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管凹陷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1:51: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凹陷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内外表面防腐处理过的涂塑钢管用途越来越广泛,如用于埋地或水下钢质输油、输气、供水、供热管道等等。
3.但涂塑钢管基管在生产、堆码、吊装和运输过程中,小管(直径65-250)管壁比较薄,小管在受到碰撞的时候,基管容易发生凹陷,从而影响钢管质量而导致不必要的报废,现在的修复装置都是很大的机械装置,不好搬运,而且需要很大的空地,不能直接修复地下的钢管,硬性条件太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凹陷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凹陷处理设备,包括第一液压驱动机构、第二液压驱动机构、活塞杆、堵头、第一驱动模具、第二驱动模具、上撑顶模具、下撑顶模具、压力弹簧、上瓦块、下瓦块以及卡簧;第一液压驱动机构、第二液压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模具、第二驱动模具以及压力弹簧均套设于活塞杆上;活塞杆中空形成液压管路;堵头设置于活塞杆的一端,且密封液压管路的一端;第一液压驱动机构与第二液压驱动机构相对设置,且第一液压驱动机构位于活塞杆上靠近堵头的一端;第一液压驱动机构与第二液压驱动机构均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驱动机构的第一驱动腔室联通,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驱动机构的第二驱动腔室联通;
6.第一驱动模具、第二驱动模具、撑顶模具、压力弹簧夹设于第一液压驱动机构和第二液压驱动机构之间;第一驱动模具的一端与第一液压驱动机构连接,第二驱动模具的一端与第二液压驱动机构连接;上撑顶模具和下撑顶模具均夹设于第一驱动模具和第二驱动模具之间;上撑顶模具的外侧壁开设有上卡槽,下撑顶模具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下卡槽;上撑顶模具与下撑顶模具通过卡簧同时设置于上卡槽和下卡槽中将上撑顶模具和下撑顶模具扣合在活塞杆上;上撑顶模具的两端分别抵持第一驱动模具和第二驱动模具,下撑顶模具的两端分别抵持第一驱动模具和第二驱动模具;压力弹簧夹设于上撑顶模具和下撑顶模具之间,且压力弹簧的一端抵持第一驱动模具,另一端抵持第二驱动模具;上瓦块与上撑顶模具可拆卸连接,下瓦块与下撑顶模具可拆卸连接。
7.进一步的,第一液压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螺母、第一固定活塞、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一缸盖;活塞杆上靠近堵头的一端外周半径减小形成抵持壁;第一固定活塞套设于活塞杆上,其一端抵持抵持壁;固定螺母套设于活塞杆上,且位于第一固定活塞的另一端;第一液压缸套设于第一固定活塞上,且一端与第一缸盖连接;第一固定活塞、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一缸盖之间形成第一驱动腔室,且第一驱动腔室与液压管路联通;第一缸盖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
模具连接。
8.进一步的,第一驱动模具与第一缸盖螺纹连接;第一驱动模具上远离第一缸盖的一端为第一抵持端,且第一抵持端呈方锥体;第一抵持端的外廓尺寸由靠近第一缸盖的一端向远离第一缸盖的一端逐渐减小。
9.进一步的,上撑顶模具上靠近第一抵持端的一端形成与第一抵持端相适应的第一上抵持槽;下撑顶模具上靠近第一抵持端的一端形成与第一抵持端相适应的第一下抵持槽;第一抵持端同时位于第一上抵持槽和第一下抵持槽中。
10.进一步的,第二液压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活塞、第二液压缸以及第二缸盖;第二固定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二缸盖套设于活塞杆上;第二液压缸套设于第二固定活塞上,且一端与第二缸盖的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活塞、第二液压缸以及第二缸盖之间形成第二驱动腔室,且第二驱动腔室与液压管路连接;第二缸盖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模具连接。
11.进一步的,第二驱动模具与第二缸盖螺纹连接;第二驱动模具上远离第二缸盖的一端为第二抵持端,且第二抵持端呈方锥体;第二抵持端的外廓尺寸由靠近第二缸盖的一端向远离第二缸盖的一端逐渐减小。
12.进一步的,上撑顶模具上靠近第二抵持端的一端形成与第二抵持端相适应的第二上抵持槽;下撑顶模具上靠近第二抵持端的一端形成与第二抵持端相适应的第二下抵持槽;第二抵持端同时位于第二上抵持槽和第二下抵持槽中。
13.进一步的,上卡槽沿上撑顶模具的轴线间隔设置;下卡槽沿下撑顶模具的轴线间隔设置;上卡槽与下卡槽一一对应。
