杆与限位板连接,套筒与限位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滑槽,滑槽内滑动设有与其适配的滑块,滑块上铰接有顶杆,顶杆与限位板铰接,顶杆与限位板铰接处设置有扭簧。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滑槽所在圆的弧度与套筒所在圆的弧度相同。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套筒内设有限位弹簧,限位弹簧与限位杆抵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任意两个出气片相对的侧壁之间的出气筒的侧壁上设有雾化喷头,雾化喷头与外界供水设备连通。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出气片均呈弧形,且沿通气管的周向任意一出气片的内弧面与其相邻的出气片的外弧面相对。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与固定件可拆卸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的底部设有多个滚轮。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包括供气设备、固定板和出风组件,供气设备与出风组件通过波纹管可拆卸连接,出风组件包括与波纹管连通的通气管,通气管的侧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与其连通的出气片,任意两个相邻的出气片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多个出气口,通气管转动设置于固定板上,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件。本技术方案设置的煤矿作业通风装置能避免现有的通风设备采用直吹式对矿井内进行排风通气,采用此种方式,常常因通风设备通入矿井内的风力过大时,容易造成粉尘等物质在矿井内四处飘散,造成施工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导致使用者容易患上职业病,影响施工工人的身体健康;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供气设备对矿井的内部提供初始供气,然后初始供气通过设置的通气管以及设置在通气管上的出气板和设置在出气板上的出气口,再将空气散播在矿井内,避免强有力的空气将位于矿井内的粉尘等物质在矿井内四处飘散,造成施工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通过上述设计能减小新鲜空气对矿井内的粉尘等物质的冲击,避免粉尘物质四处飘散,影响施工工人的身体健康,并且设置的固定板和设置在固定板上固定件能便于使用人员将出风组件固定在施工工人的工作区域处,避免现有的出风口常设在高处不利于施工工人呼吸道安全健康的空气,通过设置的波纹管能便于使用者自由的调整出风组件的位置,保证施工工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通气管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通气管与出气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筒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通气管与出气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标:1、安装架;2、滚轮;3、限位板;4、伸缩杆;5、固定板;6、通气管;7、出气片;8、套筒;9、顶杆;10、扭簧;11、限位杆;12、滑块;13、出气口;14、雾化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实施例
32.请参照图1-图5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通气管6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通气管6与出气片7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筒8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通气管6与出气片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包括供气设备、固定板5和出风组件,供气设备与出风组件通过波纹管可拆卸连接,出风组件包括与波纹管连通的通气管6,通气管6的侧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与其连通的出气片7,任意两个相邻的出气片7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多个出气口13,通气管6转动设置于固定板5上,固定板5上设置有固定件。本技术方案设置的煤矿作业通风装置能避免现有的通风设备采用直吹式对矿井内进行排风通气,采用此种方式,常常因通风设备通入矿井内的风力过大时,容易造成粉尘等物质在矿井内四处飘散,造成施工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导致使用者容易患上职业病,影响施工工人的身体健康;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供气设备对矿井的内部提供初始供气,然后初始供气通过设置的通气管6以及设置在通气管6上的出气板和设置在出气板上的出气口13,再将空气散播在矿井内,避免强有力的空气将位于矿井内的粉尘等物质在矿井内四处飘散,造成施工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通过上述设计能减小新鲜空气对矿井内的粉尘等物质的冲击,避免粉尘物质四处飘散,影响施工工人的身体健康,并且设置的固定板5和设置在固定板5上固定件能便于使用人员将出风组件固定在施工工人的工作区域处,避免现有的出风口常设在高处不利于施工工人呼吸道安全健康的空气,通过设置的波纹管能便于使用者自由的调
整出风组件的位置,保证施工工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34.进一步的,供气设备即可为矿井提供供气,亦可实现排气功能。
