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造影功能的主动脉破膜穿刺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1:41: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造影功能的主动脉破膜穿刺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大多比较高油高盐,从而导致血管的负荷越来越重,进而导致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于这类血管疾病,现有的治疗方案一般是利用介入性医疗器械进行介入性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和外科治疗方法、内科治疗方法并列的一门新兴治疗方法。相较于传统外科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支架类血管修复术逐渐被发现存在一些不足,如覆膜支架覆盖分支血管时容易造成供血不足,影响治疗效果和病人生活等。在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时,常会遇到需要在隔膜、组织或者覆膜支架的两侧进行开孔操作。当在主动脉中放入覆膜支架后,常遇到分支血管被封堵的情况,此时需要采用原位开窗技术在覆膜两侧进行准确定位开窗,然后在开窗部位重建分支血管。
3.现有的的技术中一般采用影像设备对开窗部位成像,医护人员在影像设备的指引下,凭借自身经验利用小尺寸器械在开窗部位定位,从而完成开窗操作。但是该种方法不仅定位难度大、开窗方向难以控制,且对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的经验的要求较高。如何实现在目标位置实现精确定位并开窗是现在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造影功能的主动脉破膜穿刺系统,实现精准破膜的同时,能够便于造影。
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造影功能的主动脉破膜穿刺系统,包括导管和套设在导管远端的操作手柄,所述导管沿其轴向开设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穿设有能将导管导入分支血管的第一导丝,所述第二腔体内装配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沿其轴向开设有供第二导丝穿过的导向腔,所述导管的远端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腔体导通的侧开口,所述侧开口处设置有显影标记,所述穿刺针的远端为有弧形弯曲结构的针头部,所述针头部能延伸出所述侧开口进行支架破膜。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导丝沿导管将整个导管导入分支血管,导管颜分支血管侧壁导入,手持操作手柄转动导管,直至显影标记朝向支架,此时推动第二导丝通过导向腔穿过侧开口,与支架抵靠,根据抵靠的支架位置调节导管与支架间的距离,导管位置确定后,推动穿刺针延伸出侧开口进行支架破膜。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破膜的精度。
7.进一步来说,所述导管为编织管,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管芯、编织层和外层,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开设在管芯上,所述第一腔体的远端延伸出第二腔体的远端,所述侧开口为第二腔体的远端出口,所述管芯上开设有直孔,所述直孔为第一腔体的远端出口。编制层的设置,使导管具有更好的抗扭性,确保在手持操作手柄转动导管时,整个导管
能整体转动,而不会发生扭转。
8.进一步来说,所述侧开口和直孔间的导管为猪尾状的造影部,所述造影部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一腔体导通的造影侧孔。导管为直管时,无法注射造影液,但当导管为具有造影部的猪尾导管时,第一导丝退出后,造影部由于自身弹性恢复成猪尾状,可朝第一腔体内注射造影液,造影液通过造影侧孔排出,限定在造影部的圆圈内,避免通过直孔直接喷射,造成血管损坏。猪尾状的造影部实现了造影功能。
9.进一步来说,所述针头部的侧壁向外延伸有凸台,所述凸台环绕针头部外壁设置且与针头部的远端端部之间的距离为0.5-1cm,所述凸台能与支架抵靠。推动穿刺针,当凸台与支架抵靠时,即停止动作,避免造成支架损伤。
10.进一步来说,所述穿刺针的近端贯穿操作手柄固定有针座,所述针座的一端与穿刺针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能固定第二导丝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为鲁尔接头。
11.进一步来说,所述穿刺针靠近针座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多边形的防转块,放砖块可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所述操作手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腔体连通并供穿刺针通过的穿刺针通道,所述穿刺针通道靠近针座一侧为与防转块形状匹配的防转部。防转块插入防转部,使穿刺针在第二腔体中不会发生转动,保证针头部始终能从侧开口伸出。操作手柄内部还设置有与第一腔体连通并供第一导丝通过导丝通道。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穿刺针缩入导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穿刺针缩入导管状态的剖视图;