14.进一步的,上瓦块上开设有上连接孔,上撑顶模具上开设有与连接孔相适应的下连接孔;上瓦块与上撑顶模具通过同时设置于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的螺栓实现连接。
15.进一步的,下瓦块上开设有上连接孔,下顶模具上开设有与连接孔相适应的下连接孔;下瓦块与下撑顶模具通过同时设置于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的螺栓实现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该钢管凹陷处理设备,通过设置有高压管路、驱动模具、撑顶模具,当启动液压站打开液压阀开关,液压油通过管路被压入驱动腔室中,由于两个活塞都是固定在空心活塞杆上的,所以在液压油油压的作用下,两个油缸盖都会向撑顶模具方向移动,油缸盖移动会带动驱动模具向前挤压,通过驱动模具挤压会使压力弹簧收缩,且会推动撑顶模具向外扩张,撑顶模具会通过所传送过来的压力把钢管凹陷部位向外顶出,当钢管凹陷的位置修复好了,关闭液压阀开关,液压管路不再传送压力,在两个驱动模具中间的压力弹簧的推力作用下,两个驱动模具分别向活塞方向后退,液压油被排挤回液压站,完成收缩后可直接将设备取出,可以更科技环保的完成工作,而且设备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成本低;
18.该钢管凹陷处理设备,通过卡簧可以让撑顶模具相互结合在一起,便于安置设备到所需的工作位置,螺钉可加固瓦块和撑顶模具之间的稳固性,且可拆卸,修复不同的凹陷大小可更换相应的瓦块,方便拆卸,方便更换。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管凹陷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上撑顶模具和下顶撑模具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第一驱动模具示意图。
22.图中:01、活塞杆;11、液压管路;12、堵头;02、第一液压驱动机构;21、第一液压缸;22、固定螺母;23、第一固定活塞;24、第一缸盖;25、第一驱动腔室;03、第二液压驱动机构;31、第二液压缸;32、第二固定活塞;33、第二缸盖;34、第二驱动腔室;04、第一驱动模具;41、第一抵持端;05、第二驱动模具;51、第二抵持端;61、上撑顶模具;611、上卡槽;62、下撑顶模具;621、下卡槽;71、上瓦块;72、下瓦块;08、卡簧;09、压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24.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管凹陷处理设备,包括第一液压驱动机构02、第二液压驱动机构03、活塞杆01、堵头12、第一驱动模具04、第二驱动模具05、上撑顶模具61、下撑顶模具62、压力弹簧09、上瓦块71、下瓦块72以及卡簧08。第一液压驱动机构02、第二液压驱动机构03、第一驱动模具04、第二驱动模具05以及压力弹簧09均套设于活塞杆01上。活塞杆01中空形成液压管路11。堵头12设置于活塞杆01的一端,且密封液压管路11的一端。第一液压驱动机构02与第二液压驱动机构03相对设置,且第一液压驱动机构02位于活塞杆01上靠近堵头12的一端。第一液压驱动机构02与第二液压驱动机构03均与活塞杆01固定连接。液压管路11与第一液压驱动机构02的第一驱动腔室25联通,液压管路11与第二液压驱动机构03的第二驱动腔室34联通。
27.具体地,第一驱动模具04、第二驱动模具05、撑顶模具、压力弹簧09夹设于第一液压驱动机构02和第二液压驱动机构03之间。第一驱动模具04的一端与第一液压驱动机构02连接,第二驱动模具05的一端与第二液压驱动机构03连接。上撑顶模具61和下撑顶模具62均夹设于第一驱动模具04和第二驱动模具05之间。上撑顶模具61的外侧壁开设有上卡槽611,下撑顶模具6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下卡槽621。上撑顶模具61与下撑顶模具62通过卡簧08同时设置于上卡槽611和下卡槽621中将上撑顶模具61和下撑顶模具62扣合在活塞杆01上。上撑顶模具61的两端分别抵持第一驱动模具04和第二驱动模具05,下撑顶模具62的两端分别抵持第一驱动模具04和第二驱动模具05。压力弹簧09夹设于上撑顶模具61和下撑顶模具62之间,且压力弹簧09的一端抵持第一驱动模具04,另一端抵持第二驱动模具05。上瓦块71与上撑顶模具61可拆卸连接,下瓦块72与下撑顶模具62可拆卸连接。
28.当液压管路11中通入高压油时,高压油同时进入第一驱动腔室25和第二驱动腔室34中,同时使第一液压驱动机构02带动第一驱动模具04,第二液压驱动机构03带动第二驱动模具05,两端挤压压力弹簧09,在压力弹簧09被挤压的过程中,被卡簧08扣合的上撑顶模具61和下撑顶模具62同时被撑开,进而使上瓦块71和下瓦块72运动并抵持钢管上凹陷的位置直至凹陷被消除。钢管凹陷被处理掉后,液压管路11回油,第一驱动腔室25和第二驱动腔室34中的压力油在压力弹簧09带动第一驱动模具04和第二驱动模具05反向运动的同时被挤压排出,上撑顶模具61和下撑顶模具62在卡簧08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这样设
备可被顺利取出。
2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液压驱动机构02和第二液压驱动机构03的形式和机构多样,本实施例中,第一液压驱动机构02和第二液压驱动机构03分别如下:
30.第一液压驱动机构02包括固定螺母22、第一固定活塞23、第一液压缸21以及第一缸盖24。活塞杆01上靠近堵头12的一端外周半径减小形成抵持壁。第一固定活塞23套设于活塞杆01上,其一端抵持抵持壁。固定螺母22套设于活塞杆01上,且位于第一固定活塞23的另一端。第一液压缸21套设于第一固定活塞23上,且一端与第一缸盖24连接。第一固定活塞23、第一液压缸21以及第一缸盖24之间形成第一驱动腔室25,且第一驱动腔室25与液压管路11联通。第一缸盖24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模具04连接。通过向第一驱动腔室25充入高压油推动第一缸盖24运动进而实现凹陷的处理作业。
31.其中,第一驱动模具04与第一缸盖24螺纹连接。具体地,在第一缸盖24上靠近第一驱动模具04的一端形成连接槽,连接槽上开设有螺纹,在第一驱动模具04上靠近第一缸盖24的一端形成连接头,连接头上有螺纹,连接头和连接槽通过螺纹配合实现连接。
32.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上撑顶模具61和下撑顶模具62能够连续且稳定的被第一驱动模具04抵持而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具04上远离第一缸盖24的一端为第一抵持端41,且第一抵持端41呈方锥体。第一抵持端41的外廓尺寸由靠近第一缸盖24的一端向远离第一缸盖24的一端逐渐减小。这样,通过方锥形的端来进行抵持,既可以放置抵持端转动产生的受力偏移,也可以利用同一角度的斜面实现运动的平稳和连续。
33.相应地,上撑顶模具61上靠近第一抵持端41的一端形成与第一抵持端41相适应的第一上抵持槽。下撑顶模具62上靠近第一抵持端41的一端形成与第一抵持端41相适应的第一下抵持槽。第一抵持端41同时位于第一上抵持槽和第一下抵持槽中。
34.对于第二液压驱动机构03,第二液压驱动机构03包括第二固定活塞32、第二液压缸31以及第二缸盖33;第二固定活塞32与活塞杆01固定连接;第二缸盖33套设于活塞杆01上;第二液压缸31套设于第二固定活塞32上,且一端与第二缸盖33的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活塞32、第二液压缸31以及第二缸盖33之间形成第二驱动腔室34,且第二驱动腔室34与液压管路11连接;第二缸盖33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模具05连接。通过向第二驱动腔室34充入高压油推动第二缸盖33运动进而实现凹陷的处理作业。
35.其中,第二驱动模具05与第二缸盖33螺纹连接。具体地,在第二缸盖33上靠近第二驱动模具05的一端形成连接槽,连接槽上开设有螺纹,在第二驱动模具05上靠近第二缸盖33的一端形成连接头,连接头上有螺纹,连接头和连接槽通过螺纹配合实现连接。
36.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上撑顶模具61和下撑顶模具62能够连续且稳定的被第一驱动模具04抵持而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模具05上远离第二缸盖33的一端为第二抵持端51,且第二抵持端51呈方锥体。第二抵持端51的外廓尺寸由靠近第二缸盖33的一端向远离第二缸盖33的一端逐渐减小。这样,通过方锥形的端来进行抵持,既可以放置抵持端转动产生的受力偏移,也可以利用同一角度的斜面实现运动的平稳和连续。
37.相应地,上撑顶模具61上靠近第二抵持端51的一端形成与第二抵持端51相适应的第二上抵持槽。下撑顶模具62上靠近第二抵持端51的一端形成与第二抵持端51相适应的第二下抵持槽。第二抵持端51同时位于第二上抵持槽和第二下抵持槽中。
38.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卡簧08,其数量和位置可根据需要来设置,进而上卡槽611和
下卡槽621也可根据需要来设置,上卡槽611沿上撑顶模具61的轴线间隔设置。下卡槽621沿下撑顶模具62的轴线间隔设置。上卡槽611与下卡槽621一一对应。
39.另外,上瓦块71与上撑顶模具61是可拆卸地连接,下瓦块72与下撑顶模具62也是可拆卸地连接,这样上瓦块71和下瓦块72可进行不同尺寸的更换,选用何种尺寸的上瓦块71和下瓦块72可根据钢管的直径以及凹陷的情况来确定。
40.上瓦块71与上撑顶模具6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形式多样,本实施例中,上瓦块71上开设有上连接孔,上撑顶模具61上开设有与连接孔相适应的下连接孔。上瓦块71与上撑顶模具61通过同时设置于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的螺栓实现连接。
41.同样地,下瓦块72与下撑顶模具6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形式多样,本实施例中,下瓦块72上开设有上连接孔,下顶模具上开设有与连接孔相适应的下连接孔。下瓦块72与下撑顶模具62通过同时设置于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的螺栓实现连接。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