35.进一步,设置在固定件由现有的螺栓或挂钩组成能便于操作人员将其挂靠在固定位置上,方便快捷。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5的侧壁上设有凸块,通气管6的侧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与凸块适配的环形槽。通过设置在固定板5上的凸块,能将通气管6限制在固定板5上,避免通气管6在固定板5上脱落,影响通气管6的使用,还能保证通气管6不与固定板5脱离接触。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5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伸缩杆4,通气管6远离固定板5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3,限位板3与伸缩杆4连接,限位板3上设有迫使通气管6旋转的驱动组件。通过在限位板3上驱动组件能与通入通气管6内的空气的冲击力批核迫使通气管6发生旋转,将富集在出气片7四周的空气尽可能的排散出较远的位置,避免新鲜的空气堆积,不容易被施工人员呼吸到。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通气管6背离固定板5一端的套筒8,套筒8内穿设有限位杆11,限位杆11与限位板3连接,套筒8与限位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滑槽,滑槽内滑动设有与其适配的滑块12,滑块12上铰接有顶杆9,顶杆9与限位板3铰接,顶杆9与限位板3铰接处设置有扭簧10。设置的驱动组件能与通入通气管6内的空气的冲击力配合迫使通气管6发生旋转,将富集在出气片7四周的空气尽可能的排散出较远的位置,避免新鲜的空气堆积,不容易被施工人员呼吸到,驱动组件配合与通入通气管6内的空气的冲击力配合的实际运动过程为:当供气设备将外界的新风导入通气管6内时,此时的空气将对通气管6施加一个冲击力,迫使设置在通气管6上的套筒8在限位杆11上滑动,对限位杆11实际一个下压力,当空气将对通气管6施加一个冲击力减小时,此时的限位杆11将在扭簧10与限位板3的作用下发生反弹将套筒8沿限位杆11的轴向顶升端距离,将迫使套筒8与限位杆11发生相对的转动,即可调动富集在出气片7四周的空气运动,加快新鲜空气的流动,继而尽可能的排散出较远的位置,为施工人员提供新鲜的空气。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滑槽所在圆的弧度与套筒8所在圆的弧度相同。通过将滑槽设计成弧形能迫使滑块12更平顺的在滑槽内运动,避免顶杆9迫使套筒8与限位杆11发生相对的转动时,顶杆9不能将其调动至最大位置,不能将富集在出气片7四周的空气快速的与的运动。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套筒8内设有限位弹簧,限位弹簧与限位杆11抵接。并且设置在套筒8内的限位杆11能辅助顶杆9迫使套筒8与限位杆11较快的发生相对运动,迫使富集在出气片7四周的空气快速的运动并四散开来。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任意两个出气片7相对的侧壁之间的出气筒的侧壁上设有雾化喷头14,雾化喷头14与外界供水设备连通。通过设置在任意两个出气片7相对的侧壁之间的出气筒的侧壁上设有雾化喷头14能增加新鲜空气的湿度,继而将飘荡的粉尘等物质进行吸附,使其降落在地面上,避免粉尘等物质随空气被人体吸收,影响施工工人的呼吸健康。
42.进一步的,雾化喷头14为市面上常有的喷头。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出气片7均呈弧形,且沿通气管6的周向
任意一出气片7的内弧面与其相邻的出气片7的外弧面相对。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与固定件可拆卸连接。设置的安装架1能将出气组件固定在矿井的任意位置,尤其可以贴合施工人员的工作区域处,尽可能的为工作区域提供较为充足的新鲜空气。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1的底部设有多个滚轮2,便于施工人员及时的将出风口转移至合适位置后,为工作区域提供较为充足的新鲜空气。
46.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包括供气设备、固定板5和出风组件,供气设备与出风组件通过波纹管可拆卸连接,出风组件包括与波纹管连通的通气管6,通气管6的侧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与其连通的出气片7,任意两个相邻的出气片7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多个出气口13,通气管6转动设置于固定板5上,固定板5上设置有固定件。本技术方案设置的煤矿作业通风装置能避免现有的通风设备采用直吹式对矿井内进行排风通气,采用此种方式,常常因通风设备通入矿井内的风力过大时,容易造成粉尘等物质在矿井内四处飘散,造成施工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导致使用者容易患上职业病,影响施工工人的身体健康;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供气设备对矿井的内部提供初始供气,然后初始供气通过设置的通气管6以及设置在通气管6上的出气板和设置在出气板上的出气口13,再将空气散播在矿井内,避免强有力的空气将位于矿井内的粉尘等物质在矿井内四处飘散,造成施工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通过上述设计能减小新鲜空气对矿井内的粉尘等物质的冲击,避免粉尘物质四处飘散,影响施工工人的身体健康,并且设置的固定板5和设置在固定板5上固定件能便于使用人员将出风组件固定在施工工人的工作区域处,避免现有的出风口常设在高处不利于施工工人呼吸道安全健康的空气,通过设置的波纹管能便于使用者自由的调整出风组件的位置,保证施工工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4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