14.图3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穿刺针穿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穿刺针穿刺状态的剖视图。
18.图中:
19.1、导管;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侧开口;14、管芯;15、编织层;16、外层;17、直孔;18、造影部;181、造影侧孔;2、操作手柄;3、穿刺针;31、导向腔;32、针头部;33、凸台;4、第二导丝;5、针座;6、防转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1.实施例1
22.参见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造影功能的主动脉破膜穿刺系统,包括导管1和套设在导管1远端的操作手柄2。导管1为直管,且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第一腔体11内穿设有能将导管1导入分支血管的第一导丝,第一导丝在导管1导入分支血管后退出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内装配有穿刺针3,穿刺针3沿其轴向开设有供第二导丝4穿过的导向腔31。导管1的远端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腔体12导通的侧开口13,侧开口
13处设置有显影标记,显影标记能再设备下显示。穿刺针3的远端为有弧形弯曲结构的针头部32,针头部32能延伸出侧开口13进行支架破膜。
23.将支架放入主动脉后,需要破膜时,首先通过第一导丝沿导管1将整个导管1导入分支血管,由于分支血管的弯曲,导管1沿着分支血管侧壁导入,退出第一导丝。然后,手持操作手柄2转动导管1,直至显影标记朝向支架。此时,推动第二导丝4通过导向腔31穿过侧开口13,与支架抵靠,根据抵靠的支架位置,调节导管1与支架间的距离,直至第二导丝4抵靠在需要破膜的位置。最后,在导管1位置确定后,推动穿刺针3延伸出侧开口13进行支架破膜,破膜完成后再次导入第二导丝4,,便于后续操作。破膜穿刺系统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破膜的精度。
24.导管1为编织管,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管芯14、编织层15和外层16,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开设在管芯14上,第一腔体11的远端延伸出第二腔体12的远端,即第一腔体11的长度大于第二腔体12的长度。侧开口13为第二腔体12的远端出口。第二腔体12的远端为与针头部32曲率相同的导向部,参见附图3所示,当针头部32处于缩入导管1状态时,针头部32缩回在第二腔体12内时,位于第二腔体12的导向部内,且端部与侧开口13齐平。推动穿刺针3时,即推动针头部32从侧开口13穿出。管芯14上开设有直孔17,直孔17为第一腔体11的远端出口。编制层的设置,使导管1具有更好的抗扭性,确保在手持操作手柄2转动导管1时,整个导管1能整体转动,而不会发生扭转。
25.针头部32的侧壁向外延伸有凸台33,凸台33环绕针头部32外壁设置且与针头部32的远端端部之间的距离为0.5-1cm,凸台33能与支架抵靠。推动穿刺针3,当凸台33与支架抵靠时,即停止动作,避免造成支架损伤。
26.穿刺针3的近端贯穿操作手柄2固定有针座5,针座5的一端与穿刺针3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能固定第二导丝4的锁紧件,锁紧件为鲁尔接头。锁紧件也可为卡扣结构,能锁紧第二导丝4即可。
27.穿刺针3靠近针座5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多边形的防转块6,防转块6可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操作手柄2内部设置有与第二腔体12连通并供穿刺针3通过的穿刺针3通道,穿刺针3通道靠近针座5一侧为与防转块6形状匹配的防转部。防转块6插入防转部,使穿刺针3在第二腔体12中不会发生转动,保证针头部32始终能从侧开口13伸出。操作手柄2内部还设置有与第一腔体11连通并供第一导丝通过导丝通道。
28.实施例2
29.本实施例中的仅有导管1与实施例中不同,其他结构均相同,导管1为猪尾导管1,即在侧开口13和直孔17间的导管1为猪尾状的造影部18,造影部18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一腔体11导通的造影侧孔181。实施例1中导管1为直管时,无法注射造影液,但在本实施例中,导管1为具有造影部18的猪尾导管1时,第一导丝退出后,造影部18由于自身弹性恢复成猪尾状,可朝第一腔体11内注射造影液,造影液通过造影侧孔181排出,限定在造影部18的圆圈内,避免通过直孔17直接喷射,造成血管损坏。猪尾状的造影部18实现了造影功能。
30.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